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0fcf4cc17552706220825.png)
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简单介绍了贸易条件的内涵及意义,并从不同角度全面阐释了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从而提出了改善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标签:贸易条件FDI 经济增长贸易政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关于中国贸易条件是否出现恶化,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贫困化增长”的争论不绝于耳。
因此,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如何?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又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贸易条件,使我国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贸易利益?一、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内贸易利益得失的重要指标,也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际中常用的贸易条件指数有四种不同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这些贸易条件指数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示一国贸易利益的变化情况。
1.价格贸易条件。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的最初含义就是价格贸易条件,即进出口商品比价,它是一国出口商品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平均价格的比率。
它反映的是一国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即该国出口一单位的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2.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将出口数量考虑进来,用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数量指数得到的。
它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购买力,反映了一国在出口基础上的绝对进口能力的变化。
3.要素贸易条件。
单要素贸易条件表示出口商品中所含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能够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双要素贸易条件表示的是出口商品中所含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能够换得的在进口商品中所含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二、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分析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因素的作用原理也各不相同,本文具体考察FDI、经济增长、贸易政策等主要因素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更好的提出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1.FDI和贸易条件。
(1)FDI通过工资效应对贸易条件产生的影响。
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工资变动引起企业成本变动,又引起产品价格变动,进一步影响着贸易条件。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062ec6137ee06eff9188c.png)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作者:宁国玉来源:《卷宗》2012年第07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额和贸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出口的增长幅度格外突出。
从总量规模上看,中国已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其中在一些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印有“Made in China”的大量商品出现在世界主要市场上。
然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近一年来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下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的现状说明我们离贸易强国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1.在出口增长方式上,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导致出口低效益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中,粗放、数量扩张型产品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而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虽然创造了漂亮的数字,但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
在按照比较优势定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大多数产业处在低端分工位次,多数属于中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由此形成的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和总体贸易规模的扩张。
但是在对外贸易中,仍存在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小、竞相压价、以利润换市场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导致企业出口效益不高。
造成中国出口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走的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增加,劳动生产率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而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必然走的是粗放型的道路,表现为出口主要依靠外商投资和外企进行,以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生产消耗了大量资源,损坏了环境。
2.在出口产品的品质上,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低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出口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以初级产品为主迅速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成为世界上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鞋、玩具最主要的出口国,机电产品也成为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导致一国贸易得益的下降
![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导致一国贸易得益的下降](https://img.taocdn.com/s3/m/d72a18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5.png)
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导致一国贸易得益的下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商品贸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贸易的条件对国家经济得益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当商品贸易条件恶化时,可能会对一国的贸易得益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商品贸易条件恶化对一国贸易得益的下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指导意义。
首先,商品贸易条件恶化可能导致贸易收入的减少。
当商品贸易条件恶化时,意味着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或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这将直接影响到贸易收入。
例如,如果一国主要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或者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下降,都将导致贸易收入的减少。
相应地,贸易收入的减少将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次,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还可能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
贸易逆差是指一国的进口超过出口,即国家花费的外汇比赚取的外汇多。
当商品贸易条件恶化时,一国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外汇购买进口商品,而出口商品的收入却减少,这将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
贸易逆差的扩大使得国家在外汇储备方面更加脆弱,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商品贸易条件恶化还可能对国家的产业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一国的产业结构是指国家各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
当商品贸易条件恶化时,一些产业可能受到冲击,导致其竞争力下降或者变得不可持续。
例如,某国主要出口的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可能导致该国相关产业的就业和发展受到挤压。
这将使得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面对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一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并减轻负面影响。
首先,一国可以加强对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以应对商品贸易条件的变化。
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多样化,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降低贸易风险。
