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第三章练习题

统计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离散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变动趋势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③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④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①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②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③不受权数的影响 ④无法判断4.权数对于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①总体单位总量 ②各组的次数多少 ③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④各组次数在总体单位总量中的比重 5.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①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②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 ③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④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6.如果次数分布中,各个标志值扩大为原来的2倍,各组次数都减小为原来的1/2,则算术平均数( )。

①增加到原来的21 ②稳定不变 ③减少到原来的21④扩大为原来的2倍 7.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形式是( )。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③简单调和平均数 ④加权调和平均数8.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要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都可以采用( )。

①算术平均法 ②调和平均法 ③几何平均法 ④中位数法 9.四分位差排除了数列两端各( )单位标志值的影响。

①10% ②15% ③25% ④ 35% 10.如果一组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众数 ④中位数11.在掌握了各组单位成本和各组产量资料时,计算平均单位成本所使用的方法应是( )。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时最好用( )。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5、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6、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7、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9、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上述二指标(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11、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 )。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D、只能是平均数12、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4、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11790000人/10019个=108人/个该指标是( )。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b5E2RGbCAP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p1EanqFDPw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异距数列 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 ABCD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C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习题三

统计学习题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对于连续变量,根据“排除上限”的原则总结其组限。

对。

所谓“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是对连续变量分组采用重合组限时,习惯上规定一般只包括本组下限变量值的单位,而当个体的变量值恰为组的上限是时,不包括在本组。

2.统计资料的整理不仅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而且还包括对次级资料的整理。

对。

3.确定组限时,最大组上限必须大于最大变量值,最小组下限必须小于最小变量值。

错,这意味着你也可以在封闭的小组中尝试。

4.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总体各单位的“同质性”所决定的。

错,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化分成不同的组别。

5.对连续变量进行分组时,它们的分组极限可以用“不重叠”的形式表示。

对二.单项选择题a组的中值是550组的下限,B组的中值是550组的下限a.550b.650c.700d.750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变量,所以变量的值是连续的。

由于最后一组的起始下限大于相邻组的中值,请注意这是一个递减变量序列。

一个组的最小值叫做下限。

所以这里的下限实际上是相邻群的上限。

因此,最后一组的下限=相邻组的上限,因此相邻组的上限也为600。

另一个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因此可以确定相邻组的组距离为100。

重新使用公式:无上限开放组的中值=下限+相邻组的组距离/2,最后一组的中值为650。

2.对一个总体选择三个标志做复合分组,按各个标志所分的组数分别为3、4、5,则所分的全部组数为(a)a、 60b。

12c。

30天。

六3.某小区居民人均月收入最高为5500元,最低为25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a)a、 500b。

600摄氏度。

550d。

6504.整理统计数据的主要环节是(c)a.编制统计报表b.审核汇总资料c.审核原始资料d.设计整理方案5.对于一年的收入变量序列,分组为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20万-30万元和30万元以上,则为(c)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6.组号与组距的关系为(a)a.组数越多,组距越小b.级数越多,组距越大c.组数与组距无关d.组数越少,组距越小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统计排序的意义和内容统计整理,首先要搞清楚教材当中关于统计整理的内容,通常理解的统计整理包括制作次数分布、或者给出排秩、等级的结果,有些还可能包括对数据的类型的判别、编码和对原始数据的必要转换等.有些人认为描述统计也可以视为统计整理的内容,或者是汇总统计的内容.根据统计整理的内容再来回答其意义.主要是可以在正式的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之前,预先了解和掌握数据的大致状况,尤其是其分布和次数特征,以便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不论是描述统计还是推断统计,很重要的一点是依据数据的类型来选择统计法).有些时候,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转换,也是为了便于后继的统计,如由量表原始数据转换成量表得分,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分数,或者转换成可统计的某种指标等.简而言之,数据整理就是服务于后续的统计过程,使原始测量数据满足统计方法的需要,为统计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一、填空题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二、单选题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96.30% D.103.85%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A.97.9% B.140.0% C.102.2% D.71.4%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B.30%—40%C.40%—50%D.50%—59%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B.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增长1%的绝对值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B.经济管理学院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和和和和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第三章 统计整理习题(1)

