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1.法律2.法规3.规章4.政策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四、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五、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正文一、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点:1.依申请性:行政许可需要当事人主动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才能进行审查和决定。
2.裁量性:行政机关在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时,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申请。
3.公示性: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1.法律:法律是国家的最高行为准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
法律可以明确规定某些特定领域需要实施行政许可,同时也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程序和要求。
2.法规:法规是国务院及其部门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在法律的基础上,法规可以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要求和程序。
3.规章:规章是地方政府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行政许可实施细则。
4.政策: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的具体工作指导原则。
政策可以对行政许可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但不具备法律效力。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是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
这些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负责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和决定。
四、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行政许可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
通过行政许可,可以对某些特定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防止不合法的行为对社会造成损害。
五、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一般包括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等环节。
对行政许可的设定
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或事项,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透明。
下面将从行政许可的概念、设定原则、分类、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或事项,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
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透明。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1.法定原则。
行政许可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置许可事项,也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行使许可权。
2.公开透明原则。
行政许可应当公开透明,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许可事项、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许可结果等信息,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了解许可的具体情况。
3.依法行政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许可,不得超越法定职权。
4.效率原则。
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决定,尽量减少许可程序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许可效率。
5.公正平等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时,应当公正平等,不得歧视任何申请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阻碍申请人申请许可。
三、行政许可的分类1.普通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建筑许可、营业执照等。
2.特殊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特殊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枪支、爆炸物品等特殊行政许可。
3.一次性行政许可。
指行政机关对某些行为或事项的合法性进行一次性审查,作出是否允许的决定,如劳动合同、房屋买卖等。
四、行政许可的程序1.申请。
申请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交许可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2.受理。
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对许可申请进行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受理结果。
3.审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如需要现场检查、听取意见等。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是什么?
行政许可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是关于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根据第一条规定,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4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这四条立法目的并不是平行并列的。
它们体现了《行政许可法》立法的两种层级目标——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或者称根本目的。
第一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直接目的,即“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
后三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终极目的,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通过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来实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监督。
可见直接目的虽然称为“目的”实则为实现终极目的之手段。
?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是对行政许可法立法根据的规定。
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及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
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运行的基本原则等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故此,宪法自然是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一节申请与受理第二节审查与决定第三节期限第四节听证第五节变更与延续第六节特别规定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02 行政许可的种类和设定
行政许可的种类
特许
对特定活动进行特别管理,只 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申请人才能 获准。
核准
对特定事项进行技术或专业审 查,符合要求才能获准。
普通许可
对特定活动进行一般性管理, 申请人符合法定条件即可获准 。
认可
对特定服务或技能进行认证, 只有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获准。
登记
对特定主体进行信息记录,符 合规定才能获准。
特点
行政许可法具有规范性、约束性和保障性的特点。它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 实施、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约束行政机关的许可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
立法目的
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行 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 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受 理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处理结果。
行政机关对申请的审查
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进行审查,包括 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是否符 合法定形式进行核实。
审查与决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的审查
实地核查
行政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进行详细审查, 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于一些需要现场核实的行政许可,行政 机关需要进行实地核查,核实申请人的实 际情况是否符合许可条件。
01
03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
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规 章,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05
04
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制定规章,设定临时性行 政许可。
03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申请与受理
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行政许可是指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对特定的事项或行为给予许可或审批的权利。
