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人教版)】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还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又加强他们思维的拓展训练。并与生活实际联系的
学情分析
经过融化实验基础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应该不大,重点在于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应用,加强这两方面是本节的主导。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2、能记住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3、能说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会区分几种白气。
重点
气体液化的条件及几种白气的认识
难点
气体液化的条件及几种白气的认识
评价任务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导入:冬天经常会起雾,在雾里走一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会发现身上多了很多的小水珠,请问这是为什么?
展
教师立即通过投影出示展示内容
教师通过激励性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激励勇于展示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或站立口头表述,或走上讲台板演----展示议的相关内容,突出思维的转化,纠错,质疑和补充完善
通过展示,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识网络。
梳理、点拔和提升
检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当堂检测
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方法和规律进行及时回顾,接受教师的检测
对重点知识的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堂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液化时热量的变化
3、生活中常见的白气有哪些?怎么区分?
全体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共2课时)第一课时.汽.化【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知道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4.知道汽化吸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掌握汽化的概念.【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知识点一.汽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完成以下问题: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合作探究】演示一.“神奇”的塑料袋甲乙1.如图甲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答:将会看到塑料袋膨胀变大.酒精从液态变为了气态,使塑料袋膨胀变大.2.如图乙所示,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你又看到什么变化?答:会看到塑料袋又变瘪了.酒精从气态变为了液态,使塑料袋变瘪了.3.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可以在液态和气态间相互转化.知识点二.沸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60,完成以下问题: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合作探究】演示二.观察水的沸腾取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分钟为止,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1.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答:水在沸腾前发出的声音较响,沸腾时声音变小.2.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运动方向、大小变化、最终结果各有何相同或不同?答:相同点: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都产生在容器的底部,向液体表面运动,到水面破裂开.不同点: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3.你认为沸腾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观察停止加热后,水是否还能沸腾?答:沸腾吸热,如果不能继续吸热,液体将停止沸腾.演示三.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如图所示,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水的沸点随水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演示四.认识一些液体的沸点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答:78℃.2.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答:不能.3.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答: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故常温下的氢是气态的.【教师点拨】1.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水的初温.(2)减小水量.(3)加大酒精灯的火焰.(4)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此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3.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液体能持续吸热.【跟进训练】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2.(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知识点三.蒸发【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0-61,完成以下问题:1.在任何温度下、且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3.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合作探究】演示五1.把蘸有酒精的棉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周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答: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2.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演示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如图甲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蒸发的现象吗?答:刚从泳池里出来感觉到冷,给发烧的病人额头上擦拭酒精来降低温度,夏天洒水车给地面洒水降温,小狗伸出舌头散热,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晒,夏天吹电风扇时感觉凉快.【教师点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3.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所示).【跟进训练】某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沸腾(1)剧烈的汽化现象.(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蒸发(1)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2)特点: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③缓慢的汽化现象.④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致冷性.(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液.化【知识与技能】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3.知道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气体液化的特点.知识点一.液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1,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4.液化过程向外放(选填“吸”或“放”)热.【合作探究】演示一.生活中的“白气”甲.乙1.图甲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甲中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2.图乙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乙中的“白气”是人呼出的热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演示二.“消失”的乙醚1.用注射器从乙醚容器中抽取少量乙醚,取下针头,迅速用橡皮帽堵住小孔.慢慢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消失.2.再向里推活塞,又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出现.3.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演示三.罐装液化石油气1.石油气液化后可以存放在比较小的罐子里,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使用压缩气体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演示四.液化放热1.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严重得多,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大量的热.2.冬天天冷时向手哈气,为什么手会感到暖和?答:哈出的气本身就是热的,而且哈出的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热量.3.蒸馒头时是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还是最下层笼屉中的馒头先熟,为什么?答:蒸笼内的温度是相同的,但当笼内的水蒸气缓慢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蒸笼盖会液化,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便会使得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教师点拨】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2.生活中谈及的“白气”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气”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雨、露、“白气”、镜子或玻璃上的水珠.4.气体液化时要放热.【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C.)A.蒸发. B.熔化.C.液化..D.汽化2.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水烧开时,看到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3.(山东烟台中考)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拓展延伸电冰箱与臭氧层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品、药品保持新鲜,电冰箱怎样得到这样的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CCl2F2)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的“热”搬到外面,因为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电动压缩机使CCl2F2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面冷凝管中,在这儿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毛细管进入冷冻室,并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降温,生成的蒸气被抽走带到冷凝器把带出的热放掉.