毛发移植技术的进展
毛发种植术让你不再为掉发烦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毛发种植术让你不再为掉发烦恼
导语:通过毛发种植技术从1985开始至今的发展进程,了解毛发种植技术的稳定性。
进一步清楚毛发种植这一种技术的优越性。
了解致使脱发的因素,从而调节好情绪的重要性。
毛发种植术让你不再为掉发烦恼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压力各方面显得更加沉重,对于我们少去的毛发该怎么办呢?跟着我一起去了解一下毛发脱落的解救办法吧!
毛发种植的技术发展
目前主要的毛发种植技术有两种,主要是FUT、FUE这二种技术。
且都是被有植发之父之称的美国植发专家William、R发明的。
最早在上个世纪的1995年,William、R在国际植发协会上发表了其毛发种植研究成果FUT,开创了大量提取毛囊的新技术。
FUT(Fol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将毛发种植单位最小化到毛囊单位而不是皮瓣。
但是在毛发种植中依然要通过切割后脑皮瓣来提取毛囊。
所以术后会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植发发展史

植发发展史1. 介绍植发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健康的毛囊移植到脱发区域,以恢复头发生长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外貌和形象的重视,植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植发发展的历史,从早期的实验性尝试到现代成熟的技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植发的视角。
2. 早期实验性尝试植发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时,医生们开始尝试将头发移植到脱发区域,以期恢复头发的生长。
然而,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知识的有限,这些早期的实验往往以失败告终。
3. 20世纪初的进展进入20世纪初,植发技术开始有了一些进展。
医生们开始尝试将头发移植到头皮上,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小切口”技术,即在脱发区域切割小的皮片,然后将头发移植到这些切口中。
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术后疤痕和毛囊存活率低等。
4. 20世纪中叶的突破到了20世纪中叶,植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1959年,一位名叫Norman Orentreich的美国皮肤科医生提出了“供体区域不脱发”的理论,即将头发从供体区域取下,然后移植到脱发区域。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植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20世纪末的微小移植到了20世纪末,植发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微小移植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更小的移植单位,即每个单位只包含1-4根头发。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自然地模拟真实头发的生长模式,使植发效果更加理想。
6. 现代植发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植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先进。
目前最常用的植发技术是毛囊单位移植(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简称FUT)和毛囊单位提取(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简称FUE)。
FUT技术通过切割供体区域的皮肤,将带有毛囊的皮条移植到脱发区域;FUE技术则是通过逐个提取毛囊,再将其移植到脱发区域。
这两种技术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7. 植发的应用领域植发技术在医学美容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24年中国植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植发是一种通过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来解决脱发问题的方法。
过去几年,中国植发行业蓬勃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接受。
本报告将对中国植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行业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形象的重视程度增加,植发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2024年中国植发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400亿元。
2.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国内植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植发行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目前,国内一批植发医院和机构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实力,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
3.消费者认知提高:过去,许多人对植发的认识仅限于外国明星的案例,对于国内的植发行业并不了解。
然而,随着大量成功案例的出现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植发的认知不断提高,植发已经成为了解决脱发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二、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植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进行植发的研究不断增加,这将为植发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2.市场细分化:随着植发行业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细分化的趋势也逐渐显现。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植发行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3.营销推广加强:目前,植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并与消费者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4.健康意识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植发行业需要更加重视患者的健康问题。
在植发手术过程中,注重手术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加强患者的术后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5.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植发行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植发行业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植发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认知增加等。
