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黄海潮汐潮流精细化数值模拟及可视化预报系统
WAVEWATCH_模式在渤海海浪预报的应用与检验
LI Yan,HUANG Zhen,ZHANG Jun-f en g,et a l〃 Applicati o n and v eri f icati o n of sea w a v e fo reca st b y WAVEWATCH III m o del in the B o-hai S e a of China[J]〃 J o urnal of M e te o r o l ogy and En v ir o nment,2014,30( 1): 23 - 29〃W AV E W A TC H III模式在渤海海浪预报的应用与检验李燕1黄振1张俊峰1吴文杰2张彩凤1赵钱飞1( 1. 大连市气象局,辽宁大连116001; 2. 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116400)摘要: 大连黄海、渤海海浪数值预报系统采用WAVEWATCH III 模式进行海浪预报,预报产品包括48 h 内浪高、周期和浪向的逐3 h 预报,并可对其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WAVEWATCH III 模式对渤海中部浪高模拟较好,浪高预报TS为71. 7 % ,对近岸海区浪高模拟相对较差。
个例检验表明,浪高最大值模拟较好,模拟浪高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与实况基本吻合,浪高变化趋势预报也较好。
WAVEWATCH III 模式对两个周期个例进行检验,预报误差最低可达0. 17 s,预报效果较好。
关键词: 海浪预报; 浪高; 周期中图分类号: P731. 33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0〃 3969 / j〃 issn〃 1673-503X〃 2014〃 01〃 004引言大连地区三面环拥渤海、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使大连地区每年因海浪、风暴潮造成的海洋灾害损失非常严重[1 -4]。
因此做好目前由于海洋资料极度缺乏,因此对海浪数值预报的检验一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有限的实况资料限制检验的空间和时效,因此需要较多的检验客观定量反映模式预报的水平,发现预报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模式业务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大连地区及黄渤海海浪预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黄渤海精细化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研究及应用
家 海 洋 环 境 预 报 中 心 网 站发 布 ,供由 美 国 俄 勒 冈 州 Org n Hel &S i c e o a h ce e t n
U ies y的 O co l f ce c&E gn eig的 nv ri t GI h o o i e n ier S S n n
更 加 高效准 确 的数值 预报 技术 。
暴 潮数 值 预报 模 式 投 人 业 务 运 行 ,其 次 是 美 国在 2 世 纪 9 年 代 初 也建 立 了温 带风 暴 潮 数值 预 报 模 O 0
式 并 业务 化应 用 。我 国在 “ 五 ” 间 ,于福 江 等 】 十 期
2 高分辨数值预报模 式
球 位 于 中 、高 纬 度 的 国家 ,在 西 北 太 平洋 沿 岸 国 家 中我 国是 最 易遭 受 温带 风 暴 潮灾 害 的 国家 。我 国海 岸 线 漫 长 ,南 北 纵 跨 温 热两 带 。在 春 、秋 季
节 ,渤 海 和 黄 海 北 部 是 冷 暖 空 气 频 繁 交 汇 的 地
中图分 类 号 :7 1文献 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30 3 ( 0 0 0 —0 10 P3 A 10 .2 9 2 1 )4 0 0 —8 增 加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与 大 背 景 下 的气 候 变 化 有
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海湾,其海洋环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渤海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渤海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渤海海洋环境进行立体监测和动态评价是必要的。
然而,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定点采集数据,容易出现监测点遗漏等问题。
同时,由于采集数据的种类繁多,数据量庞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实时、全面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渤海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可视化系统原型,旨在解决传统海洋环境监测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渤海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设计并实现一套渤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包括遥感卫星、浮标、探测器等设备,实现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全方位、实时、高分辨率监测;2. 实现对渤海海洋环境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包括地理信息、环境参数等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3.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监测结果,建立渤海海洋环境动态评价模型,定期生成渤海海洋环境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服务提供参考;4. 设计并实现一套可视化系统,将渤海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以图像、地图等形式展现出来,方便用户观察和分析。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技术相结合,为保护渤海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也为其他海洋环境监测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方法,有助于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根据渤海海洋环境监测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软件及用户界面设计等。
2. 环境数据采集和处理使用遥感卫星、浮标、探测器等设备对渤海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
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
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李大鸣;徐亚男;白玲;解以扬;吴丹朱;何乃光【摘要】To decrease economical loss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a numerical model for extratropical storm surge, cogenerated by forces of tide and wind is established, and continuous and fast calculating mode is achieved. Regional nesting method is adopted in this model,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provided by harmonic analysis, the wind process distributed in time and space is provided by meco-scale models (MM5). The model adopts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ADI) for solving equations wi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scheme alternately, and the method of local-deepening and water range reducing is to deal with lateral boundary. Based on those conditions, the latest three storm surge processes are simula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numerical model, and 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with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imulated values and observed data, especially on peak value of water elev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l is of high value to forecast the storm surge for Bohai Bay and can predict surge height in this area.%为减少港区经济损失,降低环境污染,建立了海洋潮波动力和风应力场联合作用的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实现了连续、快速达到一定精度要求的运行模式.模型采用大小嵌套模型模式,以多分潮调和分析提供海洋水边界条件,以MM5风场计算成果形成时空分布风应力场过程,模型主体网格采用ADI差分格式进行显隐交替计算,浅水变动岸边界采用局部深槽、缩小水域的活动边界处理方法.