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艺术
浅谈杜甫咏物诗
浅谈杜甫咏物诗杜甫所写咏物诗,有百首之多,涉及天象、江河、草木、虫鱼、禽兽、器具等方面。
其中以咏马为最多,如《房兵曹胡马》、《高都护骢马行》、《天育膘图歌》、《骢马行》、《瘦马行》、《病马》、《玉腕骝》等。
再有鹰,如《画鹰》、《义鹘行》、《画鹘行》、《王兵马使二角鹰》、《王兵马白黑鹰二首》等。
其次是咏草木,如秦州诗《蒹葭》、《苦竹》,成都诗《病柏》、《病橘》、《枯棕》、《枯冉》、《海棕行》《严郑公阶下新松》、《严郑公宅同咏竹》、《江畔独步寻花》,夔州诗《江梅》、《庭草》等。
其它杂咏,如秦州诗《归燕》、《促织》、《萤火》,成都诗《江头五咏》,夔州诗《鹦鹉》、《孤雁》、《鸥》、《猿》、《麂》、《鸡》、《黄鱼》、《白小》等。
杜甫的咏物诗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一、间接咏物,即题画咏物诗。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
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杜甫的题画咏物诗著名的有《画鹰》、《画鹘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姜楚公画角鹰歌》、《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等。
诗人通过对画面物象的观照,把自己的情思注入其中。
如题画诗代表作《画鹰》,诗云:“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诗把画中鹰写得活而有神,你看它,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宛如真鹰一样。
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以展翅飞翔了,诚如仇兆鳌所评“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动舞”。
这“灵气”其实就是诗人情思的化育,精神的升华。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大意是说:何时让这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咏物诗四首
3.子规与啼叫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暮斜阳” 秦观《踏 莎行》
4.子规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 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 城见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 声催得一枝开。”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贾岛《子 规》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杜牧《杜鹃》
拟人 “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
“真国色”
《赏牡丹》鉴赏材料
3、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4、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 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 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 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 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 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 的艺术感染力。
5.子规与“不如归去”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子归》)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柳永 《安公》) 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 (王庭珪《暮春感怀》) 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 (陈瓘《满庭芳》) 自出锦江归不得,至今犹劝别人归。 (杨万里《闻子规》
“子规”常用寓意
事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 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子
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顾况
咏物诗鉴赏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 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 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 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 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 愿?
【答案】2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 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 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的季节, 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 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 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 怨恨。(1分) 【解析】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小鸟表达对 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回答 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 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 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 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 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 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 做具体分析。
吟笼莺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 (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 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 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 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 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 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 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 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 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咏物诗的鉴赏
第一讲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咏物诗鉴赏(俞)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 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 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意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意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
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 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 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 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 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 了诗人洁身自好的襟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
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爆竹 菊花
