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教学PPT课件) (2)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看蝗虫由精已母学细的胞减减数数分第裂一和次孟分裂后期的 照片,然后德将尔孟分德离尔定分律离引定出律新中课的。遗传因子替 换成同源染由色从学体而生,激的感发认受学知一生产下的生是学冲否习突有兴,什么疑问, 因此可以联想到什么。趣。
之后提出疑问:基因位于我们细胞中的哪里呢?
如果得出的结论?结论正确吗?
由于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与 通染过色尝体试的运相用似类,比我推们理可以得出基 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 色因体与上染的色方体法行,为让存学在生明显的平行 学关会系类,比那推么理我。们以可此以来推测出一些
突破重难点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基因与
染色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之后告诉学生萨顿也是这样得出
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因此生物学家都常用 果蝇来作为遗传学的研究实验材料。在这个实验 中摩尔根选用的是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相对性状。
2. 摩尔根的第一个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与分离 定律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摩尔根第一个实验发现从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 性状来看F1都为红眼,F2都为白眼,这都符合分 离定律,说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
2.摩尔根的第一个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与分 离定律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如何验证呢? 3.如果由我们来做这个验证实验,你有几种推 想?哪个推想比较正确呢?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 释
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 再来重新解读一下孟德尔的遗传 规律,同学们思考一下,孟德尔 的遗传规律是不是有前提条件的 让 尝学试呢运生?用通思过考合问作题学、习归来 请纳同分学析们的之能间力按小组讨论、孟德 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应该是怎么样
二、萨顿的假说
给出一段材料:蝗虫的体细胞中 通过给有出2文4条字染材色料体,,让但自是生殖细胞中 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 通过归只纳有、1总2条结染从色而体得。出精子和卵细胞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了解了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一过程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来实现的。
这为我们学习本节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起到了铺垫作用。
而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时刚刚升入高二不久,对高二的知识深度还未完全适应,第一章中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存在,第二章学习了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顺理成章的,借此节课,可以将前面的内容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部分进行一个回顾,更加明确二者关系,所学知识也可以更加条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能够运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够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能力目标:体会类比推理法,通过对重难点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学习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团体合作精神。
四重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五教学程序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等。
)(一)情境导入(学生小组学习,合作讨论)通过复习以及提问豌豆杂交试验中有关基因和减数分裂时有关染色体变化的过程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以及相似点。
学生思考与做出大胆猜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二)萨顿假说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杂交中遗传因子的相似之处,以及阅读萨顿所做的蝗虫实验引导学生根据类比推理得出萨顿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结论。
(三)反思其结论类比推理的科学性——是否正确?(缺少实验证据)(四)用实验作为假说证据假说要想成为真理,以实验加以验证,方法——假说演绎法。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稿
高三第一轮复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说课人:杨琼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一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在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之后,自然承接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同时这一节内容的复习也为伴性遗传的复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能够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对重难点探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执着探究的精神;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及创新能力。
3.重难点: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4.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必修二教材、双色笔、学案、草稿纸。
二、学情分析:本堂课的主体是高三学生,这是一堂复习课,与新课会有很大的差别。
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教材的忽视,对基础的不够重视,有些好高骛远。
解决方法:回归教材,背诵基础知识,探究重难点问题,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说教、学法:这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知识梳理课,采取的教法是:读书指导、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启发等方法。
学法:读书练习、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考纲要求】,并齐声朗读,把握考纲,找准方向。
复习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环节1 双基梳理思维激活,总共10分钟。
1.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教材3分钟,有目的的阅读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2通过填空和判断考察学生落实基础的情况。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填空题答案,另一位学生板书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针对判一判第2题中的错误,反问:基因除了位于染色体上,还有可能位于哪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基因并不都是位于染色体上。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善于反问的习惯。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
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
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
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一一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一一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一一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一一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一一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
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教材的编排与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基本一致,在前面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通过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再经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再经过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揭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将第一章与第二章将第一章与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联结在一起,第一节的内容联结在一起,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并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与基因的本质奠定基础,所以所以在教材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熟练运用遗传图解方式演绎假说熟练运用遗传图解方式演绎假说(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①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①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2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验证萨顿假说 (2)教学难点: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学完必修1有丝分裂和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及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之后,科学家开始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
细胞学研究揭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这次“相遇”使科学家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一融合了大胆想象和科学推理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
本章按照这样的科学史顺序展开,证实了盂德尔的遗传因子的存在,阐明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并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象的创新思维。
本章内容包括三节: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
本节课内容在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阐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问题,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2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3.2.1闸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3.2.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二、教材分析。
本节由“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构成。
在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本节内容将深入探讨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的关系,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问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⑶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说教法列表比较法、引导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指导读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以下问题,导入新课1、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产生多少种配子?2、一个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最多可产生多少种配子?要求:学生画图示,并说出理论依据。
分析染色体和基因有没有共同之处?(猜测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二)萨顿假说1、学生阅读课本P27,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成对成对配子中的存在形式成单成单在体细胞中的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传递中的性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2、小组合作学习P28“思考与讨论”: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并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当学生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上之后,会发现不管是F1还是F2代,结果与前面孟德尔所做的实验是完全一致的。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教案1 教材分析1.1 内容与地位萨顿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教科书紧结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即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介绍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在此安排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2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3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 学情分析2.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3 教学目标设计3.1 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2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4 教学方法设计引导学生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导学生:画减数分裂示意图---引导学生活动: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介绍萨顿假说---介绍摩尔根实验---学生运用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总结 5 教学过程概述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2.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一、说教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 2第 2 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 2 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是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纽带,同时也为下一节“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类比推理法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增强对生物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应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的现象进行解释,证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背景上,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规律,但就二者的相关性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对这两个内容的理解还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
