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
(王琼)课外同质阅读课型论文初探
“课外同质阅读课型”教学初探宜宾县普安镇大理学校:王琼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
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
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所谓的课外同质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同质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外同质阅读我初浅的认为从可以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
以时间为主题,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同质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老舍笔下的小动物”“我的老师”同质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同质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送别诗”同质阅读等。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
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同质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同质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同质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同质阅读等。
从表达方式角度定主题。
以写作体裁为主题,如“创世神话”“演讲稿”“儿童诗”“西湖民间故事”同质阅读;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同质阅读等。
课外同质阅读的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所以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的拓展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知识的拓展王琼农村学校作为教育战线上一片广大的阵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的教育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农村学校的很多方面与城市学校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更是不容乐观,农村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始终存在着感知和认知的局限;因此,我在农村小学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要使农村小学生学好语文,除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如何根据农村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特点进行语文知识的充分拓展尤其重要。
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拓展、拓展什么,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我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工作的认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在依托本资源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生活及感知、认知特点进行多层次地知识拓展特别要把握好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祖国传承几千年的语言文学的魅力。
我在初期的语文教学中就曾犯过一些经验性的错误,在语文知识的拓展活动中,我只注重了文本资源的表像内容,而没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更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而任意拓展,使拓展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农村学生的自生特点,导致了拓展的失败。
二、在拓展环节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将农村学生善良的愿望,美好的情感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以达到语文知识与学生认知能力的统一,使拓展成为提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四篇课文及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整组课文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激情。
我除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组课文的感受外,还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这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构建
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构建
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能力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的培养。
构建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构建开放式的阅读环境。
教室中应有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图书馆、读书角、书
报展示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
生互相推荐好书、分享阅读心得,营造出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口头表达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总结和分享,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参观图书馆、参加图书展览,参与诵
读比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采用个别化的指导方式。
在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个别化的指导方式。
教师可以
通过一对一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培养学生的阅读策
略和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阅读。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还可以涉及到其
他学科的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科学、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相关的文章,培
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跨学科的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
学知识。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王琼)
锤炼完美——读《走进新课程——数学分册》有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不知从何时开始,已淡忘了阅读的滋味。
闲暇时,只剩下了《读者》、《小学数学教师》等寥寥几本杂志相伴左右。
应名师工作室的阅读要求,最初拿到《走进新课程》时我还不太乐意,总感觉时间不够。
可游走于书中的字里行间时,我却感悟了教育的真谛。
《走进新课程》指导性很强,它给我们指明了行动方向,通过这次的优秀课例研究与评选活动成果,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
从《走进新课程》这本书中,我领悟到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改革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走进新课程》通过简述三十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简要历史回顾,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特点:强调了学习背景、强调了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强调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了合作与交流。
这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经过了几辈人的努力与探索,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一样的新局面。
通过这一改革,使我们教师不仅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观念上也给了我们强有力的冲击。
二、考虑周全的完美课例《走进新课程》从课例评选结果分析说明这一部分内容中,向我们阐明了如何设计一节考虑周全的完美课。
1.教学设计完美课例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我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落实。
可张莉娟老师执教的课中,就设计了一题以“年月日”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的作业,并请孩子搜集有关年月日的格言。
完美课例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内容要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新的学习活动任务。
浅议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民族希望小学王贞素)
浅议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民族希望小学王贞
素)
四、开放教学手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只是知识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掌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不但只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渠道地、广泛的获取知识,积极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
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让人疲惫不堪,事半功倍。
学生通过多媒体能获取新知感到十分有趣和兴奋。
总之,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开放教学形式,为学生构建和谐、轻松地学习氛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更加轻松自如。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三有”
I .堂•教学I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刊2018年06月0(1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三有”◎王琼王琼,湖北武汉水果湖第一中学教师。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师生双方获得的 满足感、愉悦感。
好课,对教师而言,即圆满完 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了生成的教学契 机,实现了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整节课流畅 又不乏波澜;对学生来说,课堂思维灵动,积极 参与,既有山穷水复之处,更有柳暗花明之时,学有所获,余兴未了。
这样的语文课,自然是一 线语文教师的课堂理想和追求。
具体来说,一 节好的语文课应有”:有,有,有。
一、课前“有谱”,具备看家本领备课,既要确定总体蓝图,又要设计大致 路径,还需预设变方案,的方。
总谱,是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学科任务、教 学理。
,是 、、文本特质、教学 、学 。
这 的体,课,应 明现于教师的 大脑和备课 。
大 课尽量丰富全面,注复 ,思路 课环节清晰,,完整。
课第一步,文本定位和解读。