其设定范围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可事项的设定: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明确特定的许可事项,例如开放某个景区、发放某种许可证等。
在设定许可事项时,需要考虑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申请人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2. 审批事项的设定: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对特定的审批事项进行审批,例如发放某种营业执照、批准某个项目立项等。
在设定审批事项时,需要考虑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申请人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和审批流程。
3. 许可和审批的条件: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在设定许可和审批事项时,需要明确其条件和标准,例如申请人需要具备的条件、审批流程、申请材料要求等。
这些条件和标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应当便于申请人理解和申请。
4. 行政许可的滥用和监管: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虽然决定了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可以对某些事项进行许可或审批的权利,但行政许可的滥用和监管也非常重要。
一方面,如果行政许可被滥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非法行为和权力寻租等问题,给社会和公众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管,防止行政许可被滥用和误用,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需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申请人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同时,需要明确许可和审批的条件,加强对行政许可的滥用和监管,确保行政许可的设定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和社会秩序。
许可、处罚、强制的设定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设定的对比分析:一、法律1、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法律是设立行政许可的主要依据,包括有关国家基本制度的事项,采矿许可、草原使用许可、伐木许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公民健康权、环境权、劳动权的许可制度,只能由法律予以设定。
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民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3、行政强制措施可以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二、行政法规1、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应当及时提请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三、部门规章1、国务院各部委不可以设立行证许可,但却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2、国务院各部委在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行政处罚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但罚款的限额必须由国务院规定。
一定数量的罚款: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四、地方法规(地方人大)1、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法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除资格、资质、企业、组织设立登记及前置行政许可以外。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事务的,地方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五、地方人民政府规章1、省级人民政府在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以规章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
行政法第五章第一节 行政许可
行政法学
法律、法规 经常性许可 国务院的决定(及时转化为法律或
行政法规) 国务院的决定 临时性许可 省级政府规章(一年转化为地方性 法规)
上位法有设定的,下位法不可以设定,但下位法 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上 粗下细,上无下有)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许可
注意:地方性法规和省级规章不能对下列事 项设定行政许可:
事实、法律关系
联
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
系
行政确认往往是行政许可的前提
行政法学
测试
下列那些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对象? A.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 B.教育部批准温州大学关于校长的任命 C.县建设局批准县卫生局办公大楼施工
许可 D.温州市财政局批准市公安局通过单一
来源采购的方式购买消防车20辆
行政法学
• 行政许可法第3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机 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 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 本法。”
• 行政许可是行政法学的概念,行政审批是行 政管理学的概念
• 行政许可是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包含内 部行政行为
• 救济途径不同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许可
(四)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 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法定)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许可
(二)行政许可的特征
行政许可是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许可
(三)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
须经过行政机关批准方可从事的行为 • 规定是在已经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前提下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1、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便民和效率原则。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
热门城市:昌吉市律师昆明律师和田律师东台市律师吉林市律师路北区律师铁西区律师克山县律师古冶区律师从“行政许可的设定”几个字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一种权利,因此,▲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则必须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那么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原则是什么?下面,就让为您详细解答一下吧!▲一、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包括哪些?综合行《政许可法》14--17条规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法律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2、国务院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可以通过制定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
4、省级政府规章设定临时行政许可5、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以下地方政府制订的规章、党组织、具有公共管理的组织、企业、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是什么?1、法定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便民和效率原则。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行政许可是指政府依法对特定的行为、事项或者资格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定条件、程序和标准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
行政许可法律规定是确保行政许可公正、透明和依法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意义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明确行政许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任意裁量,确保行政许可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政机关不得擅自设定新的行政许可事项或者变相设定行政许可。
2.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公正、公平地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者滥用行政许可权力。
3. 便民利民原则:行政机关应当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为申请人提供便利,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使。
4. 透明公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的范围、条件、程序和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行政许可的透明度。
三、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行政许可的设定和撤销: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和撤销的程序和条件,明确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和限制。
2. 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条件和标准,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审查,确保申请人符合相应的条件和标准。
3. 行政许可的程序: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复议等程序,明确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应当遵循的程序要求。
