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和控制

合集下载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判考试的一个超级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若是大部份考生都能答对,那么那个题目的难度就小;若是大部份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那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总分值。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总分值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中:≤P≤,难:P≤;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样来讲,难度值平均在最正确,难度值太高或太低,都会降低考试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总分值)(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别离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数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数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样要求就高考来讲,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之间为宜,整卷以之间为最正确。

一样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和小于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样要按必然比例分派,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点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样、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必然比例,若是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合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那么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部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别离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确实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辨别指数)。

试卷命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命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命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什么是试题难度系数?考试难度系数如何计算?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

如满分150分的试题,考生平均得分108分,平均失分42分,则难度系数为42/150=0.28。

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1—X/W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卷总分(一般为100分或150分)。

什么是试题区分度?试卷区分度计算公式是什么?试卷区分度反映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受试者的程度,即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如果把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前50%的考生为高分组,后50%为低分组,其计算公式为:D=2(X H—X L)/W其中,D为区分度,X H为高分组平均分,X L为低分组平均分,W为试卷总分(一般为100分或150分)。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前者是反映样本总体的一个参数,后者是反映样本2个部分的参数。

测试的命题质量如何,否对考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进行有效的测量,除了上面介绍的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知识外,还需要对试卷做整体分析,试卷整体分析的指标主要是信度和效度。

测试信度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言水平。

例如,如果同一套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受试者的分数忽高忽低的话,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

测试的信度与测试的效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只有信度较高的测试才能有较高的效度,但效度较高不能保证信度也一定较高。

测试的信度主要涉及到试题本身的可靠性和评分的可靠性这两个方面。

试题本身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范围、数量、试题的区分度等因素;评分是否可靠则要看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和准确。

测试的信度通常用一种相关系数(即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表示,相关系数越大,信度则越高。

最新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最新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试卷分析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试卷分析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附件6、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一般说明一、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1)P=1-x/w其中: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P=x/w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难度的计算(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A、基本公式法:P=1-x/wB、极端分组法P=1-(XH+XL)/2W其中:XH为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为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后27%)。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A、基本公式法:P=1-R/N其中:R为答对人数,N为全体人数。

B极端分组法:P=1-(PH+PL)/2其中:PH=RH/n叫高分组通过率,RH为高分组答对人数,n为总人数的前27%。

PL=RL/n叫低分组通过率,RL为低分组答对人数。

二、区分度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

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

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

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1、区分度指标的评价-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

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2、区分度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法:D=(H-L)/N其中: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完整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完整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中考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与控制

中考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与控制

题 目的难度产生影响。
1.试卷 结构是否合理。即试卷能否覆盖考查 的内
命 题者设 定试 题难度时 ,必 须考虑 以上 四个方 面 容 ,能否做到重点突 出 ,难易得当 。
的因素 。
2.题 型设 计和搭 配是 否恰 当。即试卷是否具备不
(二 )试 题 的难 度 计 算
同题型 ,主观题 和客 观题是否 合理搭 配 ,能否 考查学
试 卷 难 度水 平 的 确 定 取 决 于 考 试 的性 质 和 目的 。
度。一道题 目,如 果大部分 考生都 答对 ,它 的难度 就 就选拔 性考试 而言 ,应该使试卷 的难度系数接 近录取
小 ,反 之 难 度 就 大 。
率 。然而 ,我市城区 已经基本普及高 中阶段教育 ,中考
试题 的难度直接 影响考试的及格率 和优秀率 ,对 的 目的不仅 是选拔 ,更是 为了区分考生适合 于到那 类
测量 学生的学 习成效 、学 习能力及 其发展潜 能 ,下 面 法进行矫正 :
就试 题的难度 、信 度 、效 度和 区分度 的把 握与 控制提
假设 选项 的数 目为 K,通 过率 为 P,校正 后的通
出几 点 要 求 。
过 率 为 C P,贝0:C P =(K P—1)÷(K一1)
一 、 试 题 难 度 的控 制
部选对才给分 ,它 的难度显然 比单选题大 。
而验证试卷编制是否恰 当。在选拔性考试中,试卷 的信
4.题 目的变化动态 。题 目的迷 惑性 、干扰性 ,题 目 度决定着选拔 的质量 ,它是考试选拔 的“标准尺子”。
设 置的灵活程 度 ,题 目隐含的 已知条件 等等 ,都会 对
(一 )决 定 试 卷 信 度 的 四 个要 素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2011-10-28 09:07:31)转载标签:杂谈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一、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1)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2、难度的计算:(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A 基本公式法:P=1—x/wB 极端分组法 P=1—(XH+XL)∕2W XH :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后27%)。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A 基本公式法:P=1—R/N R 为答对人数,N 为全体人数。