模型预报并验证了渤海湾海域近期3次风暴潮过程,预报的潮位过程、增水过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潮位过程吻合较好;增水过程在峰值处比较接近,其他各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渤海湾海域温带风暴潮预报模拟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以用来预报该海区的风暴潮过程.【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4)009【总页数】7页(P840-846)【关键词】风暴潮;预报模型;风应力场;调和分析;渤海湾【作者】李大鸣;徐亚男;白玲;解以扬;吴丹朱;何乃光【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TV139.2渤海湾海域是中国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渤海西部,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倾斜,属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和严重区.其灾害多发生在盛夏台风活动季节和春秋过渡季节[1].渤海湾中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大港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湾内有天津新港,每年因为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因此建立适用于渤海湾海域的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对减少港区经济损失,降低由溢油扩散及污染源引起的环境污染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表明在温带风暴潮过程中,气压场与波浪场较风应力场在渤海湾海域的影响有限[2-3],可以在此区域忽略;但由于渤海湾为 3面环陆的半封闭性海湾,岸线较长且地形复杂,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的建立仍具有一定难度.笔者所建立的嵌套模型采用多分潮调和分析方法解决了海域开边界处理问题,提高了渤海湾海域模型空间网格的分辨率,并应用显隐交替的有限差分格式(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ADI)对风暴潮控制方程离散求解,采用局部深槽、缩小水域的计算模式处理了动态浅水岸边界,提高了模型计算的稳定性.国内外学者已经发展了多种风暴潮预报模式[4],早期美国的Jelesnianski等[5]发展了 SPLASH(special program to list amplitudes of surges from hurricane)模式,后在该模式的基础上美国发展了新的 SLOSH(sea,lake and overland surges from hurricanes)模式来预报海上、陆上、湖上的台风风暴潮;Blumberg[6]发展了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该模式可以计算小尺度河川的水理运动,也可以模拟大尺度海洋、海岸的水位与流场的变化.在国内,李艳芸等[7]在风暴潮预报模式于渤海海域中的应用研究中,采用COHERENS(coupled hydrodynamic-ecological model for regional and shelf seas)三维多功能大陆架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热带风暴下渤海的增水过程;于福江等[8]建立了球坐标系下的温带风暴潮模式,对渤海湾一次特大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但连续、快速的温带风暴潮预报模型的研究,特别是对多个例风暴潮过程预报的数学模型研究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笔者自主创建温带风暴潮预报模型,与气象部门合作,已应用于对渤海湾海域长系列天文潮、风暴潮、风暴潮增水的长期、连续、快速预报计算,在大模型网格10 km×10 km,小模型网格1 km×1 km,模拟3,d的72 h风暴潮过程,在现行一般配置的个人计算机上只需运行5 min.笔者选择了近期预报的3次渤海湾风暴潮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表明该模型对渤海湾风暴潮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1 数值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1.1 水动力数学模型的控制方程温带风暴潮是由大气强迫力(风场、气压)作用于海面造成的海水水位与潮流的剧烈变化.因为渤海湾是平均水深只有18 m的3面环陆的浅海,地形变化复杂,气压对风暴潮过程的影响较小[9],只考虑风应力场和潮汐作用.模型采用直角坐标系,假定沿水深方向的动水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将三维流动的基本方程沿水深平均积分即可得到沿水深平均的平面二维流动的基本方程[10].以风应力、水流与海底的摩擦应力[11]为主要影响因子,水动力数学模型控制方程为式中:ξ为增水位;h为平均水深;H为全水深,H=ξ+h ;u、v分别为x、y方向上流速分量;τx,s、τy,s分别为x和y方向的海面风应力;f为柯氏系数.模型岸边界条件为:v n = 0 (n为边界法线方向).模型水边界条件为: =0;ξ=ξ(t)(ξ(t)为已知的边界潮位变化过程).1.2 方程离散求解采用 ADI方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差分的交错网格为正方形网格,网格线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间距为Δ x = Δy =Δs .在时间段内,ξ在点(,)ij上,u在点上,隐式求解方程为在点(i , j+ )上,v的显式求解方程为在时间段内,ξ在点(,)ij上,v在点上的隐式求解方程为在点(i + ,j)上,对u显式求解方程为1.3 风场的预报模式模型驱动力风场采用 MM,5模式[12-14]计算成果.MM,5以 NECP资料中的0.5×0.5格距的 GFS资料做背景场,中心点位置选在 41.1,N,118.2,E处.模型网格分辨率9,km,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背景场进行修正,从而得到 10,m 风场作为风暴潮的主要驱动力;模型能够预报连续 72 h的逐时风场.将计算得到的经纬度坐标下的风场数据插值到直角坐标系下的模型模拟区域的格点内.模型中风应力计算则采用应用较广泛的公式式中:W为海面10,m风速;aρ为空气密度,取为1.226,kg/m3; DC 按经验取为2.6×10-3.1.4 调和分析方法模型计算区域是整个渤海与部分黄海,开边界为青岛港(35.43,N,119.58,E)到韩国西岸港口HAMPYEONG MAN(35.15,N,126.35,E)的连线,对此边界进行了多分潮调和分析计算.根据验潮站 1 a的潮位实测资料,采用Sa、SSa、Mm、Mf 等 35个分潮[14],见表 1(部分分潮).最后 1列为调和分析计算成果.表1 调和分析中采用的部分分潮参数Tab.1 Chon-tide schedule in harmonic analysis分潮代号分潮名称分潮角速度/((°)·h-1)Sa 太阳年分潮 10.041 SSa 太阳半年分潮 10.082 Mm 太阴月分潮 10.544 Mf 太阴半月分潮 11.098Q1 主要太阴椭率日分潮 13.399 O1 主要太阴日分潮 13.943 M2 主要太阴半日分潮 28.984 P1 主要太阳日分潮 14.959 M1 副太阴椭率日分潮14.492 K1 太阴太阳合成日分潮 15.041 J1 二阶太阴椭率日分潮15.585 ς2 主要太阳半日分潮 30.000 2N2 二阶太阴椭率半日分潮27.895µ2 太阴变移半日分潮 27.968 N2 主要太阴椭率半日分潮 28.440周期/平太阳时相对振幅系数8,766.230 1c0.009 4,382.880 110.002 4,661.309 110.003 4,327.859 110.003 4, 326.868 112.949 4, 325.819 115.692 4, 312.421 100.000 4, 324.066 116.067 4, 324.841 110.064 4, 323.934 120.000 4, 323.098 111.152 4, 312.000 135.775 4, 312.905 112.494 4, 312.872 113.011 4, 312.658 119.063各分潮的调和常数即振幅与迟角的展开公式[15]为式中:0a为基准面的平均海平面高度;0V u+ 为分潮的天文初相角; jH、 jg为分潮振幅与迟角;j、m为分潮序号与总数;jσ为分潮角频率;jf为平均振幅的订正系数;t为时间.1.5 动态浅水岸边界处理ADI差分计算模式要求整个计算域应保持在水深以下,对浅水岸边界的露滩、淹没变化应是连续、稳定过程.本文采用局部深槽、缩小水域的活动边界处理方法,当全水深接近0.1 m时,在浅水网格区全水深保持为 H 10 = 0 .1m ,保持流量、流速不变,流量为变化后的水域宽度 SB为2 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图1 模型计算区域范围及嵌套模式示意Fig.1 Computed domain and setup of nesting domain模型采用嵌套网格模式如图1所示,网格剖分为正方形网格[16],其中第 1套网格构成的大模型空间步长为10 km,模型范围涵盖整个渤海及部分黄海海域,模型计算域跨度为117°38'47"E至126°32'38"E,35°18'5"N至40°50'43"N,计算结果包括部分黄海及渤海的潮流与潮位过程,为第2套网格提供海洋开边界条件;第 2套网格构成的小模型空间步长为 1,km覆盖整个渤海湾,岸边界网格更加精细化,为实现岸边界的浅水动态处理提供了条件,模型网格见图2.大模型网格总数为78×61,计算时间步长 60,s;小模型网格总数121×161,计算时间步长10,s,其中图2(b)的标记点为渤海湾内的主要港口和地区,包括塘沽、曹妃甸、黄骅港等,模型以塘沽为验证点,计算了3次典型的风暴潮过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可应用于渤海湾地区的风暴潮预警预报系统.图2 黄渤海区域与渤海湾网格划分示意Fig.2 Mesh grid of Yellow-Bohai Sea and Bohai Bay2.1 调和分析结果验证由 2002年青岛港实测潮位资料计算出 35个分潮的调和常数,以此分别计算选定的3个不同时段的青岛港潮位过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如图 3所示.对比曲线表明,应用调和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韩国西岸港口HAMPYEONG MAN的潮位资料采用潮位软件提供,模型以青岛港潮位过程为主,考虑韩国西岸港口潮位过程修正,确定大模型计算域的开边界条件.