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 例报告)

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 例报告)

收稿日期:2010-03-04 作者简介:王中领(1979-),男,江苏宿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功能影像学。

*通讯作者doi:10.3969/j.issn.1009-881X.2010.03.055骶骨肿瘤CT 与MRI 诊断分析(附33例报告)王中领,郭 亮*,李勇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目的 分析骶骨肿瘤的CT 与MRI 的表现特征以及探讨其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分析了33例骶骨肿瘤的CT 和MRI 表现。

20例骶骨原发肿瘤及3例转移瘤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0例转移瘤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

结果 4例神经鞘瘤均见骶孔扩大,其中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分节征象见于6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和1例淋巴瘤。

6例少见原发骶骨肿瘤误诊为脊索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3例无明确原发肿瘤的转移瘤误诊为脊索瘤及多发性骨髓瘤。

结论 CT 和MRI 多平面成像对骶骨肿瘤显示清晰,两者结合有利于显示骶骨肿瘤的病变范围,分节现象,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以及骶孔扩大和破坏程度。

对骶骨肿瘤特征性、不典型影像表现认识不足以及医师缺乏经验成为误诊主要原因。

关键词:骶骨肿瘤;X 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法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10)03-0482-03CT and MRI Manifestation Analysis on 33 cases of Sacral TumorsWANG Zhong-ling,GUO Liang,LI Yong-gang(Department of Imaging,The First Af fi liated Hospital to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T and MRI manifestations and explore the misdiagnostic cause. Methods Both CT and MRI characteristic in 33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20 cases with sacral primary tumors and 3 cases secondary tumors veri fi ed by pathology,10 cases of secondary tumors have primarytumors history. Results Sacral foramen involvement was seen in 4 cases,solid part of tumors shows well enha-ncement,sacral tumor were segmental on sagittal MR images,sacral chordoma(n =2),lymphoma(n =1),secondary tumors(n =6).6 cases of primary tumors were misdiagnosed as chordoma,malignant neurilemmona and secondary tumors;3 case of metastatic tumors were misdiagnosed as chordoma and multiple myeloma.Conclusion Sacral tumors can be clearly delineated on CT combined with MRI muitiple section images,such as ranges,segment,sacral pores destruct and enlargment.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were characteristic and non-typical sign of sacrum tumour realizes insuf fi ciently and lack of experience.Key words :Sacral neoplasms;X-ray computer;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骶骨肿瘤种类繁多,各肿瘤缺乏特征的临床表现,CT 平扫和三维重建与MRI 多平面成像结合检查,可以充分显示骶骨肿瘤内部及周围结构。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骶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骶骨肿瘤的影像资料。

结果 15例骶骨肿瘤中,经行普通X线照片、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脊索瘤7例,占46%,骨巨细胞瘤5例,占34%,骨软骨瘤2例,占13%,转移瘤1例,占7%。

结论骶骨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癌及神经纤维瘤,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骶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36-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2012年6月~2012年8月期间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治疗确诊的骶骨肿瘤病例资料15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5岁,15例患者出现无诱因臀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可以忍受,疼痛不以体位、昼夜变化而变化,从而未予特殊处理。

1-3月前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加重,并伴有大腿后外侧疼痛,且偶有足跟部麻木感。

1.2 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设备包括西门子DR、Siemens 64排CT、Siemens新双源CT及GE1.5T 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15例均行DR平片正侧位。

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扫描参数:100KV、120MA,对比剂采用370ug/L碘海醇6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ml/s,扫描以第5腰椎为基线,向下行容积扫描达尾椎,重建20-24层,层厚5mm。

15例患者均行骶尾椎MR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剂采用Gd-DTPA(钆喷酸葡胺),注射剂量0.1ml/kg体重,高压注射器注射,2ml/s流速。

