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A 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企业战略和员工发展需求,制 定具体的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内容
与员工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B
C
D
建立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不断优 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 参与度。
多元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 式,以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 实施、培训评估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核心在于针对员工的具体需求和现有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方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 ,提高工作绩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应用价值
经过培训,员工销售技巧得到提高,客户 关系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团队管理能力和 金融产品知识也得到加强。公司的业务规 模得到扩大,客户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0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 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提升培训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优化培训内容
基于胜任力模型,分析员工所需的能力和 技能,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内容,确
案例三:某知名金融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
背景介绍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实施效果
该金融公司为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 求,决定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 体系。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在销售技巧、客户关 系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针对销售岗位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培训课 程,包括销售技巧、客户关系管理、团队 管理和金融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在技术、沟通和项目 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胜任力模型是一个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概念,80年代逐渐成为管理界的时尚。
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XXX和XXX,以及国内企业如XXX和XXX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并将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
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在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
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和动机。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
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
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因此,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开发模式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和行为方式,将其合理运用于组织中,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同时,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可以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
在国内,胜任力一词有多种翻译,如能力、胜任力模型等。
这个概念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
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Z地产关键岗位培训体系
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通过构建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设计针对性 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表现 。
完善培训内容与形式
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包括课程设置、讲师安排、培训形式等。
3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员工在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评估培训 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提供参考。
评估方法选择
定量评估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培训 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估。例如, 统计考试成绩、客户满意度等
数据。
定性评估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培 训效果进行主观评价。例如, 对学员的参与度、表现等进行
观察和记录。
综合评估
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 ,全面评估培训效果。例如, 结合考试成绩和学员在培训过 程中的表现,对培训效果进行
04
z地产关键岗位培训效果 评估
评估指标设计
专业知识掌握
通过考试、问卷等方式评估学员对 地产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能运用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评 估学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技能 的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 估学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态度。
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方式评 估学员的创新能力及对新产品、新 思想的接受程度。
z地产作为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针对关键岗位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以 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需求。
目的和意义
通过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增强企业 竞争力。
通过针对关键岗位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 。
通过培训体系的实施,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实务篇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基于胜任力 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需要注重战略导向、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在实 施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反馈体系,及时调 整和优化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果的有效转化。
01
建立有效的跟踪机制,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记录
。
反馈机制建立
0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以
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
数据分析与运用
03
对收集到的跟踪和反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培训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
展望
随着企业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于胜 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 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培训体系将更 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分析,以及在线学 习平台的普及和应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智能化的培训管理软件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帮助企业提高培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案例三:某公司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经验分享
总结词: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某公司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注重培训氛围的 营造和学员的参与度,采取了多种互动和研讨的方式, 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效果评估方面,该公 司不仅关注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还注重培训对员工 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反 馈机制,该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 果的持续改进。