这样氟利昂循环流动保持冰箱低温.所以氟利昂功不可没.氟利昂是一种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物质,对人体没有坏处.由于它极易汽化和液化,所以被长期广泛的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氟利昂对人类赖以抵御紫外线的臭氧层,有着极大的破坏力.臭氧化学式为O3,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它具有氧化性极强这一性质,同时,它还不大稳定.平流层中的这些臭氧,对250 mm~350 mm的紫外线有强烈吸收,而这种波长的光,对人类以及地球表面的动植物有损伤作用.这薄薄的臭氧层,是生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繁衍的保护伞.但是,1985年,英国的某一探测局公布自1980年以来在南极春季观察到臭氧层有一空洞这一消息.这一空洞面积非常大,基本上与美国领土面积相当.于每年9月上旬出现,然后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并形成一个“臭氧层空洞”,持续到11月又逐渐恢复.造成这一现象的杀手之一就是氟利昂.氟利昂在大气中发生光离解而产生氯离子,消耗臭氧,加速臭氧的分解.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据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0%,紫外线照射量会增加2%,危害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健康.现在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都在研制代用品,逐步淘汰这种破坏环境的物质.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3.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二课时
《汽化和液化》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5.会查沸点表。
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形成认真、细心的品质。
4.通过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沸腾的条件。
3.液化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酒精灯和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手指蘸水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水”字,稍稍停一下,由于水的蒸发,字不见了,教师发问:水去哪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介绍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出示两张不同环境下晾衣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件衣服先干,为什么?引导学生注意其表面积、温度以及表面的空气流速的不同,从而总结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蒸发时的温度,再观察玻璃泡上包有酒精棉球的温度计,从而使学生知道蒸发要吸热。
实验:水的沸腾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作好记录,并指导学生用图像来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水在什么温度下沸腾?2.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气泡、温度等方面)3.试着描述出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3.3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其乐于探索自然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和难点:1重点: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难点: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为生活服务。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酒精灯●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 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 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 有酒精了。
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 么塑料 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 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物质存在有哪三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上一节 我们主要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液态和气 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汽化?汽化有哪两种方式?2 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蒸发现象?3 什么是沸腾?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沸腾前后气泡怎么变化?沸腾有何条件?4 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 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哪些?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你知道多少?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固态 液态 气态升华 凝华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 蒸发:(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题(第2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蒸发是汽化现象,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理解2.通过分析大量的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获得从自然现象中蕴含着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难点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例举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温度计,酒精,扇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一.巩固复习1.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
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现象。
答:1.液;气;2.内部;表面;教师板书: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汽化的缓慢方式蒸发,知道了液化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汽化和液化的内容进行练习,学以致用。
三.课堂练习:练习设计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 课本63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面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有致冷作用: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式:。
初二【物理(人教版)】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这样做水蒸发的快,湿衣服干的快,那么为什么这么做水蒸发的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PPT】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的研究方法,我们将两滴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玻璃板上,我们来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实验来观察,实验一: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温度是否有关。
【点PPT】
【播放视频】
【画外音】我们用小风扇吹其中的一块玻璃板上的酒精,除了吹风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用小风扇吹的玻璃板上的酒精很快蒸发干了。
【点PPT】这说明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酒精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大蒸发得快。
【点PPT】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
【点PPT】放置了一段时间的苹果,由于表皮的水分蒸发,变蔫儿了。不要扔,切开它,发现蔫苹果的内部仍然水份充足,试着用蔫苹果制作一份水果沙拉,别有一番风味呢。这个现象说明了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点PPT】阳光下的温度高,水会蒸发,湿衣服能够变干;阴凉处的温度低,水也会蒸发,湿衣服也会变干,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水都会蒸发,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阴凉处,湿衣服变干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蒸发是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点PPT】在农业生产中人们经常采用蔬菜大棚和地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样做比起传统种植方法能够有效的减慢水的蒸发达到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目的。
【点PPT】在我国的新疆有一种地下水利工程让干旱的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就是坎儿井,坎儿井能够长时间储存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坎儿井已经出现了上千年,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坎儿井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储存水是因为它能有效的减慢水的蒸发。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课题
提问1:上一节课中,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的同学的实验时间比较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有哪些方法?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6、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
回答并板书:①用适量水,因为水量少了,可以缩短水沸腾前加热的时间;
教师:说明在金属盘底部,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液化。
教师:液化是放热还是吸热呢?(一会儿后,再让这个学生来感觉一下金属盒的冷热程度,并让他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我感觉金属盘变暖和了,说明液化放出热量。
板书:2、液化需要放热
教师:大家比较一下液化和汽化的物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在瓶口周围看到了“白气”。
教师:“白气”的实质是液态的小水滴,那“白气”的出现,说明了瓶口周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发生了液化现象。
教师:对。现在在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冷的金属盘(让一个学生上来感觉金属盘的冷热程度),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部,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冷的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
接着老师向外拉动活塞,提醒大家再注意观察注射器内体积的变化以及乙醚的状态,提问:现在乙醚的体积怎么变化了,乙醚变成什么状态?
