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蝉》七年级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 古诗《蝉》《孤雁》_七年级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案设计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疆五家渠一中苏新华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二)灯蛾咏蛾物性自有僻,附炎岂我情。
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一、用诵读欣赏的方法多层次逐步诵读:1、读准字音,节奏,了解诗体。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关于《蝉》教案范文
《蝉》教案范文导语:语文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等重要素质的课程之一。
而教案的设计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关键,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蝉》教案的设计,希望给语文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些启发与借鉴。
一、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生长环境。
2.初步了解蝉的生理特点和习性。
3.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蝉的栖息地和生物特征。
4.培养观察力和描述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蝉的生长环境及其生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掌握蝉的分布情况以及蝉的生活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蝉》一篇课文,课件语音PPT,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纸笔,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教师口头介绍课文《蝉》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主题。
放一张蝉的照片,向学生征求学生的感知并理解,导入本课的主题。
Step2: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同朗读课文,重点关注重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3:学习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与同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所感、所想、所记,教师在一旁辅导解释新增生词。
之后,学生组内交流对发现的问题和疑难点进行讨论。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Step4:讨论教师让同学明确问题后开展讨论,讨论目标是找出笔者描述蝉时用到的语言方法,同时注意口头描述和写作描述的区别。
Step5:总结教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梳理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上,教师遵循了启发式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引导下学生自己共创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过程中,教师避免只是进行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对话和交流之中。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转化学生集中听、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同时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当今社会,语文课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汉字拼音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它已经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环保和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需要丰富多彩,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小学语文《蝉》教案优秀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培养自然科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蝉的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朗读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蝉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蝉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蝉的小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作文: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描述和理解,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沪教版语文《蝉》教学教案
沪教版语文《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了解蝉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情怀。
(2)培养学生勤奋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知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知识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与蝉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蝉的好奇心。
(2)简要介绍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找到的蝉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蝉的生长发育过程。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句子如何运用到写作中?(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蝉的认识。
(2)布置课后作业:以蝉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
(2)完成写作练习,以蝉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沪教版语文《蝉》教学教案
沪教版语文《蝉》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蝉》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课前准备2.1 教师准备1. 熟读课文《蝉》,理解课文内容。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3.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2.2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搜集与蝉相关的资料,增加对蝉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蝉的主题。
2. 引导学生分享对蝉的了解和印象。
3.2 阅读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蝉》。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分享对课文写作特点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四章:实践与拓展4.1 写作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蝉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2. 学生完成写作练习,互相交流分享。
4.2 环境保护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思考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蝉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5.2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参与度如何,以及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进行creative writing。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1. 了解学生对课文《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教案 苏教版
《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情感目标: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三首诗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5-55)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字词认读緌(ruí)藉(jiè)鹧鸪(zhēgū)2、赏析《蝉》(唐·虞世南)(1)整体感知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入。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人称虞永兴。
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
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3)分句讲解首句中,“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触须形状与此类似,暗指显宦身份;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写蝉是“贵”与“清”的统一。
次句中,桐为高挺清拔的树,“疏”显其高又与下文的“秋风”相应;“流响”写出了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则把蝉声传送形象化了,让人感觉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句让人感受到人格化了的蝉是那么的清朗高逸。
三四句是点睛之笔,是比兴之后的议论。
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这是居高致远,暗指自身高洁的人不需要靠外在的权势地位、他人帮助,也能声名远扬。
“自”、“非”两字一正一反互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高雅风度,蝉成了诗人的自况。
(4)课堂练习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初中语文蝉的教案
教案:《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词,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掌握蝉的发育过程;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生词的认识和理解;2. 蝉的发育过程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蝉的发育过程的的理解;2.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课文《蝉》的PPT或黑板;2. 相关蝉的图片或视频;3. 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对蝉的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蝉》。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答;3.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学习生词(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2. 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词,解释并让学生造句;3.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记忆。
四、了解蝉的发育过程(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蝉的发育过程,展示相关图片;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蝉的发育特点;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自然生物。
六、课后作业(回家作业)1. 抄写本节课的生词;2.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蝉的生活习性;3. 观察身边的自然生物,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蝉》,让学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蝉》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活动过程一、导入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二、展开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1)蝉是什么样子的?(黑褐色)(2)蝉的头上有什么?(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语文《蝉》教案2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2.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3.师: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4.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1.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2.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蝉》,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4. 发展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蝉》一课文阅读和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课文中蝉的形象、神态和行为的描写和理解。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蝉的形象,引起学生对于蝉的好奇心和兴趣。