师资来源
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内部或外部 讲师,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基于能力和行为特征的培训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组织和个人在特定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关键能力。
通过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培训体系设计,企业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表现。
以下是一个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的概览,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培训计划:1.确定胜任力模型首先,企业需要确定适用于自己组织的胜任力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包括与岗位相关的关键能力和行为特征,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一致。
胜任力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岗位要求和现有员工的能力来建立,也可以参考行业标准或其他组织的模型。
2.岗位需求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企业需要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确定每个岗位上所需的具体能力和行为特征。
这可以通过与该岗位相关的员工和管理层的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来完成。
通过这一分析,企业可以明确每个岗位上的核心能力和所需的培训重点。
3.员工评估和个人发展计划根据胜任力模型和岗位需求分析结果,企业需要对现有员工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员工在各个能力和行为特征方面的水平。
这可以通过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和360度反馈来完成。
基于评估结果,企业可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培训和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4.培训和发展活动设计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和岗位需求分析的结果,企业可以设计和组织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内部培训课程、外部培训课程、工作坊、研讨会和辅导等。
培训内容应该针对性地提升员工在胜任力模型中所需的能力和行为特征,并与岗位要求紧密对接。
5.培训效果评估每个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反馈调查、观察和评估工具来完成。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以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员工发展。
6.持续发展和反馈培训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发展。
定期进行回顾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提升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和资源。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1
2
3
4
课程体系横向建设法
按照职能类型整合课程。如技术研发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 类、物流管理类、采购供应类、操作技能类、通用管理类、职业素 质类、销售业务类、市场策划类、财务管理类、专项培训类等,据 此,可建立课程索引。
横向整合
人力资源类
销售类
生产技术类
财务类
。。。。。。
课程体系纵向建设法
从动态人力资源开发的角 度来设置课程,主要分为开发 四阶段:新员工引导培训课程 ,员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课程 ,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员 工个人成长培训课程。
目录
一、培训体系建设背景与思路 二、培训体系的构成与实施
方案背景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打造学 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已证明:成功的组织基本上 都将抓好培训视为使组织成功的重要方法;成功的组织必定是那些帮助其 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组织。
为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阶段与规模向匹配的内部培训体系,本 方案将通过三大板块进行详尽阐述。
作,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培训需求 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把培训的 实施简化基本服务工作,使培训 缺乏针对性,效果难以保证。
六大误区
没有对培训课程进行梳理和打造,
缺乏可供企业内部选择的固定的精品 课程,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而兼职教师也多
是从企业内部临时抽来的业务人员,或是 从外部临时聘用的,使得其教学水平和教 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个不确 定性则意味着企业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成 本风险。
•确立培训工作整体战略及目标 •加强人力资源其他模块与与培训的有效结合
•制定培训的制度与流程 •整合企业培训需求,并保证培训流程的科学运作 •经常保持与其它部门的密切沟通,寻求支持,并给与建言 •在开发课程,教材和讲师方面专业化管理 •推动正确的培训观念,以激发参与和提升培训绩效
试论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试论胜任力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李琳中天华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㊀广东广州㊀510640摘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保证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胜任力模型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引进㊁培养等方面的运用也更为普遍.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应用引言所谓胜任力模型,是指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明确各项胜任力指标,并以此为参考形成的模型.其不仅可以对岗位人员展开更全面的评价,同时也更有利于挖掘企业人员的潜能,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㊁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一)明确目标胜任力模型的建立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应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目标[1].需要深入分析企业的业务与行业的特点,并明确企业文化㊁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发展的业务策略和战略等,同时制定判别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标准规范,综合多种因素分析.(二)评估纠偏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很难保证一次成型,而且企业在发展中具有多变性,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估,找到可能存在的偏差并纠正.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胜任力模型进行全面的评估试用,同时针对员工的不同行为进行评估.二㊁胜任力模型建立应注意的问题胜任力模型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进行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一些企业经常会直接将其他企业的胜任力模型拿过来用,与企业自身岗位不匹配,无法将企业胜任力模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 (2)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各类因素是否全面.例如针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评估体系不健全,未能对员工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3)胜任力模型是否不断更新与完善.企业是在不断发展的,胜任力模型没有及时更新完善将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仅停留在最初构建模型的水平.三㊁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分析(一)在培训发展中的应用培训工作往往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胜任力模型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培训发展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3].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企业发展中对各个岗位的发展需求,能够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及技能水平等进行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能够客观真实地判断出岗位员工工作的胜任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现企业员工身上的优缺点.人力资源工作者可以结合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岗位培训课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二)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重视绩效管理[4].