2023我国植发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植发行业调查报告市场痛点仍旧存在植固养发一体化发展及下沉市场或将成为破局关键1、国内植发行业已进入生态全面发展阶段今年1月,大麦植发再次闯关港股IPO消息让植发行业重回投资者视线。
就我国植发行业发展历程来看,行业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一直到90 年代随着国内一批医生赴美进修归国后自体毛发移植技术才逐渐展开。
而且国内最早的毛发移植部门也是隶属于公立医院烫、烧伤科,且当时毛发移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在外科手术级别中属于最初级的门诊手术,因此毛发移植手术起初并未受到重视,在公立医院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植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30年)》显示,进入21世纪后,随着行业新技术“FUE”面世及引入,我国植发行业也开始进入了技术革新阶段,且自2015年后,FUE 技术在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广背景下,行业又开始迎来爆发增长,这一期间资本市场先后进驻禾与碧道盛两家连锁结构。
随后到2019年,在国民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秃头”人群数量扩大,加上消费者对于植发认知和接受水平的提升,以及医学养护技术的再升级,国内植发行业进入了生态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养疗结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内植发行业也迎来新业态的升圾。
2、“毛发经济”等多因素推动下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现代“打工人”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时间与强度增加,生活作息不规律、不健康等因素影响下,“脱发”和“秃头”人数增长且年轻化。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脱发人口约为2.6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9%。
在此背景下国内“毛发经济”快速崛起。
除了“,毛发经济”之外,“她经济”、“颜值经济”、脱发问题年轻化、以及国内植发技术、服务水平提升等多重影响下,国内植发市场快速崛起。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1年我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由62亿元增长了17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8%,照此局势,预计至2023年我国植发医疗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275亿元左右。
植发手术通讯稿

植发手术通讯稿尊敬的读者:大家好!我是植发手术通讯的作者,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植发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
1. 植发手术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外貌的重视,植发手术逐渐成为解决脱发问题的有效方法。
植发手术通过将健康的毛囊从供体区提取,再植入到需要生发的脱发区,实现恢复自然头发的效果。
2. 植发手术的原理植发手术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方法:FUT(毛囊单位移植)和FUE(毛囊提取移植)。
FUT手术通过在供体区取下一条条带状组织,然后在脱发区进行切割和植入。
而FUE手术则是逐个提取毛囊,再进行植入。
3. 植发手术的步骤植发手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术前准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患者沟通术前的注意事项。
2. 麻醉:手术开始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性。
3. 提取毛囊:根据患者的脱发情况和需要种植的区域,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FUT或FUE)进行毛囊的提取。
4. 毛囊分离:提取下来的毛囊会进行细致的分离,以确保每个毛囊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
5. 毛囊植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毛囊的特点,将毛囊逐个植入到脱发区域,确保自然生发的效果。
6.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注意事项、药物使用和伤口保护等。
4. 植发手术的效果和风险植发手术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植发手术可以显著改善脱发问题,恢复自然的头发。
然而,植发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术后肿胀等。
因此,在选择植发手术前,患者应该全面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5. 植发手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发手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先进的植发技术如Robotic FUE(机器人辅助毛囊提取)和PRP(富血小板血浆)等已经应用于植发手术中,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植发手术会继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毛发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美学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毛发缺失,尤其是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疾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毛发移植技术的成熟发展,每年全世界有多于22万患者接受毛发移植手术[1],越来越多的脱发患者获得了安全、满意的疗效,使毛发移植技术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就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毛发移植的发展历史关于毛发移植的记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而早在1800年,Baronio就已经成功进行了动物自体毛发移植实验。
1933年,日本皮肤科医生Okuda发明了打孔头皮复合组织片法,首次为脱发患者进行毛发移植。
Tamura和Fujita分别于1943年和1953年,相继报道了对含有2~10个毛囊的毛胚进行移植的方法。
1959年,Norman Orentreich采取标准的4mm打孔器获取毛发进行自体毛发移植,并发表跟踪调查报告,并提出了著名的“供区优势”理论[3]。