不同文体 的教学,要 应的文体 ,准定位,才有 ,思路清晰。
文本定位的同时,要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教学 。
课文是 ,教学,是 了学生 ,握方 ,,累积文学 的目的。
对文 丁牛式的仔细研,不放过一字一句的推 斟酌,有利于发现文 含量,微处隐藏的亮,解读出文教学的最大。
二步,结合学 定教学目标。
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下课程要求、学、、作思路、文 、学 。
课程要求和学 是从大处着眼,文 学则是具体落脚点。
预的教学目标,是文本价 与学的紧密结合。
备课标、备教材、文的时,一定要备学生(学)。
学习目标必须是围 绕活生生的人一学生的体情况而身。
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学合理的三维发展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 学指导,使每位学生最终通过课堂活动,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最 大提升。
步,设计教学思路和教法。
教学步骤和 方法的 ,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是教案的主要部分。
根据文 的不,教师性读角度的不同,教学方、活动 的选择不同,0#2 I!"•$%!教学思路的设计和实施教学的方式可能迥乎不同。
王琼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小学高年级阅读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主持人:王琼(一)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1.保证读书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3.理解与朗读相依相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出感情来。
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
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
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1.媒体创设情境,把握朗读基调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层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朗读文本;朗读过程中,学生的通过老师的指导,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学到了一些朗读技巧,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朗读水平的提高更好有利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让开放式燃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凤凰涅磐”
让开放式燃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凤凰涅磐”[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
以至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令众多语文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
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该怎样学?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品尝到“文味”,体现语文课的实质?文中就这一问题从多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导、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兴趣;情境教学;语言品味;提问艺术;开放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正是体现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激发生命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发现中找到自信,在解决问题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那么,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这效果?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滚、打、爬、摸,感受良深。
笔者认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能让学生真正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发现中找到自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让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地让学生品尝到“文味”,体现语文课的实质?一、放开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提倡开放式朗读。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这就是说: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
如我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播放已故台湾歌星邓丽君演绎的这首歌让学生欣赏,优美的旋律、甜美的歌声,使学生陶醉其中,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语调大声朗读,这样就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实践能力的提升 以及学生 的参 与度 。所
学生在语言构建 方面的训 练 ,将特定 的
二 、基 于核 心素养 导 向的 以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应该 只局限于
词 语放在不 同的语 言环境 ,让学生 明白 小学语 文教学 的有效策 略
学校的课堂 ,而应积极采取 开放式 的教
词语真正 的含 义及 其在不同语境 中所展
2.激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
到别样 的人文精神 以及 自然美景 ,同时 以组织学生走 出教室 ,将课 堂放在教室
在 掌 握 词 语应 用 之 后 ,小学 生 还 还有不 同的情 感表达 。但是 由于小学 阶 外 ,让学生感受到春 天的万物复苏 、鸟
得学会根据上下 文来 正确理解词语 的意 段学 生 自身的特性 ,在实 际的学 习过程 语花香 ,这样也 能够极 大提升学生对该
教 学
JiaoXue
求 知 导 刊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文 章 编 号 :2095—624X(201 8)1 4—0056—01
2018年 5月
May.201 8
基 于核 心素养导 向的小 学语文教学探讨
王 琼
(浙江省苍 南县龙港镇第七小学 ,浙江 温州 325802)
1.进行情感教学
学模式 ,使得学生能够 身临其境地感受
现的不 同感情 色彩 ,最后实现灵活运用
小 学 语 文 学 科 中 的 内 容 十 分 丰 课 堂 内容 。例如 ,在 《触 摸春天 》这篇
的 目的 。
富 ,学生进 行学习 的时候能够清楚感 受 文章的教学过程 中,小学语 文教师就可
语 文教 学探 究 [J].教 育 (文摘版 )
开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2014·1例: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桃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接着,笔者让学生抓住春天的特点采用词句替换的方法模仿尝试,创作诗歌,有个学生这样写: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小鸟唧唧喳,春雨哗啦啦,青蛙呱呱呱……春天是一个魔术师———它变出绿叶,它变出小草,它把整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最后,笔者出示春天的画面,创设情境谈话:“大家看到这样充满生机勃勃的画面,是怎样的心情?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我想赞美春天。
”“那我们就拿起笔来,学习诗人用精简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吧。
”于是,随着春姑娘轻快的脚步,学生们创作了一首首春天的诗。
“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
”诗歌创作活动给了学生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驰骋。
诗若清泉,诗情如水,诗歌创作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花,让他们诗心飞扬,更爱读诗,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高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需要我们来点燃,需要我们使用“保鲜剂”。
而最好的“保鲜剂”就是———丰富多彩的活动。
(责编韦雄)语言文字,无处不在,在书本中,更在生活中。
学生在课堂上徜徉于书本的文字世界里,而在课下吸取着生活的真知。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就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且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
一、融入大自然进行语文教学大自然,给人无穷的视觉空间和想象空间,是我们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教学资源,所有的奥秘都在这里张扬,所有的光华都在这里绽放。
小学生正处于接受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是自然大师最佳的弟子人选。
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分析
探索篇•课改论坛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分析王晓梅(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大同镇仁爱光彩小学,甘肃兰州)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比,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明确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开放教学空间、环境、态度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得到自主成长的机会,让其自行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究,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综合性培养。
对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展开分析,以期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一、开放学习空间,体现主体地位在开展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学者应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其为中心实施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状态,所以教学者应当根据学生心理诉求,开放语文学习空间,进而对其实施开放教育。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赵州桥》一课举例。
该课文对我国古代名桥赵州桥进行介绍,生动描绘出桥上活灵活现的雕刻作品,教学者可以以我国古代文明或著名建筑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大雁塔》《清明》等文本素材,进而使学生对该类文本的理解能够有效深入。
这种开放性学习方式,更加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所学教材内容进行课堂延伸,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学质量。
再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火烧云》一课举例。
该课文介绍火烧云这一壮美的自然奇观,而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对此类陌生的自然现象显得格外有兴趣,教学者可利用学生的这个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海底世界》进行延伸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满足教学需求在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时,教学者应当正确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或强制,而是需要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其自主学习。