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中主要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的考核,从某个角度上分析,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可以更有利于强化员工的功利性,但却不利于员工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长期如此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胜任力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规避这类问题,其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系统的人力资源考核管理体系,对员工工作业绩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的一方面,更注重的是对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综合评价,例如工作态度㊁积极性㊁岗位胜任能力等.当然,胜任力模型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均衡员工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为员工展开更全面的绩效考核,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三)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人才选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根据各岗位胜任力要求建立胜任力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人才选拔工作中,能够快速地掌握人才岗位技能的高低㊁知识储量以及综合素质等信息,提升人才选拔的有效性.从某种层面上分析,胜任力模型更像是搭建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可以向企业传递员工的诉求,另一方面可以向员工传递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提升员工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四)在薪资管理中的应用薪资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更是每位企业员工所重点关注的焦点.将胜任力模型应用到薪资管理中,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企业员工自身工作能力作为基础,针对不同岗位的发展以及胜任力要求提出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励每个岗位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大的收益.在促使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益处.四㊁总结综上所述,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完成,合理而完善的胜任力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对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任维.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6):85.[2]苏静.胜任力模型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65-66.[3]樊惠.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83-84.[4]田小平.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3):28-29.67。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岗位上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而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即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升其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本文将从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构建和培训计划制定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培训需求分析。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如员工问卷调查、个人面谈、工作记录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确定员工的培训需求,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第二,模型构建。
胜任力模型是基于岗位需求和员工胜任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的,其中包括必备胜任力、优势胜任力和特殊胜任力三个方面。
必备胜任力是指在某个岗位上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如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优势胜任力是指员工在某些方面相对突出的能力和技能,如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特殊胜任力是指员工在特定岗位上需要具备的特殊技能和经验,如行业经验、专业认证等。
通过将这些胜任力联系起来,可以构建出完整的胜任力模型。
第三,培训计划制定。
在确定了胜任力模型之后,就可以开始制定培训计划了。
培训计划需要根据员工的胜任力需求和模型要求来设计,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
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评估方法等。
培训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和评估,以便后续的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内容要与岗位要求和胜任力模型相匹配,可以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软技能培训等。
培训方法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课堂培训、实践培训、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考试、绩效评估等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和成效。
总之,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从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构建和培训计划制定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提升其在岗位上的胜任能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优化策划方案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优化策划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而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培训体系对于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评估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现状分析(一)培训需求分析目前,企业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往往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员工的培训需求,但这些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可能不够科学,导致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面谈时员工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未能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着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部分培训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所学知识。
(三)培训方式企业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但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员工的不同学习需求。
(四)培训师资培训师资队伍主要由内部讲师和外部专家组成。
内部讲师虽然熟悉企业的业务和文化,但可能在授课技巧和专业知识更新方面存在不足;外部专家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五)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主要以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指标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培训的实际效果。
同时,对于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机制也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对培训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优化目标(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使培训能够真正解决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二)丰富培训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在线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满足员工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提高培训的参与度和效果。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contents •引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与监控•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实践案例目录CHAPTER引言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员工胜任力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背景介绍目的与意义提高员工个体和组织整体的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CHAPTER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与特点可发展性: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进行发展和提升。