至此,Okuda-Orentreich技术成为自体毛发移植的一项经典手术方法,并且被认为是毛发永久性移植的手术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微小毛胚移植术的成功,毛发移植技术迅速发展;90年代后,以毛囊单位移植为基础的方法,配合多刃手术刀或CO2激光替代打孔,形成完善的系统化手术方案,取得外形近似自然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伴随手术器械的革新和手术人员技术的娴熟,单株毛囊应用于局部脱发和眉毛[2]、睫毛等体毛再造,获得近乎完美的术后效果。
显微毛发移植技术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
2毛发移植基本原理毛发移植治疗脱发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Orentreich提出的毛发“供区优势”理论。
其内容主要是指枕部头皮不受雄激素调节而脱落,移植后能够保持自身特性终生存活而不受受区激素调控的影响。
另外,毛发移植的术后效果基于以下美学原理:①正常的头发密度远大于肉眼可辨的密度,如果在少于正常毛发数量而合理分布的情况下,仍可达到自然的外观效果[4];②前额发际线的种植调整,对于脱发患者正面观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5];③对于受区面积较大的脱发患者,偏重一侧的不均衡移植,术后高密度移植区毛发向低密度区的遮盖,可以弥补供区毛发量相对不足的缺憾。
毛发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关注形象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外貌 ,对毛发医疗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如植发、美发、生发等。
社交媒体影响
社交媒体上关于毛发医疗的信息 传播广泛,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这 些信息的影响,从而增加对毛发 医疗的需求。
社交媒体影响
信息传播速度快
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能 够迅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
不同年龄段需求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毛发医疗的需 求存在差异,如年轻人更关注生发、 美发,而中老年人更关注脱发防治和 白发转黑。
不同性别需求差异
不同地区需求差异
不同地区由于生活习惯、气候等因素 的影响,消费者对毛发医疗的需求也 存在差异。
男性与女性对毛发医疗的需求也有所 不同,男性更注重脱发防治和胡须造 型,而女性更注重头发养护和美发。
02
技术创新
激光与光子技术
激光与光子技术在毛发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如 激光脱毛、激光生发等。这些技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能量 ,对毛囊进行选择性光热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脱发的效果。
激光与光子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精准度高、副作用小、恢复期 短等,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激光与光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未来预测与挑战
预测
未来毛发医疗行业将朝着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美的更高 追求。
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毛发医疗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 量,同时面临法规监管、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
05
行业挑战与机遇
法规与政策环境
法规严格
政府对毛发医疗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对从业人员的资质、技术、设备等方 面都有明确要求,提高了行业的门槛。
植发行业趋势

植发行业趋势植发行业是指通过手术将健康的毛囊植入到脱发的部位,以恢复头发的密度,改善脱发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外貌的重视,植发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
以下是植发行业的趋势:技术水平的提高:植发手术的技术在不断推进,新的植发技术不断涌现。
传统的植发技术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毛囊提取,而现在的植发技术更加精细化和局部化,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部分毛囊提取和植入,从而有效地减少植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个性化定制服务: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植发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
植发医院正逐渐从单一的植发服务延伸到个性化定制服务。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植发方法和手术方案。
植发行业的国际化:在过去,一些发达国家一直是植发手术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植发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植发行业正逐渐国际化。
不仅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植发行业蓬勃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也开设了植发医院,吸引外国患者前来就医。
非手术植发技术的崛起:除了传统的手术植发技术,非手术植发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
非手术植发技术主要通过药物和器械来刺激毛囊生长,从而改善脱发问题。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适合一些不适合手术植发的人群。
植发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由于植发行业的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该行业。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迫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植发医院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高品质的服务,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综上所述,植发行业正朝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定制服务、国际化、非手术技术的崛起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趋势发展。
随着人们对自身形象的重视和对植发技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植发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
毛发移植技术

毛发移植技术的适用范围
01
02
03
脱发患者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 发患者,如雄性激素脱发、 遗传性脱发等。