图3 青岛港潮位调和分析验证Fig.3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idal level in Qingdao Harbor2.2 风场模式计算结果分析图4 2007-08-12 14:00黄渤海海域与渤海湾风速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 of Yellow-Bohai Sea and Bohai Bay at 2 pm Aug 12th, 2007渤海湾为3面环陆的内海,风暴潮过程受风场影响最为显著,尤其受到东风与东北风的作用后海面水位抬高显著.模型预报的渤海湾 3次典型风暴潮过程分别为070812次、090415次和090509次,风场在渤海湾的分布主要呈东北偏东风形势.如图 4所示,渤海湾 070812次风暴潮受自身海域气旋影响较小,而受黄海海域气旋影响显著,从而导致潮位超过警戒水位;影响 090415次风暴潮过程的风场是东北大风,风速最大达到 21.29,m/s;090509次风暴潮过程直接受当日的7级偏东大风影响,导致塘沽验潮站的风暴潮潮位超过警戒水位.警戒水位预设为4.7,m.2.3 数值模拟结果图5 风暴潮潮位过程曲线Fig.5 Tidal level process curves of storm surge将已建立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应用到渤海湾,调试验证了渤海湾 070812次风暴潮、同时对风暴潮090415次、090509次进行了预报检验.图 5与图 6给出了计算潮位与实测潮位过程和计算增水值与实测增水值的曲线对比验证.从潮位的变化趋势看,070812次风暴潮计算潮位与实测潮位拟合一般相关系数为 0.93,同时 090415次、090509次预报的风暴潮潮位与实测潮位符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 0.97(见表 2);从增水过程变化趋势看,对 3次风暴增水的峰值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来.070812次风暴潮实测最高潮位 4.83,m,增水 0.86,m,而模型预报结果显示塘沽最高潮位达 4.96,m,增水 1.38,m,与实测值较为接近;090415次风暴潮受冷空气与气旋影响,塘沽验潮站测得该日6∶00发生4.94,m大潮,增水为 1.84,m,模型提前 2日计算得到 4月 15日6∶00风暴潮最高潮位为 5.08,m,计算增水达到1.94,m;090509次风暴潮受南下冷空气影响,风力最高达 7级,实际观测塘沽站最高潮位 4.95,m,增水1.27,m,模型提前2日计算结果及误差分析如表2所示,模型模拟潮位峰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0.024,增水峰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也在允许的范围内.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能够对渤海湾海区风暴潮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报,可以用来对该地区风暴潮进行预报.但是,该模型在模拟增水峰值出现的时间上与实测值存在误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对天文潮进行非线性模拟时,由于缺失水边界实测资料采用调和分析方法,虽然考虑了 35个分潮的作用,但以青岛港的潮位值来代替整个水边界的潮位值,可能导致峰值与相位的偏差;在本文所建立的风暴潮预报模型中,近岸地形采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资料,这与实际近岸地形分布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从而造成计算模拟误差,但是随着预报经验的增加和资料的不断收集完善,可望减小预报误差.图6 风暴潮增水验证曲线Fig.6 Tidal rising process curves of storm surge表2 塘沽站风暴潮潮位及增水值误差分析Tab.2 Error analysis on tidal leveland tidal rising of storm surge at Tanggu station风暴潮次号比较项目观测值/m 计算值/m 相对误差相关系数070812 最大增水 0.86 0.930.081 0.93最高潮位 4.83 5.04 0.043 090415 最大增水 1.84 1.940.054 0.96最高潮位 4.94 5.08 0.028 090509 最大增水 1.27 1.380.087 0.97最高潮位 4.95 4.96 0.0023 结论(1)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采用大小嵌套模型模式,以多分潮调和分析提供海洋边界条件,以MM5风场计算成果形成时空分布风应力场过程,模型主体网格采用 ADI差分格式进行显隐交替计算,实现了连续、快速达到一定精度要求的风暴潮预报运行模式,为渤海湾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2)渤海湾属浅海类型海湾,岸滩地形变化复杂,本文中提出浅水变动岸边界的计算模式,在 ADI差分格式连续计算中,采用局部深槽、缩小水域的活动边界处理方法,增加了模型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模型模拟风暴潮在岸滩附近增水计算的能力.(3)本研究建立的海洋潮波动力和风应力场联合作用的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预报并验证了渤海湾海域近期 3次风暴潮过程,预报潮位过程、增水过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潮位过程吻合较好;增水过程在峰值处比较接近,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其他各处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在渤海湾海域温带风暴潮预报模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预报该海区的风暴潮过程.【相关文献】[1]李大鸣,徐亚男,宋双霞,等. 波浪辐射应力在渤海湾海域对风暴潮影响的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25(3):374-382.Li Daming,Xu Yanan,Song Shuangxia,et al.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ave-radiation stress on storm surge in Bohai Bay[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 A,2010,25(3):374-382(in Chinese).[2] Andrey P,Eppel D P,Kapitza H. Interaction of waves,currents and tides,and wave-energy impact on the beach area of Sylt Island[J]. Ocean Dynamics,2009,59(3):451-461.[3]林祥,尹宝树,侯一筠,等. 辐射应力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中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2002,33(6):615-621.Lin Xiang,Yin Baoshu,Hou Yijun,et al. Effects of radiation stress in the interaction of coupled wave-tidesurge in the coastal area of Huanghe Delta[J]. Oceanologia Etlimnologia Sinica,2002,33(6):615-621(in Chinese). [4] Kim K O,Yamashita T. Storm surge simulation using wind-wave-surge coupling model[J]. 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08,64:621-630.[5] Jelesnianski C P,Chen J,Shaffer W A. SLOSH:Sea,Lake,and Overland Surges from Hurricanes[R].National Weather Service,USA,1992.[6] Blumberg A F,Mellor G L. A descrip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coast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C]//Three-Dimension Coastal Ocean Models. Washington,USA,1987:1-16.[7]李艳芸,李绍武. 风暴潮预报模式在渤海海域中的应用研究[J]. 海洋技术,2006,25(1):101-106.Li Yanyun,Li Shaowu.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a storm surge prediction model in Bohai Sea[J]. Ocean Technology,2006,25(1):101-106(in Chinese).[8]于福江,王喜年,宋珊,等. 渤海“9216”特大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J]. 海洋预报,2000,17(4):9-15.Yu Fujiang,Wang Xinian,Song Shan,et al.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orm surge in Bohai Sea caused by tropical storm POLLY[J]. Marine Forecast,2000,17(4):9-15(in Chinese).[9]陈士荫,顾家龙. 海岸动力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Chen Shiyin,Gu Jialong. Coastal Dynamics[M].Beijing:People’s Communication Press,1988(in Chinese).[10] Jones J E,Davies A M. Storm surge computations for the west coast of Britain using a finite element model(TELEMAC)[J]. Ocean Dynamics,2008,58(5/6):337-363. [11] Lee D. Bottom shear stress under wave-current interaction[J]. Journal ofHydrodynamics,Ser B,2008,20(1):88-95.[12] Lee S M,Princevac M,Mitsutomi S,et al. MM5 simulations for air quality modeling:An application to a coastal area with complex terrai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2):447-457.