4. 行政许可的期限: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期限,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避免长时间拖延,侵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许可法律规定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行政许可法律规定在保障公正、透明和依法进行行政许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1. 法律条文的不明确性:在实践中,有些法律条文的表述不够明确,导致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存在解释的困难和不一致性。
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只有市场、社会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才能介入,才能通过设定行政许可进行干预。
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不应设定行政许可。
只有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这些民事权利可能对他人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并且这种损害难以通过事后赔偿加以弥补、补救时,才能设定行政许可。
3、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设定行政许可,不能仅仅考虑当前和眼下的利益,而应当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
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二、行政许可是什么意思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行政许可一般为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一般为外部行政行为。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行政许可证跟营业执照一样吗营业执照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
没有这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不合法的。
这个是基本条件。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与营业执照相比,它是更高一层的行业经营需求决定的。
行政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标准
行政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标准
行政许可设定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要求,设定行政许可不能违背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此,行政许可的设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标准。
行政许可的设定需遵循以下标准: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可以不设立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本质是政府决定,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主体自主决定,因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就不应当由政府决定,即不设立行政许可。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市场经济存在“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竞争机制能够将经济活动调节好,而行政许可则属于政府干预的“看得见的手”,它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才需借助。
因此,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就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社会存在着自我组织、自我直协调机制,因此,能够借助行业组织、中介机构自律管理的,就不需要政府直接管理。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对需要管理的事项,有的需要事前控制,有的则需要事后监督。
行政许可属于事前控制,但事前控制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而事后监督则意味着自由。
因此,对于自由经济的市场来说,能够通过事后监督等方式解决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哪些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哪些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立法理论上,设定也可以称为创制、创设,讲的是一种制度从无到有的创制活动。
它与一般所称的规定不同,规定较多是从有到有,由粗到细,把已有的原则具体化。
从法治的意义上讲,行政许可是法律、法规对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规定了某种限制条件。
这些权利和自由许多是宪法规定的权利。
对宪法规定的权利作限制,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和立法法的规定,通过立法解决,不是任何机关和组织都可以随意限制的,也不是随意采取任何形式都可以限制的。
由于我国立法体制是一个统一的、分层级的体制,因而,必须从国情为出发点,对各立法主体的行政许可设定权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可从源头上对许可加以规范。
下面按照立法权限的划分,介绍行政许可设定权的配置。
一、中央立法的行政许可设定权(1)法律的许可设定权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代表人民意志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人民自己的代表机关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在某些领域设定许可,决定对某些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必要的限制,符合法治精神。
因此,在本法确定的许可范围内,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形式的行政许可。
(2)行政法规的许可设定权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其效力等级仅次于法律。
因此,其设定权的位阶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但低于法律。
其设定权限与立法权限一样,体现两个原则:一是法律保留原则。
立法法规定的专属立法权范围内的事项(主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最基本的制度)除非有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无权设定行政许可。
二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有了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行政许可作具体规定。
此外,法律还开了一个口子,允许国务院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许可。
发布决定是国务院的一项权力,一般是针对某个具体事项做出,内容单一,条文少,应急,内容与制定程序均不同于行政法规。
对可否以发布决定的形式设定行政许可,立法时有些不同意见。
我们国家有哪些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我们国家有哪些规范性⽂件可以设定⾏政许可法院在审理规划⾏政许可案件时,既要审查⾏政许可实施机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要审查其适⽤法律是否准确。
法律咨询:国家的哪些规范性⽂件可以设定⾏政许可?律师回答:⼀是法律。
⼆是⾏政法规。
三是国务院决定。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民共和国⾏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第三⼗七条对属于⼈民法院受案范围的⾏政案件,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级⾏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向⾏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起两个⽉内作出决定。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起⼗五⽇内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可以在复议期满之⽇起⼗五⽇内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九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政⾏为之⽇起三个⽉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民法院决定。
第四⼗⼀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认为具体⾏政⾏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内⽴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四⼗三条⼈民法院应当在⽴案之⽇起五⽇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起⼗⽇内向⼈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政⾏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起五⽇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管理的两种方式。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事项或状态给予许可,使其具备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法律法规所作出的制裁措施,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进行比较。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权行政许可设定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决定何种行为、事项或状态需要经过许可程序,并对许可标准、条件、程序等进行设定。
行政许可设定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来设定许可事项,不能擅自扩大或缩小许可范围。
2. 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设定许可标准、条件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合理界定。
3.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许可标准、条件时要秉持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对所有申请人一视同仁。