B 极端分组法: P=1—(PH+PL)∕2PH=RH/n 叫高分组通过率,RH:高分组答对人数,n:总人数的前27%。

PL=RL/n 叫低分组通过率,RL:低分组答对人数。

二、区分度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

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

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2、区分度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式法:D=(H-L)÷N(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 (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 =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 =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 值越大,难度越低,P 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 (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 (k 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 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 计算公式:P=X/M (X 为试卷平均得分;M 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 H +P L )/2(P H 、P L 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一般说明

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一般说明

其中:XH为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前27%),XL为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后27%)o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
A、基本公式法:P=1-R∕N 其中:R为答对人数,N为全体人数。 B极端分组法:P=I-(PH+PL)/2
其中:PH=RH/n叫高分组通过率,RH为高分组答对人数,n为总人数的前27%。PL=RL∕n叫低分组通过率,RL 为低分组答对人数。
②客观性试题:D=PH-PL,或D=RH-RL/n
③一般也可以用D=XH—XL/X满计算。
其中:XH为高分组某试题的平均分,XL为低分组某试题的平均分,X满为该题的满分。
三、信度
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 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 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 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1、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 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1、评价信度的方法
(1)再测信度。它是指将同一试卷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组考生先后实施两次,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中:≤P≤,难:P≤;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之间为好,整卷以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和小于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 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中:≤P≤,难:P≤;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H +PL)/2(PH、P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之间为好,整卷以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和小于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完整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完整版)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一.试卷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卷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卷平均得分/试卷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卷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卷难度P计算公式:P=X/M(X为试卷平均得分;M为试卷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卷的计算公式: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卷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计算。

(三)试卷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卷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卷定为容易题;大于0.4和小于0.7的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卷定为难题。

命题时难度一般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如3:6:1或3:5:2。

二.试卷的区分度(一)什么是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卷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卷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二)区分度的计算1.单个选择题目区分度的计算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分别计算两组考生在某道题目上的通过率,两个通过率之差就是这道题的区分度(又叫鉴别指数)。

细说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以及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细说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以及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细说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以及对高考复习的启示一.试题的难度(一)什么是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个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小;如果大部分考生都不能答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度就大。

客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难度指数)=试题答对人数/考生人数;主观题难度计算公式:P=试题平均得分/试题满分。

试卷难度计算公式:P=为平均分,K为试卷满分值。

易、中、难的标准为:易:P≥0.7,中:0.4≤P≤0.69,难:P≤0.39;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一般来说,难度值平均在0.5最佳,难度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测验的信度。

当然,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测验的难度水平多高才合适,也还要取决于测验的目的。

如果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进行一次诊断性测验,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测验难度大一点也是正常的。

(二)难度的计算(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某/M(某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

具体步骤为: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生物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PH20/270.74PL5/270.19P(0.74+0.19)/20.47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三)试题难度的一般要求就高考来说,难度以适中为宜,单个试题的难度以0.3--0.7之间为好,整卷以0.5--0.6之间为最佳。

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2019年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无论是中考出卷还是分析中考成绩,都会提到两个概念:难度系数和区分度。

如何理解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我们知道课改后,中考基本是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者合一。

所以中考既要检测考生是否完成“课标”所规定的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同时要为高中学校选拔合格的生源。