学生:体积变小了,变成气态。
再问:乙醚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学生:液化。
三问:乙醚液化是通过什么方法呢?
学生:压缩体积的方法。
板书:②压缩体积
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你能给予解释吗?
四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必须达到沸点相同点都属于汽化都需要吸热过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第2课时 液化教学设计2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课题§3~3 汽化和液化设计思想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验机会,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探究方法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以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汽化及其两种方式,归纳总结出蒸发的几个特点。
认识液化并能解释“白烟”现象。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基本上已能接受,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3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知识与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目标技能2.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3.了解沸腾现象及其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4.知道蒸发致冷、液化放热,会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现象及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汽化和液化,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要求: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预期结果。
3.讨论题:液化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优缺点。
4.选择题(以下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以下哪个现象属于蒸发?(A.冰融化B.水沸腾C.酒精挥发D.水结冰)
(2)下列哪个因素会加快沸腾的速度?(A.提高温度B.增大压力C.减小液体表面积D.降低温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汽化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重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难点解析:
(1)学生对汽化过程中蒸发和沸腾的区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直观展示。
(3)下列哪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液化?(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课时教学设计探究活动二:认识液化气态液态液化的方法有:、液化要热问题讨论:1、为什么给100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被你100摄氏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解释:。
2、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解释“白气”的形成。
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课堂检测1.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____所导致的现象。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A. 夏天天热时常在地上撒些水B. 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解病情C. 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觉很冷D. 吃冰棒可以解热3.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4.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5.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选物态变化需要热(选填“吸”或“放”).作业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A.液化B.沸腾C.凝固.2.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3.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天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4.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板书设计一、蒸发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液化的方法教学反思。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会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化的方法。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教学难点对沸腾现象及特点的理解,尤其是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利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让学生观察湿布上的水在常温下逐渐消失的现象。
然后,向一个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学生可以看到塑料袋迅速鼓起来,同时酒精的气味变得更浓烈,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涉及到物质的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化和液化。
(二)讲授新课1.汽化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通过更多实例加深理解,如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的水慢慢消失等。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蒸发的概念:介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举例说明,如洗过的头发在常温下会慢慢变干,即使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引导学生提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可能因素,如温度、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等。
实验探究:准备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倒入等量的酒精。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指导学生阅读STS“电冰箱”。
7.指导学生阅读87页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
讨论,回答:冷、温度低。
讨论,回答:降低温度。
观察现象:玻璃管壁出现液态的乙醚。讨论回答出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缩体积。记录。
列举。
听讲。
阅读后回答问题,了解电冰箱的原理,增强环保意识。
了解水的沸腾与气压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课堂练习,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布置、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对本节学习情况作出评价。
完成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及学习情况。听讲。
液化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同学讨论1、3、4现像除了都属于液化外,还有什么共同点?
2.教师点拨并设问:怎样才能使气体液化?