第三章 统计整理习题(1)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1)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一)一、单选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2.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A.变量值的大小B.组数C.组中值D.组距4.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以二都不对6.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7.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8.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7108 .B260 C.1560 D.34809.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组中值B.组平均数C.组距D.组数10.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标志值单一组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Vl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8B.215C.230D.28513.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单选题1.如果所掌握到的只是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这时计算算术平均数()。

A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B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C用哪一种方法无法判断D这种资料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同时受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D无法做出判断3.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权数绝对数值的大小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4. 标志值的次数多少,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若把标志值的次数都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则算术平均数的值为()。

A也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B保持不变C扩大为原来的十倍D无法判断5. 如果被平均的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也增加5个单位B只有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增加5个单位C减少5个单位D保持不变6. 设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而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的比重将比原来增加20%。

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的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A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7. 设有8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他们的日产量(件)按顺序排列是:4、6、6、& 9、12、14、15,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A 4. 5B 8和9C 8.5 D没有中位数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A只有钟形分布B只有U形分布C钟形分布或U形分布D只有对称的钟形分布9.当变量右偏分布时,有()。

A Mo<Me< XB Mo>Me> XC Mo w Me w XD Mo > Me > X10.A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B各组人数的增加C各组人数结构的变动D职工收入的下降11.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13. 设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 198厘米,一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00厘米。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7:30
4
8:00
4
8:30
7
9:00
2
总计
20
(2)
第三章
7
第三章
7、 (1)、
(2)
8
第三章
8、 (1)
(2)
(3)
9
第三章
9、 (1)
接收 29 39 49 59 69 79 89
合计
(2)
频率% 10 16 12 16 20 12 4 100
累积 % 10.00 26.00 38.00 64.00 84.00 96.00 100.00 -
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
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其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
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5、
(1) VAR00003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2.00 1.00 2.00 2.00
11 . 6 12 . 02 12 . 8 13 . 04 13 . 56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6.00 8.00 11.00 9.00 7.00 4.00 2.00 1.00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89 233566 01123456 12224556788 002466678 2355899 4678 24 1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不同特征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确定组距C、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统计分组的主要问题是()A、划分各组组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确定分组形式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没有比例关系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B、510C、500D、4909、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10、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A、从构成形式上看B、从内容上看C、从作用上看D、从性质上看11、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12、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是因为()A、现象是均匀变动的B、现象变动是不均匀的C、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D、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5~55,第二组55~65,第三组65~75,第四组75以上。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统计基础第三章练习题
A、x甲代表性高B、x乙代表性高C、x甲、x乙代表性相当D、无法判断
22、某厂一月份实际总产值10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二月份产值80万元,仅完成计划90%,三月份产值120万元,超额完成16%,则第一季度平均超额完成计划()
A、2% B、5.33% C、3% D、2.62%
23、如果数列中有一变量值为0,则无法计算()
19、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
20、假定各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1/10,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B、无法判断C、缩小/10 D、扩大10倍
21、已知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标准差分别为x甲=780元,x乙=800元,δ甲=3元,δ乙=3元,这表明()
E、结构相对指标
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资产库存B、耕地面积C、产品产量D、进出口总额E、年末人口数
6、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
7、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
A、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百分数B、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
A、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简单调和平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
29、XX省工商银行储蓄存款余额1992年2月末已突破100亿元,这是()
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总体总量D、比例相对数E、平均指标
30、XX省1992年1-3月又新批94个利用外资项目,这是()
A、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
A、110% B、90.91% C、用水平法计算D、用累计法计算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课后补充练习一、判断题1.总量指标是指能概括所有事物总量的一个综合指标()2.总量指标不仅反映现象在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而且也表现为总量之间的差额()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实物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和复合单位()4.相对指标的数值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表现为有名数()5.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与“算术”不一样()6.结构相对数中的“结构”是指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7.某银行年末贷款余额为时点指标,储蓄余额为时期指标()8.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4%,实际降低5%,则实际完成程度为1%。