此外,一国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利益,避免过度依赖进口商品。
综上所述,商品贸易条件的恶化可能会导致一国贸易得益的下降,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6a458fd4d8d15abe234e72.png)
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分析内容摘要:贸易条件反映一国的贸易状况以及实际资源的流入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
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意味着这一国家每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减少,近十几年间我国的贸易条件呈现出一种先升后降的趋势。
本文据此对影响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因素做出分析。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国际贸易战略,是一国进行国际贸易的指导方针,主要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加快引进项目,大力促进进口替代工业的建设,一些基础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时,我国出口及贸易收汇主要依赖农副产品及矿产品。
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支付基本的进口所需的外汇,而进口则主要是为了建立自主的工业基础,这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从政策内容来看,与旧的进口替代相比,混合型贸易战略的确有许多改进。
这两种战略的同时实施,使中国避免了其他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恶果。
但从实质上讲,我国现行的混合型贸易战略仅仅属于一种改良的进口替代战略。
它保留了进口替代的核心内容,即继续机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仍然通过过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排斥进口。
实际上,如果以世界银行的多指标法对我国现行贸易战略进行分析,结论是我国目前执行的战略属于温和的进口替代性。
在贸易战略上虽然实施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却是过度的进口保护和无序的出口自由。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对外贸易策略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态势,外贸规模迅速扩大。
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5.9倍,年均增长20.72%,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贸易国。
贸易结构改善。
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daa176bd97f192279e984.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意义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6eb1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e.png)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意义引言贸易条件恶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被认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经济的意义。
发展历程贸易条件恶化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它们的贸易收入减少。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条件恶化论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解释和因果关系,以解释贸易条件恶化现象的原因。
其中,较为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资源价格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
影响因素1.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是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价格波动可能由供需关系、汇率变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多种因素引起。
当一个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时,其贸易收入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2.资源价格变动:资源价格的变动也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发展中国家通常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当这些资源价格下降时,贸易收入就会减少,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例如,石油价格下降对石油出口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了显著影响。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改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某些产业的价格下降,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
不同国家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贸易条件的演变。
经济意义贸易条件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1.经济收入减少:贸易条件恶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入减少。
这将对国家的外汇储备、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2.外债压力增加:贸易条件恶化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压力。
当贸易收入减少时,国家可能需要依赖外债来弥补贸易逆差。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如何改善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如何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52958ed049649b6648d74715.png)
贸易条件是一国与他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即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它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
贸易条件改善表明一国可用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换回更多的商品进口(这里所说的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它是用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对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表示的),显然,贸易条件越改善,本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贸易条件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一国贸易获利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优劣。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国若忽视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很容易陷入“贸易条件恶化论”所阐述的不利状况中。
所以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从而为制定贸易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主要发生在上世纪!"年代中后期,#"年代后贸易条件有所改善,但只是总体上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较轻。
进入$%世纪以来,我国贸易条件继续呈现恶化趋势。
那么,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去改善它呢?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趋势不变。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看来是趋于下降的。
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是不断下跌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逐渐恶化,贸易利益的分割对它们越来越不利。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提高了生产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进一步降低了初级产品的价格。
一项研究表明,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波动很大,但长期是下降的,每年大约下降"&’(。
另据一些研究表明,在%#))以后的%"多年间,非石油初级商品的出口价格相对于出口的制成品价格下降了将近’"(。
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口价格急剧下降,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出口更大量的初级产品才能换回一个既定数量的进口制成品。
目前,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依然是恶化的。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2caf5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7.png)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随着开放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贸易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等。
这些变化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积极的福利效应。
首先,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导致贸易条件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许多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享受中国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这种产业升级使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助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其次,中国的技术进步是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的高铁技术、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产品逐渐走出国门,享誉全球。