瘢痕患者
适用于因烧伤、创伤等原 因导致的瘢痕区域,通过 毛发移植技术改善外观。
美容需求者
部分追求完美的人士,希 望通过毛发移植技术改善 发际线、眉毛、睫毛等部 位的形态。
02
毛发移植技术的方法与流程
充分准备
患者在术前应充分准备,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等。充分的准备能 够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能够确保手术的安 全性和效果。正规医疗机构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 术,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能够提供全方位 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04
治疗过程
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毛囊受损、感染或排 异反应。
失败原因
医生技术不熟练或手术操作不当,未能达到预期 效果,甚至引发并发症。
05
毛发移植技术的未来展望
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毛囊单位分离技术
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毛囊单位分离技术将更加精细,能够提高 毛囊的存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毛囊干细胞应用
果。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 建议和注意事项,定期进行复查 和维护,以确保移植的毛囊能够 健康生长并保持良好的效果。
03
毛发移植技术的优势与风险
毛发移植技术的优势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改善外观
毛发移植技术可以显著 改善患者的外观,帮助 他们重获自信。通过移 植健康毛囊到脱发区域 ,患者能够拥有自然、 浓密的头发,从而减少 因脱发带来的困扰。
毛发移植技术感慨介绍 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毛发移植技术感慨介绍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历程毛发移植的原理:取人体后脑部位头发作为发源,经过分离成单株或多株毛囊单位,通过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把毛囊单位移植到需要移植的部位,如头部、眉部、睫毛、胡须、胸部、睫毛部、阴部等,让其在新的部位存活、自然生长,从而达到补充毛发数量和修改局部毛发分布形态的目的,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毛发移植技术发展自1939年日本提出毛发移植的概念至今已有70余年。
在这70余年间,毛发移植的技术也先后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毛发移植技术、FUT技术、FUE技术。
⑴传统毛发移植技术-----采用皮瓣切取的方式,将整块毛囊头皮切取移植到缺发部位的一个过程。
适应部位:头部缺发。
⑵FUT毛发移植技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以细条为单位取后脑或者脑两侧头皮毛囊,经过毛囊分离再植入缺发区域属于传统的毛发移植技术,采用切取皮瓣的方式从皮瓣中提取毛囊单位进行种植,术后会留下疤痕。
适应部位:眉毛、头发、发际线、美人尖、睫毛、胡须鬓角等。
⑶FUE技术-----通过精微器械从脱发患者供体区取单个毛囊,植入缺毛发部位。
适应部位:眉毛、头发、发际线、美人尖、睫毛、胡须鬓角、疤痕植发、失败修复等。
后又经过改良,技术在可视化操作、取发时间和移植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突破。
适应部位:眉毛、头发、发际线、美人尖、睫毛、胡须鬓角、疤痕植发、失败修复等。
毛发移植的手术方式一、毛发游离移植术:在切取一定数量的优势供区毛发的基础上,用显微外科手术经过短期的离体,加工成不同大小的毛发移植物,按照自然的头发生长方向,艺术化地移植于患者脱发区,脱发的部位毛囊存活后便会生长出健康的新发,这是一项精细的高级美容外科手术,属于表皮的手术,非常安全。
二、头皮脱发区缩小术:在头皮脱发区域内手术切除一定面积的毛发头皮组织,将周围头发头皮组织推进到脱发区域内以弥补缺损。
这类手术虽然能有效地去除秃发,但会留下比原来秃发更不自然的瘢痕。
我国植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我国植发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一、我国植发市场发展现状脱发主要表现为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发病主要与先天因素有关,但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生活压力导致饮食、作息不规律也会加重脱发。
医学研究表明,劳累过度、不正确的头发护理以及不良作息习惯均有较大概率诱发脱发现象。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男性脱发发生率超过15%,女性脱发发生率约为6%,根据搜索引擎的数据显示脱发男性数量约为女性两倍,而搜索脱发关键词用户数量男性是女性三倍,男性对于脱发关注程度相比于女性要更高,对于治疗脱发的意愿更高。
而植发流程主要是将毛囊从具有高质量毛囊的后枕区域提取出来,将其分离为单株或多株毛囊单位,借助特殊器械及精细的显微科技术移植至裸露及稀疏的毛发区域,使毛囊在新的部位存活并生长出健康的新发。
一般植发行业按用户具体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头发种植、发际线调整、眉毛种植、睫毛种植、美人尖种植、胡须种植、鬓角种植等,其中以头发种植为主。
各细分项目可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如发际线调整适用发际线过高或过低的人群,鬓角种植适用于无鬓角或鬓角缺陷的人群。
二、植发行业市场规模由于国内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因此脱发的主要人群年龄结构正在快速年轻化。
相关数据显示18-40岁人群占到我国脱发患者比重的90%,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工作时间长,饮食不健康、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电子设备超量使用等使得年轻上班族的脱发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
以睡眠时间为例,各个年龄段人群中只有70后和80后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超过7小时,90后和00后熬夜现象严重,43%的90后和27%的00后均有熬夜习惯,90后平均入睡时间在零点以后。
考虑到年轻人对于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可以预见的是植发在年轻脱发群体中间具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
目前在国内脱发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植发市场的规模还比较小,据测算2020年国内植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4亿元。
而消费者应对脱发的主要手段依然是重要偏方和外用洗护用品。
毛发移植技术的进展

[1赵 洁 . 国药 妆 品 市 场 的 发展 前 景 []日用 化 学 品 科 学 ,0 83 2] 我 J. 2 0 ,1
() -. 3: 4 1
[2D als . s cuias n e ndu cas e , d u rg lt 2 ] reo ZComeet lu df e,n l i da neuae c : i sf i n d
l 5 l 6 8一8 .