柳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芍药 芙蕖 牡丹
咏物言志诗
思想感情
咏物言志诗所言之“志”在不同主旨的咏物诗 中常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 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例: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人感叹菊花开不逢时,决心改变它的处境。 寄托了诗人欲改革现实,施惠人间的理想与抱负, 感情豪壮。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 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 家",但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 世南为"初唐三大家"。隋朝臣虞世基之弟, 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 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 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 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 绝。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 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 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 得失,论证利弊。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 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 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病故。
自读诗篇 古柏行(61页)
•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 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 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 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 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 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 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 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 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物诗”鉴赏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子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 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
—— 顾况 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
杜宇冤亡积有时,所致化口的中杜流鹃血鸟,却 令长 人年 闻啼 而叫 悲, 凄以 。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
赏物·观人·悟意
—— “咏物诗”鉴赏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笔
咏梅
竹管狼毫妙手拼, 半尺之物可生心? 有人拿来描琐碎, 有人拿来震古今。
瑟瑟寒风摧大地, 万木凋华我独放。 不与百花争媚春, 嶙嶙傲骨笑寒冬。
陈舒晴
黄妍莹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境、品性考虑) •
•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物
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
艺术 手法
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
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
他于旅舍中题本诗。
②“支离”,指葡萄不 观人 规则的攀络状态。 悟意
表现手法
咏物诗鉴赏步骤:
一、赏物: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二、观人: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关注表现手法,联系写作 背景,揣摩人物形象。 三、悟意: 4、理解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喜怒哀乐) 托物言志(志向、情趣、喜恶、思想) 比喻、象征、对比、 烘托、拟人、借代
托物言志诗 (完整版本)
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 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 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 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 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青白在 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 志向和理想。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 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 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 贞、纯洁的操守。
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 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 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 但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 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 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 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 声。
托物言志诗
再者,要注意析咏物 诗的写作技巧。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 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 的“百花”自然是喻以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 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甲”的菊花,它 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 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 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 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 的动态美。
李商隐:蝉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托物言志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咏物诗知识点大全
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咏物诗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的悲凉心境。)
课后练兵 5
咏柳
曾巩
唐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还 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 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到柳絮飞 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课堂训练 1
元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 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 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①风流——风度、标格。 ②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 产物。 ③着(zhāo)——等次。 ④散彩——放射出光彩。 ⑤帘——窗帷。 2009浙江卷
课后练兵 4
柳
李商隐