这些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改善了贸易条件。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也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商提供了更加开放和便利的投资环境。
这些投资吸引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合作,提升了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最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也对贸易条件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谈判。
这些政策的调整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了中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这些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福利影响,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大了中国的出口规模,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促进了技术和经验的转移,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合作。
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及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fe3ec158f5f61fb736661e.png)
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及对策###(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 2009级)摘要:2007年我国的GDP达到246619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2300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1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
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从贸易条件上看,我国的贸易条件呈现恶化的趋势。
本文首先从总贸易条件、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等方面分析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其次分别从我国贸易方式的特殊性、世界各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及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的压力等方面分析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最后针对以上各种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一些解决的方法及相关措施。
如调整对外贸易战略、调整利用外资战略、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
关键词:贸易条件;产业结构;贸易方式引言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
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3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84倍,年均增长17.2%。
进口从111.3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70倍,年均增长16.5%,世界排名从第29位上升到第3位。
其中,出口从97.5亿美元增加到9690.8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98倍,年均增长17.9%占世界出口比重从0.8%上升到8%,世界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3位[1];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9.8%,越至2006年的66.2%,已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
在对外贸易超高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人民币被动投放增加,助长了流动性过剩,这与我国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出口顺差与经济稳定之间出现了冲突。
入世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如何,我们可以从贸易条件的变化及趋势这个角度分析。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32e84176eeaeaad0f33064.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贸易条件恶化名词解释
![贸易条件恶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7ae5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d.png)
贸易条件恶化名词解释贸易条件恶化论(deteriorating trade terms theory)是阿根廷著名的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舒什针对1929年大危机后拉丁美洲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在1949年5月向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来的。
理论提出后经过索洛的历史考查,辛格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的认同。
什么是贸易条件恶化?就是说,原来出口一双袜子能换回来一个苹果现在,出口两双袜子才能换回来一个苹果。
贸易条件恶化为什么货币贬值通常将造成贸易条件恶化货币贬值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
贸易条件衡量的是一国的出口产品换取外国生产的商品的能力,贸易条件的恶化就意味着,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能够换回的外国商品越来越少。
在贸易方面,尤其是国际贸易方面,货币贬值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获得物品和劳务。
也就是不利于进口,在出口方面会有一定的有利因素。
综合衡量货币贬值与贸易恶化的关系需要考虑汇率。
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货币贬值从而减少进口。
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货币贬值在调控贸易逆差方面(国际收支)经常出现的状况:本币的贬值并没有及时或者根本没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甚至恶化国际收支。
加大了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
货币贬值调控政策的失灵说明贸易逆差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所以说。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简答 萨瓦尔多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简答 萨瓦尔多](https://img.taocdn.com/s3/m/9a1682d784254b35eefd341a.png)
17.运输成本或物流成本
指把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费、储藏费、装卸费、保险费及货物在运输期间的利息费用。
18.非贸易商品与劳务
补充: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里昂惕夫用来进行检验的1947年距离二战太近,没有代表性。
2)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劳动、资本)模型,忽略了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土壤、矿藏、森林)的影响。
3)美国的关税中,受贸易保护最严密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
29.有效保护率
前提假定:商品和进口要素的国际价格不受关税影响。且投入生产中的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按公式P202。国家经常对原料进口免税,或只征收比用进口原料才能生产的最终产品低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关税税率。有效关税保护率对生产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0.禁止性关税
指一个国家对一种商品征收关税后,使得该商品价格回到该国未开展贸易时生产与消费自己自足的价格。高于禁止性关税临界点的关税仍是禁止的,该国将继续在自给自足的点生产和消费。
14.产业内贸易指数
P146,注意缺陷
15.技术差距模型
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为基础的。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当外国生产者获得新技术后,它们就能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最终占领外国市场。技术差距模型强调模仿过程中的时间滞后性,但它能解释技术差距的大小,也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和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
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2187d087c24028905fc38a.png)
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贸易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利益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国家当前贸易条件形式和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比拟清楚了解这个国家的经济开展走向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了解其贸易条件所处阶段,还可以为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提供相应的依据。
本文系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的贸易条件开展变化进行分析,并考察其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对在历史趋势和未来因素影响下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方向做出预测。