at eige i t[ .l is emao, 0 9 75:6 —6 . cv rde sJ Ci c r tl2 0 , () 14 8 i n n ] n D 2 4
[3Mi sl .ih a y u g []CI h miaB s es 0 92 5 1] r o Fg tos y o n J. SC e cl u i s, 0 ,7 a F t t I n 2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 中心 北京 1 04 ) 1 4 0
自 12 8 2年 D e fn a h开 始 进 行 毛 发 移 植 的 研 究 以 if eb c
部位的毛发由于种种缺点和 不足 , 现在 已经较少选择使用 。 许 多学者对 毛发供 区的范围进行过研 究,其 中 A t和 l
22 8
中 国美 容 医 学 2 1 0 0年 2月 第 1 第 2期 C ieeJunl f etei Me i n.e .00V 1 9N . 9卷 hns or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t dc e b2 1 .o. .02 A h c i F 1
[] 彤. 7杨 美容药物学[ E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 2 M] 京: 2 21 . 0 - [] 8齐显龙, 玲, 刘 刘岚, “ 等. 药妆 品” 概述 [ . 国美容医学 ,0 81 J中 ] 2 0 ,7
毛发移植中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毛发移植中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毛发移植从1822年Dom Unger的动物实验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
1957年,这项技术由美国学者Orentreich提出毛发供区理论后开始逐渐成熟,1995年美国的limmer教授提出了毛囊单位移植概念,使得移植后的毛发外观更趋自然美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毛发移植的过程包括移植物的制备、受区麻醉、受区的准备及植入几个阶段,由于毛发的供区范围有限、密度较大及该区毛囊单位特殊性的限制,切割毛囊的困难较大,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但在制备毛发移植物的过程中毛囊的损失率仍在30%以上,严重影响了毛发移植外科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就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毛发供区的确定毛发供区的确定主要是按照受区毛发的需求量及受区毛发的生长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供区。
目前的毛发供区有多种,如头皮、眉毛、鼻毛及体毛在临床上都有相应的应用,最常见的安全供区是头枕部。
1.1Alt’s安全供区:Alt’s的供发范围主要是前界为经耳屏的垂直线,上界为外耳耳颅沟上2cm的水平线与头枕部正中线的交点至外耳耳颅沟上方6.5~7.0cm的前界,下界由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体格检查来综合决定。
切取供区时应保留上界和下界备大约2.5cm的供区头发来掩盖供区留下的瘢痕线,经综合考虑后可以利用的安全供区的最大宽度是2cm,长度约23cm。
这是在临床中最早使用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年轻的、脱发程度较轻的患者。
1.2Unger的安全供区:1995年Unger报道了经过他研究的328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所得出的毛发安全供区理论。
其供区的前界在耳屏前约2.8cm 并平行于耳颞发际线。
上界在Alt’s供区枕部中线处上1cm平行线,在颞部宽约50mm,在枕部宽约80mm,下界要根据家族遗传史来决定。
Unger’s的供区被临床应用后认为是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年龄在33岁以上的脱发患者群体。
主要的不足是该供区毛发的直径比较粗,单位毛囊中的毛发数比较多,单位面积的毛发密度较大,给毛发的切割获取带来不便,切割的过程中损失率较大,移植后的毛发容易产生不自然的外观,毛发切取后留有瘢痕。
毛发移植技术护理课件

毛发移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02
1950年代
1980年代
03 2000年代至今
毛发移植技术的原理和适应症
原理 适应症
毛发移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局限性
手术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手术效果与 医生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手术费用较 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术前准备
01
健康检查
未来毛发移植技术的研究方向
01
提高移植毛囊的成活率
02
探索新型毛囊干细胞移植技术
03
组织工程毛发移植技术的研发
毛发移植技术的未来展望
个性化定制
智能化辅助手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毛发移植 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根据患 者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手术 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智能化辅助手术是未来医疗领域的发 展趋势,未来毛发移植手术将借助人 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手段,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效率。
02
心理准备
03
毛发准备
04
药物准备
手术过程
设计发际线
提取毛囊
种植毛囊
缝合伤口
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生建 议,设计合适的发际线。
从供区(通常是枕部) 提取健康的毛囊。
将提取的毛囊种植到脱 发区域。
对手术区域进行缝合。
术后护理
定期换药
。
洗头
药物使用 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日常护理
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
定期修剪发茬
移植区与非移植区衔接
检查移植区与非移植区之间的衔接是 否自然,无明显痕迹。
患者自我感受
了解患者对移植效果的满意度,以及 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移植后毛发的维护和保养
毛发移植技术的进展

毛发移植技术的进展摘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毛发移植技术的手段变得多样化。
根据毛发移植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了解学习总结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为临床的实践提供借鉴。