[13] Heo K Y,Lee J W,Ha K J,et al.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states for a storm surge on the west coast of Korea:Model comparison between MM5,WRF and COAMPS[J]. Nat Harzards,2009,51(1):151-162.[14] Ivanov S,Palamarchuk J,Pyshniak D. Upscale feedbacks through microphysics fields at nesting domains of the MM5 model[J]. Atmospheric Research,2009,94(1):726-735.[15]陈宗镛. 潮汐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Chen Zongyong. Tidal Science[M]. Beijing:Science Press,1980(in Chinese).[16]于福江,张占海. 一个东海嵌套网格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制与应用[J]. 海洋学报,2002,24(4):23-33.Yu Fujiang,Zhang Zhanhai.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ested numerical typhoon storm surge forecast model in the East China Sea[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2,24(4):23-33(in Chinese).。
-渤海海峡潮流能高分辨率数值估算_吴伦宇
3. 2 主要分潮同潮时线图
] 7 8 - , 渤、 黄、 东海的潮波运动较早便有许多数模研究论文 [ 这些工作得出了各主要分潮潮波的基本运动 规
律, 总的来说各分潮同潮时线的基本面貌是一致的 , 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各种方法将实测资料包括验潮站
1 6
海 洋 科 学 进 展
3 1卷
9] 和卫星遥感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中 , 从而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பைடு நூலகம், 例如王永刚等 [ 在数值模式中使用了松弛 同
动力分析以及国内郑志南的方 法 , 众多各有利弊的方法并存也说明了潮流能资源评估的复 F ARM、 F L UX、 各种方法最终实际上确定了一个可开发量与总蕴藏量的比例系数 。 例如基于 F 杂性 。 但简单来说 , L UX 方 ) 法, 美国 E 计划将比例系数取为 1 P R I的 T I S E C( T i d a l I n—S t r e a m E n e r C o n v e r s i o n 5% 。 也就是说潮流 g y 能的实际可开发量比蕴藏量要小了近一个量级 。 渤海海峡是渤 、 黄海之间的潮流通道 , 散布于其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将 海 峡 分 割 成 了 诸 多 水 道 , 因此这 里是长江口以北的中国海域潮流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 , 另外这里受山东半岛 的 掩 护 , 波 浪 也 较 小, 适合电 站的建设 。 对渤海海峡的潮流能资源进行估算首先要对渤海海峡的潮流状况有所认识 。 目前我们掌握了老 铁山水道南部以及长山水道两个锚系站一个月的海流资料 , 但相对整个渤海海峡来说资料仍缺乏 , 用仅有的 资料难以勾勒出渤海海峡的潮流分布整体状况 , 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潮流模型 , 通过两个海流 利用模式结果对渤海海峡的潮流以及潮流能状况进行了分析 。 测站的资料对模式进行可靠性验证之后 ,
渤海潮流、潮能通量和耗散的数值模拟
渤海潮流、潮能通量和耗散的数值模拟孟云;谢蓉【摘要】基于渤海最新岸线地形数据,利用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on Model,FVCOM)对M2、S2、K1和O1等4个分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渤海潮流的特性,讨论最新岸线地形下渤海各海区的潮能通量和耗散.结果表明:渤海潮流以半日潮流为主,M2、S2、K1和O1等4个分潮的最大流速分别为120 cm/s、45 cm/s、38 cm/s和30 cm/s;半日潮能输入渤海之后分成3支,向北涌入辽东湾,向西输入渤海湾,向西南传至莱州湾;全日潮能输入渤海之后大致沿逆时针方向传输,在海峡内形成“北进南出”的格局.传入渤海的M2、S2、K1和O1等4个分潮的净潮能通量分别为4.242 0 GW、0.399 2 GW、0.517 0 GW和0.254 8 GW,其中,输入3个海湾的潮能均以M2分潮为主,其次为S2分潮和K1分潮,O1分潮的潮能最小.传入渤海的4个主要分潮的总潮能有49.23%耗散在渤海中部海域,27.21%耗散在辽东湾,其次是渤海湾,莱州湾的潮能耗散最少.【期刊名称】《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年(卷),期】2019(042)001【总页数】8页(P70-77)【关键词】潮能通量;潮能耗散;岸线变化;渤海;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作者】孟云;谢蓉【作者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35;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30 引言渤海是嵌入我国北部大陆的半封闭型陆架边缘海域,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渤海中部海域组成,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关于渤海潮动力机制的研究,OGURA[1]确定了渤海同潮图的基本形态;此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相关学者[2-6]对渤海潮流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研究。
目前对渤海潮汐和潮流的基本特征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对其潮能通量和耗散的研究较少。
浙江近海海域潮波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浙江近海海域潮波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海洋是一个广阔的空间,而浙江近海海域是国内较为繁忙的港口之一,船只和人员的活动密集,海域内的潮汐现象及海浪波动也极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及其变化。
因此,通过对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进行数值模拟,有助于提高对该地区潮汐海浪的认识,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规划海洋工程、航行等方面的活动,保障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现象,预测该地区潮汐海浪的变化规律,以便为实际工程和航行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1)研究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法,了解潮汐海浪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2)对浙江近海海域的地理地貌、海底地形进行研究分析,收集相关水文气象数据。
(3)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数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
(4)分析浙江近海海域潮波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预期成果(1)研究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现象,深入了解潮汐海浪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2)开发出浙江近海海域的潮波数值模拟系统,预测出潮汐海浪的变化情况,为实际工程和航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改善该地区潮波海浪的建议和方案,为海上交通和安全提供保障。
五、研究难点(1)模型建立:模型的建立不仅需要考虑到研究区域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还需要整合多种专业知识,对模型参数精准处理。
(2)数据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会对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如何获取数据、如何筛选数据成为难点。
(3)数值模拟:通过仿真出潮波变化规律也面临诸多困难,如对水流动力学的分析、数值方法选取等。
渤海湾三维变动边界潮流数值模拟
位 于 渤 海 西 部 的 内海 域
渤 海湾 . 涂 广 阔 , 深 较 浅 . 坡 很 缓 , 面 面 积 随 潮 水 涨 落 滩 水 岸 水
变 化 显 著 。对 这 一 海 域 流 场 进 行 数 模研 究 时 . 不考 虑 潮 滩 的 水 交 换 采 用 固 定 边 界 处 理 , 计 若 乓 算 结 果 不能 真 实 地 反 映 海 湾 的 水 动 力特 点 。 海 区 以 往 的 流 场 研 究 多 采 用 固定 边 界 进 行计 该 算, 而 变 动 边 界 模 型 对 渤 海 湾 进 行 精 细研 究 仍 不 多 见 王 泽 良等 。 用 正方 形 网格 为 !O 0 。 采 0 m 的窄 逢 法 变 动 边 界二 维 模 型 取 得 可 喜 成 绩 , 而 迄 今 对 渤 海 湾 流 场 研 究 的 三 维 模 型 中 以 较 高 然 的空 间 分 辨 率 并 采 用 变 动 边 界 的 精 细研 究 . 未 见有 报 道 在 变 边 界 的 三 维 模 型 方 面 , 仍 张 美 等 应 用方 法 简 单 适 用 复 杂 地 形 的 千湿 网格 法 , r字 湾 、 州湾 应 用 中获 得 成 功 在 胶 本 渤 海湾 三 维 变 动 边 界 潮 流 模 型 是 基 于现 今 国 际 海 洋 界 较 为流 行 的 河 口 、 架 和 海 洋 模 陆 式 ( COM 模 型 ) , 突 破 其 为 固 定 边 界 模 型 的 局 限 , r引 入 下湿 网格 法 变 边 界 处 理 技 术 E 一 并 做 改进 。它 充分 考 虑 了渤 海 湾 广 阔 浅 滩 地 形 特 点 . 4 0 ×6 0 的 网格 分 辨 率 . 细 研 究 以 8m 2m 精 勃海 湾 ^ 分 潮 潮 流 场 的 三 维 潮 流 场 时 空 分 布 特 陛, 算 结果 与 实 测 值 符 合 良好 计