MRI检查参数:常规平扫行轴位、矢状位SE T1WI(TR400ms、TE11ms),轴位FSE T2WI(TR4580ms、TE100ms),冠状位T2 FLAIR序列(TR8300ms、TE130ms,TI2100ms)层厚5mm,层间距1.5mm。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xiao65@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骶骨的解剖骶骨肿瘤发病率北京大学临床表现北京大学发病年龄北京大学骨肿瘤诊断的三结合北京大学骨肿瘤影像进行检查的目的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北京大学骨肿瘤的综合影像学检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X线平片北京大学C T 扫描北京大学C T扫描北京大学M R I北京大学同位素骨扫描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综合影像检查的重要性(续)北京大学男,51岁北京大学男,51岁重叠部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X 线平片阳性,进一步检查;X 线平片阴性,更要进一步检查!北京大学动态扫描北京大学动态扫描方法不同时相北京大学最大强化斜率图北京大学S I —T曲线北京大学S I -T曲线类型的临床意义北京大学良性肿瘤北京大学恶性肿瘤北京大学肌骨系统1H M R S谱线北京大学正常骨骼肌1H M RS北京大学病例恶性病变病例良性病变北京大学逐步分析法北京大学分析步骤北京大学一、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几种骨肿瘤好发年龄二、病灶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破坏区边界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位置的重要性北京大学骶孔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增强的重要性椎间隙改变•北京大学关节改变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骶骨的解剖北京大学骶髂关节-肿瘤跨关节北京大学骶髂关节-肿瘤跨关节。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何部 位 ,骶 尾部 为其最 常见 的发病 孔 与骶管 相通 ,可 导致骶 孔 的扩 大 瘤与 其他骶 骨 的恶 性肿瘤 一样 ,表
中国 C 和 M I T R 杂志 21 年0 月 第l卷 第1 总第4 期 02 2 0 期 2
表 1 6 9 例 骶 骨 肿 瘤 的 临 床 资料 及 影 像 表 现
病理类型 及影像表现 男 1例 , 7 , 6 女 例 年龄 2— 9 ,中位年龄 5. 岁。溶骨型 2 例 , 17 岁 02 2 成骨型骨 1 , 例 软组织肿块 1 例 , 3 伴骶 孔破坏 1 例 , 随其他部位骨质破坏 2 例 , R 表现: 0 伴 1 MI 骨髓腔 内长 T 长 T 结节状或斑点状信 号 ( 1 。 1 2 图 ) 男2 , 4 , 例 女 例 年龄 2— 5 2 6 岁,中位年龄 4 . 岁 。 38 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脊柱骨质疏松 、 胸腰段 多发椎体
骨质破坏 5 例,侵犯骶髂 关节 1 ( 2 。 例 图 )
骨髓 瘤 ( 例 ) 6
淋 巴瘤 ( 例 ) 3
男2 例,女 1 ,年龄分别为 2 、4 、4 岁 ,中位年龄 3. 岁。2 为继发 性淋 巴瘤 , 例 4 0 5 63 例 表现为骶骨 、髂骨及
腰椎长 T 长 T 斑点状或结节状信号 ( 3 。1 1 2 图 ) 例原发 弥散 大 B 细胞淋 巴瘤 ,骶骨 内斑 片状 长 T 长 T 信号 。 1 2
( 8 ;骶骨溶骨性、中心性骨质破坏 ,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 1 。 图 ) 例 甲状腺滤泡癌
恶性 纤维 组织 细胞瘤
女 ,6 岁。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侵犯左侧骶髂关节及左侧髂骨,软组织肿块 明显 。 2
女 ,1 岁。x线、C : 9 T 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形成 巨大软组织肿块,见低 密度囊变区,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 。

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及MR诊断

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及MR诊断

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及MR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4例,术前均误诊,术后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

4例均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平扫,1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

结果:4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均只累计骶骨。

3例CT表现为骶骨虫蚀状破坏,尚有部分骨皮质残存,边界不清,1例骨质破坏不明显。

4例均有软组织肿块,其中3例软组织肿块明显大于骨质破坏区,呈"围骨"生长,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无坏死。

MR表现骨质破坏区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软组织肿块呈长T1WI、长T2WI信号,边缘光滑,增强明显强化。

结论: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罕见,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如果能在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骶骨,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淋巴瘤,最后诊断要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结果,多数属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

原发性骨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术前提示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本文搜集骶骨原发性骨淋巴瘤4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一、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20-76岁。

术前分别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脊索瘤。

4例患者均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诉就诊,病程2周-6月,1例出现右下肢麻木,1例出现会阴部疼痛。

4例均行CT平扫检查,2例行MR平扫,1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

CT检查:使用设备为PhilipsBrilliance16排CT机,仰卧位扫描,层厚5~7mm,螺距1,部分加扫3mm薄层。

MR检查:采用1.5TPhilipsGyroscan超导磁共振仪,脊柱线圈进行平扫或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2ml/kg,注射速度为3ml/s。

