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曲《兰花花》的演唱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曲《兰花花》的演唱风格
作者:吴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6期
【分类号】J616.2
摘要: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音乐史上,陕北民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陕北民歌中以信天游为最普遍的歌种形式,歌曲《兰花花》就属于其中一种。它是汉族传统的民族歌曲,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洒脱的曲调。歌曲激昂奔放,富有张力,直抒胸臆,节奏感强,歌曲应用叙事手法,纯真质朴的描绘出受到封建礼教破害的女子兰花花的悲惨遭遇和兰花花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斗志,十分的具有陕北民歌的代表性。
一、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西北部地区以陕西为中心,由于大部分都是高原地形所以山歌成为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比如“信天游”、“爬山调”。陕北民歌的歌曲旋律优美,感情表达简单直接,曲风洒脱,富有节奏感和张力,这和陕北地区人民坚贞不屈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30年代末40年代初陕西延安的“鲁艺“艺术家的精心采集、整理、发表、宣传之后,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族音乐乐坛上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二、《兰花花》的风格特征及演唱特点
(1).歌曲内容主旨的把握
《兰花花》是陕北民歌的典型代表作品,歌曲形象细致的刻画了美丽善良的女子兰花花为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所作出的英勇抗争。这首民族歌曲曲调流畅唯美,音域开阔,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歌词内容,使得兰花花这一女子形象深入人心。这首歌有八段歌词,为了使其演唱起来不单调乏味,歌曲的演唱者在每一段利用不同的曲调节奏演唱,使得这首歌曲节奏感极强。
根据民间的流传,兰花花是确有其人的。她是陕西固临县临镇某村的一名女子,天生外貌俊美,心灵纯真,她渴望幸福,但是却不得不嫁给了自己并不钟意的老财主。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兰花花坚贞不屈,敢于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这首歌曲风格质朴、歌词犀利,赞颂了这位女性勇于追求幸福,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英勇精神和为了爱情敢于奉献的执着信念。
(2).旋律特点的把握
“信天游”的基本格式是上下两句体为歌词,在陕北地区非常流行,曲调形式也是通过上句和下句的演唱组成了单乐句段。信天游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山歌类和小调类,这首《兰花花》属于小调类。这首小调旋律平直稳定,节奏非常工整有序,把歌曲感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质朴真诚,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歌曲的前两段,音调十分高亢具有张力,从歌曲开始部分就运用了两次四度的跳进。在歌词语句中,四度甩腔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了歌曲的主旨意境。
在歌曲的三四两段,旋律由G调转成C调,旋律速度放慢了一半,语调悲痛万分,运用叙事手法,表现了兰花花被迫出嫁这一场面,也从侧面描绘出了主人公兰花花那英勇抗争的精神。歌曲中那悲凉的唱词,无不打动人心。
歌曲的五六段,唱腔犀利而又坚决,歌曲中女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同封建礼教英勇抗争,具有激昂的斗志。
在歌曲的第七段中,主要描写的是兰花花从地主老财主家中出逃的情景,歌曲旋律紧凑,一张一弛,紧紧抓住听众内心那紧张的心情,情绪渲染的惊险激烈。
在歌曲的最后一段,旋律应用转回了G调,演唱者生动而又充满激情的演唱。着重的表现了女子兰花花逃婚成功的喜悦感。唱词的反复重叠,形象细致的描绘出女子兰花花不畏封建礼教的束缚,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表现出新时代女性的抗争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3).演唱中“咬字”的应用
在演唱歌曲《兰花花》时要注意把握“咬字”。在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中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出声、引长、归韵”,“出声”就是字头要咬准,“引长”就是注意字腹的延长,“归韵”就是字尾要收清。咬准字头就是要遵守拼音“五音”的正确口形,来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谨遵“四呼”的口形拖延音量发响最容易的韵母,把声音自然的放出来。最后一步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要发声清楚,无论韵尾是复韵母还是鼻韵母,或者是以韵腹的母音直收而没有韵母的情况。现在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仍然在沿用“十三辙”分类发声的的这种方法,是相对比较实用、科学的。希望在今后也能继续发扬光大。
(4)注重情感的表达
歌唱的语言表达,咬字吐词的语气和腔调等等这些会随着歌曲的结构曲式、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在情感的拿捏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信天游《兰花花》的演唱要悲痛万分,忧郁深缓。如果歌曲的旋律节奏婉转曲折,咬字吐词就应该张口有力、干净而利落,行腔又抑扬顿挫、婉转细腻才可。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着歌声的优美和情感的丰富来来共同表现的。
如果缺少了真实、丰富细腻的情感就是再动听的歌声也会如一张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就歌唱这门艺术来说人的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表达工具而已,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以“声”动“情”才是最终目的。歌唱的声音方面可以通过刻苦的技能训练来不断提高自己、精湛自己。而情感的细腻表达,除了了解、掌握、熟知作词人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征,社会大环境,创作的动机、目的、手法,曲式的结构,旋法的特点,歌曲文字语言的完美思想艺术性,咬字吐词的标准方法,以及各个民族的不同特征、风俗习惯和生活情趣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生活体验、道德观念、形象思维、文化艺术修养程度,当然也会包括演唱技能方面和表现处理的能力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句说到过“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表现了我国古人对“声”与“情”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历代歌唱者都在强调唱歌时要“声情并茂”。特别是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演绎,更是强调演唱者的表演,通过演唱者的手势眼神、形体身段和丰富的情感情绪的表演,去设想歌曲中表现的人物所处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景象,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感染听众。
“声情并茂”的目的是用动听的歌声、丰富的情绪,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以达到感染听众为目的,任何歌曲原意背道相离的表现都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清代学者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曾说的:“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三、总结
歌曲《兰花花》极具陕北的地域特点,激昂有力,富有斗志。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要准确把握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在情感的表达上要具有张力,准确形象的表现出女子英勇抗争的精神。只有把自身与歌曲融为一体,这样的演唱才能真挚且打动人心。
主要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