黄河口海域潮汐、潮流、余流、切变锋数值模拟
黄河口海域潮汐、潮流、余流、切变锋数值模拟
答:黄河口海域潮汐、潮流、余流、切变锋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三维近岸海洋模型,建立无结构三角形网格,对当今地形下的黄河口海域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在成功模拟渤海潮汐潮流的情况下,重点研究了黄河口海域。
当前黄河口附近海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流为往复流,方向近似平行于岸界,潮致欧拉余流在岬角两侧存在成对的涡旋,涡旋的方向为南顺北逆,黄河径流对此涡旋有加强的作用。
由于地形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河口海域附近在涨落潮转换过程中存在内涨外落型和内落外涨型切变锋,其首先出现在浅水区域,然后向深水区域传播,1~2h后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海域潮汐相位领先于外海海域潮汐相位。
渤海湾西南海域潮汐风暴潮数值模拟
2 S h o f vlE g n eig Tini ie st , a j 0 0 2, ia . c o 1 i n ie r , a jnUnv riy Tini 3 0 7 Chn ) o Ci n n
Ab t e t e , a e n t sr c :I r e O ft he b n r nd s r c ur sbe t r b s d o he FEM t d a d me ho n
第 5卷第 3 期
20 0 8年 9月
长 沙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Ch n s aUnvri fS in ea dTeh ooy Nau a ce c ) o r a a gh iest o ce c n c n lg 【 tr l in e o y S
Vo . . 1 5 No 3
S p. 08 e 20
文 章 编 号 :6 2 9 3 ( 0 8 0 —0 6 — 0 1 7 — 3 1 20 )3 04 7
渤 海 湾 西 南 海 域 潮 汐 风 暴 潮 数 值 模拟
夏 波 ,吴 相 忠。 ,张 庆 河
( . 沙 理 工 大 学 水 利学 院 , 南 长 沙 1长 湖 40 7 ; . 津 大 学 建筑 工 程 学 院 , 津 10 6 2 天 天 307) 0 0 2
s or s r e o ha y. t m u g fBo iBa Thes di ntt a s o ta d s la i si fue e y s o m u g . e me r n p r n i ton i n l nc d b t r s r e t Ke r s:tde;s o m u ge;mid so ;nu rc lmo l y wo d i tr s r l l pe me ia de
北黄海流速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北黄海流速场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作者:曲海韩春燕杨默然王冬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采用了普林斯顿大学σ坐标系下三维斜压环流数值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使用World Ocean Atlas2009提供的温盐资料,考虑海底地形、海面风应力等因素的影响,模拟了北黄海2007年春季和秋季的水温场,并与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同时期的流速场,其结果表明北黄海的流速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秋季北黄海出现顺时针环流,而春季为逆时针,环流模式从表层到底层保持同样的性质。
关键词:北黄海水温场流速场数值模拟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浅海,一般以我国山东半岛成山头与朝鲜的长山串联线为界,将黄海分成南北两部分,连线以北为北黄海。
它北邻辽宁半岛东岸,西南傍山东半岛,东邻朝鲜西岸,西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面积为7.13×104km2 [1]。
北黄海形状近似椭圆形,平均深度为46m,其海底地形显著特点的是沿着东南-西北方向有一水深50~80m的黄海槽,而沿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岸,地形坡度较大,等深线走向与岸线大体一致[1]。
北黄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北黄海水文要素和环流系统的分布和变化均显示出独特的特征[2]。
把握北黄海的水文要素和流速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由于客观原因,北黄海的现场观测局限于东经124°E以西海域且为数不多。
吴德星等[3]在2006年到2007年间做了北黄海124°E以西的CTD现场观测,其中包括北黄海表层和底层水温及盐度值,并用这些数据分析了北黄海的水文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但是此次调查没有进行海流的观测。
实际上,因为迄今为止北黄海缺乏大面积的海流观测资料,所以该海域仍有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未得到充分的认识。
因此在观测数据比较缺乏的海域使用数值模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2024年基于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对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研究》范文
《基于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对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研究》篇一一、引言潮汐现象作为海洋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为潮汐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手段。
本文旨在利用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对渤黄东海地区的潮汐信息进行提取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海洋环境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区域为渤黄东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三个海域。
研究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包括TOPEX/Poseidon、Jason-1、Jason-2和Jason-3等卫星的高度计数据。
这些数据具有全球覆盖、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测量的特点,为潮汐信息提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三、研究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卫星高度计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校正地球物理效应等。
2. 潮汐信息提取:采用谐波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潮汐信息提取。
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的潮波,得到各潮波的振幅、相位等信息。
3. 数据验证:将提取的潮汐信息与现场观测数据和其他遥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潮汐信息提取与分析1. 潮汐特征分析:通过对渤黄东海地区的潮汐信息进行提取,得到了该地区的潮汐特征参数,如潮汐振幅、相位、周期等。
分析这些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潮汐运动规律。
2. 潮波类型分析:通过谐波分析法,可以分析出渤黄东海地区的主要潮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这有助于了解不同类型潮波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为海洋环境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3. 潮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潮汐信息与其他海洋环境因素的关联性,可以了解潮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例如,潮汐对海流、海浪、盐度等的影响,以及潮汐在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果与讨论1. 潮汐信息提取结果:通过长时序卫星高度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成功提取了渤黄东海地区的潮汐信息,包括各潮波的振幅、相位等参数。
黄渤海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研发