二、结果影像表现:本组4例均为单骨发病,1例骶骨中心性生长,2例骶骨偏心性生长。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2024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2024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部位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1.CT表现a.骶骨肿瘤在CT上常呈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可表现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骨质疏松或混合性破坏。

b.骶骨肿瘤的边缘通常模糊不清,并可伴有软组织肿块的浸润。

c.CT扫描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2.MRI表现a.MRI对于骶骨肿瘤的显示更为敏感,可以显示骶骨肿瘤的内部结构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

b.骶骨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等到亚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这一特征有助于与骨髓水肿、脂肪或囊性变相鉴别。

c.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范围、浸润程度和与邻近重要结构(如神经根、直肠和膀胱)的关系。

3.PETCT表现a.PETCT可以利用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来评估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

b.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显著增加在PETCT上显示出明显的正电子发射,有助于区分肿瘤与炎症或疤痕组织。

二、骶骨肿瘤的诊断方法:1.X线检查a.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显示骶骨的异常改变。

b.X线可以显示骶骨肿瘤的形态和范围,但对于肿瘤的内部结构和浸润程度的评估有限。

2.CT检查a.CT是评估骶骨肿瘤的重要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浸润的信息。

b.CT还可以评估骶骨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根和直肠)的关系。

3.MRI检查a.MRI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浸润的信息。

b.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范围、浸润程度和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并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4.骨显像a.骨显像是检查骶骨肿瘤的另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可以评估骨骼的整体改变和局部异常区域。

b.骨显像对于评估骶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和潜在骨转移的存在有一定帮助。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对于骶骨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软组织成分的显示 效果较差。
CT检查
01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骶骨肿瘤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CT可以观察肿瘤对骶骨的骨质破坏程度,了解肿瘤
02 是否侵蚀骶骨周围结构,如骶髂关节、腰骶神经根等

03
CT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核素扫描等,这 些方法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超声可以用于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检查,但对于深 部肿瘤效果不佳。
核素扫描主要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对于原 发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03
骶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良性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岛
恶性骶骨肿瘤的骨膜反应通常表现为Codman三角或"葱皮样"改变,这是恶性肿瘤生长迅速、骨膜反应强烈的表 现。骶肿瘤的鉴别诊断骶骨结核
骶骨结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脓肿形成,常伴有椎间隙狭窄或消 失。与恶性骶骨肿瘤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骶髂关节病变
骶髂关节病变如骶髂关节炎、致密性髂骨炎等,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髂骨侧密度 增高、骨质硬化,与恶性骶骨肿瘤的骨质破坏表现不同。
良性骶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 或椭圆形的孤立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无周围浸润。
骨软骨瘤
良性骶骨肿瘤中的骨软骨瘤在X线片 上表现为从皮质突向软组织的骨性突 起,呈菜花样钙化。
恶性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溶骨性破坏
恶性骶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变薄、断裂,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
骨膜反应
,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

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_附24例报告_张丽芳

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_附24例报告_张丽芳

内多发囊肿。
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病人损伤很小。不必全麻,不用开
病人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首先使用 &9 扫描肿瘤的 刀 , 无 痛 苦 , 治 疗 时 间 短 (约 $" 分 钟 )。 治 疗 区 不 易 复 发 ,
部位及其与周围血管和其它器官的关系,选择最安全的角度
能重复治疗,对癌变组织固化干净彻底,是目前世界上最先
床表现:心脏正常,
织的效果,杀灭后的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
肿瘤组织留在体内既
能触及,肝区轻度叩
可以刺激有益的免疫
痛,腹水呈阴性,下
反应,又能被人体吸
肢无水肿。生化检 查,肝功检查正常, <=> 阴 性 。 经 &9 检 查 , 左 内 叶 见 ?@/ A
!
"
图 ! 显示肝脏左内叶 ?@/A?2?@/ 肿块,左外叶::B"@/A?B"@/ 肿块。
! &@ 值 !"?$>D6, 增 强 后 有 强 化 , &@
值 =!?><D6。 $B; 血管造影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年第 #$ 卷增刊 % &’() &*() +,- ./01()12 !""!2 34* #$2 5677*,/,与骨 巨细胞瘤可见肿瘤染色,有大量新生肿瘤血管,迂曲、卷 发成团状,为多血供表现。 $B; 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进针,使用多弹头带鞘穿刺针 , 长 #;@/, 外 径 为 $//, 在
进的杀伤肿瘤组织较多而损伤肌体较轻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9 引 导 下 确 定 深 度 , 快 速 进 入 肿 瘤 内 , 按 下 穿 刺 针 尾 端 , 本例于手术 # 个月后入院复查,病人肝区不适症状消失。查