3.演示实验:给密封的乙醚气体加压。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教师板书: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液化放热。
4.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时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
第3节汽化和液化课时2 液化课题液化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液化,认识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知道液化放热.过程与方法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重难点重点液化的辨析和应用.难点液化的辨析和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情景引入】展示一瓶冰镇可乐(图3-3.2-1)和一瓶常温可乐.请学生观察冰镇可乐的外壁上的水珠,为什么常温可乐的外壁没有水珠?请学生用纸巾擦拭,看看水珠能不能被完全擦干?并思考这些水珠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动手实验,发现水珠并不能被完全擦干,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液化现象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什么是液化?可乐瓶外壁出现的水珠是液化现象活动一:探究新知生:(大多数)好像乙说的有些道理,不过听起来有些云里雾里.师:好.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图片如图3-3.2-2所示)来再现烧开水的过程.烧开水时,水肯定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也必然要从壶嘴喷出,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一看壶嘴口有没有“白气”?生:壶嘴口没有“白气”.师:有没有水蒸气?生:肯定有.师:那“白气”是不是水蒸气?生:不是.师:对.“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液滴.为什么这样说呢?壶嘴口温度很高,水蒸气不会受冷,所以不液化;而壶嘴周围的温度就比较低,水蒸气一受冷就液化了,所以“白气”其实是小液滴,像雾一样的小液滴.同学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总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练一练】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解析】“出现水雾”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液态小液滴变成气态水蒸气,是汽讨论,实验分析,主要是为了消除这一学生难以理解也很容易出现的易错点.学以致用,加深理解.活动二:运用举例【解析】降温和加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任何气体只要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是常温下并不是所有的气体都可以通过加压液化.类型三:液化放热例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B).A.干冰变小B.草上露珠的形成【解析】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此过程吸收热量,A错误;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B正确;干手机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形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错误;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D错误.故选B.通过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检测反馈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14,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课堂小结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白气”是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白气”的形成是典型的液化现象.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布置作业【正式作业】教材P63“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37-P38板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课时2 液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PPT】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播放视频】
【画外音】我们将温度计在教室内放置一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为28摄氏度说明室温为28摄氏度,温度计旁边的酒精也已经在教室内放置了一段时间,我们来测一下酒精的温度,温度也是28摄氏度,这说明酒精的温度与室温相同,下面我们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一些酒精,在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在下降,从原来28摄氏度降到20摄氏度,这说明酒精蒸发时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引入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蒸发的特点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PPT】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李响老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与李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点PPT】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通过实验,探究了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接下来,同学们再来了解一下汽化的另一种方式——蒸发。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4.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
【点PPT】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叫汽化和液化其中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点PPT】今天的课后作业是1.基础性作业:完成“学生资源”中的课后练习。2.拓展性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现代技术中还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技术。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物理
年级
8年级
学期
第1学期
课题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物理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教版出版日期:2012年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3.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控制变量法有初步了解;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奥妙和有趣之处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了解自然现象中的液化现象
【点PPT】
【播放视频】
【画外音】我们用小风扇吹其中的一块玻璃板上的酒精,除了吹风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用小风扇吹的玻璃板上的酒精很快蒸发干了。
【点PPT】这说明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酒精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大蒸发得快。
【点PPT】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速。
【点PPT】放置了一段时间的苹果,由于表皮的水分蒸发,变蔫儿了。不要扔,切开它,发现蔫苹果的内部仍然水份充足,试着用蔫苹果制作一份水果沙拉,别有一番风味呢。这个现象说明了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点PPT】阳光下的温度高,水会蒸发,湿衣服能够变干;阴凉处的温度低,水也会蒸发,湿衣服也会变干,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水都会蒸发,大量实验表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阴凉处,湿衣服变干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是因为蒸发是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成还是白气的出现都是水蒸气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才液化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知道,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但是有些气体只靠降低温度使其液化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看使气体液化还有什么方法?
