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点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点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点总结结构设计是指在工程建筑、机械设计等领域中,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合理的构思和设计,确定结构体系、材料和尺寸等相关参数,以满足工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需要掌握和遵循。

本文将对结构设计原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结构设计原理的一些重要考虑点:1. 强度原理:强度原理是结构设计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要求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能够保持稳定。

常见的强度原理包括材料的强度和断裂性质、构件的受压、受拉和受弯承载能力等。

2. 刚度原理:刚度原理要求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保持稳定,不发生过度变形。

刚度原理的关键考虑点包括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各构件之间的刚度协调等。

3. 稳定性原理:稳定性原理要求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不发生失稳。

常见的稳定性原理包括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构件的局部稳定性和结构的抗侧扭稳定性等。

4. 材料选择原理:材料选择原理是指在结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

其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可加工性以及经济性等。

5. 结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原理要求将结构划分为合适的构件,通过构件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实现结构的整体性能。

结构组成原理涉及到构件的形状、尺寸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6. 可靠性原理:可靠性原理要求结构在设计寿命内能够满足要求的安全性能。

可靠性原理考虑到结构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荷载的变化、材料的失效和施工误差等。

7. 施工可行性原理:施工可行性原理要求结构设计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困难或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可行性原理涉及到结构的施工过程、工艺流程和施工周期等方面。

结构设计原理的总结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正确应用这些原理,才能够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结构。

因此,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原理,并灵活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同时,不断学习和更新结构设计原理,跟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结构设计原理简介

结构设计原理简介

结构设计原理简介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中,根据工程要求和结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确定结构的形式、尺寸、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它是建筑和土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

一、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根据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工程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原则,确定结构的形式、尺寸、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它是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的基石,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结构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1. 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结构所受到的外力以及结构内部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2. 结构的形式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梁、柱、桁架等,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3. 结构的尺寸设计:确定结构的尺寸,包括截面尺寸、跨度、高度等。

结构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控制和施工要求等因素。

4. 结构的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结构的建造。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5. 结构的连接设计:设计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件,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连接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传递、变形控制和施工要求等因素。

三、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结构设计原理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原理被用于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材料,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原理被用于设计桥梁、隧道、水坝等工程结构,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性。

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还涉及到结构的优化设计、抗震设计、防火设计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原理,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和土木工程的需求。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一、引言结构设计是指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对建筑物的承重结构进行设计。

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结构设计基本原理1. 承重原理承重原理是指在建筑物中,所有荷载都必须通过承重结构传递到地基上,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承重结构包括柱子、梁、墙体等。

2. 稳定原理稳定原理是指在建筑物中,各个部分必须相互协调,以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

稳定原理包括了荷载平衡、抗倾覆能力等。

3.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在保证安全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建造成本。

经济原则包括了选材、施工工艺等方面。

三、结构设计基本步骤1. 确定荷载标准荷载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所受到的各种荷载情况进行计算,以确定建筑物的承重结构。

2. 选择结构形式选择结构形式是指根据荷载标准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类型和布置方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

3. 计算荷载计算荷载是指根据荷载标准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荷载进行计算,并对承重结构进行力学分析。

4. 设计承重结构设计承重结构是指根据荷载计算结果和力学分析,设计出满足安全、稳定和经济要求的承重结构。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强度、工艺技术等因素。

5. 完成施工图纸完成施工图纸是指将设计好的承重结构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纸,并在图纸中标明各种细节和要求,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荷载估算不准确:在荷载估算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地震、风力等,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

2. 结构形式选择不合理: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荷载要求,以确保结构形式合理。

3. 材料选用不当:在选用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强度、耐久性等因素,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 施工工艺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极限状态是区分结构工作状态的可靠和失效的标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和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和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的限值的状态。

3.少筋梁界限破坏。

当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时,梁受拉区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达到屈服点、并迅速经历整个流幅而进入强化阶段、裂缝开展快且集中、此时受拉区混凝土还未破坏,而裂缝已经很宽、挠度扩大、钢筋甚至被拉断。