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是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关键因素。
衡量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行为评估等方式进具体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能够清晰地描述员工在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势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01促进员工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02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03评估培训效果构建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课程和方案根据员工的胜任力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包括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
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对象评估员工胜任力现状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流程CHAPTER培训需求分析战略目标员工绩效目标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现有能力评估需求分析分析员工现有能力与需求确定培训重点与优先级培训重点优先级排序CHAPTER培训课程设计制定培训计划与时间表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员工胜任力现状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时间表设计培训内容与形式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和员工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团队分享、案例分析等。
选择培训形式制定评估标准从企业内部或外部选拔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选定培训场地根据培训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包括教室、会议室、实践场所等,确保场地设施完备、舒适、安全。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文/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 赵海林 王怡博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培训发展体系,是建立员工的能力标准,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力的培养,以便提升员工能力,吸引及选拔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智力资本。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对供用电稽查工作职责提出新要求,围绕建设全新稽查工作部署,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以“管控风险、提升管理、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推进全面建设信息化大数据支撑下的全新供用电稽查管理。
在全力推进稽查转型时期,新的稽查业务体系和稽查管理模式需要全面提升稽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亟需依托岗位胜任力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全面加强员工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培养,进而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建设全新稽查管理亟需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围绕全新稽查管理探索和建立岗位胜任力责任制及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已经成为稽查局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探索全新稽查职责需要员工丰富业务知识目前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而全新的供用电稽查职责要求员工必须全面掌握供用电稽查知识,因此通过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确定全新稽查知识维度,辨别员工知识掌握情况,并帮助员工扬长补短,持续提升岗位胜任力。
弥补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现状需加强多元化培训目前供用电稽查从业人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40岁以上的员工占总人数的54%,老员工较多,对稽查业务的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单一。
需要通过构建岗位评价体系来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化培训帮助单专业老员工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改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推进个性化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各层次员工的个性需求,难以因人而异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需要通过岗位胜任力评价找出每位员工的职业短板,以便视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分类培训。
如:对拥有较强理论知识,年富力强,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对有一定实际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员工定期“充电”和知识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2024年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研究》范文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组织对人才战略的重视,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为组织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二、胜任力理论概述胜任力是指个体在特定工作情境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特征,是决定个体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以胜任力为核心,关注员工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和潜能,以及员工现有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研究(一)模式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明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征;其次,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估,了解员工现有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
(二)模式特点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员工的潜能和未来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当前的工作表现;二是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
(三)模式实施在实施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模型,确保模型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岗位职责相匹配;二是要进行全面的员工能力评估,了解员工的实际能力和需求;三是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和方式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四是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实践应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在组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招聘过程中,组织可以通过分析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筛选出具备潜在能力的候选人;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组织可以根据员工的胜任力差距,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可以将员工的胜任力发展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
问题
70年代早期,美国国务院找迈克伯(McBer)公 司,协助甄选年轻的国外服务新闻官员。这些 年轻的外交官在国外代表美国传达给世人的形 象,他们担任图书馆人员、策划文化活动和代 表美国向当地团体发表演说,而实际上是希望 借此赢得更多人对美国的喜爱,进而支持美国 的政策。然而,在70年代,几乎所有年轻的国 外服务新闻官员都是白人男性,无法全然呈现 美国的精神。
(二)胜任力模型的演化及其应用
1、胜任力模型及其研究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胜任力特质是在工作中与优秀绩 效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可观察、可 衡量、可指导的个体特征。
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因素包括任 职者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 个性等多方面,而胜任力特质强 调的是它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即落实到任职者履行工作时可观 察的行为表现。
第三步:主题分析
从行为事例访谈(BEl)记录的内容,运用主题分 析技术,分析优秀与表现欠佳的驻外服务新闻 官员两个样本特质的差异,萃取出在优秀者身 上展现的行为特质,但却不是出现在表现平平 者的身上。
而这些不同记录,可以转化成客观的定义和计 分方式,并可由不同的观察计量者借由此种评 量方法,可获得一致的评量结果。
第四步:验证“胜任力模式”
也就是证明它确实可以预测,如何成为 一位优秀的FSIO,而且没有不公平的种 族、性别、文化背景或不相关的教育经 验等方面的歧视。