在这一问题中,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而教学者应当针对兴趣开展研究工作,利用教材上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满足教学需求。
除此之外,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还能够提升其课堂表现力,强化其对于学习的主动参与。
首先,教学者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以情景展示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
体验学习的快乐,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于分层教学
教学篇•教学反思体验学习的快乐,一个都不能少———有感于分层教学王琼(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临夏)教育家、心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拥有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各不相同。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在从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自倡导“分层教学”以来,我一直是在批判中接受着这一教学手段。
总认为将同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的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是件很不人道的事。
直到听到老人们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这句话时,我才突然明白,同样的道理,只有敢于尝试分层教学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各有高低,能力迥然有别。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理论的精华,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其个性。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材”、因“才”而教。
班级授课制最难操作的就是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因此,我也在学生中认真实施分层教学,并将其分为“有形分层”和“无形分层”。
所谓“有形分层”,就是按照学校要求,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平时课堂表现,将他们分为好、中、学困生三个档次,统一教学进度,不同教学要求:(1)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2)中等生,要求他们在(1)的基础上,多训练一些阅读理解;(3)好学生要求他们在(1)(2)的基础上每两周交一篇作文,内容由我选定,当面一对一进行批阅。
而“无形分层”更多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上。
学生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
形成“一个注意倾听的教室”
形成“一个注意倾听的教室”
王琼;高永娟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年(卷),期】2004(000)007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王琼;高永娟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徐汇区世界外国语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试论在润泽的教室里学会倾听 [J], 严华
2.教室是一个展示和创造的世界——美国学校教室文化透视 [J], 李善良
3.倾听,教室里的一道风景 [J], 张增光
4.大学生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能动意识的产生和培养 [J], 王文武;秦玉清
5.缔造相互倾听的教室——与《静悄悄的革命》共舞 [J], 卢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刍议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王琼
刍议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王琼发布时间:2022-03-12T07:08:30.70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月中作者:王琼[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渗透,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语文素材、重视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也通过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保障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
黄石市西塞山区沿湖路小学王琼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开展德育渗透,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语文素材、重视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也通过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保障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创新和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会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素材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把握语文的学科特性,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
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加以渗透要通过对语文学科中德育素材的挖掘,实现二者之间的自然融合,语文教材往往涉及传统知识、情感、作者思考等多样化的内容。
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强调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文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其中道德情感的把握。
在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渗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强调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情感进行挖掘,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导下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与有效渗透。
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时首先要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方式,以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德育内容的自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文化氛围中感知优秀道德品质与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其他知识的补充与融合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实现抽象内容的形象化理解,同时也以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入来强化学生的记忆,促进其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
把握教学趋势,践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把握教学趋势,践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04-28T12:48:41.05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上作者:王琼[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势,落实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湖北省襄阳东津新区汉水小学王琼 441000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趋势,落实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创设趣味性的阅读情境、创新阅读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培养学生于阅读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阅读氛围,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还要想学生讲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高效阅读[1]。
基于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语文素养培养作为目标,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打造更为高效的阅读课堂。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现作如下的论述。
1.创设趣味性的阅读情境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创设阅读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确保所创设的阅读情境不仅充满趣味,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到阅读知识。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这一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教学,先使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含有雨声的纯音乐,让学生可以静下心来去感受秋天的雨,而后可以播放有关于秋天的雨的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秋天雨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第一篇: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王琼语文王琼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浅谈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摘要】语文课程应该是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
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开放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个开放的系统。
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过分注重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进行了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现简单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一、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主、教材为主、教师为主”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