破坏突然属于脆性破坏。

4. 超筋梁界限破坏。

随梁截面配筋率的增大、钢筋应力增加缓慢,而受压区混凝土应力有较快增长,则纵向钢筋屈服时的弯矩My趋近于梁破坏时的弯矩Mu。

当配筋率增大到My=Mu时,受拉钢筋屈服和受压混凝土压碎同时发生的,这种破坏为平衡破坏和界限破坏,这时的配筋即为最大配筋率。

实际配筋率大于最大配筋率即为超筋梁。

5.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按照与立方体抗压试件相同条件下制作和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符号:fck。

150,150,300mm为标准试件,养护28d。

6.Hnt立方体抗压强度: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mpa计),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7.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 s的比值。

M0——消压弯矩,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0时的弯矩;M s——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

所谓消压弯矩Mo,就是使构件控制截面受拉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力抵消到恰好为零时的弯矩。

8.斜压破坏:梁的腹筋配置过多,剪跨比m=M/(V*h0)较小﹤1时,首先荷载作用点和支座之间出现一条斜裂缝,然后出现若干条大体相平行的斜裂缝,梁腹被分割成若干倾斜的小柱体。

随荷载的增大,梁腹发生类型混凝土棱柱体被压坏的情况,破坏时斜裂缝多而密,但没有主裂缝,姑称为斜压破坏。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桥梁、机械、电子等领域中,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以下是结构设计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1.力学原理:根据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计算和分析结构受力情况,确定合理的材料、断面和尺寸,使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材料选用原理:根据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质不同,对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都有重要影响。

3.构件连接原理: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在设计时考虑接头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4.统一性原理:结构设计应当体现统一性,即在整个结构中使用相同的设计原则、构件和材料,以确保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简洁性原理:结构设计应尽量简洁,避免设计过于复杂或使用过多的构件和材料,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

6.安全性原理:结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结构破坏或崩溃等危险情况。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设计原理 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 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坚固性和功能性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有效地承载设计荷载、抵抗外部力和环境影响,同时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系列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原则:
1. 统一性原则:在结构设计中,采用统一的设计模式和构造方法,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材料适应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结构材料,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性。

3. 建筑物的静力学平衡原则: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强度设计,使建筑物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达到静力学平衡,确保结构稳定。

4. 整体构造合理性原则:建筑结构应该合理布置和设计,以确保各个结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 疲劳强度设计原则: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寿命,以确保结构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灵活性设计原则:考虑到结构的变形和可调性等因素,在结构设计中尽可能减小约束,提高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 简约性原则:在结构设计中,力求降低结构的复杂性和冗余性,以简化施工和维护过程,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8. 安全性设计原则: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防火和抗风等安全性能要求,以确保结构在自然灾害和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

9. 可持续性设计原则: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以上是结构设计原理的一些基本原则,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确保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结构设计原理解读

结构设计原理解读

结构设计原理解读结构设计是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的原理出发,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一、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平衡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原理。

1. 力学平衡原理力学平衡原理是结构设计的基石。

根据这一原理,一个结构在静力平衡时,受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形状、荷载和支座条件等因素,合理分析和计算受力情况,确保结构的平衡。

2. 材料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规律。

结构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以及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合理设计结构。

3. 结构力学原理结构力学原理是指通过力学分析和计算,确定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原理。

结构设计师需要运用结构力学原理,进行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和变形控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结构设计的优化原则结构设计的优化原则包括最小重量原则、最小材料消耗原则和最小成本原则。

1. 最小重量原则最小重量原则是指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结构的自重。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结构形式,可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最小材料消耗原则最小材料消耗原则是指在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通过合理布置结构材料和优化截面形状,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减少资源消耗。

3. 最小成本原则最小成本原则是指在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结构的建造和维护成本。

结构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成本、施工工艺和维护费用等因素,选择最经济的结构方案。