黄渤海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吴玲娟;高松;徐江玲【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7)004【摘要】基于国际先进的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模式,采用四重网格嵌套和地波雷达数据同化技术,以青岛、石岛湾、羊口港和鲅鱼圈港附近海域等4个海域为示范区建立黄、渤海近岸三维温盐流精细化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包括系统自动控制子系统、数据预处理子系统、温盐流预报子系统和预报产品后处理子系统.青岛近海的预报系统业务化运行持续6年,其他示范区预报系统持续3年.业务化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温度和海流预报精度高和运行时间短,满足业务化预报要求.该预报系统为黄渤海近岸防灾减灾、军事活动、海上运动、交通运输等提供了及时的精细化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特别是绿潮、溢油、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总页数】9页(P83-91)【作者】吴玲娟;高松;徐江玲【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6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6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6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029【相关文献】1.西北太平洋及印度洋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构建及预报检验 [J], 薛洪斌;路泽廷;韩君;范海燕;沈红;耿再兴2.平潭海域精细化三维温盐流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 [J], 曾银东3.台湾海峡及近岸区域精细化海浪数值预报系统 [J], 冯芒;张文静;李岩;史剑;蔡丹4.近海近岸高精度海浪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 [J], 李本霞;吴淑萍;邢闯;韦锋余5.黄,渤海底层温盐数值预报方法的研究:Ⅲ.底层温度预报模式 [J], 王宗山;徐伯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黄、东海8个主要分潮的数值模拟研究
渤、黄、东海8个主要分潮的数值模拟研究宋泽坤;俞亮亮;向芸芸;施伟勇;许雪峰;杨万康;潘冲【摘要】A high resolution grid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calculated areas including the Bohai Sea,the Yellow Sea,the East China Sea,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and the Ryukyu Islands by using the MIKE software and a nonstructural triangular mesh,in which the actual water depth and shoreline are considered and the open bound-ary is resulted from the comprehensive Northwest Pacific tidal model.Based on this model,the tidal wave processes in the China seas are simulated,a harmonic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vertical motion processes of the tidal waves and thus the propag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 tidal components like M2 ,S2 ,K1 ,O1 ,N2 ,K2 ,P1 and Q1 in the Bohai Sea,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have been validated by using the harmonic constants of 14 tide sta-tions located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is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the 4 maj or semidiurnal tides (also the diurnal tides)are similar in the above seas,that means,the propagation prop-erty of the tidal waves along the coasts of the above seas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astal Kelvin Wave.Moreover,4 amphidromic points of the semidiurnal tide component and 2 amphidromic points of the diurnal tide component in the calculated areas are reproduced successfully.The diurnal tidal amplitude is minimal around the amphidromic points and maximal at the free zone of thebay.The tidal range amplitude is large towards the coast and small towards the sea in the East China Sea.It is large along the coasts of Zhej iang and Fuj ian and relatively small in the Yellow Sea.In the Bohai Sea,it is maximal at the tops of the Bohai Bay and the Liaodong Bay and smaller in the area around the two am-phidromic points of the diurnal tide component.%应用MIKE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一套计算区域包括整个渤海、黄海、东海以及东海大陆架和琉球群岛的高分辨率数值模型,考虑了实际水深和岸线,外海开边界采用西北太平洋大模型结果的潮位提供,模拟了东中国海潮波的波动过程,对潮波垂直运动过程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了渤海、黄海、东海的 M2,S2,K1,O1以及 N2,K2,P1,Q1八个主要分潮的传播和分布特征。
渤海、黄海、东海M_2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渤海、黄海、东海M_2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王凯;方国洪;冯士【期刊名称】《海洋学报》【年(卷),期】1999(21)4【摘要】利用建立的一种新的半隐半显三维数值格式,将渤海、黄海、东海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球面坐标系下的三维潮波方程组,考虑了引潮力的作用,数值模拟了渤海、黄海、东海的M2分潮的潮汐与潮流,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渤海、黄海、东海M2分潮的特征.通过比较65个验潮站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所得计算结果的振幅差平均为6.4cm,相角差为6.1°,计算与实测符合良好.本文给出的问潮图与Fang于1986年给出的实测占数值综合结果基本一致.对选取的47个测流站,比较了各层潮流调和常数Ucosζ、Usinζ、Vcosζ、Vsinη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在2.6~4.9cm/s之间.并比较分析了潮流的垂直结构,所得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首次揭示出回流点的水平位置不随深度变化这一特性.最后给出了M2分潮的潮能消耗.【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数值模拟;潮汐潮流;渤海;黄海;东海【作者】王凯;方国洪;冯士【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相关文献】1.渤黄海潮汐潮流精细化数值模拟及可视化预报系统 [J], 冯兴如;尹宝树;杨德周2.渤海、黄海、东海潮流、潮能通量与耗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朱学明;刘桂梅3.渤海,黄海,东海M2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J], 王凯;冯士Zuo4.东海东北部M_2潮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J], 汤毓祥5.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的渤海和黄海M_2潮流数值模拟 [J], 张继才;吕咸青;孙丽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精细化浪潮耦合数值预报系统研究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精细化浪潮耦合数值预报系统研究刘秋兴;李明杰;吴玮;付翔;李涛;刘仕潮;吴少华【摘要】浙江温州沿海是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浪潮耦合模型(ADCIRC+SWAN),在洞头中心渔港附近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天文潮、风暴潮和近岸浪耦合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了天文潮、风暴潮和海浪的实时相互作用,系统对温州及洞头渔港区域的水平分辨率在100 m左右.通过近年来对温州洞头地区影响严重的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过程的后报模拟可以看到,该系统均能够较好的模拟天文潮的演进,准确的反映台风过程期间风暴潮、海浪的传播过程,精细化浪潮耦合预报系统采用了Matlab+GUI方式实现了计算结果的人机交互展示.【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5(032)006【总页数】9页(P10-18)【关键词】台风风暴潮;天文潮;近岸浪;洞头渔港【作者】刘秋兴;李明杰;吴玮;付翔;李涛;刘仕潮;吴少华【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3浙江温州沿海是我国风暴潮和近岸浪灾害的重灾区,温州海洋站观测数据表明:近30年来,温州海洋站共出现了4次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80 cm(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风暴潮过程,分别为9216号台风风暴潮过程、9417号台风风暴潮过程、9608号台风风暴潮过程和1323号台风风暴潮过程。
