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 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 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A、承认联系的客观
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 提和基础。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2)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 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3)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大体说 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不仅 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属性。在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与 变异等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厮杀、学术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B. 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 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 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前者是事 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对此,我们将在对 立统一规律中详细讨论。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 互联系。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 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型的是把原子 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跟斗争性,共同推进事物向前发展。(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 联结、交融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这才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动力。
6.推动物质的发展和进化,是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是由 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 识既斗争又统一,是推动思想前进的动力。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一章整理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 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2.哲学基本问题极其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 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1)唯物 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哲学问题小结: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险,特点是三维性;时 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1)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2)时间、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3)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 的统一。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 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
7.矛盾与和谐:
8.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内部: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外部: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 统一。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 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 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 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举例:从横向讲,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从纵向讲,一个系 统的矛盾的展开和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 3.就事物发展的过程和阶段而言,在矛盾群中,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每一矛盾而言,又分为矛 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 的灵魂。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 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 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 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 关键。(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例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事物的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量是事 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1)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 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2)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是对原有度的突破。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 爆发式和非爆发式飞跃。爆发式飞跃:指通过对抗形式实现质变; 非爆发式飞跃: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①阶段性部分质变:指事物的根本属性未变,非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②局部性部分质变:指事物全局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指当事物的质变开始时新质 并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而是先突破一点或几点,然后在量上迅速扩张,最终完成整体质的飞跃。
2.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 的运动。(2)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
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5.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 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6.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3)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 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5.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A、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 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 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 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联系范畴的理解,包含以下 三个要点:(1)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3)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