目前,在毛发移植技术的基础研究阶段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毛囊干细胞的研究方面还有不足,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突破目前毛发组织技术的瓶颈,为毛发移植技术的整个行业带来曙光。
关键词:毛发;移植技术;研究19世纪20年代开始,毛发移植技术开始大范围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主要有秃发头皮缩减外科、头皮自体移植技术以及毛囊单位的移植技术等。
近代科技的发展下西方国家的技术水平居于首位。
毛发移植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于国内的水平。
自体毛发移植技术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摸索以及发展,提高了移植之后毛发的成活率而且形态逼真。
如今,临床上的毛发移植技术手段多样。
本文根据多年毛发移植行业的经验对其发展的现状以及进展等前景做一个综述。
1 新型毛发移植技术临床应用1.1 毛发移植基础理论毛发移植技术领域的专家认为“供区优势理论”是毛发移植之后所产生的最主要的生物学行为。
在移植之后毛发在供区上依旧可生长,并且能够在受区之内长时间存在。
进行毛发移植后的患者,雄性激素的水平不同导致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研究数据显示,毛囊干细胞不但在毛囊的周期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表皮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新的主要来源,这个理论是现代外科毛发移植技术成功的基础。
切取供区的毛发是现代移植手术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制备毛发的皮片并植入受区内微小的移植技术。
“微型毛胚”一般包含有1~2根毛发;“小型的毛胚”包含有3~4根毛发,大多数条型毛胚以及方型毛胚等均属这一类型。
直径2~4 mm毛胚被称为标准性毛胚,普遍含有7~8根毛发[1]。
1.2 毛发自体移植技术1.2.1 毛囊单位移植技术和立体显微镜的应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毛发密集度,一次手术可使每平方厘米植入超过60根毛发。
劣势就是手术以及护理花费大量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发移植技术的进展自1822年Dieffenbach开始进行毛发移植的研究以来,自体毛发移植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移植后的毛发成活率显著提高而且形态更趋自然美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方法繁多,各种技术并存[1-2]。
本文就毛发移植技术的现状、进展及治疗前景综述如下。
1供区选择毛发移植并不能增加毛发的总量,而是通过重置现有的毛发,使之分布和排列更为合理,达到视觉美观的效果。
因此,根据受区毛发的需求量及毛发生长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选择相应的供区,利用有限的供区资源尽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是研究人员应当关注的。
用于移植的毛发来源很多,头发、眉毛、睫毛、鼻毛甚至包括体毛都可以用做移植,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耳后部位和枕后隆突上下的“U”形毛发区在人的一生中处于优势生长周期,而且枕部毛发不受雄激素调节,一般不会脱落,对于男性脱发患者,即使将枕部毛发移植到受雄激素调节的其他头皮区域,也不会发生脱落。
此外,枕部或耳后毛发移植到其他部位后,仍能保持原来的毛发属性和生长周期,不受受区条件的影响。
因为这个区域的头发具有“供区优势”,故而在临床被广泛选用。
而其他部位的毛发由于种种缺点和不足,现在已经较少选择使用。
许多学者对毛发供区的范围进行过研究,其中Alt和Unger认为人耳后和枕外隆突上下的“U”形毛发区为安全供区(safe donor area, SDA),这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
Alt建议SDA范围为,前界:以经外耳道的垂直线为前线,其宽度为外耳耳颅沟向上至颞部的6.5~7.0cm;上界:从外耳耳颅沟上2cm做的一条水平线与枕后中线相交,此点与经外耳道垂线的顶点相连即为安全区的上线;下界:根据体格检查及患者的家族史而定。
切取供区时上界应保留至少2.5cm宽的供区毛发,以掩饰供区留下的线样瘢痕。
Unger经过对328例年龄在65 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研究,其所得出的SDA与Alt建议的范围相似[3]。
Rassman[4]于2002年发表了毛囊单位抽取术(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FUE)的应用,对传统的SDA概念产生了冲击,虽然使用这种方法其供发区的范围仍是枕后区,但是范围明显超过了Alt和Unger 提出的SDA的界限。
2毛发移植方法2.1 毛发获取的方法:毛发获取的方法较多。
目前,国内外常规采用普通手术刀直接切取SDA区一梭形全层头皮,切口直接缝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较为简便,而且对毛囊的损伤小,但是,其明显的缺点为切取后分离移植物的工作量偏大;为减轻分离移植物的工作量,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采用多个互相平行间隔的多头刀一次切取多条带状头皮片,该方法提高了效率,但容易造成更多的毛囊横断,增加毛发的损失。
用环钻切取移植物是临床上曾经长期使用的经典方法,移植物标准直径为4mm,该方法创伤比较小。
其缺点是所获得的移植物太大,移植后的外观不自然,供区瘢痕明显,目前已经很少应用。
虽然有些学者对环钻的外形及直径等方面有过多种探索、试验,但是这类方法都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毛发的患者,而且毛发的损失率不能获得稳定的下降,都没有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1,4]。
随着对毛发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人们对获取毛发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探索。
FUE的方法在临床上逐渐得到认可。
它是用直径为1mm或更小的打孔器切入皮肤2mm的深度至真皮网状层中部,将其中的毛囊取出。
由于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供区不用缝合,创口愈合迅速,愈合后几乎看不到瘢痕的优点,适用于有瘢痕倾向,头皮张力较大,不愿意接受切取头皮的患者。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移植单位有限,只适用眉毛、胡须、发际缘等小面积的植发需求;②采集毛囊过程中,可能横断毛囊降低移植毛发存活,而且会损失一部分供区毛发;③毛囊采取效率低下,耗时较长。
因此多数学者包括Rassman本人也认为,FUE在某些病例可选择性应用,不能取代毛囊单位移植( 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FUT)作为常规手术[4-5]。
