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的相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产业发展路径的相关理论
1.生态经济学理论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深深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业发展模式,世界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工业快速发展,世界范围逐渐蔓延了各种资源与环境问题,诸如:粮食紧缺、人口激增、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资源匮乏等等。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当代人的发展,又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途径。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和研究着我们人类的未来之路。经济学家们发现传统经济学追求的资源配置效率、成本与效益等都没有把环境与生态纳入进去,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把生态学与经济学联系在一起,才能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矛盾,从而探寻到新的发展路径,由此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由于生态环境的现实窘境使得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得到了理论界、政府和实业界的共同关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在其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战略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地域性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总的来看,生态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而生态系统则包含了内容更多、承受能力更强的整体。(2)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并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生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企业生产后分配给消费者的各种产品都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资源,而这些经过使用过后的产品部分变成废弃物,又再次回到生态系统中去,与最初生态系统提供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存在着资源消耗。(3)生态经济学特别地把环境要素纳入了社会福利的核算之中。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无极限,福利增长无极限。但是,生态经济学家巴克莱和塞克勒指出:如果为经济增长而追加费用与追加效益相等时,为了不引起大范围环境恶化,就必须减缓或停止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人类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实
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议题。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世界范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定义,标志着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诞生。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这些的纲领性文件使可持续发展逐步从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了实践行动阶段。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早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前,经济学家们已经对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实现实现配置效率和促进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许多经典理论,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基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马尔萨斯的绝对稀缺论。1789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资源在数量的有限性和经济上的稀缺性是绝对存在的,不会因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发生根本改变”,后来这一经济思想被后人认为是资源的绝对稀缺模式。(2)李嘉图的相对稀缺论。1817年英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在书中其明确“否认自然资源在经济利用方面存在绝对极限”。李嘉图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自然资源总的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而对经济发展来说相对稀缺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和制约。(3)穆勒的静态经济论。英国经济学家穆勒(Mill)后来又拓展了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将资源相对稀缺论引入到环境分析中,成为第一位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分析视角的经济学家。1821年穆勒开创性的提出了“静态经济论”,其认为:“自然环境、人口以及财富的利用与发展均应保持在一个远离自然资源极限的静态稳定水平,反对无休止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从实践意义上看穆勒的“静态经济论”思想已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近年来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一方面,突出对发展的可持续路径考察,蒂坦伯格和刘易斯指出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存在正的可持续福利水平;(2)最终的可持续福利水平相当于当前福利水平的大小;(3)后代福利水平对前人行动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关于可持续性的衡量方法的研究,比如:国民幸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和真实发展目标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生态足迹法。按照生态足迹指标的衡量方法,工业化国家已处在生态赤字之中,目前的全球消费水平也是不可持续的,原因就在于现有的生态生产性土地
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消费水平。
3.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目标以及路径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为循环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20世纪60年代鲍尔丁在《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一文中最早提出了循环经济这一理念,并且指出环境经济学是循环经济学的最主要研究内容。2001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自然界中,营养物质是在不停地循环之中”。这本书对循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和发展路径作了很好的描述和阐释。循环经济理论强调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eycle)”。所谓“减量化”就是指既减少生产中的资源的投入量,也减少生产及消费中废弃物的产生量;所谓“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地延长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时间,并且在不改变基本物理形态和结构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使用或重复使用;所谓“再循环”则是指对原本的废弃物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反应过程,使其再次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并再次投入到生产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之中。从“3R”原则我们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核心区别在于对效率的界定不同,新古典经济理论把效率看作是生产过程资源一次性投入产出,不考虑资源循环再利用问题;而循环经济理论更强调生态综合利用效率,强调经济活动中“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高经济产出,高循环重复利用”,这“双底双高”构成了考察生态效率的重要标准,也是观测循环经济实际效果的核心指标。
4.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苏东水在《产业经济学》一书中把产业结构分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优化理论及产业布局理论理论四个部分。绿色产业本身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领域非常广泛,几乎在传统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中都有涉及,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会越来越大,还会对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重要影响。(1)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国家和政府产业政策调整,从而影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向更合理和更优化方向发展。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看,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