【关键词】贸易条件影响因素一般意义而言,贸易条件的开展趋向无非两种,一种是贸易条件的恶化,一种是贸易条件的改善。
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减少,同时也就意味着其贸易伙伴国家贸易利益的增加,而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其贸易伙伴国家贸易利益的下降。
因而,贸易条件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究竟按什么样的比例来相互交换商品,它反映一国或某一行业或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或竞争地位的指标,其经济学含义是每单位出口商品能够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如果在一定时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有所增加,那么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反之那么恶化。
因此,贸易条件也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贸易条件的不同形式理论上而言,贸易条件有三种不同形式,即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
价格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也称商品贸易条件,纯易货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指数之比。
实际上,价格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的进口能力,即出口一个单位价值的产品能够进口多少单位价值的产品。
当贸易条件恶化时,这说明出口同一个单位价值的产品能换回的进口产品单位价值比过去少了,也就是出口商品进口能力的下降。
当贸易条件改善时,那么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增加。
这是一个最具实用价值的指标。
不过,它并没有反映出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也不能说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原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c4b6a9a6bd97f192279e9c1.png)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06-08中国与美国贸易统计表金额单位:万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进口200626,268,05020,347,1985,920,85324.224.921.,208,27123,270,3986,937,87415.014.417.,373,76325,229,7348,144,02910.58.417.4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25,229,734万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达8,144,029万美元(如表一)。
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据统计,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呢?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继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
这些产业最终落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向周边经济体紧扣原材料和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
由此,中国对周边经济体逆差增加,而对美顺差扩大,但同期美对亚洲整体的逆差占其逆差总额的比重并未明显增加。
因此,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
主要原因在于,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加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同时,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中国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运输、销售等环节,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中方顺差。
第三,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其中包括对华的出口管制。
此点将在下文做详尽阐述。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4eb204b5ef7ba0d4b733b18.png)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4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相反高精尖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其逐 步增高的附加值,出口该产品价格趋于提 升,因故贸易条件会改善。
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间的 贸易条件趋于稳定,一般不易发生较大的 波动。
因此,产业内贸易容易形成一种相对 稳定的贸易利益关系。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 14 讲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4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第 14 讲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与贸易条件 2.贸易结构与贸易条件 3.外贸政策与贸易条件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4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与贸易条件 根据罗伯津斯基定律,要素增加会导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4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学
本讲思考问题:
➢ 经济发展对贸易条件改善有何影响? ➢ 何种贸易结构有利于贸易条件改善? ➢ 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 贸易政策对于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的影
响有何不同?
主讲教师:张文科
国际经济学
谢 谢!
当技术进步导致出口商品生产效率提 高,扩大贸易规模,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就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反之亦然。
国际经济学 主讲教师:张文科
4-14 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2.贸易结构与贸易条件 进出口商品结构会影响贸易条件变化
的趋势。 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因为产品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原料价格趋于下降, 因而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致密集该要素的生产增加和贸易增长。 如果增加的要素是密集于出口产品的,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9127c133a300a6c30c229f7a.png)
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19世纪初李嘉图提出的、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的比较优势说,从比较成本和要素秉赋差异出发,论证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因此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
该学说一直被奉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
但是,50年代初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对正统的贸易有益说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引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
该理论最初是由长期在联合国供职的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 RaulPrebisch)和德国籍经济学家汉斯·辛格(Hans Singer)提出来的,因此,常常把它叫做普雷维什—辛格假说(Prebisch- Singerhypothesis)或普雷维什—辛格命题(Prebisch-Singer thesis)。
本文对这一假说作一评述。
一、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这里所说的贸易条件是指商品的贸易条件,或净易货贸易条件,它是用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对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表示的。
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P[,x]=Σx[,i]P[,i]公式中,P[,x]表示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x[,i]表示基期商品i占出口总值的比重,P[,i]表示商品i现期价格对基期价格的比率。
相应地,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计算公式如下:P[,m]=Σm[,j]P[,j]公式中,P[,m]、m[,j]、P[,j]分别表示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进口商品j占进口总值的比重和现期价格对基期价格的比率。
贸易条件即等于这两个指数之比乘以100,即:T=(P[,x]/P[,m])×100如果T>100并且是上升的,就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如果T<100并且趋于下降,则说明贸易条件恶化了。
在普雷维什和辛格之前,人们一般认为,初级产品的生产依赖土地、自然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因而具有报酬递减趋势,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应是不断上升的;反之,制成品则享有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好处而应是报酬递增的,因此,它们的价格应是不断下降的。
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
![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6a31b28453610661ed9f482.png)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在国际经济学中,我们对贸易条件的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当价格比上升时,我们就说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下降时即是贸易条件恶化。
