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问题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实、虚词。
2.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研读课文前两部分,分析人物形象。
3.感受蔺相如的勇武的精神与宽容的气度。
提示与建议:
实、虚词的掌握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人物的言行。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城,过梁、楚以归。
”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
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基础知识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
..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王书()9.睨.柱()
10.王不怿.()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三、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1)奉①臣愿奉璧往使
②请奉盆缶王
(2)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寡人窃闻王好音
(3)孰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负①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④宁许以负曲
(5)顾①相如顾召御史书
②顾吾念之
(6)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7)引①相如引车避匿
②引使者蔺相如
③左右欲引相如去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8)负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②贪,负其强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④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⑥负债累累
(9)幸①而君幸于王
②大王也幸赦臣
③则幸得脱矣
(10)易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以乱易整,不武
(11)遗①昭王闻之,使人遗王书
②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2)会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②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3)拜①拜为上卿
②拜送书于庭
(14)见①徒见欺
②于是王召见
(15)书①御史前书曰
②使人遗王书
(16)请①因跪请王
②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17)立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立竿见影
③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至,立奉璧来
四、解释下列文言虚词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1.而
(1)夫强而燕弱
(2)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不如因而厚遇之
(4)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5)以城求璧而不许
2.之
(1)均之二策
(2)即患兵之来
(3)为刎颈之交
3.于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归璧于
(3)故燕王欲结于君
(4)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
(5)而君幸于王
4.以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
(3)亦不以城予,亦终不予璧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以勇气闻于诸侯
5.其
(1)乃使其从者衣褐(他的)
(2其势不俱生
6.为
(1)拜为上卿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而蔺相如如徒以口舌为劳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3于是王不怿,为一击缶
7.乃
(1)今君乃亡走燕
(2)于是王乃斋戒五日
(3)臣乃敢上璧
8.因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罪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不如因而厚遇之
9.且
(1)且庸人尚羞之
(2)王不行,示弱且怯也
(3)且以一璧之故逆之欢,不可
五、你认为本课还有哪些重要的实虚词,请积累在下边。
§文本精要探究
一、请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出清晰的层次,并简要概括容。
二、反复诵读第一、二层的相关文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一层的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蔺相如为何会赢得王的信任?
3.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4.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王“无意偿城”?
5.相如发现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6.王“诈佯为予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
7.归壁于后,相如又怎样对王交代的?
8.第二层写完壁归,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
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三、用自己的话讲“完壁归”的故事。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
C.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羞,不忍
..为之下。
B.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
3.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引.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
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8.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9.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
②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翻译下列语句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
译文: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译文: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译文:
⑤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三、语言运用
11.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下面要求。
认真阅读漫画,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春节发压岁钱的看法
12.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
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高科技从未停止改变人们的生活。
到了未来的某一天,不再是你背书包,而是书包背你了;如果你敢在键盘上敲脏话,电脑会“伸出手”制止你;运动也会变得省事,即便是在你睡觉的时候也会有机器帮你锻炼身体。
①更
②或许
③因为
④就
[拓展迁移]
§荐读妙悟
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
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
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
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
”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
兵他顾,烛燃公须。
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
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
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
渠已解○11持烛矣。
”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公:指北宋大臣琦,封国公。
与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
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大名县。
③玉盏:玉制酒杯。
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
⑤世宝:传世之宝。
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
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
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省定县)统帅。
⑨间视:偶尔抬头看。
间,间或,偶尔。
⑩亟:急。
渠:他。
○11解:懂得。
§采英撷趣
宽容是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
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基不主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
”憎恶对方,狠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
卡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净尽,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
把对手看做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过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性核。
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
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
细流,方能成其大。
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
【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与时代背景。
2.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与特殊文言句式。
3.研读课文后两部分,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的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提示与建议:
理解文章容,学习其写作艺术都要以疏通文句为基础。
【互动探究】
§背景知识扫瞄
1.《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涉世家》肯定了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2.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以主力图楚,前280年取楚上庸(今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江陵),逼楚迁都于(今淮阳)。
尽管如此,仍未停止对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的挑战已成为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基础知识积累
一、正确解释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
(1)名词作动词。
乃使其从者衣褐
舍相如广成传
御史前书
左右欲刃相如
于是相如前进缶
(2)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廷叱之
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
间至矣
卒廷见相如
(3)形容词作动词。
大王必欲急臣
(4)形容词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动词使动用法。
毕礼而归之
宁许以负曲
(6)形容词使动用法
臣请完璧归
二、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今义: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古义:今义:
(3)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今义:
(4)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王
古义:今义:
(5)位在廉颇之右
古义:今义:
(6)明年,复攻。
古义:今义: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今义:
(8)其势必不敢留君
古义:今义:
(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古义:今义:
(10)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古义:今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王
9.且相如素贱人
10.马之千里者
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容。
1.()固请()
2.相如闻()不忍与()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
4.请奉盆缶()王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今君乃亡()走()燕
§文本精要探究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容,认真诵读第三、四层,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文章容。
一、第三层(14—16段)。
1.“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2.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求和?