从这一角度来看,中考试卷的难度不会过大,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一、什么是难度系数全国很多地方衡量试卷的难易程度,都会采用难度系数这一指标。

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

那么难度系数是如何衡量?如何计算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9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一份中考卷难度系数越大,可以认为试题总体越容易,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那么难度系数反应试卷难易程度外,试题难度系数还有什么意义?1、难度系数的确定,有利于平常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中考难度系数选取题目、开展教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中考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考倒”难度系数可以控制基础的题,不至于让基础差的学生背负太大“分数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什么是区分度不同学生去做同一份试卷,难度系数会不一样,那么怎么样才能合理看待难度系数,这个时候区分度就出现了。

所谓试题的区分度,就是试题的区别系数。

区分度反映的是用试题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即是否能考出不同学生的各自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等层次的学生真正分别开。

2019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如何把握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试题区别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我们不能否认,考生考试由于受多种随机因素如:遗传、智力、个性、时间、教师、努力的程度等影响,造成考试成绩会有一定区别。

区分系数高的考试,优秀、良、及格、差等几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系数则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和控制
各位同行: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此文,相信能为大家提供有用的参考。

中考试题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和控制
南宁市教科所邓雅学
初中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终结后的选拔性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中考具有的高利害特征,对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使考试能够客观、准确地考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能力及其发展潜能,下面就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和控制提出几点要求。

一、试题难度的控制
试题的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考试学中它被定义为:该题考生所得的平均分与该题总分的比值(通过率)。

简单讲,难度就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道题目,如果大部分考生都答对,它的难度就小,反之难度就大。

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有效控制难度,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影响试题难度的几个因素
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对试题的熟悉程度。

一是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二是对题目
内容的熟悉程度。

一般地说,常见常练的题型,直接从教材取材的题目,学生容易做,难度就小;反之难度就大。

2、题目包含信息量的多少。

学生答题,要先阅读题目的内容,如果题目信息量太多,或者文字不简洁,条理不清,或者图表指向不明确,都会影响学生读题,使题目的难度增加。

3、题目结构的复杂程度。

包括题目的类型、知识的综合程度和知识间联系的复杂程度等等,都会对题目的难度产生影响。

比如,选择题中的多选题,如果全部选对才给分,它的难度显然比单选题大。

4、题目的变化动态。

题目的迷惑性、干扰性,题目设置的灵活程度,题目隐含的已知条件等等,都会对题目的难度产生影响。

命题者设定试题难度时,必须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

(二)试题的难度计算
1、二分法计分题目的难度。

“二分法计分题目”即答对给分,答错不给分的题目,如单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

这类题目的难度指标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即以答对该题的人数来表示。

假设全体考生人数为N,答对该题目的考生为R,通过率为P,则:P=R÷N×100%
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反之题目越难。

2、非二分法题目的难度。

“非二分法题目”即用从零分到满分之间的数字来计分的题目,如作文题、计算题、论述题等。

假设该题考生的平均得分为R,该题的满分为N,难度值为P,则:P=R÷N
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反之题目越难。

3、难度系数的校正。

对于选择性题目来说,由于猜测的因素,考生的得分可能比真实得分要高。

采用通过率方式来计算难度,可能产生偏差,即夸大了部分考生的能力,降低了题目的难度。

为此,可用以下方法进行矫正:假设选项的数目为K,通过率为P,校正后的通过率为CP,则:
CP=(KP-1)÷(K-1)
当选项的数目很大,猜测的概率很小时,CP值就会很接近P值。

二、试卷难度水平的确定
试卷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就选拔性考试而言,应该使试卷的难度系数接近录取率。

然而,我市城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考的目的不仅是选拔,更是为了区分考生适合于到那类学校就读。

因此,设置试卷的难度时要注意:
1、各科的试卷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题目,用于考查初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属于较易题,这部分题目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难度,它应占整个试卷题量的十分之七。