实例:优秀的外派服务官员需具备素养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摘要: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工作的难点。
培训需求如何分析,应该培训哪些内容,培训对象如何确定,师资力量从哪里来等等问题,经常困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
本文以s电力企业为案例探讨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体系,并在s电力企业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司培训需求模型并构建培训体系。
关键词:胜任特征培训体系案例研究一、胜任模型的内涵及在s电力企业的应用背景胜任特征评价技术兴起于美国, 20世纪80年代,以胜任特征为基点,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思想。
mcclelland将胜任特征定义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
它可以是动机、人格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社会角色、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20年来的商业运作使得此方法已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库和通用胜任特征词典。
当前,胜任特征模型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流实践活动。
企业培训活动作为提高员工胜任特征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关注,全球性的企业收购和兼并浪潮也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深入改革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对s电力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胜任特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如何保证与业务发展体系高度匹配的人力资源队伍组合,如何通过有效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的用胜任能力。
s电力企业意识到,企业的价值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素质,因而如何进行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日益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总体框架胜任特征模型又叫素质模型,是指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出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优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
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胜任力模型是组织用来评估员工胜任力的一种工具,它基于员工在特定职位上展现的技能、知识和行为。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组织明确职位需求,招聘和选拔合适的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激励,以及提供开发和培训的方向。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也需要相应地建立起来,以帮助员工提升他们在特定胜任力领域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胜任力模型培训体系建立的例子:1. 确定胜任力模型的核心能力:首先,组织需要明确所需胜任力模型的核心能力。
这些核心能力应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反映出员工在特定职位上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行为。
核心能力可以通过调研、面试和对高绩效员工的观察来确定。
2. 设计培训需求评估工具:为了确定员工在核心能力领域的培训需求,组织可以设计一些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能力测试或观察评估。
这些评估工具应具备客观性和准确性,以便帮助组织了解员工在不同胜任力领域的强项和待提升的能力。
3. 开发培训计划:基于培训需求评估的结果,组织可以制定针对不同胜任力领域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和培训评估等。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培训课程、工作坊、在线培训、实践项目和跨部门交流等多样化的形式,以帮助员工全面提升他们在特定胜任力领域的能力。
4. 实施培训计划:一旦培训计划制定完毕,组织可以开始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可以由内部专家或外部培训师进行,采用面授、在线学习、模拟训练等形式。
培训过程中,组织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培训场地、技术设备和教材等,并确保培训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5. 评估培训成效:培训结束后,组织需要对培训的成效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培训成绩、绩效提升和业绩改善等多个维度来进行。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培训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培训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后续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6. 持续改进培训体系: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组织可以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定期的培训需求评估,并与其他企业进行经验分享和案例研究,以不断提升培训体系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体系
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需求分析 1
根据关键胜任力评估结果,深入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
设定培训目标 2
明确培训旨在提升员工的哪些关键胜任力因素。
确定培训内容 3
针对关键胜任力,设计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
选择培训方式
4
根据培训主题和目标,选择线上、线下或混合等
培训模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课程是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关键一环。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明确的 培训目标。接下来,针对关键胜任力因素设计全面的培训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确保培训与实际需求 相匹配。
评估员工的胜任力水平
评估员工的胜任力水平是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评估, HR部门可以了解每位员工在关 键胜任力方面的现有水平, 识别他们的发展需求, 并为后续的培训设计提供依据。
张成
李华
王芳
从雷达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员工在各项关键胜任力方面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HR部门可针对这些差异,为员 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2 多维度评估
从知识掌握、技能应用、行为表现等多个维 度客观评估培训效果,全面了解培训的实际 效果。
3 培训转化应用
4 培训ROI分析
观察学员是否能够将培训内容转化应用到工 作中,推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
量化培训带来的业务效果和价值贡献,评估 培训投入的成本收益比,为进一步优化提供 依据。
持续优化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的国际化发展
企业在追求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化培训体系。 这不仅包括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国际化,还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的员工队伍。
通过与海外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培训资源、采用国际通行的培训 标准等方式,企业可以不断完善培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助力核心人才的全球 化培养,为实现国际化贡献力量。
基于胜任力培训课程计划
基于胜任力培训课程计划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员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方面。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胜任力培训课程计划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建立胜任力培训的相关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培训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讨论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胜任力培训课程计划,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胜任力培训的理论基础1. 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所设计的一种理论模型,它通常包括岗位需求分析、能力要求、行为要求和结果要求等方面。
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培训提供指导性意见。
2. 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是指对成年人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成人学习者通常具有自主性和目的性,他们渴望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设计胜任力培训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案例。
三、胜任力培训课程设置基于胜任力模型和成人学习理论,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胜任力培训课程:1. 岗位要求识别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岗位需求分析,识别出该岗位所需的具体胜任力要求。