三、结构设计的创新原则结构设计的创新原则包括形式创新原则、材料创新原则和施工工艺创新原则。

1. 形式创新原则形式创新原则是指通过创新的结构形式,实现建筑物的独特性和美观性。

设计师可以运用现代建筑技术,采用新颖的结构形式,如悬挑结构、拱形结构和网壳结构等,赋予建筑物独特的外观和空间感。

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总复习

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总复习

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总复习一、力学基础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这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静力学是研究在静止状态下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关系,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和位移时所产生的内力关系。

对于结构设计来说,需要熟悉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结构计算中。

二、结构稳定性结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平衡和安全的能力。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稳定性问题,包括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和稳定性分析等。

整体稳定性是指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例如房屋的整体抗倾覆能力;局部稳定性是指结构各个部件的稳定性,例如柱子或梁的抗弯矩能力;稳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位移变形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例如增加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和抗弯能力,并进行合理的稳定性分析。

三、荷载分析荷载分析是指研究结构受到的各种外荷载的作用和影响。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等。

静力荷载是指结构受到的恒定荷载和可变荷载的作用,恒定荷载是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荷载,例如自重和永久荷载;可变荷载是指会有明显变化的荷载,例如雪荷载和风荷载。

动力荷载是指结构受到的地震荷载和振动荷载的作用。

在荷载分析中,需要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来确定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四、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指研究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研究结构所使用的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特性,例如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同时,还需要了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五、结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原则是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包括力学平衡原理、能量最小原理和经济性原则等。

力学平衡原理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需要保持力学平衡,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和力矩为零;能量最小原理是指结构需要在满足力学平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结构的形状和材料的使用来使结构的能量最小化;经济性原则是指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尽量减少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使结构的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则。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下面将对结构设计原理进行总结,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安全性原理。

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即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否保持稳定,并且不会发生破坏。

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承载能力、刚度以及抗震能力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和防火性能等方面的安全因素。

第二,经济性原理。

结构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成本、施工工艺、维护成本等因素,并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寻找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第三,可靠性原理。

结构设计应追求结构的可靠性,即结构在设计寿命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保持稳定。

为了确保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第四,合理性原理。

合理性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设计应符合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工程师在设计中的要求。

合理性原则涉及到结构形式、结构布置、材料选择、工艺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第五,灵活性原理。

结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和使用要求。

灵活性原则涉及到结构的可调性和可改造性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可调整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可能的变化和调整。

第六,美观性原理。

结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和经济要求,还应考虑结构的美观性。

美观性原则涉及到结构形式、比例、纹理、颜色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中需要注重表达设计意图,并追求结构的整体美感。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原理是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则,它们在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全性原理、经济性原理、可靠性原理、合理性原理、灵活性原理和美观性原理是结构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1,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主要是由于:两者间有良好的粘结力、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和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条件是: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在20℃±2℃的温度、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天、按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

3,在实际工程中,边长为200mm和边长为100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应分别乘以换算系数1.05和0.95,以考虑试件和试验机之间的接触摩阻力的影响。

试件的养护环境、加载速率、试件尺寸和试件与加载板之间是否有润滑剂都将会影响试件的测试结果。

4,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

5,复杂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特点:当双向受压时,一向的混凝土强度随着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双向受拉时,双向受拉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均接近于单向抗拉强度,当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时,混凝土的强度均低于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时强度。

6,徐变: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的现象。

徐变的影响因素有:长期花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小、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和配合比、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度与湿度。

发生徐变的原因在于长期花载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中的水份逐渐压出,水泥石逐渐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细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7,收缩: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而减小的现象。

收缩引起的原因:初期是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分蒸化引起干缩。

8,光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化学胶着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

9,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写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10,极限状态是指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这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设计原理详解

结构设计原理详解

结构设计原理详解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工程或产品设计中,根据力学原理和材料特性,合理地确定结构的形式、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它是工程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内容。

1. 强度设计原理强度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它要求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不发生破坏或失效。

根据材料的强度特性和荷载的作用方式,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结构的尺寸和材料,以满足强度要求。

