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数学教改实验报告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改善数学教育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一项数学教改实验,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实验设计: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小学五年级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了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而对照组则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实验持续了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两次数学课程。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数学成绩测评和学习兴趣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实验组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表现出明显的提升。

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组的平均分数比对照组高出了10%。

这表明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实验组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在学习兴趣调查中,实验组的学生表示更喜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而对照组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机械地进行习题训练。

这表明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讨论:为什么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教材资源不足、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实验的深入开展。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提供更多优质的教材资源,以满足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的需求。

2.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数学教改实验,我们验证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

小学数学教改实验阶段报告

小学数学教改实验阶段报告

小学数学教改实验阶段报告小学数学教改实验阶段报告一、风险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目的中央教科所小学数理逻辑教改实验开始于1980年。

当时,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小学数学课本都已逐渐数学分析地把代数、几何若干内容放到算术中所进行教学,将小学算术改称数理逻辑为小学数学,并注意了切实加强能力的培养。

当时注意解决的问题是:(一)如何并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二)如何使增加的代数、几何内容,促进算术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习解法的累赘;(三)如何培养大学生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四)专业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如何发挥算术系统性、逻辑性强的特点,以简驭繁,减轻学生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中央教科所小学数学教改实验小组决定以唯物输辩证法为指导,从变革传统教材结构的逻辑入手,探索小学数学外语教学规律。

通过实验研究,逐步建立起既严格遵守数学科学本身的遵循逻辑性,又符合小学生数形现象的客观规律的小学数学体系,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点状人才打漂亮基础。

二、实验教材的特点教材内容的安排既注意形式逻辑,又注意辩证逻辑,培养全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出来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本的说就是大学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获得精确的概念,获取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知识体系。

所以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基础知识的合理安排。

知识的合理安排,实质是技能的逻辑问题。

小学数学是以算术为主,加强基础知识,就是打好算术的基础。

传统算术教材现代基础知识的安排,基本是形式逻辑,孤立地研究概念的确定性,并作以概念的互相区别作分开安排,这对弄清四则的差别,掌握运算新技能是够用的。

但是,由于教师掌握的知识是隔断的、互不联系的,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我们试图从变革传统教材结构的逻辑入手,探求小学数学教学规律。

权衡教学内容的安排,涵义需要充分展开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深入揭示概念运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正确理解、全面掌握数学概念,把握方法论之间的区别和把握联系。

教师教改实验报告

教师教改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改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4.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验内容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3)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质量提升(1)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课程评价,确保课程质量。

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

2. 实施过程:按照实验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验。

3. 数据收集: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验结果显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教师培训参与率100%,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人数逐年增加,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加强。

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良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总结报告

小学数学实验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目的本次数学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活动内容1. 实验一:探究立体图形的特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性,比如面积、体积、边长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性,加深对立体几何的理解。

2. 实验二:探究数列的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数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来预测后面的数字。

这样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3. 实验三:玩转数学游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比如数独、华容道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实验一:探究立体图形的特性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然后,老师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边长等,来探究它们的特性。

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测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 实验二:探究数列的规律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出了一些有趣的数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依次找到了数列的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来预测后面的数字。

这样的实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实验三:玩转数学游戏在这个实验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比如数独、华容道等。

这些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们在游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

四、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数学实验活动,学生们不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数学知识上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案例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案例

“高中数学三级自学教学法”实验报告【摘要】该项教改实验进行了5轮共15个学年。

本报告对实验课题的创立过程、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实验程序与操作认真进行了归纳,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严格地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有关数据,并从理论上对多年的教改实验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该项教改实验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使自学能力得到有效迁移,从而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一、问题的提出讲授法、练习法等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我国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客观地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激增,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深化,我们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凸现以下不足:1.教师为了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几乎占用了课堂内的全部时间。

这样做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但达不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目的。

这种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辅导时,总是以班上的中等生水平为参照进行。

这种教学使优秀学生受益不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消化不了。

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智力以及成绩的差异。

3.在数学教学中,小学、初中、高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大致相同。

忽视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三者之间在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显示数学教学方法的呆板和不科学。

4.在课外,教师仍然支配学生,学生很难做到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速度,自己组织讨论、交流和探索。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权。

因此,学生觉得读书是为老师而读,从而丧失读书的乐趣。

以上主要的四种不足,较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得紧迫和必要。

二、实验的设计(一)课题的创立与其理论依据如何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呢?“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赞可夫语)。