严重的台风风暴潮和近岸浪灾害过程给沿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仅1323号台风风暴潮过程期间,浙江鳌江站出现378 cm的风暴增水,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148 cm,为历史最高潮位,此次严重的风暴潮和海浪灾害致使浙江省受灾人口超过6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3.38亿元[1],其中主要损失发生在温州市境内。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研究朱学明;鲍献文;宋德海;乔璐璐;黄必桂;石新刚【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2(043)006【摘要】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采用高分辨率的三角形网格,对渤、黄、东海的潮汐、潮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比较120个沿岸验潮站和14个潮流观测站的实测与模拟结果进行模型验证,两者符合较好。
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了四个主要分潮的潮汐同潮图和5m层潮流最大流速及最大潮流同潮时分布。
渤、黄、东海共有5个半日分潮和3个全日分潮的独立旋转潮波系统,且都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半日潮流和全日潮流各有12个圆流点:在冲绳岛和奄美岛两侧的4个半日潮流圆流点分别呈对称分布,其中有3个为本文首次给出;在日本九州岛西侧还新给出2个全日潮流圆流点。
有关它们的存在性需要实测资料的进一步检验。
%A successful simulation for the tides and tidal currents has been done based on the 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FVCOM) with unstructured triangle grids in high resolutions in Bohai Sea,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The numerical model agreed with the observation well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data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120 gauge stations and 14 tidal currents stations.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co-tidal charts, maximum velocity and co-range charts when maximum velocity occurs of the tidal currents in 5 meter layer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model results, respectively.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ve semidiurnal and three diurnal constituents independent rotary tidal systems appear in Bohai Sea,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and they are all anti-clockwise; twelve tidal cur- rent-amphidromic points for semidiurnal and diurnal constituents can be found, respectively; the four semidiurnal tidal current-amphidromic points located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Okinawa Island and Amami Island are symmetry, three of them are reported at first time; two diurnal tidal current-amphidromic point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Kyushu Island of Japan are reported at first time, too. But the existence of them should be validated by observation.【总页数】11页(P1103-1113)【作者】朱学明;鲍献文;宋德海;乔璐璐;黄必桂;石新刚【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相关文献】1.渤黄东海潮流长期物质输运研究 [J], 乔方利;赵伟;袁业立2.渤、黄、东海二维潮汐模式底摩擦系数的反演研究 [J], 张继才;吕咸青3.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的数值研究Ⅱ——海平面上升后渤、黄、东海潮波的数值模拟 [J], 于宜法;刘兰;郭明克4.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的数值研究Ⅰ——现有的渤、黄、东海潮波的数值模拟 [J], 于宜法;郭明克;刘兰5.渤,黄,东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J], 赵保仁; 方国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可视化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可视化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规则的周期性运动。
由于潮汐对于海洋与海岸地区的生态系统、天气和气候、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工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潮汐运动及其规律对于海洋学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近海作为全球最大的沿海国家,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其可视化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中国近海潮汐现状、数值模型及可视化应用的分析,对中国近海潮汐运动及规律进行深入探究,为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开展对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可视化应用的研究,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中国近海潮汐现状;(2)研究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探究潮汐运动规律;(3)开发潮汐数值模型的可视化应用,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了解潮汐情况及变化。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为海洋资源开发、海域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3)推进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可视化应用领域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中国近海潮汐现状分析,包括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潮汐现象、潮周期、潮高、潮差等内容,并绘制潮汐图、潮位表以及潮流图等。
2. 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研究,综合采用数值模拟、观测数据等方法,建立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丰富实验。
3. 潮汐数值模型可视化应用开发,通过对潮汐数值模型的可视化处理,开发出一款潮汐数值模型可视化软件,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了解潮汐情况及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年来与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及其可视化应用相关的文献、报告、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数值模拟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中国近海潮汐数值模型,研究潮汐运动规律。
3. 统计分析法:对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潮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明潮汐的周期、潮高、潮差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黄海潮汐潮流精细化数值模拟及可视化预报系统冯兴如;尹宝树;杨德周【摘要】A refined two-dimensional tide and tidal current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ocean model 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 The model is forced by 8 tide constituents of M2, S2, Kl, Ol, etc, and the corresponding 8 tide harmonic constituent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model result. The tide and tidal current forecasted by the calculated harmonic constituents agrees well with the observation. A visual tide and tidal current forecasting system which can be operated independently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Matlab. The system can forecast the tide and depth-integrated tidal current in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Some of the tide characteristics also can be shown through the system. The tide and tidal current forecasting system can be operated fast and conveniently and provide forecasting service for the offshore operation.