但是,对FUE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停止,Harris[6]在57例患者中使用SAFE (surgically advanced follicular extraction) ,毛发损耗率为6.14%。
Onda[7]使用有动力系统的机械P-FUE(powered FUE)采取100个单位的毛囊,时间从使用常规FUT的14.2min降到6min,毛囊损伤率由17.3%降至5.4%。
现在有关FUT的技术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8]。
2.2 移植物分离:20世纪80年代早期,毛发移植物开始向小型化发展,但是移植物的分离方式一直存有争议,按形态大小或按毛囊的数目进行分离,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移植技术。
微型移植(mini-grafting)和显微移植(micro-grafting)是这两种技术的代表[1]。
Headington[9]对头皮进行显微结构研究时,注意到毛发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每1~3 根为一个单位出现,每一个单位有其相对独立的皮脂腺、立毛肌、毛囊周围血管神经丛,称其为毛囊单位(follicular unit,FU)。
如果移植物制成这样的FU,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毛囊分离损伤,移植后的成活率可提高。
显微移植就是基于这种概念发展而来的,是指移植物中包含1~3根毛发或者1个FU的移植物。
显微移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所谓的FUT,确切地说这两者的区别是,显微移植是指移植物中包含一个完整或是部分FU,而FUT特指包含一个FU。
这项技术的出现是毛发移植技术的一个变革,采用这种方法移植后,获得的效果十分理想而且外形自然,目前一些学者将FUT的方法做为毛发移植的金标准[8,10]。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基于毛囊数目的分离技术还有FU组移植物(follicular family grafts, FFS)和联合FU移植(recombinant FU grafting)等技术。
这类技术的优点是:移植物的分离比较准确,而且显著降低了对毛发的损伤,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借助4~10 倍的显微镜来完成,耗时较长。
微型移植物(Mini-grafting)现在许多学者称之为多毛囊单位移植(multi-FU grafts, MFUs)。
MFUs是按照形态大小分离移植物,临床上常用的有微小移植片、标准移植片、狭缝移植物、圆形移植物。
这些移植物中可能包括完整的毛囊和部分FU。
一般是将切取的头皮按预先设定参数通过机械装置分离,通常设定的移植物中含有2、3、4个FU,最常用的是含有2个FU的MFUs。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分离的移植物大小相同,方便了植入,明显提高了效率,不足的是容易产生毛囊横断,因而使它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另外,这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刀片直接切割,这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方便,但也容易造成毛发的损伤。
现在使用MFUs技术的学者也在关注FUT,在分离时也开始尽可能保留完整的FU,这两种技术有逐渐向同一方向发展的趋势。
近年有学者采用显微-微型移植的方法(micro- mini grafting,MM),就是联合采用微型移植物和显微移植物进行移植,有效地提高了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如何更合理地应用这种方法也成为临床上研究的热点[11]。
2.3 受区的准备和移植物的植入:受区的准备即在患者秃发部位用打孔器、刀尖、多头刀片、针头等形成小的创口以接受移植物的植入。
孔或切口的深度应穿透皮肤,过浅会导致移植物脱落,打孔或作切口均应顺着毛发自然生长的方向进行,此外,单位面积内打孔不宜过多,一般认为20~30个/cm2移植物为宜,单位面积内移植物过多会降低毛发移植的成活率。
但是, Nakatsui等[12]报道了72 个/cm2移植物,生长率达98.6%,国内王继平等[13]对瘢痕性秃发密度达到16~19个/cm2移植物。
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获得90%~95%的成活率。
近年来高密度移植的研究是毛发移植技术中的一个热点。
由于使用人工种植费时较多。
临床的毛发移植器有Choi毛发移植器、Boudjema 毛发移植器、Carousel毛发移植器等。
这类机械的工作步骤是将事先分离好的移植物放入器械中,沿着所作切口或小孔将移植物植入其中,其优点是可以明显提高移植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缺点是对移植物的制备要求较高,而且在移植过程中对移植物有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移植物的损伤影响和限制了这类器械的使用[14-15]。
CO2激光器已被应用于毛发移植, 主要是在受区打孔。
该方法最显著的优势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
但是,CO2激光会导致孔周的组织损伤,创口愈合时间长,对移植物成活是否有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6]。
3毛发治疗的前景目前使用的移植技术是以患者自体拥有充足的供区毛发为前提,对于秃区面积大, 甚至毛发完全缺失的患者, 这些修复技术常无法开展。
因为这些治疗方法都不会产生新的毛发, 也不会增加毛发的数量。
所以, 供区毛发资源明显不足,已经成为现今毛发移植外科较难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假发移植方面,易斌等[17]使用聚丙烯材料锯齿状锚刺,顶端固定假发的移植物进行动物试验,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Agrawal[18]对使用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10例成年男性脱发患者使用共聚多酰胺纤维植入治疗,每人使用1000根纤维,经过3年的随访,每年的脱落率为15%~20%。
还有采用尼龙丝作为供发材料的报道[19],这类方法因为容易出现感染、脱落及排异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尽管如此,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这类方法还是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一个研究热点。
异体移植是一项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异体毛囊移植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方法,Reynolds 等[20]进行人体试验,成功地将毛囊球部的结缔组织鞘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没有出现同种异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现在的研究已充分证实啮齿类动物毛囊之间有特殊的免疫逃逸[21]。