斯金纳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每个学生以他最适宜的速度进行。

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教学改革实验报告毕秀伟单位: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2013年10月12日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毕秀伟在任现职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高中数学教材、教学的特点,我进行了多次卓有成效的教改实验,着重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2009--2012年,我对十个班研究学生对课改的认识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品质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给课改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经过我自己的探索,总结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现将多年的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全面推行新课改的进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其具体内容如下:1:“问题-----探究”教学的含义“问题-----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学实验,主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辅导者、帮助者。

提倡落实学生的文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2:“问题----探究”教学的环节“问题-----探究”教学基本上有创设问题精神、确实研究问题,处方讨论,探索研究定向问题(探颖)突破创新、验证反馈研究结论(释颖)(1)创设问题精境。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问题情景,要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疑难情境,使学生的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然后,教师在全面分析问题情境的在、基础上,确定需要桥墩的实质性问题。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报告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报告我与2014年参加了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数学学科的教师培训。

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回来后我一直致力于怎么样教好数学,尤其是中职生的孩子们。

在任现职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中职数学教材、教学的特点,我进行了多次卓有成效的教改实验,着重突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2014--2016年,我对十个班研究学生对课改的认识及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品质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给课改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经过我自己的探索,总结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现将多年的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全面推行新课改的进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其具体内容如下:1:“问题-----探究”教学的含义“问题-----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学实验,主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辅导者、帮助者。

提倡落实学生的文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2:“问题----探究”教学的环节“问题-----探究”教学基本上有创设问题精神、确实研究问题,处方讨论,探索研究定向问题(探颖)突破创新、验证反馈研究结论(释颖)(1)创设问题精境。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问题情景,要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疑难情境,使学生的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然后,教师在全面分析问题情境的在、基础上,确定需要桥墩的实质性问题。

初中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材料

初中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材料

初中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死记硬背、机械化运算等,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学界和教育界开始尝试进行数学教改实验,探索更科学、更灵活、更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数学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学习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改实验进行报告。

一、教改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改内容我们的教改以“因材施教、感悟启发、合作探究”为主要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1.因材施教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测评,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辅导。

2.感悟启发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再以死记硬背为主要手段,而是通过展示数学的美、讲述数学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合作探究我们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思路。

我们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教改实施为了验证教改的效果,我们在一所普通初中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实验,一个是传统教学班级,一个是教改实验班级。

我们在教改实验班级中使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而在传统教学班级中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1.班级调查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班级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教改实验报告数学

教改实验报告数学

教改实验报告数学教改实验报告:数学教育的创新与挑战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改实验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创新与挑战。

一、数学教改的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数学教改势在必行。

二、数学教改的创新1. 课程设计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现代数学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因此,数学课程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引入实际问题、设计数学游戏等。

2. 教学方法在数学教改中,传统的“讲授-练习-考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例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师角色数学教改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而在数学教改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数学教改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平衡数学教改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在一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教师素质高,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水平较低。

因此,如何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数学教改面临的一大难题。

2.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数学教改的另一个挑战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大量的背诵和应试训练,这使得他们缺乏兴趣和动力。

因此,数学教改需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数学教改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与评价体系。

教师是数学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如何培养和评价优秀的数学教师,是数学教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改实验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教育也在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在过去的几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实验。

本文将对这些实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首先,我们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入了更多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兴趣爱好方面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尝试了更多的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而探究式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评价方式改革在评价方式上,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应试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除了学术表现,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四、教师培训与发展为了保证教改实验的有效进行,我们注重教师培训与发展。

我们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育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此外,我们也注重教师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五、教改实验效果分析经过几年的教改实验,我们发现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他们更乐于学习和探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使得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和进步。

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更有自信和能力应对教学中的挑战。

差异生学习潜能发展的高等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差异生学习潜能发展的高等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数 学学 习潜能浪费的模 式。 关键词 : 差异生 ; 学习潜能 ; 强化教 学模 式; 教 改实验 ; 潜 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0 9 4 ( 2 0 1 3 ) 0 2 - 0 1 O 0 — 0 5
观察 图一, 各班成绩统计直方 图均具两个特 点: “ 双波峰 ” 、 “ 低 分大 头 ” , 简称“ 双峰低大 ” 图现象 ( 或现
1 3・ 24 . 5 3 o , 0 9 _ 1 2・ 2 3 . 0 8 % 9 6 l ’
6 9 .6 - 2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2 1
基金项 目: 四川省 2 0 0 9 - 2 0 1 2 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项 目 “ 新建本科院校精细化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编 号: P 0 9 3 6 1 ) 子课题“ 差异生学 习潜 能发展 的高等数学教改实验 ” 。 作者简介 : 雷贤才 ( 1 9 5 4 - ) , 男, 四川宜宾人 , 宜宾学 院数学研究所副教授。研 究方向: 数学教育 , 非线性分析 。