常用的强度设计原理有极限状态设计和工作状态设计。

2. 刚度设计原理刚度设计原理是指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控制。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以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变形不过大,不影响正常使用。

刚度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弹性刚度和塑性刚度两个方面,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截面设计,控制结构的刚度。

3. 稳定性设计原理稳定性设计原理是指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稳定性控制。

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需要保证结构不会发生失稳或倾覆。

稳定性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两个方面,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截面设计,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4. 疲劳设计原理疲劳设计原理是指结构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的抗疲劳性能。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反复的荷载作用,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疲劳破坏。

通过疲劳寿命分析和疲劳强度计算,确定结构的寿命和安全系数,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5. 抗震设计原理抗震设计原理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荷载,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通过地震荷载计算和结构响应分析,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6. 经济性设计原理经济性设计原理是指在满足结构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结构的成本。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截面设计和连接方式,优化结构的成本效益,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原理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疲劳性、抗震性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及理解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建筑、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中,通过对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的应用,以及结合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对结构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

结构设计原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结构的安全、经济和可行性,同时尽可能地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解是从力学原理和材料力学角度出发,将力学规律和材料性能应用于实际的结构设计中。

具体来说,结构设计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载荷分析和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原理的第一步是确定结构要承受的载荷,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地震荷载等。

通过载荷分析,确定设计要求,如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要求、振动要求等。

2. 结构模型的选择和建立:结构设计原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模型,可以是一维杆模型、二维平面框架模型或三维空间框架模型等。

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决定了对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的方法。

3. 结构内力分析:结构设计原理通过力学原理和相关计算方法,对结构的内力进行分析。

内力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各个构件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进行结构优化。

4. 材料选型和强度计算:结构设计原理需要根据结构的载荷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包括确定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扭强度、抗弯强度等,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和失效。

5. 结构设计与构造处理:结构设计原理结合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进行结构构造的布置和处理。

结构的布置包括结构单元的组合和形式,以及梁、柱、墙等构件的位置和排布。

构造处理包括结构连接方式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等。

6. 结构优化和合理性评价:结构设计原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优化和合理性评价。

结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结构的几何形态、材料参数或截面尺寸等,使结构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设计效果。

合理性评价是对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包括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总论
《结构设计原理》主要讨论各种工 程结构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 法和构造设计原理, 它是学习和掌握桥 梁工程和其它道路人工构造物设计的基 础。
.
主要内容
1) 选择结构的材料类型; 2) 选择截面形式; 3) 拟定截面尺寸; 4) 进行各项验算(强度条件、刚度、稳
定性、抗裂性)
主要任务
研究掌握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 构造设计、 计算方法。
(一)基本构件分类:
1.按受力分 : 受弯构件(梁、板) 受压构件(墩、台、拱、压杆
等)无纯受扭构件)
2按构件材料类型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砖石、素混凝土结构(自重大) 钢结构(跨径大的桥) 木结构
骨架的作用。
1990湖南凤凰县的乌巢河桥 ( L=120m)
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桥宽8m,双肋石拱桥,腹拱为9孔13m, 南岸引桥3孔13m,北岸引桥1孔15m。主拱圈由两条分离式矩形石肋和8 条钢筋混凝土横系梁组成。拱轴线为悬链线(m=1.543) ,拱矢度1/5, 拱肋为等高变宽度。
图 4 1932澳大利亚503m悉尼钢拱桥
耐久性、耐火性好; 适应性好。
自重大;施工受季节
影响大;有裂缝存在; 不适合用高强材料。
(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使用范围: 梁
2.优缺点:
优点
跨径>50m的桥
缺点
使用高强材料;重量
轻;跨径大;刚度大; 耐久性、耐火性好。
工艺复杂、需要 备
多(设计、计算、施 工)。
(四)砌体结构:
1.使用范围: 以受压为主的构件(墩台、护 坡)。
2.优缺点优点:
缺点
材料来源广泛; 施工简便。
自重大(自重); 费工费时。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1.结构:一般把构造物的承重骨架组成部分统称为结构2.常用的结构一般分为:(1)混凝土结构(2)钢结构(3)圬工结构(4)木结构3.混凝土的三个标准:(1)标准试件(2)标准养护条件(3)标准试验方法4.混凝土徐变: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5.混凝土徐变的原因: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凝胶体中的水分逐渐压出,水泥石逐渐发生粘性流动,微细空隙逐渐闭合,结晶体内部逐渐滑动,微细裂缝逐渐发生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6.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