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 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 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柳条飞舞,追逐着东风,在酒筵之上, 跟随着舞女翩翩起舞。旖旎的春光使人如 痴如醉,乐而忘返。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 日,在斜阳之下,在阵阵蝉鸣声中,垂柳 又该多么伤感呢?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 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 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 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 “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课后练兵 6
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完整)咏物诗的类型
(完整)咏物诗的类型咏物诗的类型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
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二、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
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的特点一、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
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晚唐时期。
二、咏物诗描写对象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三、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 [1]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余石南想表达纯洁,罗想表达怨恨,还是李商隐想表达孤独,都不直白,都是通过塑造蝉的形象来表达,不生硬直白,能让人产生生动的想象力。
写诗一定要注意形象思维,要生动。
只有这样,它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或论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诗歌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你要知道你想通过一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涵。
怎样才能在形式上表达出这样的思想内涵,用的是什么样的思路和规则?这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当然,这种思考有些是下意识的。
写诗不仅要有诗感,还要掌握写作要领,熟悉诗歌内容本身的规律和文本的要求。
只有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形象中更好的感受和表达自己。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以上三首诗都是写蝉的,都是抒发情怀的。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鉴赏指导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 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①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 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
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恢宏开阔的景象,来衬托鹰的勇猛的形 象。(凌厉激荡之势)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 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 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 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 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 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 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 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 其持禄固宠云。
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 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 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 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 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 “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 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 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 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 ‘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 ‘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 不屑似的走了。”作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 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 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第一讲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李商隐咏物诗艺术特色
李商隐咏物诗艺术特色(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商隐咏物诗艺术特色李商隐咏物诗艺术特色导语:李商隐咏物诗在古代咏物诗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其中一组咏柳诗突破了以往咏柳诗的固定模式,独具情致,沁人心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的艺术郭庆澄咏物诗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事物的咏叹,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哲学思考。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自况,与诗人自我融合为诗歌艺术形象。
咏物诗,作者在其所描摹有事物中必有所“寄托”: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现生活情趣等等。
咏物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是古诗词的一朵奇丽的艺术之花。
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数据来自网络)一.咏物诗要素1.咏物目的明确于某物有所咏,必应有所咏之目的。
所咏之物必是作者之所“挚爱”,即作者所写之物“情有所钟,情有独钟”。
如郑板桥之爱竹。
这“所钟”的是什么,“钟”其貌,还是“钟”其情抑或是“钟”其品行,心中须有主张。
其咏之目的必须确定无移,切忌面面俱到而致不知所爱。
一般而言,咏物诗主要是爱物之品格,也即咏物诗主要吟咏的是物的“神韵”。
咏物之“神韵”,是概而言之者。
具体到某物之“神韵”,则因作者禀赋才情性格爱好的不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神韵”自当各各不同。
这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
2.咏物特点鲜明世有万物,万物万象。
各有各的形貌习性,声色气味等等。
写进诗词,则当各有形象特征与各自的品性特征。
因此,咏物诗的写作,一定要抓住所咏之物的外部形象与内在品性特征。
清人钱泳言:“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
”(《履园丛话之八谭诗》)咏物诗,切忌放之万物既皆似又皆不似。
二.咏物的艺术原则咏物诗的艺术原则是:形以蕴神,神寄于形;形神兼备。
咏物诗中,形,是所咏叹之物的外在形象;“神”是所咏叹之物的内在品质。
物之形与神的艺术关系:形是实,神是虚。
以实形寓虚神,以虚神摄实形。
形与神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所选取之“形”,应与寓“神”相谐;而诗人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或哲理,则既要合乎事物之性质特征,又要合乎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因此,咏物诗要做到既形似又神似,努力做到形神兼备。