企业可以邀请相关岗位的先进员工或者招聘专家进行介绍和授课,提高学员对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2. 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培训课程主要是对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运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和培训,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
3. 专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员工在具体岗位上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培训,比如销售技能、客户服务技能、项目管理技能等。
4. 領導力培训针对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可以开设领导力培训课程,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提升整个团队的胜任力。
5. 创新与变革能力培训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创新与变革能力对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开设创新与变革能力培训课程,引导员工习得创新思维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基于胜任力的电网供电企业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1422019.5MEC 员工工程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素质模型理论概述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胜任力”这一概念,所谓的“胜任力”就是指个人深层的,潜在的,重要的特征。
迄今,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目前,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选择、职位晋升、培训开发、培训需求分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
姚凯等考察了人一职匹配同公司战略发展因素的影响,将胜任素质概念引入培训体系,建立了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模型。
为了更好地研究“胜任力”理论,专家学者把胜任力的素质形象的绘制了图像——“冰山模型”。
把所有胜任力素质指标分为两个维度,“冰山上”和“冰山下”。
其中,把浮在表面的,显性的特征分在“冰山上”,隐藏的,重要的特征分在“冰山下”,此外,“冰山上”的显性素质容易通过培训改观,而“冰山下”的隐形素质不容易通过培训获得,但是确实决定一个人绩效优秀的重要指标。
二、目前电网供电企业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现状目前电网供电企业的员工培训侧重于生产技能的培训,课程体系组成也是根据电力生产的专业特点分类,再结合培训人员的构成特点,而针对受训者的素质、能力、态度方面的培训不多。
现在形成了发电、供电、设备检修涵盖电力系统生产的32个工种培训的课程大纲,但尚未形成系列化、完整的、具有公司鲜明特点的培训课程体系。
尤其是与公司新时代的战略匹配的课程体系还未形成。
从内容上看,知识结构比较老化。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培训中心脱胎于“教育部门”,向学员灌输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而对生产技能的实训环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现代化管理理念等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等问题涉及较少,教学内容的选择相对滞后,所选教材大多采用中、高等院校的教材,很少有面向学员,针对性强的教材。
此外基于每个岗位的从浅入深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各个职业生涯层级上的课程体系梯度没有区别,不利于员工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目前,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但是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培训模式不符合岗位、员工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培训和发展的要求。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企业培训体系,吸取了传统培训的优点,创建科学的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参考,对于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文章简单介绍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分析了企业创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探析了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旨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岗位胜任力模型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步,就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将人才竞争作为企业竞争的重点,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岗位胜任力,使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对员工的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培训方式仅仅重视对员工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与此相比,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能够对员工和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培训体系,以便于保证企业所有员工都具有胜任岗位的综合素质能力,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对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文章针对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企业培训体系构建实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岗位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哈弗大学教授David.Mcclland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个人的行为技能或者认知、某领域知识、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特质等,任何能够被可靠计数或者测量,并且可以显著区分一般绩效和优秀绩效个体的特征。
因此,岗位胜任力的定义为:员工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需要具备的个性特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是员工胜任某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与素质。
综上所述,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表现为:胜任某特定岗位并且表现优异或者绩效优异所需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动机、个性、自我感念、社会角色、技能以及知识等。
通过了解岗位胜任力的定义,并创建科学的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参考,例如员工招聘、分配、培训、绩效评估以及岗位晋升等,这对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水平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
二、企业创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1.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体系更具个性和针对性企业传统的培训方式和岗位胜任力培训体系的重点不同,传统培训方式重视技能以及知识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员工能够更加适应岗位的实际需求,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模式重点培训具有培养价值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且针对岗位的实际需求培训最需要的内容。
基于胜任力分析能够了解到企业员工和战略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再通过对不同岗位对员工胜任力的实际要求,對最需要以及最具潜能的员工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2.提高企业战略执行力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战略执行能力,就必须强化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体系能够为企业选择最需求、最合适的员工,充分的挖掘员工的潜力,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
因此,企业创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能够为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提供一种统一、有效的工具,企业在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员工的核心技能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对于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1.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在创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时,应该对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培训的对象以及内容。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能够为岗位员工的培训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和标准。
