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建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流程

1、施工测量准备

1.1、测量仪器准备

本工程应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是经长春市法定计量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测量仪器的配置如下:

对规划部门或业主提供的坐标、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核水准、坐标控制点是否符合有关测量的精度要求,坐标、水准控制点均不能少于二个。

2、基础部分、地上结构平面及高程控制

2.1、基础线测设

基础放线前,先检测各轴线的控制桩和定位桩,无误后,根据轴线控制桩用全站仪投测建筑物的四大角,四周轮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线。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边界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等然后验线,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应满足国家规范(GB50026-93)的规定:

2.2.1、控制点的确定

当主体结构施工到底层(首层)地面时,通过建筑物定位测量的轴线控制桩,在底层平面上精确的测设6点,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建筑物的纵横轴线,控制点距离建筑物外框轴线内适当距离。

2.2.2、控制点做法

用100×100mm厚10mm的钢板,底面焊有锚固钢筋,埋设于底层混凝土中,钢板面略高于混凝土面3mm,在测设时,根据仪器视线方向在钢板表面上刻上“+”字,以示点位标志,局部控制点测定后,再进一步测量检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值和精确丈量三角形各边边长,直角误差不大于±10",边长相对精度不大于1/1000,并绘制控制点平面位置示意图,注名尺寸,备查备用,现场控制点加以保护。在上部各楼层施工中支模板的同时,在内部控制点相对应的位置处,预留观测孔,孔径为150×150mm。对楼层轴线放线,采用激光垂直仪,将底层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上,用经纬仪进行放样。通过几何计算并用经纬仪放出主要主轴线,再用钢卷尺丈量其他轴线,然后弹出梁、柱、墙的位置线。

2.2.3、高程引测

±0.000以下标高控制为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标注控制标高,误差在±3mm以内时认为合格,在施测基础标高时,以引测的控制标高为基准。±0.000以上标高控制主要是沿建筑物外墙柱向上引测,引测前先根据±0.000水平线,再向上准确地测出相同起始标高线(不少于6处),用钢尺铅直向上量至施工层,用水准仪进行校测,误差在±3mm以内认为合格,画出水平线,标定有效值,作为施工层高程测设基准。

2.2.4、建筑物的竖向控制

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竖向控制,其垂直度误差不超过H/1000,总偏差不超过30mm 。

3、沉降观测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拟采用S3水准仪进行建筑物的粗略沉降观测,观测的结果可作为建筑物沉降的数据参考。

3.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按下列原则设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建筑物抗震缝两侧。

3.2、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随时进行,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周期。结构封顶至竣工观测周期应符合以下要求:

A.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B.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C.交工前观测一次。

D.交工后建设单位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

E.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2)沉降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观测材料,妥善保存,作为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观测成果应包括:V-T-S沉降曲线图及观测成果表。

4、观测监控及验收

4.1、监控制度

4.1.1、测量人员必须具有岗位证书,并报监理备案。

4.1.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测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4.1.3、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

4.2、验线制度

每道测量放线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预检,由验线员、质检员、工长、及放线人员共同参加,预检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检查记录》,并填写《楼层测量及录》,一并交监理报验。报验应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