7.混凝体收缩的原因:主要是硬化初期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

8.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1)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但并不与立方体轻度fcu成正比(2)粘结强度与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有明显关系(3)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上有多根钢筋并列一排时,钢筋之间净距对粘结强度有重要影响(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粘结强度有着重要影响(5)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用光圆钢筋时大9.结构的功能要求:(1)结构应能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安全性(2)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适用性(3)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性—耐久性(4)结构在偶然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整体稳定不到—稳定性10.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三类:(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破坏—安全”极限状态(填空题)11.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分类:《公路桥规》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了强度等级的划分,称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冠以符号C来表示,规定公路桥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13级,即C20~C80,中间5MP进级。

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原理

4.2 建筑物的重要度与基准期
结构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 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 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的不同、一旦发生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程度 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的不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将建筑结构分为三级。 ◆一级建筑 破坏后果很严重的重要建筑物 γ0 =1.1 ◆二级建筑 破坏后果严重的一般建筑物 γ0 =1.0 ◆三级建筑 破坏后果不严重的次要建筑物: γ0 =0.9 见《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1.0.9条
• 结构的荷载最不利分布与组合举例
• 结构的可靠性: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 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 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故结构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即对结构可靠 性的定量描述。
注意1:结构可靠度与结构使用年限长短有关。《统一
i 2
n
结构重要性系数 1.1(一级)、 1.0(二级)、 0.9(三级). γG:恒荷载分项系数1.2,γQ:活荷载分项 系数1.4. SGk:恒载效应标准值, SQ1k :最大的活载的 效应标准值. ψ: 其他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SQik:其他活载效应标准值. γG SGk::恒载效应设计值. γQ SQ1k:活载的效应设计值. γ
类别 设 计 使 用 年限(年) 示 例
1
2 3 4
5
25 50 100
临时性结构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

结构设计原理总结引言:结构设计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工程、机械等领域。

设计一个稳定、耐久的结构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原理和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总结一些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1. 荷载与强度原理:结构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到所承受的荷载,这包括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静态荷载是指与结构常态相关的荷载,比如自重、载荷等。

动态荷载则是指与结构运行相关的荷载,比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结构设计需要根据这些荷载来确定结构的强度,确保其能够承受和稳定地传递荷载。

强度原理要求结构的受力部位强度要充足,能够满足荷载条件。

2. 刚度与变形原理:结构的刚度决定了其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刚度高的结构会有较小的变形,反之则会有较大的变形。

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场所要求来确定结构的刚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变形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和审美要求。

刚度和变形原理一起考虑,可以实现结构在不超限的情况下满足使用要求。

3. 稳定与可靠性原理: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受力时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不发生倒塌、破坏等情况。

稳定与可靠性原理要求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

在设计时需要加强结构的支撑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和配筋,确保结构在使用寿命内不会发生严重破坏。

4. 经济与可施工性原理:结构设计除了考虑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和可施工性。

经济原理要求结构的设计成本尽可能低,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难度要适中。

可施工性原理则要求结构的施工过程合理简便,不容易出现问题。

结构设计时需要平衡这些要求,既要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又要尽量节约成本和提高施工效率。

结论:结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力学、材料学、工程经济学等知识。

本文总结了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荷载与强度原理、刚度与变形原理、稳定与可靠性原理、经济与可施工性原理。

设计师在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原理,以提供稳定、耐久、经济和美观的结构设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①较好的耐久性,刚度大,变形小;②既可以整体现浇也可以预制装配,并且可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形状与尺寸;③就地取材,降低建筑成本。