7 0 - " 9 分
6 0 - 6 9分
6 O分 以 下
最 高 分 最 低 分
人数 ・ 比率
5 ・1 0 1・2 3 . 4 0 %
人数 ・比率
1 5・ 31 . 9 1 % 9 - l 0
平 均 分
6 8
5 ・1 0 . 6 4 %
发差异 生学 习潜能需要 的教学服务: 重营造 自 主学 习氛 围: 熏 知识 与方法 应用 的深 层次 , 优化 组合成“ 强化教学模式” , 与普通教

数学教研究教改活动记录(3篇)

数学教研究教改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数学教研究教改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讨和实践,寻找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方法,为我校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教师培训(1)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等。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

(3)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改革(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3. 课题研究(1)开展数学学科课题研究,如“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

(2)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3)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活动过程1. 开幕式2021年10月10日,数学教研究教改活动在多功能厅隆重开幕。

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 教师培训10月11日至13日,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收获颇丰。

3. 课堂教学改革10月14日至20日,各年级数学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课题研究10月21日至25日,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5. 总结表彰10月26日,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多功能厅举行。

数学教育“大先生”顾泠沅青浦实验的行与思——ICME-14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综述

数学教育“大先生”顾泠沅青浦实验的行与思——ICME-14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综述

在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泠沅先生,做了1小时的大会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成为第二位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做大会个人报告的中国人(第一位是华罗庚先生)。

作为一名学习者、聆听者,我想结合报告内容阐述青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青浦实验的历程。

青浦实验是上海西部城乡接合地区的一个数学教改实验,从1977年至今,根据不同阶段改革的重点目标,将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1.大面积质量提高阶段。

20世纪70年代,处于上海远郊的青浦县,面临教育基础差、师资力量弱和学生起点低的问题。

1977年,时任青浦县教研员的顾泠沅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组建了一个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研究小组。

为探寻教学的规律,形成了“15年磨一剑”的研究设计:3年的教学调查、1年半的经验筛选、3年的对比实验和8年的推广与深化。

从大数据宏观着眼,教学调查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问题与症结所在,在50余次课堂循环中筛选课堂改进的关键教学行为;从精致化微观入手,在作业抽查中归纳低分学生的形成过程,在配对比较中提出针对思维水平较低学生的“变式体验”和“出声想”策略。

该阶段在最常见教育条件下发掘出了一条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2.突破高认知瓶颈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

面对学生成绩虽提高但认知水平提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考察。

结合1990年的学生测验框架和结果,2007年再次启动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大样本测验,再次评估学生计算、概念、领会、运用和分析这五种认知水平,确定记忆、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内隐主因子。

在记忆-理解两维框架下,归并和简化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四层次认知目标架构,以此推进有深度的学习与教学。

此外,注重优秀经验的挖掘与深化,重温“启发尝试+及时反馈”的教学方法,凝练中国特色的变式教学经验。

数学教育实验报告

数学教育实验报告

数学教育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数学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寻找最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数学教育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和讨论。

实验方法:1. 传统教学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述知识点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3.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100名初中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每组进行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互动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均有显著提升,而传统教学法的成绩提升并不显著。

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方面,探究式教学法表现最好,互动式教学法次之,传统教学法最差。

实验结论: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探究式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互动式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

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探究式教学法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数学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初三数学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初三数学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初三数学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初三数学教改专题:数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该专题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有广泛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初三数学的实验,如测量、数据收集与处理等。

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平行线与直线的关系,通过测量和数据处理,让学生亲自体验并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设计一个数独游戏,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填写数字,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数学技巧。

总之,通过数学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将数学学科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调研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调研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调研报告教改实验报告教改实验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转型和创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教改实验在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针对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实验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观察教育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以获取客观的数据和真实的反馈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发现,教改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改实验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改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更能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 教师教学效果教改实验课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改实验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维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这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技能和更广泛的知识面。

