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对比阅读真题汇编【2023中考一轮复习】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晋邓攸,字伯道。
元帝时为吴郡太守。
载米之任,不请官禄,但饮吴水而已。
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
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
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临夜,遁。
吴人.①”“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邓候挽不来,谢令推不去。
歌曰:紞如(节选自《劝忍百箴》)(注)①如:击鼓。
1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妖:)灌清涟而不妖(1 ._______________鲜:有闻)陶后鲜(2._______________但:3()但饮吴水而已._______________遁:4)临夜,遁(.1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B送不受一钱/职郡有迎/.后称疾去C.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D.后称疾去/职郡有迎送/不受一钱1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百姓千余人牵攸船不得去。
138.甲文托物言志,突出了作者的什么精神追求?乙文借事写人,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135 (.4(1()艳丽3)只,只是)少(2)逃避,逃跑136C.137.(1)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老百姓一千多人牵着邓攸的船不让他离开。
138.甲: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乙:通过主人公邓攸在太守任上的作为及百姓的爱戴,表现他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质。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中考对比阅读真题集锦
《爱莲说》中考对比阅读真题集锦《爱莲说》历年中考对比阅读题汇总及答案一.(201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口,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 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六.(武汉)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3)陶后鲜有闻(听说)(4)待到山花烂漫时(等待;等).翻译下面的句子。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爱莲说》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A.有仙则名(出名)B.斯是陋室(这)C.可爱者甚蕃(多)D.陶后鲜有闻(新鲜)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____A.南阳/诸葛庐B.往来无白/丁C.中通/外直D.不蔓/不枝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托物言志选文/表现手法不同的物象相同的志趣【甲】①②【乙】莲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独②濯清涟而不妖.妖③宜.乎众矣宜④金粟初.开晓更清初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
中考历年(2011-2021)语文卷文言文《爱莲说》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汇集练1.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7.句子翻译: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5)“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答: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6)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答: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
专题09 爱莲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9 爱莲说(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
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③伏:暑天。
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至少提出三点)【答案】1.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C 3.(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1.(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淤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完整版)
(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
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
③盘簿:牢固状。
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
⑤叶:相合。
⑥隆:高。
⑦谅:确实。
⑧固:鄙视。
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穹石盘簿而.埋根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④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二)参考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爱莲说》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爱莲说》中考对比阅读真题集锦
《爱莲说》历年中考对比阅读题汇总及答案一.(201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15.【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颐、的特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20-24题。
(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来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l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更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非争,敦颐独与之筏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手版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亭亭净植. (2)宜.乎众矣(3)有狱.久不决 (4)尚可仕.乎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敦颐至,一讯立辨。
4.甲文主要写的是“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2分)5.根据两文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少于两点)(4分)1.(4分)(1)树立(2)当然(3)案件(4)做官2.(2分)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3.(4分)(1)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2)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4.(2分)以“菊”“牡丹”衬托“莲”,突出莲的高洁,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5.(4分)从甲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可以看出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从乙文“敦颐至,一讯立辨”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从乙文“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二、(2015?荷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对比阅读真题汇编(一)(2021·广东龙华·二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①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②,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③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④,辞也。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注:①栗而理:坚实而有纹理。
①刿:割伤,刺伤;①真诚。
①辍然:突然停下来的样子。
(节选自《荀子·法行篇》,有删改)3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2)廉.而不刿________________(3)瑕适并.见________________(4)言念.君子________________3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
3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菊花”和“牡丹”的批判,突出“莲”的高洁品格。
B.乙文运用排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对“玉”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C.甲乙两文托物言志,借“莲”和“玉”,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D.“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39.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结合相关语句加以叙述。
【答案】36.多有棱角(锋利)一起(同)考虑(想到)37.(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敲击它,它的声音清越(或“清亮、清脆”)悠扬,远远就能听到。
38.A39.(1)都有正直的品性。
甲文提到“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坚刚”“廉”。
(2)都有美好的声名。
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
【解析】3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可以参考题干小贴士的提示进行解释。
(1)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蕃:多;(2)句意为:它有棱角而不伤人。
因为“刿”是‘刺伤”意思,可根据上下文推测(小贴士方法1),“廉”,指有棱角(锋利);(3)句意为: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
根据成语“并驾齐驱”推测(小贴士方法2),“并”,一起;(4)句意为:想念君子。
按照课内文言文迁移,《记承天寺夜游》“念无与为乐者”中“念”(小贴士方法3)的含义是“考虑”之意,推测此句,“念”理解为“考虑(想到)”。
3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1)通:贯通;直:笔直。
蔓:横生藤曼;枝:旁生枝茎;(2)扣;敲击;清扬:清越悠扬;远闻:远远就能听到。
38.考查内容、写法和断句。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
A.甲文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
作者只是慨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甲文没有批判“菊花”之意,故选A。
3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本,从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知,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豁达大度;从乙文“坚刚而不屈”“廉而不刿”可知作者借玉赞美君子品行刚强不屈,行为正直,梳理合并。
故两文笔下的“君子”都有正直的美德。
从甲文“香远益清”赞美君子清明的声誉远扬,乙文“其声清扬而远闻”作者借玉声音清越远扬,赞美君子言辞。
故两文笔下的“君子”都有美好的声名。
【参考译文】【乙】孔子说:“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
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
《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
’说的就是这道理。
”(二)(2021·上海奉贤·二模)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小题【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4.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6.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47.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
【答案】44.饮酒(其五)(或:饮酒)宋周敦颐45.(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46.A47.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解析】4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根据积累可知,甲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乙文《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作品。
4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鲜(少)”“闻(听到)”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正确;B.有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并非“没有知己的孤独”;C.有误,“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完全悠闲自得的心态,并非“迷惘”;D.有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故选A。
4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主旨情感的把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品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三)(2021·山东金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君①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
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②也。
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
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
此予之亲见也。
(选自《濂溪先生墓志铭》)【注释】①君:周敦颐。
①裕如:形容从容自如。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涟:水波C.亭亭净植.植:植物D.香远益清.清:清芬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久之.,目似暝,意暇甚B.何陋之.有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周敦颐以莲自况,表达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乙文中写人们佩服周敦颐的句子是“人莫不叹服”。
C.乙文中,从“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周敦颐把薪俸分人,自己生活至简。
他有不慕名利的品性,是一个像莲花一样的君子。
D.甲文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陪衬,用菊花作反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
【答案】5.C6.D7.D8.(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9.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C.植:竖立。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之:补充音节;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C.之:结构助词,的;D.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D.“以牡丹作陪衬,用菊花作反衬”错误,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染,沾染;濯,洗。
9.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