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开拓广阔视野在语文学科中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积极开展有效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活动,如: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根据兴趣选择补充、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使学生不仅对课本语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无形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这是灌输式的传统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创造能力开放式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地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去交际,把“教”建立在“学”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更有利于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三: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善于抓住课内、课外知识的情感点,以自己饱含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文王琼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心灵上引起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项措施第一:精心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1、活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学习的载体。
正如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所需,可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
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拼音教学,每一课都配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图”,提供学习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同时配有相应的“语境歌”,帮助识记。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侧重之分,不能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生看图说话或背诵儿歌中,而要将声母、韵母和拼读练习作为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的过程中相机学习语境歌,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儿歌,切忌死记硬套,教师更应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编语境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教学“ao、ou、iu”时,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按照儿歌一句一行地教,而是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当学生说到小朋友在游泳时学“游泳健儿不怕冷”,谈到小朋友的穿着时教“身穿花棉袄”等,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教学声母zh时,在学生在观察了表音表形图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编顺口溜“z加椅子zhzhzh;一只蜘蛛zhzhzh;蜘蛛网zhzhzh;一根树枝zhzhzh”等,学生跃跃欲试,创意纷出。
让学生灵活学习语境歌,教学中将情境图和语境歌融会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渗透教材,加强校内外沟通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虽然大部分都是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生动形象,但也有少数课文中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缺乏那个时代的体验,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本内容。
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而应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实践证明,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并将丰富的大社会的知识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自己是一体的,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语文王琼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3、融合教材,加强学科间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是载体,教材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又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教材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又使语文学科和音乐、美术息息相通。
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制造了人为的分科教学。
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二:精心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1、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入境”“体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精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2、走出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开放式课堂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田野、去工厂、去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实践,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
第三:精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之间都是相互开放的,我们要兼收并蓄各种教学方法之长,善于因时、因生、因情地运用教学方法,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服务。
语文教学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学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要将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开放式课堂教学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互相质疑,大胆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们的智能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头。
形象地说,发源于手指头的细小溪流,不断补充着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 开放式课堂教学强 3语文王琼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调学生的动手、动脑、敢说、敢问,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采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做做动作等形式,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这儿真好》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用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年,两年,过去了,此时的荒岛怎样了呢?老师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来画一画、帖一帖现在的小岛”,然后分发给学生画有荒岛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供学生选用,学生认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于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评评谁画得好,学生有的在荒岛上贴上了小树,有的在地上画了许多小草,有的还画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的还画了几座房子,就像是小动物的家,教师及时表扬了学生的聪明和创新。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又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欣赏,将语文学习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体会到学之欢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就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使学生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真正把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首位。
鉴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笔者只粗浅地探讨了几个方面,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浅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者:宋耀武刘鑫来源:发布时间:2007-05-10 点击量:2196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已高度一体化,“日新月异”已不能反映当今时代的特点,“瞬息万变”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封闭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日诞生、早日成熟,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当今语文课堂,广大教师正积极实践开放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出现了好的势头,语文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
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的实践比较盲目,每节课都来唱、跳、画,以为这就是在贯彻“开放”、“整合”、“渗透”理念。
当然,这种形式为打破传统、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是这还很不够,显得肤浅、单薄。
还有教师对此心存疑虑:“学科开放了,整合了,语文学科特点还要不要?”“语文课程搞成这样的‘四不象',语文到底‘姓'什么?”还有的对开放持否定态度:“语文学科倒是开放了,可是到头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得不偿失。
”......这些反应在当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那么如何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开放教学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优势,由于过于强调这种优势,又造成了许多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了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目标,说到底也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工具性目标。
这种目标过于单一,明显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性目标,由于过分讲求知识系统化,把语文当作死的工具,造成语文课时量虽然多,但学生收获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