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MRI检查,部分行CT和ECT检查。

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各种骶骨肿瘤有不同发病年龄及MRI征象,基本征象包括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侵犯、骶管及骶孔扩大变形,MR I信号及强化方式的不同特点,病灶内钙化、髓腔浸润等等。

结论MRI在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多方位、多序列的成像特点及对周围软组织改变的高度敏感,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范围、提示肿瘤组成成份,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骶骨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Value of MRI in the Imaging Examine of sacrum tumors【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sacrum tumors.Methods:Imaging appearances of 60 cases of sacrum tumo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All cases were studied with X-ray plain films and MRI,someof which with CT and ECT. Results:Characteristic MRI signs of all kinds of sacrum tumors included different lesion ranges and location,MRI signal intensity,sacrum destruction,sacral canal and sacral foramen deformation,soft tissue mass,calcification and remaining bone crista,bone marrrow infiltration.Conclusion: MRI is effective in the imaging diagnosis and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acnlm tum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techniques of MRI.【Key words】sacrum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diagnostic imaging 骶椎位于脊柱末端,属于软骨内化骨,是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而其肿瘤起源的多样性和解剖部位的隐蔽性,造成骶骨肿瘤在常规X诊断中的复杂性。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t骶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临床意义重大的病症,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评估指标,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骶骨肿瘤的分型\t根据病理学的不同类型,骶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

原发性骶骨肿瘤包括骶骨肉瘤、骶骨骨巨细胞瘤和骶骨软骨肉瘤等;继发性骶骨肿瘤则包括骶骨的转移性癌瘤等。

三、影像学表现\t1、X线表现:初步筛查骶骨肿瘤时,常选用X线。

骶骨肿瘤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骶骨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和软组织肿块等。

\t2、CT扫描:CT扫描能提供骶骨肿瘤的更为精细的三维图像,对于骶骨骨质破坏的程度、边缘特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评估。

\t3、MRI检查:MRI检查可提供骶骨肿瘤的软组织信息,对肿瘤的组织学特性、浸润范围以及神经管和血管的受侵情况有较好的显示。

四、诊断方法\t1、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对上述影像学表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骶骨肿瘤的类型和性质。

\t2、活检检查: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的病例,需要进行活检检查以明确病理学类型和分级。

\t3、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如CT导航下穿刺活检或磁共振弹性成像等,可进一步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五、评估指标\t骶骨肿瘤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缘特征、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浸润、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评估预后。

六、附件\t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

七、法律名词及解释\t1、病理学:疾病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联系的一门学科。

\t2、活检:通过外科手术或穿刺等方法,取出病变组织或细胞,送往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

骶骨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骶骨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 病程较长。 • 可无症状。 • 下腰部、骶尾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下肢。 • 下肢无力、便秘、排尿困难。 • 骶尾部肿块;皮肤破溃、瘘管、窦道。
病理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的胚胎残留物。 脊索:是人类脊柱的原基,发育过程中逐渐被椎体软骨基
糖所替代,发展为椎间盘的髓核。
男,65岁,发现骶骨肿物。
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
20-40岁,女性稍多。 上位骶椎多见。 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嵴;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可有硬化边(靠背征)。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多发小囊
变)。 可累及骶髂关节。 富血供,增强明显强化,快进快出。
中线部位,下位骶椎(S3-S5)多见。 溶骨性骨质破坏,稍膨胀。 骶前软组织肿块,分叶状;沿骶管向上生长。 残存骨质/钙化:呈散射状分布、不规则、模糊。 部分边缘可硬化。 增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影像学表现:MRI
• 中线部位,下位骶椎(S3-S5)多见;沿骶管向上生长。 • T1WI呈中等-低信号,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出血)。 • T2WI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 • 增强: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蜂窝样、颗粒样强化。 • 持续缓慢强化:肿瘤细胞、黏蛋白有吸收Gd-DTPA作用 。
女,32 岁, 发 现骶尾 部肿物。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
• 20-50岁。 • 骶孔、骶管扩大,骨皮质变薄、吸收。 • 软组织肿块;周围肌肉可萎缩。 • 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多囊变(中央、大);少钙
化。 • 增强:渐进性强化。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⒈介绍⑴概述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sacrum)区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是骶骨肿瘤的首要手段,可以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对骶骨肿瘤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和评估。