【点PPT】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雾滴,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的。
【点PPT】深秋的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有时候早晨会出现晨雾现象,这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播放视频】
【画外音】这里有两杯温度相同的热水,在右边烧杯上盖一块中心被加热过的玻璃板,在左边的烧杯上盖一块与室温相同的玻璃板,我们发现热的玻璃板上没有水滴,而常温的玻璃板上就形成了小水滴。这说明水蒸气液化需要放热
【点PPT】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液化需要放热,正是因为液化需要放热,所以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温度相近的沸水引起的烫伤要严重,因为水蒸气在遇到人的皮肤后会先液化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同温度的沸水是直接降温,没有液化放热的过程。
【点PPT】在同学们的家中一定都有电冰箱,那么家中的电冰箱是怎么“制冷”的呢?我们来看视频
【播放视频】原来电冰箱不是制造冷,而是热的搬运工,从这一点来看,冰箱和前面的热棒倒是有相似之处。
【点PPT】下面我们共同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蒸发是液体汽化的一种方式,
2.我们重点比较了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我们会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还会用衣架把衣服展开晾晒并将衣服在通风处晾晒,
这样做水蒸发的快,湿衣服干的快,那么为什么这么做水蒸发的快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PPT】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的研究方法,我们将两滴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玻璃板上,我们来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下面我们通过三个实验来观察,实验一: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温度是否有关。
【点PPT】
【播放视频】
【画外音】我已将两滴等量的酒精滴在玻璃板上,给其中的一块玻璃板加热,请大家注意观察两滴酒精蒸发的快慢,实验中我们看到被加热过的玻璃板上的酒精很快蒸发了,这说明什么呢?
【点PPT】这说明酒精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酒精蒸发得快。
那么影响酒精蒸发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呢?
【点PPT】实验二: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表面积是否有关,我们同样将两滴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
【点PPT】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同学们现在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吧,人游泳后身上有水,水会蒸发吸热致冷,所以人在游完泳后上岸会觉得冷,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也是因为水蒸发吸热致冷。
【点PPT】夏天人在高温天气下大汗淋漓,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至升的太高。扇扇子以及吹电风扇吹风并不能使室温降低,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凉爽呢?因为扇扇子和吹电风扇会加速汗液的蒸发所以人会觉得凉快一些。
【点PPT】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致于使路基赵鸿的冰融化,冻土变得松软不牢固。变成气态的氨到达裸露在空气中的热棒上部后会液化将热量释放出去变成液态后再次回到热棒底部
【点PPT】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为什么要这么晾晒湿衣服,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将衣服展开晾晒是为了增大水的表面积,将衣服在通风处晾晒是为了增大水表面的空气流速,这样做加速了蒸发,所以湿衣服干的快
【点PPT】平时我们需要减慢水分的蒸发来使食物保鲜的时间更长,我们把食物放在冰箱里目的是为了降低液体温度,有时候我们还会把食物包上保鲜膜或放在保鲜盒里目的是为了减慢液体周围空气流速,所以这样做可以使食物中的水分蒸发的慢,保鲜时间更长。
有些家庭利用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做饭,这些气体也是液化储存在钢瓶内的,称作液化石油气。
火箭中用作燃料的氢和用作助燃剂的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是液态的丁烷,也是通过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液化储存的
【点PPT】现在我们知道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个:1.降低气体温度;2.压缩气体体积
【点PPT】现在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蒸发现象
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点PPT】晾晒湿衣服时,人们希望它能干的快,水分蒸发快些,而对于蔬菜、水果,大家又希望水分蒸发慢些,能长时间保鲜,如何做才能控制蒸发的速度呢?这就需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点PPT】同学们你们帮助家长晾晒过湿衣服吗?我们通常是怎么晾晒湿衣服的呢?
【点PPT】在农业生产中人们经常采用蔬菜大棚和地膜覆盖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样做比起传统种植方法能够有效的减慢水的蒸发达到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目的。
【点PPT】在我国的新疆有一种地下水利工程让干旱的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就是坎儿井,坎儿井能够长时间储存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坎儿井已经出现了上千年,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坎儿井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储存水是因为它能有效的减慢水的蒸发。
【点PPT】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沸腾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蒸发是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点PPT】同学们,前面我们对汽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液化现象,液化现象是汽化现象的逆过程,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点PPT】
【播放视频】
【画外音】这次我们用从酒精中取出的竹签将酒精摊开,增大酒精的表面积,除了改变其中一滴酒精的表面积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我们看到被摊开的酒精很快就干了,这说明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