%利用有限元海洋模式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建立了高分辨率的渤黄海二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该模型以M2,S2,K1,O1等8个分潮的水位作为驱动,模拟出了该8个分潮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利用该调和常数预报的潮位和二维平均潮流与实测资料相比,符合较好;利用模拟得到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以Matlab为平台,建立了能独立运行的可视化潮汐潮流预报系统,该系统可以预报渤黄海任意时刻、任意地点的潮位和平均潮流,并且可以查询渤黄海任意地点的部分潮汐特征值,该系统运行快捷,使用方便,可为海上作业提供环境预报服务.【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ADCIRC模式;潮汐潮流预报系统;渤黄海【作者】冯兴如;尹宝树;杨德周【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潮汐潮流对人类在近岸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潮汐潮流的预报是一个海洋研究中重要而久远的话题。
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潮汐潮流图表,这种方法只能预报有限站位,使用不方便,且不适合外海使用,因此开展区域海洋的微机化潮汐潮流预报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方国洪等[1]在2005—2006年期间通过同化高度计和沿岸站的资料,得到了分辨率为5'×5'的潮汐潮流预报产品,该预报产品覆盖了我国近海各海区,可预报任意时刻和地点的潮汐潮流;中国海洋大学开发的Chinatide[2]潮汐预报软件,可以对中国近海各海区和日本海的一部分进行潮汐预报,其分辨率也是5'×5'。
但是近岸地形和岸线复杂,5'×5'的分辨率有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近岸开展更高分辨率的潮汐潮流数值模拟及预报系统的开发就非常有意义。
非结构网格的海洋模式能够对岸线复杂,地形变化剧烈的海域进行高分辨率的模拟,因此其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近岸和河口的数值研究。
例如,王培涛等[3]利用基于三角形网格的ELCIRC(3D Eulerian-Lagrangian Circulation)海洋模型,对黄渤海的温带风暴潮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冯兴如等[4]利用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对龙口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的数值研究。
本文首先利用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元海洋模式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5]模拟得到渤黄海近岸高分辨率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然后基于这些调和常数,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一套可视化的潮汐潮流预报系统。
ADCIRC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开发的有限元海洋模式,该模式可以采用笛卡尔坐标,也可以采用球坐标,有二维和三维两种运行方式。
该模式采用三角形网格,易于拟合边界,可以对岸线复杂的海域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
二维ADCIRC模型采用沿水深积分的时均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其表达式为:其中,t为时间,x和y分别为x轴和y轴方向,ζ为从平均海平面起算的水位高度,U和V分别表示x和y方向垂向平均流速,H为总水深,f为科氏力系数,Ps为表面大气压力,ρ0为水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η+γ)表示牛顿潮势和固体潮作用,τsx和τsy表示表面风应力和波浪辐射应力的x和y向分量,τbx和τby、Dx和Dy、Bx和 By分别代表底部切应力、扩散项以及斜压梯度的x和y向分量。
本文采用的是二维球坐标系,模式的分辨率由渤黄海海中央的5'逐渐过渡到近岸的1'(见图1),一共61357个节点,117265个三角形网格。
边界上采用M2,S2,K1,O1,N2,S2,P1,Q1共8个分潮的调和常数预报的水位作为驱动,边界上的调和常数来自NAO99潮汐模型[6]。
模式时间步长为10 s。
模式一共运行50天,采用后40天的数据进行调和分析。
得到了和边界驱动对应的8个分潮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给出其中M2和K1分潮的同潮图(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该模式成功模拟出了半日分潮M2在渤黄海的4个无潮点和全日分潮K1在渤黄海的2个无潮点,模式模拟的M2和K1的同潮图,同《渤海黄海东海海洋图集》[7](水文)里相应的同潮图基本一致。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式结果,我们搜集了渤黄海四个观测点的一些实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将这四个观测点分别标记为A,B,C,D,其位置见图3。
这四个观测点的资料情况是:A,D两点仅有水位资料,B点仅有流速资料,C点既有流速又有水位资料。
利用模拟的调和常数预报的潮位和平均潮流与实测资料的对比情况分别见图4和图5。
四个观测点的对比结果显示,调和常数预报的水位和流速与实测值的位相基本重合,水位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15 cm,而利用NAO99资料预报的水位与上述实测水位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17.8 cm,因此本文得到的调和常数在中国的近岸能更好一些;流速东分量绝对误差的平均值8.95 cm/s,流速北分量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9.22 cm/s。
我们认为,这些误差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开边界的的驱动、地形精度和模式参数的设置等。
为了快速方便地将模拟得到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用来预报潮位和潮流,我们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能独立运行,可视化的潮汐潮流预报系统,其界面见图6。
该系统分为输入区、查询功能区和预报功能区。
查询功能区工作原理为:利用模拟得到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根据公式(HK1,HO1,HM2分别是分潮K1,O1和M2的振幅)可以得到各个网格点的潮汐类型判别系数,根据公式(WO1,WK1,WM2分别代表O1,K1,M2分潮的潮流椭圆半长轴长度)可以得到各个网格点的潮流类型判别系数。
当K1,K2的值小于0.5时,潮汐和潮流的类型为正规半日潮;当K1,K2的值介于0.5和2.0之间时,潮汐和潮流的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当K1,K2的值介于2.0和4.0之间时,潮汐和潮流的类型为不规则全日潮;当K1,K2的值大于4.0时,潮汐和潮流的类型为正规全日潮;根据方国洪[8]提供的方法,当网格点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时,可以计算出该格点的平均大潮差,当网格点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或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时,可以计算出该格点的平均大的潮差。
系统根据用户在输入区输入的经纬度信息,自动寻找和输入地点最近的网格点,在界面上显示该地点的潮汐潮流类型和相应的潮差特征值。
预报功能区工作原理为:系统根据用户在输入区输入的经纬度和时间信息,自动寻找和输入地点最近的网格点,得到该地点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然后自动调用t_tide[9]函数,预报所要求时刻的潮汐和平均潮流值,并显示在界面的相应位置。
输入区的使用:在输入区,用户可以手动输入要预报的时间,经纬度。
如果想自动输入当前时间,可以点“现在时间”按钮。
查询功能的使用:点击“查询”按钮,系统便会根据用户输入的经纬度查询该位置的潮汐类型、潮流类型、平均大的潮差或者平均大潮差。
当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时只显示“平均大潮差”的结果,“平均大的潮差”显示为“无”,当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以外的类型时,只显示“平均大的潮差”的结果,“平均大潮差”显示为“无”。
预报功能的使用:点击“预报”按钮,系统会根据用户输入的经纬度和时间来预报该地点输入时刻的水位和潮流、流向,并把结果显示在相应的文本框里,其中流速方向的规定为:流向北为0°,东为90°,南为180°,西为270°。
同时在界面的左下方,会显示输入时刻之后12小时的潮位变化曲线,在该曲线图里,会自动标出输入时刻之后的12小时里,出现最大和最小潮位的时刻以及对应的水位值。
本文开发的潮汐潮流预报系统具有近岸高分辨率,运行快捷方便等特点,可以为海上作业提供海洋环境预报和查询服务,未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1)搜集更多的实测数据,不断改善模式模拟的结果;(2)重点区域再加密,在一些重要的港口和城市进行分辨率更高的模拟;(3)将模式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使系统可以预报任意时刻和深度的潮流;(4)外拓模式的开边界,以保证边界上调和常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