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导语】这篇关于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的文章,是作者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歌颂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扼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大胆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大方复
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
艺术感化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应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何会
这样?
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冰冷,没有
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
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
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
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大方。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别感受。这一句的视察顺序是“自
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第二句
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画的是早春的风景?
答:三两先知短欲上
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答:“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气生气勃发,乐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应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
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七、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挡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软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的修辞手法,用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答:比喻一团乱丝线(丝)纷纭杂乱,无故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照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扼
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对照;(“去”与“来”对照)好处:“新”
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照,抒
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
对照,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
两句融会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
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九、《相见欢》(词)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赏析】
(1)“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2)“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孤寂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
“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这一句写出了词人
内心的孤寂、凄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词人直
抒胸臆。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的纷纭和难以解开。“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逼真的体验。
【试题链接】-
⑴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孤寂、痛楚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楚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
的缺憾。“清秋”,“孤寂”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
悲愁无尽,内心的孤寂、痛楚。
⑵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
答: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
了愁思之纷纭和难以解开。
十、《浣溪沙》(词)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两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
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团圆,感叹时光的易逝;
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
重现的微茫的期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
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
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错中,包蕴
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定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没法禁止其消逝,但在
消逝的同时仍旧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试题链接】
⑴词人精心挑选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
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