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准确的找到员工和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差距,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该差距,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弥补员工在上述能力上的缺口。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方式吸收了传统培训需求分析的优点,并基于此创建以岗位胜任力的模型框架,通过对企业实际状况、优秀员工胜任力等确定岗位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培训完成后保证员工能够更好的胜任岗位。
同时,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进行任务和职责的重构,然后确定岗位的职能,以便于对企业所有岗位和员工进行全面的掌握。
2.做好培训等级需求分析在进行培训等级需求分析时应该对企业的绩效需求进行分析,即对企业所有岗位的详细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针对岗位所需要员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根据每个岗位的胜任力特征,创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
通过对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分析,能够准确的找出员工和人胜任力模型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为依据创建员工胜任力培训需求和计划,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显著的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此外,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该采用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发展方式,对员工胜任力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专家级胜任力,被公认为企业内外专家,能够提出专业意见,并对团队的绩效以及企业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思想领导者的作用;2.2高工级胜任力,对复杂问题提出专业的意见,具有团队领导能力,能够应用自身的能力,处理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理解各个决策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2.3经验级胜任力,具有应用某方面能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具有独立完成复杂工作的能力,并利用自身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决定;2.4受训级胜任力,在处理相对复杂的工作时,能够了解需要采用何种资源,并且在适当的帮助下能够顺利的展开相关工作;2.5基本级胜任力,具有胜任岗位的最基本能力,并且在充分的帮助下保证相关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3.创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培训开发力度,则应该创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明确不同岗位的能力等级要求,设置包括职业技能类、通用技能类、职业素养类等课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明确内训课程代码,由专业的小组以及成员根据各个岗位的层级和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岗位的能力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并根据企业职业发展等级的标准明确培训目标。
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培训导师的开发是关键,由于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制定精细化的培训课程,因此各个培训讲师必须是各个岗位的精英,也可以将岗位精英骨干提拔为内训师,这样更能够提高岗位培训的时效性,鼓励员工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并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意识的归纳和总结培训内容和相关经验,这样能够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让所有的员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显著的提高培训效果。
4.培训体系的具体应用过程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体系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表现为:4.1明确培训目标,通常状况下,难以对员工潜在素质的胜任力进行定量化,通过将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信息转化成培训目标,并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培训活动;4.2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在动机、价值观、态度、技能以及知识等胜任力,并明确岗位胜任力模型所需要员工具备的胜任力水平和员工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以此差距为根据确定培训内容;4.3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应该根据培训目标以及内容确定科学的培训方式,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强调“水下深层”的胜任力特征,例如,价值观、态度以及动机等。
在进行员工的培训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例如管理游戏法、工作轮换法、角色扮演法、行为示范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同时,还应该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性,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培训效果,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力;4.4合理分配培训资源,因为培训受到企业物、财以及人等方面的影响,在保证培训成本的基础上,应该对各种培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例如,按照紧迫性原则进行分配,这样既能够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又能够提高培训效率。
5.强化对培训应用过程的控制通常状况下,企业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体系实施的过程表现为:培训准备、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评价反馈、修订计划以及持续培训等,由于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严格的审核受训员工的资格,并根据岗位的性质以及具体要求,确定哪些员工需要进行培训;5.2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培训目标和要求确定培训员工的导师,并对培训导师的任职资格、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过往教育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5.3严格的控制培训的经费,根据培训的内容对经费进行合理的预算,并严格的按照培训计划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5.4为了保证培训能够顺利的实施,这就要求不断的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到培训中,对于进步相对较大的员工,应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能够显著的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6.培训应用效果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在员工培训体系,是对传统员工培训的进一步深化,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应用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创建培训体系,获得了以下应用效果:6.1明确培训课程,防止造成资源的浪费,显著的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6.2显著提高培训满意度,采用岗位胜任能力模型進行员工培训,员工对培训方式、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非常高,有效的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的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6.3采用内部课程、外部培训方式,既能够降低培训成本,又能够提高培训效率。
7.培训效果评估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通常采用分层评估的方式,具体表现为:7.1第一层次评估,指的是培训课程评估,主要对培训过程中对圆通的参与度、中途离场率、出勤率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应该采用员工访谈、培训调查问卷以及综合观察的方式,由员工对导师水平、课程培训以及组织工作等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7.2第二层评估,指的是员工成绩评估,当培训结束一周之后,培训协调员以及培训导师应该采用口试、笔试以及访谈等方式,对员工参与培训所学的技能、知识等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能够显著的提高员工培训成果的全面性;7.3第三层评估,指的是员工行为评估,当培训结束一周之后,对员工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转化程度进行测量,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员工的行为,具体评估内容包括员工接受培训前后的员工、同事、上级以及下属行为的变化;7.4第四层评估,指的是组织绩效评价,当培训课程结束3个月以后,应该组织培训管理部门对所有参与培训的员工的组织绩效进行评估,这是评价员工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应该采用行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组织绩效、团队绩效以及个人绩效等进行评估,以便于提高培训评估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