此外,他们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还存在欠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说重难点基于以上我的教学目标和我对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五、说教法学法我将采以学案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
用学案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问题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的内容,提问学生: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想象出来的,“遗传因子或者说基因”在哪里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新课。
【课件】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必修二 第二章 第2节
教
学
材
情
分
分
析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教
教
学 重 难 点
学 方 法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选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课标 要求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课程 1.萨顿假说 内容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地 承上启下 位 承上:巩固减数分裂;
得出结论
结论:
果蝇的红眼和白 眼是受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的,此 基因位于X染色体 的非同源区段, 是和性别相关联 的。
板书设计
红 :白 =3:1
01 基因在染色体上
必修二 第二章 第2节
202011001046廖帆
萨顿假说
萨顿运用蝗虫做实验材料得出推论
基因
染色体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
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 好地引入新课。
白色总是雄果蝇
XWXW
XWY
XWXW
XWY XWY
XWXW 、 XWXW 、XWY、 XWY
作出猜想
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果 蝇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 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 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设计
意图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从而进一步进
w
行验证实验。
科学思维方法。
社会责任
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质疑 和勤奋实践;结合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知识对现实中 的一些遗传学问题进行分 析,拒绝迷信和伪科学。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 摩尔根如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 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的内容,是解决“基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问题的核心环节,是联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枢纽。
本节课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基因的本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摩尔根通过实验巧妙地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再通过进一步设计实验最终得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的假说的思维过程,是本次教学设计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理解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过程。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基因是物质的实体,继而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进一步理解遗传的物质性.。
科学思维:通过操作学具模型,能够准确地简述科学家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推论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摩尔根实验再现假说-演绎法,学会自主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体现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培养勇于质疑、勇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合作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社会责任: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过程,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其他生物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对果蝇杂交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五、教学准备学具模型、学案和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等重难点内容,可列表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操作学具模型等体验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发展科学思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课方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课方案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一、教材剖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次序,在第 1 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找寻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地点。
所以,第 1 章和本章的第 1 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
该节的内容包含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考凭证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说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想能力培育服务的,是从头演绎当年科学家研究过程。
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育,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详细指导,对培育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
摩尔根实考凭证是考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自己也是一个完好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想方法,所以,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稳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状况剖析:依据学生对前方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是,好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无很完好,比方假说——演绎法,所以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稳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固然没有成型的理论,可是基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所以讲堂上要修业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可是在实考凭证的采集与剖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能够由师生一同进行采集,降低难度。
新的课程标准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根绝填鸭式的学习,所以本质教课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着重培育他们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其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建立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定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现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时行说课。
一、说教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这为学习本节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又为学好下一节《伴性遗传》埋下伏笔.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和概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⑵能力目标: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
⑶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推理过程及科学探索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运用假设演绎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说教法探究活动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三、说学法以引导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并辅以讲授法,指导读书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展示碗豆杂交实验中基因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两幅图片进行思考以下2个问题,从而既达到学生对已有知识回顾的目的,又为以下活动提供材料。
问题1:图中是根据什么写出配子类型?问题2: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因子有何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否具有同样的特点呢?这两个问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都不难回答,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以下2个问题,使学生大胆作出基因就是染色体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测。
问题3:请你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孟德尔杂交过程中遗传因子(基因)的行为相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问题4: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你有何大胆的推测?接着利用此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假说要想成为真理,必须要有实验加以验证。
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提出验证该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首先我通过介绍果蝇杂交实验和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引导学生思考以下3个问题,促使学生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以及根据假设写出相关果蝇的基因型。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第2节内容。
教材第1章讲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下称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科学方法上突出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第1节讲述了减数分裂的知识,为在本节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和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提供了知识迁移的思路,并且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介绍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入手,着重介绍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寻找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
但教材在介绍这一探究过程的内容中,对假说的演绎和验证只是用一多听话带过,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不甚完整。
第二,运用第1节介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基础,联系本节介绍的基因在染色体的发现,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内容可确定以下3个教学目标:1.补充性别决定知识。
本节教学内容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涉及到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有必要简要补充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
2.以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为教学步骤,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补充摩尔根对其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假说进行演绎和验证的过程,以完整的假说演绎法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
3.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知识,运用恰当的图解模型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课时的安排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讲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第2课时讲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1.生物的性别决定(1)性染色体:指生物细胞中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有一定差别的染色体。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位于染 中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解
色体上的证 释性状在雌雄中的差异呢?