⑵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常见的成像技术、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以便医生能准确诊断和评估骶骨肿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⒉常见影像学技术⑴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初始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骶骨的骨质、形态和骨折情况等信息。

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骶骨解剖结构和肿瘤的内部构成,包括肿瘤的大小、形状、密度和骨骼破坏程度等。

⑶ MRI扫描MRI扫描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软组织信息,包括肿瘤的形态、边界、信号强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⑷ 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检测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定位和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⒊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⑴骶骨骨质疾病包括骶骨骨折、骨肿瘤引起的骨溶解和骨增生等,通过X线和CT扫描可以观察到骨质改变和骨折线等特征。

⑵软组织肿块骶骨肿瘤中的软组织肿块往往是恶性肿瘤的表现,通过MRI 可以观察到肿块的形态、边界和信号强度,帮助鉴别良性与恶性。

⑶骶骨囊肿骶骨囊肿可以通过X线和CT扫描观察到囊肿的大小、形状和壁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⑷转移性肿瘤骶骨是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通过PET-CT可以观察到骶骨及周围组织的代谢活性和转移灶,帮助确定原发肿瘤和评估转移程度。

⒋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骶骨肿瘤的X线、CT、MRI和PET-CT影像示例,以及典型病例的影像报告。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⑴骶骨(sacrum)骶骨是由5个融合的椎骨组成,位于腰椎和尾骨之间,上部连接到腰椎,下部连接到尾骨。

⑵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方法,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扫描和PET-CT等。

骶骨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

骶骨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

骶骨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骶骨的形态: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有上、下、前、后、两侧六面。

底部宽大,上部为椭圆形,与第5腰椎相接;尖部与尾椎相连。

骶骨的结构:骶椎有5节,骶骨前面凹陷,有4对骶前孔,其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为骶岬,两侧平滑为骶翼。

骶管:马尾及终丝。

骶孔:骶神经前后支。

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

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3-6岁闭合,边缘骨骺于20-24 岁闭合,致使骶骨中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一直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骶管及骶孔中神经走形丰富,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也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脊索瘤的好发部位。

根据组织来源分为椎管内、椎骨起源的肿瘤。

起源于骶骨的肿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及转移瘤。

起源于骶骨骨髓的肿瘤:骨髓瘤、白血病骨浸润。

起自骶管的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

转移瘤是骶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脊索瘤是最常见原发性骶骨肿瘤,约占40%。

第二常见原发性肿瘤为骨巨细胞瘤,其次依次为淋巴瘤(9 %)、多发性骨髓瘤(9%)、儿童尤文式肉瘤(8%)、成人软骨肉瘤(8%)和骨肉瘤等。

10%的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累及骶骨,如动脉瘤样骨囊肿和成骨细胞瘤,而其它良性肿瘤则罕见。

神经鞘瘤是骶管最常见肿瘤。

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胚胎期残存的脊索组织。

好发于40-60岁,男:女=2~3:1。

骶尾椎是脊索瘤最好发部位,占50-60%。

多位于下部骶椎(S3-S5节段)中线区。

向前突破骨皮质在骶前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

手术切除为主,易局部复发(50%),转移罕见。

CT: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散在钙化或残存的不规则骨嵴女,55Y,腰痛1月余女,55Y,腰痛1月余MRI:• T1WI多为低信号,伴有出血可为高信号。

•T2WI呈分叶状高信号(与瘤内胶冻样、黏液样组织有关),如其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提示钙化灶或骨嵴。