具体如下:1.形似。
选取与立意有关的事物特点进行形象化描摹,让物的形象立起来。
2.神似。
在描摹事物形象中,所选用的意象色彩一定要与所要体现事物的某种“精神风貌”相适应,让神采活起来。
3.形神兼备。
形神兼备,亦物亦人,是咏物诗的最高品位。
三.咏物诗的艺术方法拟人,比兴、象征是咏物诗的三大表现法宝。
这方面的内容,不作专论,在下面咏物诗的艺术类型中兼论之。
四.表现艺术手法咏物诗,根据立意或叫创作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形式:一是“借物抒情”,这是抒情诗。
唐人诗常见。
二是“状物寓理”,这是哲理诗。
宋人诗常见。
三是“借物言事”。
这是讽喻劝警诗。
各时代皆有之(这部分未写)。
1.借物抒情法“借物抒情”的咏物诗是指通过描写某一自然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虫一鱼,一禽一兽,都无不浸染着人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人间情感。
也即是所写的物已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的人格化了的一种艺术形象。
借物抒情要求在写物时,要把对事物的爱憎情感借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出来。
借物抒情,类似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所借的“景”是一组物的景。
如: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咏物诗则仅是某一具体“物”。
如:明·憨山德清《咏竹·其三》:“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借物抒情艺术手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交集”,使物象与人情相统一。
所采用的具体手法大多是“摹状法”与“比喻法”。
借物抒情,又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较为轻快的情趣诗,其所寄之情是轻松的“闲情”;一类是情感诗,其所寄之情是深沉的“幽情”。
(1)咏物情趣诗情趣诗,一般主要是描摹物的形体姿态,声音色彩等的形象,表达某种生活情味意趣。
此类咏物诗大多轻松愉快,没有太多的弦外之音。
如: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的第一句,直接点明描写对象,第二句描写鹅的可爱鸣叫姿态,其中妙在“曲颈向天”四字描绘了鹅鸣叫时的特别引人注目的习性形态。
第三、四句描写鹅浮游水面的样子,“白毛”与“绿水”相映衬,“红掌”与“清波”很是美好悦目。
全诗表达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又如:杜牧《鹭鸶》: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此作清雅灵动,描摹得法,层次丰富。
特别是尾句“一树梨花落晚风”(比喻)的描写,形象而新颖,美不胜收。
此诗通过吟咏鹭鸶,表达作者的闲适愉悦心情,并无特别深刻的含义。
属于“情趣”一类的咏物诗。
(2)咏物情感诗这类咏物诗,多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与“神重于形”的写法。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作名声极大,在咏蝉诗中绝对是第一。
句句说蝉,又句句说的不仅仅是蝉;无一字不合物理(蝉的生活习性),又无一句不入人情。
尾联以“高洁”说破作结,剖白自我。
真正达到了“亦物亦人”的咏物诗的最高境界。
此诗前六句写物——蝉,闻后二句抒情。
是典型的咏物抒情诗的章法。
首联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
起句以蝉声来逗起对句的“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绪。
颔联承“客思”,表达诗人在狱中对家园深深的怀想之情。
第三句说蝉,第四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政治上的折磨,青发变成白发。
而于狱中面对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黑,两两对照,不禁悲从中来,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这里,诗人巧妙地活用卓文君作《白头吟》之典(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
“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
这两句,将悲愤之情寄托于蝉的形象之中,取得了意在言外含蓄美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颈联两句,全用“比”手法。
巧妙地将蝉与人(自己)融为一体。
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有寄而无痕,象显而意隐”。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以抒情,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让读者透过“蝉”的形象,看到诗人洁纯无瑕的报国之心。
全诗有最后一联的抒情,才使《在狱咏蝉》的上升到极高的精神层面上,成为初唐名篇。
艺术方面,此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如黄巢《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就奠定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高人隐士之形象地位,成了后人经常吟咏的物象。
黄巢这首“菊花”诗,以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在众多的菊花诗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首联采用重神韵的手法描绘菊花形象。
第一句写从大背景上描写满院菊花开放的环境状况。
“西风”点明节令,“飒飒”描写其环境的恶劣,引出后半句“满院栽”既体现出菊花挺立劲拔之势,又体现菊花力量之众。
这有异于传统意象中的“孤高”形象。
次句,仍没有正面描写菊花的具体形象,而是用“蝶难来”反衬菊花在萧瑟寒冷的西风中怒放,更以显示其劲节。
此句还暗含为菊花只能在“西风”中迎着寒冷的霜雪开放且不为蜂蝶们所喜爱的不平愤懑之情。
至此完成了作者心目中的菊花形象的描写,并为尾联做了丰厚的铺垫。
尾联,凭首联的形象描写,水到渠成地抒发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强烈感情,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
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在比兴中融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想感情。
此诗风格豪壮而又含蓄生动,正是得益于比兴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黄巢的另一首题为《不第后赋菊》的菊花诗同样写得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又如:宋·汪洙《梨花》: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这也是一首“神重于形”的咏物诗。
诗作首句用摹状手法交代梨花所处之所与所处之时,但其着意重心在“沉沉”二字,其中暗含着一种较为沉重的情感意味,次句概写其色其味,其中的“白雪”二字,寄托着纯洁之意;第三句仍用摹状手法,概写其环境下的情态,一个“轻”字,不仅没有减轻“梨花”的失落之态,反而更表现出其隐忍无奈之情;最后一句更是以带泪的贵妃为喻,描写了雨中的梨花凄美的情态,表达作者对凄凉人生的深切同情。
此诗梨花的“形”并不具体细致,是一种侧重于“写意”表现手法,所表达是“情感诗”。
又如,陈亮的《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此作前四句写梅花之形,由枝到花,由点到面,有形有态甚至有味道;后四句则写梅之神韵、风骨,迎春报春,迎东风之起,占百花之先。
此作对梅花的具体描绘,同时兼顾了对梅花精神的颂扬。
再如,郑谷的《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唤湘江曲,苦竹丛深春日西。
咏物诗,有一种理论认为:诗中没有一字一词点明咏之物,而其物象跃然于读者眼前,方为上乘。
这种方法叫“暗咏法”。
这说法当然过于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
如是之法,迫使诗人穷尽于艺术功力以形象现物达情。
上面郑谷《鹧鸪》一诗,正是暗咏咏物诗的典范。
诗以题为“鹧鸪”,诗中却并未透出一字半干及“鹧鸪”,如同一首诗谜。
首联写鹧鸪的外形与品流,大体与山鸡差不多;颔联写其生活习性,但已暗含凄凉之意;颈联转承“啼”字,描写游子闻之落泪,佳人唱时低眉的情态。
至此,对鹧鸪的描写,完成由实到虚的构架;尾联以“相呼相唤”暗示雄雌鹧鸪同唱“湘江曲”,共尝“苦竹丛”甘苦与共的深厚感情。
表达作者对“鹧鸪”一样悲苦生涯深切的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堪称上乘,诗中少有具体的物象形体细节,重在以物象的神韵描写以树立诗歌形象。
全诗不着一字而鹧鸪之形、性、声、情一一呈现;且在咏物中蕴含着幽深的情感。
这是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
再如时人莽原的《鹧鸪天·高山单丛茶》:绝巘青烟紫雾雰,啼莺唳鹤涧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