据
3.展示摩尔根时代已有的研究:性染色体的概念,萨顿的假
说;引导学生提出假说解释摩尔根的实验。
4.展示三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说,并引导学生排除基
因在Y染色体பைடு நூலகம்的假说。
5.展示摩尔根的假说,并要求学生在草稿中写出摩尔根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课
C
目O N T
录E N T S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教学目标 04 说重难点 05 说教法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遗传定律 减数分裂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伴性遗传 基因的结构
教学目标
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的杂交实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基因是有
生命观念 物质实体的,既深入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本质,又进一步理解遗传的
物质性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尝试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载体,继续学习假说演绎法; 在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后,对孟德尔遗传规律做出现代解释
的遗传图解。
教学过程
6.摩尔根的假说可以解释实验结果,是否可信呢?引导学生
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的证
据
进行演绎推理,如何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7.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8.总结摩尔根的杂交实验及其贡献,并总结遗传学发展至今 的历程。
孟德尔遗传 定律的现代
解释
介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并尝试以图片等方式解释孟德 尔遗传定律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5.教学方法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讲授法
探究式教学 法
教法
多媒体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已有 基础
能力方面:
√一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
√信息提取能力
3.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对基因与染色体相关事实的分析讨论,阐明基因在染 色体上。
科学探究 学生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推导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增强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 基于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运用假说—演绎、批判性思维等 科学方法,阐明控制果蝇红白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讲解人:
目录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1.教材分析
地位:高中生物学必修2第2章第2节
内容分析: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个体水平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7min 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实验证据
环节三
通过“假说不一定正确的”,引出摩尔根的质疑和 果蝇杂交实验探索过程。
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果蝇作为杂交实验的 好处。
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该实验 与孟德尔实验的联系,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 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提出问题,并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得出控制果蝇红 白眼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对于本节课,我准备以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为设计思路,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注意:在这个环节中,话语要沉稳有力,态度应落落大方,把说课的内容和思路...................................
简洁地传达给对方,加以得体的身体语言,拉近和评委专家的距离。
..............................
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和进化》模块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第2节内容。
教材第1章讲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科学的方法上突出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第1节讲述了减数分裂的知识,为在本节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和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提供了知识迁移的思路,并且为下一节“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主要呈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介绍萨顿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入手,着重介绍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寻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究过程。
第二,运用第1节介绍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基础,联系本节介绍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揭示孟德尔遗传定律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有所了解,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在学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回顾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遗传定律的过程,再次巩固“假说演
绎法”。
(注意:在说学学情的环节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年级特点,找到他们学习本课..................................
的不足,只有这样能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对已学内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熟练程度,设立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关系
2.阐明基因的分裂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来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此处可以直接说出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认同科学研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
例如“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关系”,可以利用两道题目帮助学生回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的核心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学生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后
续教学过程中体现)。
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由于本节课内容量大,若一课时讲完,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本节课我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并随堂配以少量练习加以巩固;第2课时完成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辅以较多的练习。
我的教学将从四个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我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结合PPT展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图示,这是教材上设计的问题,非常地好,很容易使学生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或提出疑问“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那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1.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将“看得见的染色体”和“看不见的基因”的行为进行比较。
利用表格归纳二者的行为关系,得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师举例说明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
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即摩尔根对果蝇杂交实验的研究。
“基于对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和对萨顿假说的认识之后,摩尔根对果蝇杂交实验的是如何研究?”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该实验研究方法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是否相同,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学生分组在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进行分析。
基于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比较清晰,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但“演绎推理和实验检验”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果蝇的杂交实验”和“对摩尔根的解释进行验证的实验”建构“遗传图解”,尤其“对摩尔根的解释进行验证,即测交实验”教材中没有给出实验分析图解,这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重点关注。
对于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精讲点拨。
通过由现象到本质,结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现代分析生物学的“荧光分子标记技术”。
接下来,我会对本节课做一个小结,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会通过“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谈“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该方法的应用。
让每一位同学积极思考中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本节课最后随堂检测及课后作业布置。
习题是教与学的交汇点,一份习题能够使学生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
随堂练习:PPT展示相关习题。
课后作业布置: 配套的学习资料对应训练。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评委们的聆听,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