4. 限制性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行使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不能滥用权力,不能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处罚设定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决定何种行为构成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类型、处罚幅度进行设定。
行政处罚设定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法定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行政机关只能依据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能任意制定处罚标准。
2. 量刑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幅度时具有一定的量刑裁量权,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合理设定。
3. 合理正当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类型、处罚幅度时要秉持合理正当原则,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匹配,避免过度惩罚或不当宽容。
4.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处罚设定权要求行政机关在设定处罚幅度时要秉持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对所有违法行为一视同仁。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比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一:行政许可的设定权1.1 行政许可的定义-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职责权限,对特定的行为主体的经营、投资和行政管理等活动,经过一定程序和条件的审查,作出是否准予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1.2 行政许可设定的基本要素- 申请条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在对特定活动实行行政许可时,需要设定明确的申请条件,例如申请人的资质、条件等。
- 审查程序: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许可的审查,需要明确审查程序,例如形式审查、实质审查等。
- 审查标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确定明确的审查标准,例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等。
- 许可决定:行政机关根据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审查结果,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许可的决定。
行政文书形式通知申请人。
1.3 行政许可的分类- 一次性行政许可:指某一特定活动只需一次性取得行政许可,例如商业登记。
- 阶段性行政许可:指某一特定活动需要分阶段取得行政许可,例如项目建设审批。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权2.1 行政处罚的定义-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职责权限,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主体进行惩罚的行政行为。
2.2 行政处罚设定的基本要素- 违法行为认定:行政机关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前,需要对违法行为进行认定,明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性质。
- 处罚标准: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时,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确定明确的处罚标准,例如罚款数额、吊销许可证等。
- 处罚决定:行政机关根据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标准,作出处罚决定,例如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行政文书形式通知被处罚人,并告知其诉讼权利。
2.3 行政处罚的分类- 行政警告:对轻微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目的在于警告和纠正。
- 罚款:对违法行为主体进行经济处罚的措施,如对违法行为主体处以罚款。
- 停产停业:对严重违法行为主体进行暂时或者长期停产停业的处罚措施。
简述行政许可在实定法上的分类
简述行政许可在实定法上的分类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行使某项权利或从事某项活动,需要经过行政机关审核批准同意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既是行政机关对权利的授权,也是对公民和法人行为的限制和管理。
在实定法上,行政许可可以根据不同的依据、审批权限和对象等因素进行分类。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行政许可进行简要的分类和说明。
一、依据分类1.法律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律。
法律许可的设定,是为了对某些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平衡。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销售许可的法律依据,从而使得食品销售环节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2.行政法规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普遍规则。
行政法规许可在法律许可之上,具有更为具体和细化的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许可要求,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3.行政规章许可:指行政许可的依据是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由中央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的具体规则。
行政规章许可在法律和行政法规许可之上,更为具体和细致。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行政规章许可要求,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二、审批权限分类1.国家级行政许可:指由国务院、其授权的部门或其下属机构负责审批和管理的行政许可。
国家级行政许可涉及到国家重大利益、公共安全等重大问题。
对核电站建设许可的审批就属于国家级行政许可。
2.地方级行政许可:指由省级、地级或县级行政机关负责审批和管理的行政许可。
地方级行政许可主要涉及到地方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对烟草专卖许可的审批就属于地方级行政许可。
三、对象分类1.公民行政许可:指行政许可的申请主体是公民的行政许可。
公民行政许可通常涉及到个人的权益和行为。
驾驶证的申请就属于公民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
行政许可的设定是指将行政行为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或者将行政行为强加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活动。
根据法律法规,行政许可
内容主要有:
一、许可条件:
1、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行政相关申请。
2、设定工作授权细则以便合理开展行政活动,有利于任务的贯彻和实施。
3、许可权限和限制应有清晰的规定。
4、需要遵守各领域法律法规。
二、许可排除:
1、确认许可类别所不涉及的范围,以便排除不必要的批准权限。
2、限制许可范围及有关办理程序的规定。
三、许可有效期限:
1、许可有多长时间的有效期,以及不同类别的许可、撤销时及再许可规定等。
2、许可内容的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其它的法律责任。
四、受许可的权利和义务:
1、详细规定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
2、有关安全保障和监督检查机制,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管理。
总之,行政许可的设定是出台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它能调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保护安全、合理开展行政活动,以有助于落实法律法规,促进公
共利益的维护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对特定的行为给予许可或
者批准的管理措施。
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宪法和法律: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首先是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对行政许
可的目的、原则、程序、条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许可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法规和规章:法规和规章是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重要
依据。
在法规和规章中,通常会对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审批标准、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国家政策和计划:国家政策和计划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政府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对需要行政许可的项目予以支持或限制,从而为行政许可提供依据。
4. 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的依据还包括其自身的职权范围。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职责,设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权限,对特定事项进行许可或者批准,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 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行政许可的设定还可能得到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
上
级行政机关将一部分行政许可权限委托给下级机关,使其可以独立行使行政许可权,这种授权也是行政许可设定的依据之一。
总之,行政许可的设置依据是多方面的,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国家
政策和计划,以及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和上级行政机关的授权等。
这些设定依据的合理运用,可以确保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