3、混凝土的强度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以MP a为单位)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用符号f cu 表示。

⑵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以150mm×150mm×300mm的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棱柱体试件抗压强度值(以MP a为单位)作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用符号f c表示。

⑶混凝土抗拉强度通过劈裂试验得到,比抗压强度低得多,用符号f t表示。

4、一次单调加载试验测试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p13三个特征值:最大应力值f c及相应的应变值 co以及D点的应变值5、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 p216、粘结机理①光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摩擦力和咬合力提供;②带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钢筋表面凸起的肋纹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第二章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1、结构的可靠度与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度量,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期功能要求的概率。

2、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3、结构的极限状态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些限值的状态。

4、三种设计状况①持久状况②短暂状况③偶然状况5、结构上作用的分类①永久作用②可变作用③偶然作用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是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是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

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⑴截面配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化为百分数表达)。

对于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其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配筋率ρ(%)表示为ρ=A s/bh0箍筋配筋率为ρsv=A sv/b sv(b sv为沿梁长度方向的为箍筋间距)⑵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具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层,取钢筋边缘至构件截面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2、梁内钢筋的种类与作用①纵向受拉钢筋:受拉或受压②弯起钢筋或斜钢筋:抗剪③箍筋:固定主钢筋、抗剪;使受拉钢筋与受压混凝土连成一体④架立钢筋: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⑤水平纵向钢筋:形成牢固的钢筋骨架,抵抗混凝土收缩徐变3、梁内钢筋骨架及净距 p52梁内钢筋常常采用骨架形式,一般分为绑扎钢筋骨架和焊接钢筋骨架两种形式.对于绑扎钢筋,当受力筋为三层及以下时,不小于30mm,同时不小于钢筋直径。

若受力筋为三层以上时应不小于40mm及1。

25倍的钢筋直径。

焊接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同样应不小于40mm及1。

25倍的钢筋直径。

4、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p54第Ⅰ阶段:没有裂缝;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第Ⅲ阶段:裂缝急剧开展,纵向钢筋应力维持在屈服强度不变.5、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p56①适筋梁破坏—-塑性破坏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破坏前有明显预兆-—由于钢筋要经历较大的塑性变形,随之引起裂缝急剧开展和梁挠度的激增,为“塑性破坏"。

②超筋梁破坏——脆性破坏超筋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即纵向受拉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压区混凝土就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③少筋梁破坏—-脆性破坏少筋梁破坏是受拉区混凝土一裂就坏。

破坏始自受拉区混凝土拉裂,梁破坏时的极限弯矩M u小于开裂弯矩M cr。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①截面假定②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③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7、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计算 p62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 p688、采用受压钢筋来承受截面的部分压力的特点是:不经济但变形性能好9、T形截面受弯构件⑴翼板位于受压区的T形梁截面,称为T形截面.⑵翼板的有效宽度b f':(三者中取最小)p74①简支梁计算跨径的1/3;②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③ b+2b h+12h f'。

当h h/b h时,取b+6h h+12h f'。

⑶T形截面受弯构件计算 p75第四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腹筋梁与无腹筋梁一般把箍筋和弯起(斜)钢筋统称为梁的腹筋。

把配有纵向受力钢筋和腹筋的梁称为有腹筋梁;而把仅有纵向受力钢筋而不设腹筋的梁称为无腹筋梁。

2、无腹筋简支梁斜截面的三种破坏状态①斜拉破坏(m>3)②剪压破坏(1≤m≤3)③斜压破坏(m<1)3、剪跨比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m=M/Vh0来表示,此处M和V分别为剪弯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0为截面有效高度。

一般把这个表达式称为“广义剪跨比”。

而集中荷载作用下,称m=a/h0为“狭义剪跨比”。

4、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①剪跨比m 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 cu ③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④配筋率和箍筋强度5、斜截面抗剪承载力⑴抗剪承载力V u是由剪压区混凝土抗剪力V c,箍筋所能承受的剪力V sv和弯起钢筋所能承受的剪力V sb所组成,即Vu = V c + V sv + V sb。

