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
——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
【内容摘要】“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它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老舍与京味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老舍小说中的“京味”源于土生土长得古都市民的北京情结,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了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独特京味特征。
【关键词】京味;平民色彩;独特的语言艺术;文化底蕴
多年来,京味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因为是生活的淳朴,纯真的体现。京味小说作为一种富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学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根基。“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及所注入的文化趣味。老舍出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的戊戌年底,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老舍来自市民阶层对平民市民阶层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他的创作题材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幽默艺术着力描绘北京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北京人的特殊文化心态。精心寻找北京市民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刻画北京市民的生存状况,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的独特的京味特征。
一.浓厚的平民色彩,展现各个市民阶层的京味文化。
(一)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京味”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同时,老舍也把握住了“京味”文化精髓。浓厚平民色彩的“京味”是老舍作品中的极其鲜明的特色。“京味”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包括了老舍对北京独特感情色彩的表露,也包括了老舍对北京地方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展示中由浅入深所呈现的文化趣味。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中国的市民阶层,就其成员来说,主要包括小业主、小商贩、个体劳动者、城市贫民、无业游民、家庭妇女和中小知识分子等。由于中国的近现代都市,大部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上形成的具有较浓厚的封建主义性质的传统文化。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与商品的大量倾销和西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急剧侵入,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对抗与渗透中,现代都市社会特别是沿海地方经济结构与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变异、带有明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所以中国市民阶层中的小业主、小商贩等,以及个体劳动者、城市贫民等,也与无产阶级有区别。加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村为中心的,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市民阶层也就很少感受到轰轰烈烈、蓬勃向上的革命气氛,较少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均造成了市民性格中的落后、保守、软弱、妥协等弱点。这些弱点,在老舍所塑造的市民人物形象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在小说中也对此作了一定的揭示、批判和嘲讽,老舍对他们的审美不是从抽象的认识和理论的观念出发,而是来自于对市民阶层生活的实际体验。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仅《四世同堂》一部作品,就包括了教员、校长、商家、车夫、棚匠、司机、江湖医生、唱戏的、说相声的、打鼓儿的、窝脖儿的、剃头的、看坟的、巡警、流氓、妓女、汉奸、特务等四五十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民王国。同时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一方面受礼教、家风、古训的束缚,爱面子、讲礼节、谦恭随和、古道热肠,另一方面是受混乱时世的影响而中庸守旧、安贫乐命、点头哈腰、圆滑混世。可以说,在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有庸人俗气;既集中了我们民族数千年来的各种特质,又活生生的凸现着我们民族的时代个性。
(二)最有名的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从小说开头老舍对北京城里洋车夫分几派,各派车夫在体力、活儿路、作派、气质、精神上都有哪些异同的详尽的介绍,我们就能知道老舍对这一阶层的人们是了如指掌的。小说主人公祥子本来是想凭力气来养活自己,他的理想也和他的人一样相当朴实,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他凭着“一天省一毛钱,三年就能买上一辆新车”的韧劲终于买了一辆新车。可是,在那个不公平
的社会里,这个来自生活最底层的人力车夫连如此微小的生活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他在一次次厄运面前,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他不仅丢了车子,还丢了人生追求,丢了要强的精神,性格由坚忍不拔到最后的自暴自弃,从一个出人头地的“高等车夫”,滑落成了一个“下三烂”的街头流氓,从而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祥子的遭遇只是都市人力车夫中的一个侧面,他的悲剧人生却折射出了旧时代车夫们的心路历程。祥子只是在这个旧时代的非常普通的农民,但是他的一生遭遇却是当时旧时代的生活缩影。无形中投射着这个时代的农民悲惨生活现状。
(三)此外,老舍的市民世界有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三类。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太太等,善良、驯顺而又保守、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老舍在刻绘人物病态精神时使用夸张手法,达到漫画式对传统文化和北京文化颓废心态的鞭挞。“新派市民”的形象,在《离婚》、《牛天赐传》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都出现过。其中既有兰小山、丁约翰之类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一味求新”、求“洋”而堕落,老舍以漫画式肖像手法对新派市民予以嘲讽。老舍同情地注视着从事个体劳动的城市贫民,此类市民形象勤劳、善良、质朴、坚韧,祥子是其中的代表形象,在旧社会的扭曲挤压之中,最终沦为城市流氓无产者。《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赵子曰》中的赵景纯,《二马》中的李子荣,是老舍理想市民形象的代表,老舍天真地赞美他们的侠义并以“大团圆”喜剧作为结局。
二.独特的语言艺术
(一)老舍的“京味”特征表现在他独特的语言艺术。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北京市民的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老舍的一生都至力于他的语言艺术的锻造,追求一种俗白,清浅,简明有力的语言风格。这与他所描述的市民社会相适合,老舍在“努力去找现在的活字”“把顶平凡的话调得生动有力”[1]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了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善于运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地方风味,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曹先生家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京人的唇口,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如《骆驼祥子》中的一段“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层灰土在枝上打卷,枝条一动也懒的动,无精打采的垂着。马路上一点水也没有,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其中《骆驼祥子》中口语词汇相当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使《骆驼祥子》的语言准确、新鲜、活泼、亲切。口语动词。例如:文中“祥子莫名其妙,以为是教他快跑呢,他一拿腰,一气跑到家。“拿(腰)”—(腰部)突然用力。糊糊涂涂的扒搂了两碗饭,他觉得非常的无聊。“扒搂”—迅速地用筷子往嘴里拨动。口语名词,例如:鬼没有他们这么多的吃累!“吃累”,义为累赘、在现代汉语中“累”实则是疲惫之意。口语形容词例如:大寿桃点着红嘴,插着八仙,非常大气。“大气”,大方。除了在用词上精心打造之外,老舍在词法句法上也颇用了些功夫。为了符合口语习惯而采用简短的句子。如:“跟车铺打印子,还不如给我一分利呢!”在现代文中往往会在句头使用“与其”与“还不如”承接起到强调的作用。老舍还善于运用三项并列的结构,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习惯,也是追求语音和谐的手段。三项并列结构的节奏是整齐、紧张的,对立成分的节奏则是零散、松弛的。一张一弛听起来很有顿挫。如“昨天夜里的事教他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着有点危险”、“羞愧,怕事,难过,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