()9.算术(调和)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的比值。

()10.比较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没有实质区别。

()11.某厂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250万元,实际于11月10日即达到国家计划,到年末完成300万元。

则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度百分数为120%,提前50天完成任务。

()12.某厂规定产品成本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10%,则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5%。

()13.以下都属于平均指标:A 平均工资;B 平均单位成本;C 平均亩产量。

()14.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高。

()15.若平均数为820,标准差系数等于0.2,其方差等于164.()16.比较平均数不同的两个总体的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应采用变异指标。

()18.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A 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20.甲乙两个公司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200元、1400元;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220,240元。

则乙公司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更大。

()21.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

()22.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在于比重权数。

()23.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计算,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

()24.用比重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可明确地显示出权数的实质。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5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或100%。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8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9 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0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统计学第3章练习题

统计学第3章练习题

第3章练习题1、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数据的错误B.对数据进行排序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D.纠正数据中的错误2、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4、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A.频数B.频率C.比例D.比率5、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A.频率B.百分数C. 比例D.比率6、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A.条形图B.饼图C.雷达图D.直方图7、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合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A.环形图B.饼图C.直方图D.茎叶图8、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A.单变量值分组B.组距分组C.等距分组D.连续分组9、组中值是()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B.一个组的最小值C.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D.一个组的最大值10、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A.频率B.累积频数C.比例D.比率11、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12、对于小批量的数据,最适合于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13、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A.条形图B.直方图C.箱线图D.线图14、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A.条形图B.对比条形图C.散点图D.箱线图15、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A.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B.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C.两个变量的对比关系D.三个变量的对比关系16、为了研究多个不同变量在不同样本间的相似性,适合采用的图形是()A.环形图B.茎叶图C.雷达图D.箱线图17、10家公司的月销售额数据(万元)分别为:72,63,54,54,29,26,25,23,23,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一、填空题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二、单选题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96.30% D.103.85%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A.97.9% B.140.0% C.102.2% D.71.4%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B.30%—40%C.40%—50%D.50%—59%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B.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增长1%的绝对值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A.结构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 D. 比例相对数12、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A.系数B.成数C.倍数D.百分点13、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废品量与产量之比B.国民收入与人口总数之比C.积累与消费之比D.不同国家的粮食产量之比14、某国某年的钢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比较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平均数15、已知2002年甲国人均粮食产量为1712公斤,乙国为129公斤,甲国为乙国的13倍,以上指标中()。

A.有两个总量指标,一个相对指标B.有两个强度相对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C.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较相对指标D.有两个平均指标,一个比例相对指标三、计算题要求:根据表中资料计算全部可能的相对指标。

3、某产品“九五”计划规定,最后的产量应达到54万吨,各年实际产量如的时间。

4、(1)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372元,试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实际为年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5、某地“九五”计划规定,整个“九五”期间应完成基建投资80亿元,各要求:计算该地基建投资“九五”计划完成百分数,并计算提前完成“九五”计划的时间。

四、判断题1、相对指标是指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得之比值或比率。

()2、相对指标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对比的基础。

()3、计划完成百分数大于100%,就表示超额完成计划。

()7、全国人口出生率是一个强度相对数指标。

()8、在一定条件下,比较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可相互转化。

()11、某企业生产某型号电视机,本年计划每台成本降低4%,实际降低了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为98.96%。

()12、生产工人人均产值(量)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13、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14、某企业产值计划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04.55%。

()15、每千个居民拥有的医生数属于逆指标。

()16、产品合格率属于结构相对数。

()17、男女性别比属于结构相对数。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2)一、填空题2、算术平均数是_______与_______对比所得之比值。