异体甚至异种间的毛囊移植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前景。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提出了毛发干细胞的筛选与克隆。
而通过组织工程学来进行体外自体毛囊细胞培养扩增其数量,从理论上就可以解决毛发数量的问题。
目前,对人类毛囊的体外培养已获得成功。
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大面积毛发缺损有重要意义,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2-23]。
[参考文献][1]Avram M,Rogers N.Contemporary hair transplantation[J].Dermatol Surg,2009,35(11):1705-1719.[2]V ogel JE. Hair restoration complications: an approach to the unnatural-appearing hair transplant[J]. Facial Plast Surg,2008,24(4):453-461.[3]Unger WP,Shapiro R. Hair Transplantation[M].4th ed.New York: Marcel Dekker,2004:301-305.[4]Rassman W, Bernstein RM, McClellan R,et al. Follicular unitextract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air transp lantation[J].Dermatol Surg,2002,28(8):720-728.[5]Lee TS,Minton TJ.An update on hair restoration therapy[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7(4):287-294.[6]Harris JA.New method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lower follicle transection rates and expanded patient candidacy[J].Dermatol Surg,2006,32(1):56-61.[7]Onda M,Igawa HH,Inoue K,et al.Novel technique of follicularunitextraction hair transplantation with a powered punching device[J].Dermatol Surg,2008,34(12):1683-1688.[8]Harris JA.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J].Facial Plast Surg,2008,24(4):404-413.[9]Headington JT.Transverse microscopic anatomy of the humanscalp[J].Arch Dermatol,1984,120:449-456.[10]Patwardhan N,Mysore V,IADVL Dermatosurgery Task Force.Hair transplantation: standard guidelines of care[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8,74 Suppl:S46-S53.[11]Brandy DA.The art of mixing follicular units and follicular groupings in hairrestoration surgery[J]. Dermatol Surg,2004,30(6):846-855.[12]Nakatsui T,Wong J,Groot D.Survival of densely packed follicular unit grafts using the lateral slit technique[J].Dermatol Surg,2008,34(8):1016-1022.[13]王继平,范金财.高密度毛发移植治疗瘢痕性秃发[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4):219-222.[14]Stough D,Whitworth JM.Methodology of follicular unit hair transplantation[J].Dermatol Clin,1999,17(2): 297-306.[15]Rassman WR,Bernstein RM.Rapid Fire Hair Implanter Carousel. A new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the automation of hair transplantation[J].Dermatol Surg,1998,24(6):623-627.[16]Chu EA,Rabinov CR,WongBJ,et ser-assisted hair transplantation: histologic comparison between CO2 and Ho:YAG lasers[J].Dermatol Surg,2001,27(4):335-342.[17]易斌,胡志奇,孙锡金,等.聚丙烯材料假发移植物的组织相容性及可移植假发的外观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621-624.[18]Agrawal M.Modern artificial hair implantation: a pilot study of 10 patients[J].J Cosmet Dermatol,2008, 7(4):315-323.[19]Gandelman M.A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Eyebrows and Eyelashes[J].SemPlast Surg, 2005,19(2):153-158.[20]Rynolds AJ,Lawrence C,Cserhalmi-Friedman PB,et a1.Trans-gender induction of hair follicles[J].Nature, 1999,402(6757):33-34.[21]Leko M,Armstrong L,Cairns PM,et al.Hair follicle dermal cells repopulate the mouse haematopoietic system [J].J Cell Sci,2002,115 (Pt 20):3967-3974.[22]Biernaskie J,Paris M,Morozova O,et al.SKPs derive from hair follicle precursors and exhibit properties of adult dermal stem cells[J].Cell Stem Cell,2009,5(6):610-623.[23]金海兰,张海明,曹谊林.毛囊干细胞及其分离与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8):125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