•压脂T2WI高信号更明显。

• 增强呈轻-中度强化。

男, 56岁,腰背痛1月余好发于30-70岁,男:女= 2~4:1。

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发病率 好发年龄 单发、多发 病变中心的位置 主要影像征象
实验室检查
脊索瘤 骶骨最常见原发性肿瘤 中老年(40~70 岁) 单发 多位于 S3~S5 中线位置,有向前发展趋势
中线区溶骨性、膨胀性病变+大软组织肿 块(骶前、骶管、骶后); 内常有无定形钙化; 边界清晰(肿块周围有纤维假包膜); T2WI 不均匀高信号(空泡细胞+粘蛋白, 多发纤维分隔); 不同程度的强化(延迟 4 分钟较明显); 局部骨质破坏可跨越骶髂关节、椎间; 较少远处转移。
发病率 好发年龄 单发、多发 病变中心的位置 主要影像征象
实验室检查
Ewing 肉瘤/PNET 脊柱罕见,骶骨为脊柱中最常见发病部位 儿童和青少年(5~30 岁) 单发 骶椎前半部 浸润性或虫蚀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常有坏死); 可跨椎间。 白细胞增加
发病率 好发年龄 单发、多发 病变中心的位置 主要影像征象
脊索瘤:一般位于 S3~S5 中线位置,有向前发展趋势。 骨巨细胞瘤:一般位于 S1~S3,偏心性横向生长大于纵向生长,常累及耳状关节面。 4. 一些有鉴别意义的影像表现: 病变内钙化或死骨,骨嵴:脊索瘤、软骨肉瘤、结核,骨巨细胞瘤…… 病变内粘蛋白(T2WI 高信号):脊索瘤 病变内瘤软骨(中等信号):软骨肉瘤…… 病变内液-液平面:动脉瘤样骨囊肿、肿瘤出血坏死囊变 骶管、骶孔明显增大:神经源性肿瘤、骶管囊肿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少见 21~35 岁 单发 骶骨上段,常沿椎管及骶孔蔓延 骶管、骶孔扩大、内为软组织肿块(骶前肿块较圆),恶性神经鞘瘤可有骨质破坏
a) 仰卧位,消毒、铺无菌巾、局麻; b) 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骶正中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双侧髂外动脉造影,确定供

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a d sme o h m t n o fte wi MDC .R嘲 l Al c s sicu e iee tlso xe t a d lc t n MRIsg a ne s is h T 】 地 l a e n ld d df rn ein e tns n o ai s f o in litn ie , t
及 肠 内容 物 重 叠 较 多 , 临 床 上 诊 断 较 为 困 难 。相 比于 X 线 在
的重 叠 影 较 多 、 T对 软 组 织 及 骨 髓 浸 润 情 况 不 敏 感 . I C MR 能
用 脊 柱 或 者 腹 部 线 圈 , 例 均行 T E序 列 TWIT iE 4 0 每 S (R -0~ f
对 比齐 为 G — T AO。 0 dDP
像科 自 20 0 8年 2月 至 2 1 0 0年 3月 期 间 经手 术 、病 理 或 随 访
证 实 的 MR 病 例 , 行 回顾 性 分 析 总结 , 告 如 下 。 I 进 报
2 结 果
脊 索 瘤 1 例 . 为 男 性 , 龄 4 ~ 8岁 , 均 年 龄 5 . 1 均 年 96 平 66 岁 , 中, 其 9例 X线 片可 见 大 片溶 骨 性破 坏 , 以椎 体 下 部 多 见 . 瘤 内可 见 分 散 的 钙 化 和 残 存 的不 规 则 的 骨 嵴 . 2例 X 线 片未
中脊 索 瘤 1 例 , 骨 肉瘤 1例 , 巨 细 胞 瘤 3例 , 移 瘤 8 1 软 骨 转
例 , 经 源 性 3例 。 有 病 理 经 x 线 及 MR 检 查 , 分 行 多 排 神 所 I 部 螺旋 C ( C ) 查 。 T MD T 检 就诊 时部 分 患 者 有 骶 尾 部 疼 痛 病 史 , 并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肿 块 、 肌 ) 向 侧方 ( 状 肌 、 髂 关 节 、 骨 切 迹 ) MRI 臀 或 梨 骶 坐 。 显 示 肿 瘤 内信 号 强 度 变 化 , z I 肪 抑 制 序 列 和 T w 1 强 脂 Tw 脂 增 肪 抑 制 序 列 可 显 示 肿 瘤 结 构 。 MR 可 为 骶 骨 肿 瘤 分 期 提 供 重 1
瘤 。原 发 性 肿瘤 中 良性 肿 瘤 包 括 骨 瘤 、 样 骨 瘤 、 脉 瘤 样 骨 骨 动
囊 肿 、 骨 细 胞 瘤 、 绵 状 血 管 瘤 、 巨 细 胞 瘤 ; 性 肿 瘤 包 括 成 海 骨 恶
脊索瘤 、 骨肉瘤 、 髓 瘤 、 细 胞瘤 、 淋 巴瘤 、 文 肉瘤 、 软 骨 浆 骨 尤 骨
剖 结构 , z 可 提 供 多 数 病 理 变 化 和 正 常 解 剖 结 构 。MR 多 T wI I 层 面 多 向 成 像可 精确 显示 肿瘤 病 变 大 小 、 形 、 缘 、 及 与 周 外 边 以
骶 骨 肿 瘤 分 类 骶骨肿瘤可根据 骶骨 结构 、 瘤起 源和 肿瘤部 位来 分类 。 肿
围 相邻 组 织 的关 系 。 MR 显 示 肿 瘤 内信 号 强 度 变 化 , 估 肿 瘤 I 评
的 侵袭 性 , 了解 肿 瘤 侵 袭 骨 髓 的 范 围 、 面 及 其 与 骶 孑 、 经 层 L神 根 、 管 的关 系 , 状 面 T wI 骶 矢 对评 估 骨髓 被 侵 及 层 面有 较 大作
肉瘤 、 维 肉瘤 、 膜 肉瘤 。 继 发 性 肿 瘤 包 括 原 发 于 肺 、 腺 、 纤 滑 乳 肾、 列腺 、 前 胃肠 道 、 颈 部 和 皮 肤 等 部 位 的恶 性 肿 瘤 转 移 到 骶 头
骶 骨 肿 瘤
骶 骨 肿 瘤 中常 见 的是 骶 骨 转 移 瘤 , 次 为 脊 索 瘤 和 巨 细 胞 其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概述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区域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在骶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分类、常见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等。