3、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_______的算术平均数的_______。

4、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各组标志值的频率不同,所以平均数同时受_______和_______两个因素的影响。

5、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和为_______,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_______。

6、变量值的方差等于其平方的_______减去其_______的平方。

7、全距是变量数列中_______与_______之差,又称极差。

8、根据方差的分解定理(加法定理)有:一个分组数列的总方差,等于其各组_______的平均数与其_______的和。

9、成数P的平均数为_______,方差为_______。

10、当成数为0或1时,其方差有最小值为_______;当成数为0.5时,其方差有最大值为_______。

11、根据标志值的大小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_______,根据标志值的位置而确定的平均数称为_______。

12、权数对平均数起权衡轻重的作用,不取决于它的________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_______。

13、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需用_______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其前提是各组变量值在其所在组内是_______分布的。

14、几何平均数最适宜于求数列的_______和_______。

15、对一组变量值而言,若同时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则其中最大者是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

16、中位数是变量数列居于数列_______的变量值,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_______的变量值。

17、标志变异指标值越_______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_______,事物或现象的变动就越均匀。

18、统计上为消除X对X的正负离差相互抵消为0的不利影响,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二、单选题1、反映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2、反映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3、比重权数也叫相对权数,指的是()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动态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被平均的数值是()。

A.组限B.组距C.全距D.组中值5、用组中值作为被平均数值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其假定条件是()。

A.总平均数与组平均数相等B.各组平均数相等C.各组平均数与其组中值相等D.各组组中值相等6、如果一组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众数D .中位数7、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已知2000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820元和900元,又知2001年甲车间工人数占全厂工人总数比重上升,乙车间的下降。

若2001年两车间工人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将( )。

A .提高B .下降C .不变D .升降不定8、某生产小组有35名工人,每人生产的产品数量相同。

其中有13人每件产品耗时8分钟,16人每件产品耗时10分钟,6人每件产品耗时5分钟。

计算该小组工人平均每件产品耗时应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简单调和平均法 D .加权调和平均法9、某老人院里11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分别是:101、102、110、105、102,据此计算的结果是( )。

A .X =Me=M oB .Mo >Me >XC .Me >X >MoD .X >Me >Mo10、已知三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85%、90%和95%,则其平均合格率为( )。

A .89.9%B .90%C .89.81%D .68.40% 1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意义不同B .计算条件不同C .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 .计算结果不同12、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B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 C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 D .222组内组间总σσσ+= 13、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

A .520B .510C .500D .490 14、在标准正态分布条件下,有( )。

A .X =Me=M oB .Mo >Me >XC .Me >X >MoD .X >Me >Mo15、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和为( )。

A .0 B .1 C .最小 D .最大16、加权算术平均数( )A .只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B .只受各组频数(频率)的影响C .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D .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17、如果众数组前后两组的频数相同,则( )。

A .众数等于众数组下限 B .众数等于众数组上限 C .众数等于众数组组中值 D .众数等于中位数18、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出的X 、H 和C 有( )。

A.H≤G≤X B.H≤X≤C C.X≤G≤H D.G≤H≤X19、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

A.X B.H C.Mo D.Me20、A、B两个总体,若A的平均数大于B的平均数,且A的方差等于B 的方差,则()。

A.A的平均数代表性大B.B的平均数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不能判断哪个平均数代表性大2l、用标准差系数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主要消除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总体标志总量B.总体单位总量C.总体标准差D.总体平均数22、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

A.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计算太复杂C.不适合代数方法的演进D.未将全部标志值考虑进来23、下列变异指标中,消除了量纲影响的是()。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4、下列标志变异指标中,最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5、是非标志标准差的最大值为()。

A.0.5 B.0.25 C.1 D.0.75三、计算题1、已知甲、乙两个班组各10名工人日产量(件)如下:甲组:24 26 32 34 34 35 37 38 42 44乙组:28 30 31 33 33 34 36 38 40 42要求: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并通过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比较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代表性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