3.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
4.王怎样侮辱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5.面对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6.蔺相如的“五步之,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7.“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二、第四层(第17—21段)。
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将相和的经过。
2.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3.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
相如是如何对待的?
4.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的?相如退让的原因是什么?
5.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6.“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7. 这个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方法来描绘人物?
三、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本文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你认为可供我们写作借鉴的有哪些方面?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命名相同的是()例句:“王恐其破璧,乃辞”
A.阿母媒人
B.乃令良留
C.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
C.左右欲刃.相如
D.请以十五城为王寿.
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完璧归B.宁许以负曲
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王恐其破璧,乃辞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5.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
曲④请奉盆缶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6.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
①为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
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状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侯信者,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而进食,岂望报乎!”
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侯列传》)7.请结合原文,用现代汉语回答问题。
(1)信不能被推选作官吏的原因是:
(2)信为什么常常依靠别人生活?
(3)亭长之妻对信是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气走了他?
(4)当信说将来一定要报答漂母时,漂母说:
(5)屠中一少年向信挑衅时说:
(6)街市上的人为什么笑信?你怎么看信“俛出胯下,蒲伏”的行为?
8.找出与“廉颇者,之良将也”句式相同的句子。
9.找出与“拜送书于庭”句式相同的句子
10.指
出加点词的含义,有活用现象也请指出。
(1)饭.信()
(2)自食.()
(3)众.辱之曰()
(4)若.虽长大()
(5)常数.从其下乡亭长寄食,数.月()()(6)食.时,不为具食.()()(7)怒,竟.绝去()竟.漂数十日()
三、语言运用
11.下面这封邀请函的正文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尊敬的晨刚先生:
第七届“国际图书馆论坛”将于2009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图书馆举行。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我①荣幸
地邀请您参加这次会议。
②如您所知,第七届“国际图书馆论坛”将③汇聚图书馆馆员、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们,共同就④与大会主题——“城市发展与图书馆服务”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我们⑤诚挚地邀请您在本次论坛会议上⑥发表您的见解以抛砖引玉,并与⑦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就当今图书馆界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随函⑧惠赠大会日程安排,⑨恳请您务必在2009年8月12日之前提交您的论文题目。
请允许我再次感您为第七届“国际图书馆论坛”取得成功所做的努力,我们⑩热切地期待您的到来。
大会组委会主席立新
2009年6月1日序号:改为:。
序号:改为:。
序号:改为:。
序号:改为:。
序号:改为:。
12.古往今来,不少诗歌中嵌入“春夏秋冬”,显得别有情趣。
东晋画家顾恺之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
诗曰:春水满泗阳,夏云多奇峰。
①,②。
请依据自己的阅历,写出后两句,要有点诗的意趣。
[拓展迁移]
§荐读妙悟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年纪大了,赋闲在家,王有心启用,便派人前去查看。
廉颇心向往之,和此人一起吃饭,喝了好几斤酒,吃了好几斤肉,还披挂上马耍了耍。
可惜派去的此人和廉颇有隙,回报王说,廉颇能吃能喝,耍也耍得,只是席间倒是去了好几趟WC,于是王便不复用。
这便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由来。
这事你要说王用人不当可以,说廉颇遇人不淑也行,至少教导了大家一个道理,有的时候跟同事保持良好关系还是很必要的。
§采英撷趣
孝成王七年,国与国的军队在长平拉开战场,当时奢已经死了,(◇华注释说∶“奢的坟墓在边界的西山上,叫做马服山。
”)而蔺相如病得很重,孝成王任命廉颇做将军带兵攻打国,军多次打败军,军坚守城池不出来交战。
军多次挑战,廉颇都不肯出兵交战。
孝成王相信了国的间谍。
国的间谍对孝成王说:“国只害怕马服君奢的儿子括当上将军。
”王于是任命括做将军,代替了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听了括的名字就任命他当将军,就像粘住琴瑟上调弦的短木若胶柱,再来弹琴。
括只能熟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变通。
”王不听从蔺相如的建议,于是任命括为将。
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奢谈论兵事,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括的母亲问奢其中的原因,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
如果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军的人一定是括自己。
”当括将要出发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对王说∶“不能让括带兵。
”王说∶“为什么呢?”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跟随他的父亲,当时他的父亲是将军,他所供养的食客谋士有好几十人,他所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以及王公们的赏赐都分给军官士兵,接受军令以后,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如今括一旦做了将军,面向接受军士们的拜见,军吏们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所赐的金银绸缎,括都拿回来藏在加中,并且每天观察有便宜的田地房屋能买的就买下来。
大王您认为它能像他父亲吗?父子不同心,希望大王您不要任命他。
”王说∶“你不要管了,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您非要任用他,如果他有了差错,我能不能受到牵连呢?”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
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
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军的粮道,把军一分为二,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军非常饥饿,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军用箭射死了括。
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军投降了国,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国前后损失兵力四十五万。
第二年,国军队围困了,一年多,王几乎不能逃脱。
幸亏楚国、国的军队来救援,才得以解了的包围。
王也因为括母亲先前的话,没有诛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