调查结果显示,教改实验课程会促使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教育资源分配教改实验也带来了教育资源分配的调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名校和重点学科中,而教改实验则强调均衡资源分配,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差异化需求。

因此,教改实验课程的开展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的支持,包括优秀的教师、教学设备和教材等。

四、结论教改实验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然而,教改实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今后的教育改革应继续探索教改实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同时加强对教改实验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

五、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教育改革与实验课程》,教育出版社,2020年。

教改实验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

教改实验报告教改实验报告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改革则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改革路径,我们进行了一项教改实验。

本报告将介绍该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启示。

目的:本次教改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更具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我们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项目制学习的方法。

每个学生都参与一个跨学科的项目,项目的主题涵盖了科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学生在项目中负责自己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实践探索来完成项目任务。

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项目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学生们在项目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学习行为。

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资源。

此外,项目制学习还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学生们也提高了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启示:本次教改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控制,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其次,跨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

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跨学科地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大班数学活动实训报告

大班数学活动实训报告

大班数学活动实训报告我参与了一次大班数学活动实训,以下是我的报告内容。

在这次数学活动实训中,我们选择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的活动。

我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放学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调研。

我们向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发放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放学后会选择做作业、参加各种兴趣班或课外活动。

然而,很多学生在选择活动的时间上存在困惑,常常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我们邀请了一位专业的时间管理专家来为学生们做讲座。

他向学生们介绍了合理使用时间的技巧,包括设定目标、制定时间表、设定优先级等。

学生们通过听讲座,了解到了如何合理安排放学时间。

接着,我们组织了一个小游戏。

学生们被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模拟一个放学后的场景,然后根据所学到的时间管理技巧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这个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去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并加深了他们对时间管理的理解。

最后,我们举办了一个学生分享会。

在这个分享会上,我们邀请了一些学生来分享他们个人的时间管理经验和技巧。

这些学生向其他学生分享了他们是如何合理安排放学时间的,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实训,我们小组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合理安排放学时间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参与讲座、游戏和分享会,提高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放学时间。

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最重要的是,学生们从中获得了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总结起来,这次大班数学活动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相信,这样的实训活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

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

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顾泠沅【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22(40)4【摘要】这是来自上海西部城乡结合地区的一个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这项实验从1977年到2022年,走过了中国社会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到教育现代化的40余年历程。

实验早期,构建“调查—筛选—实验—推广”的实践研究方法体系,找到了一条在常见教育条件下普遍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学生在变式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改行动中成长等“教学相长”的中国经验;实验后期,注重能力与素养目标,致力于开发“大数据执果溯因”实证方法,基于大样本测试与长周期抽样分析,通过临床观察与证据推理,找出提升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由此取得实效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整个报告,是老一辈师长、过渡代中坚力量和大批后辈才俊三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顽强拼搏的实践结晶。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1.低处起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977—1992年);2.领会优先,突破高认知瓶颈(1992—2007年);3.完善教研,推进探究与创造(2007—2022年)。

【总页数】14页(P103-116)【作者】顾泠沅【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一项着眼素质教育的教改实验——武汉市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结题报告2.一项着眼整体、充满活力的教改实验——关于“小学数学——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一体化”研究实验访华中师大教科所何雄智副教授3.面向农村小学的一项教改实验——“小学语文自学训练”实验介绍4.“三算结合”,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数学教改实验5.数学教育“大先生”顾泠沅:青浦实验的行与思--ICME-14报告“45年:一项数学教改实验”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改实验报告
引言
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一直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数学
教改实验,通过引入这种新的教学策略,评估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教学策略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的对象是一所中学的两个数学班级,每个班级各有30名学生。

两个班级中的学生具有相似的学习背景和数学基础。

实验步骤
1.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个班级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
个组各有15名学生。

2.实验组教学策略:对实验组采用“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教学策略
进行数学教学。

该策略强调将问题分解为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对照组教学策略:对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讲解
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4.实验周期:实验持续一个学期,每周两次数学课。

实验结果
学习成绩比较
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2.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波动较小,表现更稳定。

学习兴趣比较
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实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投入。

2.
实验组学生对于“Step by Step Thinking”教学策略给予较高评价,认为它能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结论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 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3.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
策略得到改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三, “Step by Step Thinking: 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数学教育研究,
2018.
2.李四, “基于学习理论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与教学研究, 2019.
3.王五, “探索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以上是本次数学教改实验的报告,通过引入“Step by Step Thinking”的教学策略,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实验结果。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该教学策略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