随后,提问学生对于蝉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导读(10分钟)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猜测关于蝉的一些特点和行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回答,并在回答过程中启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 阅读与理解(30分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蝉》一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讨论,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蝉的形象、神态和行为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写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写一篇关于蝉的短文。
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蝉的外貌、鸣叫和行动,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6. 朗读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并让他们相互分享各自写的内容。
通过朗读和分享,促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写作成果来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年级语文教案)虞世南《蝉》赏析
虞世南《蝉》赏析七年级语文教案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作者简介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官至秘书监,封____(省、市、区、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
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
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蝉》 教案
《蝉》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对蝉的描写和特点的阐述。
- 体会作者对蝉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问题探究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3. 观察法:观察蝉的实物或图片,加深对蝉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 展示蝉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蝉的了解,导入课文。
2. 初读课文(7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15 分钟)- 分段朗读课文,分析每段的内容和描写手法。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句子,进行赏析和讨论。
4. 总结拓展(10 分钟)- 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蝉的情感。
-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蝉的知识或文化背景。
5. 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写作能力。
语文《蝉》教案6篇
语文《蝉》教案6篇《蝉》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蝉的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
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教学反思: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
蝉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
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
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小学语文《蝉》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蝉》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法,获取更多有关蝉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生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的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蝉的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妙声音。
(2)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蝉的外形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2)讨论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强调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短文。
《蝉》教案二:声音课,深度体验蝉鸣之美
作为人类,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大多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实现。
而听觉作为五感之一,则可能被我们忽略得更多。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一片蝉鸣之中,被无限扩散的声波所包围时,我们会发现,听觉也能够让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和尊重自然的境界。
今天我们将为同学们准备一节声音课,让我们一起深度体验蝉鸣之美。
1.预热活动:听力游戏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听力游戏开始。
老师先出一句话,同学们在听完后一起回忆它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在树梢上,一些小虫子在用力地鸣叫。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练习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感受力。
我们的听力可以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敏锐,只需要我们仔细聆听,就能发现更多美好的声音。
2.蝉鸣的知识介绍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蝉鸣的相关知识。
蝉,生物学上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蝉科。
在中国,蝉被称为夏虫,因为它们主要在夏季的时候出现。
蝉的叫声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声音,被称为“蝉鸣”。
蝉鸣是由雄蝉发出的,旨在吸引雌蝉的注意力,以完成交配过程,而雌蝉本身是不会发出叫声的。
蝉鸣的频率、音调和响度都与蝉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也受到当时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身在郊外或森林中时,你可以听到蝉鸣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这种声音将会是你心灵的另一种享受。
3.外出实地体验现在,让我们来到学校内的花园、校园周边或者森林公园等地。
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蝉鸣之声。
请同学们安静地听,观察周围环境,沉浸在蝉鸣之中。
呼吸深吸一口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伸展一下身体,让自己放松下来,享受这个独特的声音。
4.活动讨论回到教室,让我们对这个声音进行讨论。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感受和自然生态知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互动。
比如,同学们可以说这个声音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觉?它的声音又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保护蝉等问题。
5.DIY活动给同学们准备一些工具,让他们尝试制作自己的蝉鸣器。
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蝉鸣的声音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七年级语文教案蝉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一起看看蝉七年级语文教案!欢送查阅!蝉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答复: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 第二段:写病蝉(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抖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管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三、本课小结在蝉的世界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就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世界之中活出我的精彩吧!听歌曲我要我的精彩。
四、作业同步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三大题。
五、板书设计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抖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蝉七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用词,体会的感情变化;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这首诗写了蝉的什么内容想通过蝉表达什么情感明确: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1.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2.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精彩!三.品味精彩语句,体味虚词作用。
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1、比方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你能看出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烦蝉】2.(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对蝉的情感吗在这里,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
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有什么区别(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
)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
如果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烦〞的心情,你能将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能不能用一句话把的情感传达一下呢我们刚刚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
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
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是不是还有“二烦〞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
)与刚刚的文段相比,多了…… “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思考:借助这一个个虚词,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愫呢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对蝉的厌恶之情已到达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
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集体朗诵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5.(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 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当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决、坚强!一种“责任〞!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6.面对着友人之言,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此时此刻,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慨号,有情感朗读)7.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
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幻灯片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蝉七年级语文教案3教材分析: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
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心(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根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世界上有一个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幽默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珍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答复下列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局部。
第一局部“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局部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