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

3.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活动教学重点知识目标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我国沿海工业基地的分布,其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它位于哪条河流沿岸?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1.读图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河流、气候及资源状况。

地形:地势低平,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河流:河网稠密,湖泊众多。

地表水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资源:上游多煤、天然气和水能,下游主要是铁和铜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认识“H”型工业格局1、说出“H”型格局东西沟通了哪两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2.找出东西纽带中的四大重要城市。

3.辐射作用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4.认识世界上重要的沿河产业带有哪些?(莱茵河、密西西比河)三、沿江地带的城市1.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比较长江上中游和下游分布的工业城市稠密与稀疏的不同?找出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

2.了解上海多方面的优势表现四、沿江地带的工业1.读图找出沿江地带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各自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2.找出沿江地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几个?3.记住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

五、生态问题及治理保护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出现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中下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酸雨严重,水体污染)2、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当堂训练做练习,巩固深化归纳评价总结知识要点。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自己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域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俩界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因果推理的能力。

5.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难点: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讲练结合四、教具准备有关图片五、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

当时全国军民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灾。

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和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5. 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生态环境问题。

2.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资源、人口、城市和生态环境等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

3.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资源、人口、城市和生态环境等情况。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行动。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灾害调查,如洪水、泥沙、污染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开展长江沿江地带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征文、绘画、演讲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情况。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地理位置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与范围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重要性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使学生对其地理位置有直观的认识视频资料:播放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其在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2.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2.3 教学方法: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其地形、气候特点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条件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农产品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的特点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分布图,使学生对其工业发展有直观的认识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数据,了解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第五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保护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特点及面临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和图表,探究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3)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状况,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分析;(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2)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问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让学生熟悉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熟悉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进展中的作用。

3.熟悉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熟悉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构造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进展中消失的生态问题与治理爱护措施。

力量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育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猎取、分析及评价力量。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局部城市气温柔降水统计图表,培育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力量。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比照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育学生比照分析力量。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育学生的绘图力量。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进展和区际公正的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构造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预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争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

(学生答复略)2.经过学生争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进展的机遇。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其次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争论答复以下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外形。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设计二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设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引入新课:
奥运火炬传递长江城市的情况
长江沿江位置、范围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转折:我们所在的省份就位于长江沿江,引出福娃贝贝的家也在长江沿江。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主画面:走进长江
赞美长江
探究长江
走进长江:从地形、气候、主要的河湖、资源四方面分析长江的自然条件
赞美长江:福娃贝贝从旅游、航运、灌溉、水能四方面分析长江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对经济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力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习:
巩固所学知识点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东起________,西至四川_________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地势较为低平.
3、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四季分明;降水_______
4、本区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__________的地区
5、长江水运便利,有“_____________”之称.
教学
反思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班级
初二年级
时间
学科
地理
课题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知识目标:
①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位置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力。

4. 增强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5. 地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开发与保护。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城市和地区为例,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和地区,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分析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长江沿江地带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企业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八年级地理教案【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请学生欣赏一段录像片,大家体会一下片中介绍的地方有什么特色?(教师播放资料片:话说长江)教师: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自己对有关长江的感受。

教师: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区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教师:(将长江流域教学挂图布置好),我们学习某个地区或地带,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具体包括那些范围?下面,请大家看这幅挂图,结合课文上“长江沿江地带”图,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下面,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几个学生上来在挂图上具体介绍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教师:通过刚才几个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明确:本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达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约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分布等。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法教学。

3. 准备讨论题,用于小组讨论法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你能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区域地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5. 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景观、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 案例分析: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重要性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全面覆盖了长江沿江地带的相关知识点,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

2. 阐述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反馈。

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反馈。

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

2. 数据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反馈。

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特色。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的措施(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有关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种地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3、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图像和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新课导言]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黄河流经的一个重要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今天,我们再到长江的沿江地带去看一看(出示标题)。

(提问)大家看了图像资料后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印象)?(归纳)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有哪些有利条件?经济发达与长江这条河流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出示副标题)?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走进长江沿江地带去寻找答案。

(引入新课)刚才那些图像资料只是给我们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的粗略感受,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见证一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实力。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如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等。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

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点。

2.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3.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水系、农业、人口等方面的特点。

4. 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湿地破坏等。

5. 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加强环保立法、提高环保意识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并简要介绍其地理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长江沿江地带与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其差异性和共性。

2.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问同学们认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回答:请同学们结合所学,谈谈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点的掌握程度。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4.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5. 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等。

4.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生态修复等。

5.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6.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长江沿江地带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7. 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情况。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议。

9. 总结发言: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

3. 作业论文:评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本区地形类型、分布特点。

(3)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4)认识本区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体会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在进行小组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区域位置的范围;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难点: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地形图等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等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先在白板中部位置勾画出长江干流图)
教师:(指图)这是我国哪一条大河?
学生:长江
教师:谁能上来指出长江概况。

学生:(白板填注)略
教师: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教学:
板书: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活动一: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我们学习一个区域或地带,其一般模式中首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副板书:
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经纬位置
板书: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教师:(白板课件)
看长江地带地形图,然后用铅笔将长江沿江地带的起止点标出,并且将该段长江干流加粗。

(在白板)并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分组)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简单评价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长江沿江地带西起四川攀枝花,东至上海,东西绵延3000
多KM,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二岸100—200KM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
域。

教师:我们知道了长江沿江地带相对位置,其本区有哪条重要的一条纬线经过?并加粗。

(白板演示)
学生:北纬30度
教师:请简单评价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长江两岸沿江地带中低纬度
教师:本区不仅有优越地理位置,而且在自然条件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一起
来用分析区域主要自然条件表现的方法来具体分析本区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运条
件、资源条件等特征。

活动二:学生课堂分组探究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第一组:阅读白板《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图,完成教材P75《活动》第一题第一
小问:
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差异。

第二组:阅读白板《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气候类型
及其特点。

第三组:阅读白板《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图,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并说
明不同河段的利用状况,完成教材P75《活动》第一题第二小问。

第四组;阅读白板《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完成教材P75《活动》第
二题。

提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界线。

学生白板填图。

宜昌、湖口
师:请学生看白板资料分析本区发展的产业部门。

讨论结果: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发达,农产品
丰富。

2、气候适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3、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被称
为“水能宝库”。

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

4、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煤、铁、铜等矿产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教师:填表格
板书: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师:指白板图总结:(见课件)
课堂练习(利用白板投影学生抢打)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东起_______,西至四川盆地的攀枝花,东西绵长____ 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二岸100~200千米范围内,是一个典型的“____”区域。

2.长江沿江地带有丰富的煤、_____
和_____资源。

3.长江沿江地带属于_____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______,降水_____ 。

板书设计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总结:
本节认识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他为本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保障。

下节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的产业部门。

注:课件在白板模式可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