下面我就从经济增长,收入转移,以及贸易政策三个方面分别考察它们对中国贸易条件的综合影响。
首先,从经济增长方面考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近20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可以说经济呈现爆炸式增长。
但不幸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却呈现恶化的趋势。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以不变美元价格计)下降了20%(2000年为100,目前为80左右),如果剔除掉2007到2008年间石油价格的异常波动,那么中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实际下降10%左右。
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成为出口偏向型增长,反之为进口偏向型增长,而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是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则为此付出代价。
具体到中国来看,中国通过加工贸易模式而实现的出口大都是技术含量较低、劳动要素密集的工业制造品,而由于我国在近20年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解决广大群众的就业问题,因此我国近些年来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也是建立在出口偏向型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我国贸易条件随着经济增长反而恶化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国通过加工贸易所出口的产品有较高的替代性、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激烈、主要靠成本优势出口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出口产品涨价的空间非常小,这也是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之一。
第二,从收入转移方面来分析。
浅谈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
![浅谈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6ef23cc0c22590102029dfa.png)
浅谈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内容摘要: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条件却出现了恶化趋势,本文系统阐释了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
关键词: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是反映其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实力或竞争地位的指标,经济学含义是每单位出口商品能够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口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贸易条件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我国是贸易大国,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显著的。
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完全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者和制定者,但也绝对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我国进口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比较高,主要侧重于关键设备、短缺能源以及原材料等。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在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动下,对进口商品的总需求将会不断减少,未来的贸易条件会得到改善。
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的,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高低。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具有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逐渐升级的趋势,这必然会使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同样的变化趋势。
我国已经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从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贸易条件却没有得到改善,这与我国出口商品加工程度低、粗加工比重大、附加值低、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低价位水平是分不开的。
这说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因素。
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交换的比价,而贸易条件是用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的比价,因此本外币比价之间的变动必然直接导致以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变动。
理论认为,本币升值有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但从我国数据来看,人民币升值以来贸易条件仍然延续了恶化态势。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d117b95f524ccbff1218439.png)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原因及福利影响国贸1103郭雪波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
计算公式是: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
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
国际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告高于封闭条件下的消费水平。
因此,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会影响贸易三角及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使国内的消费水平上升。
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贸易条件的改善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将是各个方面的。
例如,扩大市场,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国际分工,使得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真正能够影响一国的福利水平?中国的贸易条件的变化如何?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是接下来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根据贸易条件的公式,贸易条件恶化的直接原因是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指数上升。
如表1、图3,我们可根据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来判断中国的贸易条件情况。
自1990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基本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即中国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
表1 1990-201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价格贸易条件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图1 199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根据相关数据与研究,可以分析出中国出口指数下降和进口指数上升的原因:1.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从表1(图1)和表2(图2)综合分析,可看出:第一,中国总体贸易条件指数走势基本呈下降趋势;第二,初级品贸易条件在2000年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随后也呈下降态势;第三,总体贸易条件同工业品贸易条件联系较为紧密,初级品贸易条件对总体贸易条件影响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近几年,国际贸易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国际贸易条件
不断恶化,给国际经济工作,特别是开发中国家、收入中等国家和规模较小的发达国家带来很大压力。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加强了,各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
政策,甚至大规模的以关税的形式,对外国的商品和服务实施限制甚至极为严格的限制,抑制了贸易的流动,导致国际贸易条件大大恶化。
其次,经济紧缩影响了各国政府支出,各国财政收入降低,政府预算出现亏损,国家经济投资者缩减投资,因此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也被大幅度降低,大大削弱了对贸易情况的信心,也使得国际贸易条件受到极大影响。
再者,能源价格的变动也影响了国际贸易。
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运输费用大
幅度增加,这也成为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的一大原因。
此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企业科技更新快,升级赶超变得更加迅速,全球贸易竞争变得激烈,也是导致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贸易保护主义、经济紧缩、能源价格的变动及经济环境的恶化是影
响国际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
如果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政策对策,努力改善世界经济形势,切实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拥抱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贸易互利共赢,全球贸易条件就有望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