2、试卷中另有一部分题目,是中等水平的考生才会做的,属于中等题,它的难度系数应为0.5左右,题量应占整个试卷的十分之二。

3、试卷中较难的题目,占整卷的十分之一,它的难度系数可控制在0.2~0.4之间。

各科试题的平均难度为:数学、物理0.65±0.03,其他学科0.7±
0.03。

三、试卷的信度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命、审题人员通过对考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检验试卷是否能稳定地、一致地反映考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验证试卷编制是否恰当。

在选拔性考试中,试卷的信度决定着选拔的质量,它是考试选拔的“标准尺子”。

(一)决定试卷信度的四个要素
1、试卷结构是否合理。

即试卷能否覆盖考查的内容,能否做到重点突出,难易得当。

2、题型设计和搭配是否恰当。

即试卷是否具备不同题型,主观题和客观题是否合理搭配,能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试题答案的可信程度。

客观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可信程度高。

主观题由于受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评分者的偏好、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等等),答案的信度不及客观题高。

4、评分者的综合素质。

包括知识经验、职业道德、法纪观念、精
力体力等等。

评分者的信度反映了评分能够稳定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

信度越高,评分误差越小,考试的质量越高。

(二)保证试卷信度的相应措施
1、合理安排试卷的结构。

根据考试范围和要求,将考查内容合理划分,形成梯度结构和科学、完整的编排系列。

例如语文试卷,可分为“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大块,合理安排题量和配分。

2、合理采用不同的题型。

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填充题、计算题、图文题、论述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要恰如其分。

是非判断题由于受猜测因素影响太大,选拔性考试一般不宜采用。

3、科学设置答题要点和评分细则。

命题者对主观题作出具体的答题要点,并合理配分,尽可能使主观题的答案客观化、标准化,以减少评分者主观因素及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可以尝试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严格挑选、培训评卷人员,多个评分者评分。

评卷人员的挑选要依照程序进行,评卷前要进行集中培训。

一些比较复杂的客观题(如作文题)要经过试评,并且由多个评分者评分;当多个评分者之间的评分出现矛盾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减少分歧。

四、试卷的效度
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即试卷的使用是否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它是衡量一份试卷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题目对欲测的内容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中考试卷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要有确定好的内容范围,并使全部题目都落在这一范围之内。

(2)试卷题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即题目能代表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且各部分题目所占比例恰当。

为此,命题人员在命制试题之前,必须完成下列工作:
A、定义好内容总体,描绘出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大体范围;
B、划分细纲目,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加权比例;
C、确定每道题所考的内容。

以上三个步骤体现为各学科试卷“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2、效标关联效度
效标是衡量试卷是否有效的参照物,亦即根据考试对象的状况确定试卷是否有效。

常见的效标有:学生的学业成绩、等级评定、特殊训练成绩、学习表现等。

效标关联效度就是考察试卷得分与学生的平时表现,从而确定试卷的有效程度。

中考试卷效度的测量,主要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绩为参照。

假如平时成绩好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好;成绩差的学生考试成绩也差,这份试卷的效度就高。

试卷效度的预测,必须在具有信度的前提下进行;而它真实效度,要在评卷结束后,通过收集学生的平时表现才能得出。

五、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的区分度是指题目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一般地说,能力高的学生得分高,能力低的学生得分低,试题的区分度就高。

题目得分均匀,分不出高低,区分度就低。

区分度主要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试题,尤其是较难题,一些基础性的题目不用过多考虑。

题目的区分度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表示:
1、相关系数
即计算题目通过率与试卷总分的相关。

计算的方法有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积差相关等。

相关系数高于0.20的题目一般可以保留,如果接近于零或负数时,应作重大修改或删除。

2、鉴别力指数
即通过比较试卷总分高低的两组考生在题目上的通过率,得到差值,从而鉴别题目测量效标的有效性。

由于试题的区分度是在考试之后才能确定,命题时只能通过命题者的分析去把握,因此只作简单的介绍。

中考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把握和控制,是中考命题的关键技术,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本文发表于《广西教育》2006年中教版5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