用V cs来表达混凝土和箍筋的综合抗剪承载能力,则 V u = V cs + V sb⑵适用范围①上限值—截面最小尺寸设定上限值的目的在于防止斜压破坏。

②下限值—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为了防止梁截面发生斜拉破坏,需保证箍筋必须满足构造要求。

6、斜截面抗弯承载力弯起钢筋的弯起点至弯起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S1)满足S1≥0.5h0,并且满足《公路桥规》关于弯起钢筋规定的构造要求,则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7、弯矩包络图与抵抗包络图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M d的分布图。

抵抗包络图(又称抵抗承载力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各正截面缩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8、斜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的选择①距支座中心h/2(梁高一半)处的截面;②受拉区弯起钢筋处的截面,以及锚于受拉区的纵向钢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③箍筋数量或间距有改变处的截面;④梁的肋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

第六章轴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按照箍筋的功能和配置方式被不同分为两种:普通箍筋柱、螺旋箍筋柱.螺旋箍筋柱的作用是使截面中间部分(核心)混凝土成为横向可约束混凝土(约束混凝土),从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2、稳定系数ϕ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称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用符号ϕ表示。

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p142构造要求:普通箍筋柱中的箍筋必须做成封闭式,箍筋的直径应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

箍筋的间距应不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大于构件截面的较小尺寸(圆形截面采用0.8倍直径)并不大于400mm。

4、轴心受压柱的轴力—应变曲线 p146第七章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偏心受压构件当轴向压力N的作用线偏离受压构件的轴线时,称为偏心受压构件.2、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⑴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当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筋率不高时,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是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受压混凝土压坏,称为受拉破坏。

⑵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破坏 p154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同一侧的钢筋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而另一侧的钢筋,不论是受拉还是受压,其应力均达不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构件横向变形无明显的急剧增长,这种破坏称为“受压破坏”。

当ξ≤ξb时,截面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当ξ〉ξb时,截面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3、偏心受压构件的M—N曲线图 p156图中a点表示纯弯构件的情况,c点代表轴心受压构件的情况.曲线上任一点d的坐标代表截面承载力的一种M和N的组合。

如任意点e位于图中曲线的内侧,即未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构件安全;反之,承载力不足。

3、附加弯矩或二阶弯矩一般把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弯矩中的N e0称为初始弯矩或一阶弯矩(不考虑构件侧向变形时的弯矩),江N u或N y称为附加弯矩或二阶弯矩.4、偏心距增大系数ηη称为偏心受压构件考虑纵向挠曲影响(二阶效应)的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η= 1 + u/ e05、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①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②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③受压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εcu = 0.0033~0.003④混凝土压应力图形为矩形,应力集度为f cd,矩形应力图的高度x等于按平截面确定的受压区高度x c乘以系数β,即x =βx c6、初步判定大、小偏心受压当η≤0.3h0,可先按小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设计计算;当η>0.3h0时,则可按大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设计计算7、对称配筋对称配筋是指截面的两侧用相同的钢筋等级和数量的配筋,即A s=A s’,f sd= f sd’,a s= a s'第九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计算1、换算截面 p202将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实际截面换算成一种抗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换算系数αEs等于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Es =E s/E c2、截面应力验算①受压区混凝土边缘②受拉钢筋的面积重心处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类①由作用效应引起的裂缝(M、V、T以及拉力等)②由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引起的裂缝③钢筋锈蚀裂缝4、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和裂缝宽度限值 p2115、变形(挠度)验算 p212长期挠度的限值:①梁式桥主梁的最大挠度处l/600 ②梁式桥主梁的悬臂端l1/300 (l为计算跨径,l1为悬臂长度)6、预拱度的设置 p214当由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产生的长期挠度不超过计算跨径L的1/1600时,可不设预拱度;反之,需设置预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