二、骶骨肿瘤分类根据病理学特点,骶骨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包括骶骨骨巨细胞瘤、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恶性肿瘤包括骶骨骨肉瘤、转移性骶骨肿瘤等。

三、常见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1.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多为单发病灶,位于骶髂关节附近;②呈椭圆形或分叶状;③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④边缘可有骨壳形成。

:详细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1.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表现.1病灶常为多个,分布于双侧骶髂关节附近;②病灶边缘不规则,可有骨膜反应;③病灶密度多为低密度,内见斑点状钙化。

:详细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2.3.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1病灶呈溃疡状,边缘不规则;②密度不均匀,可见明显骨质破坏;③软组织肿块形成,可伴有侵蚀性生长。

:详细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3.4.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为多发病灶;②边缘不规则,可有骨质破坏;③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详细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4.四、附件附件1: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件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附件3: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附件4: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附注:以上附件内容详细列出了各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特点。

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应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影像学诊断:通过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分析图像来确认疾病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一、概述
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区域的恶性或良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在骶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分类、常见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等。

二、骶骨肿瘤分类
根据病理学特点,骶骨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包括骶骨骨巨细胞瘤、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恶性肿瘤包括骶骨骨肉瘤、转移性骶骨肿瘤等。

三、常见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
1.骶骨骨巨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1多为单发病灶,位于骶髂关节附近;②呈椭圆形或分叶状;③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状钙化;④边缘可有骨壳形成。

:详细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1.
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影像学表现.1病灶常为多个,分布于双侧骶髂关节附近;
②病灶边缘不规则,可有骨膜反应;③病灶密度多为低密度,内见
斑点状钙化。

:详细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2.
3.骶骨骨肉瘤:
影像学表现.1病灶呈溃疡状,边缘不规则;②密度不均匀,可见明显骨质破坏;③软组织肿块形成,可伴有侵蚀性生长。

:详细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3.
4.转移性骶骨肿瘤:
影像学表现.1病灶多为多发病灶;②边缘不规则,可有骨
质破坏;③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

:详细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请见附件4.
四、附件
附件1:骶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附件2: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诊断
附件3:骶骨骨肉瘤影像学诊断
附件4:转移性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附注:以上附件内容详细列出了各种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
法和特点。

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应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影像学诊断:通过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等,分析图像来确认疾病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