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带答案
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
3.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
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
4.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
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
6.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7.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
由于凸透镜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弱,故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射入时长。
有一种感光胶片叫红外线胶片,它对可见光不敏感,而红外线却能使它感光。
这种胶片可用普通相机进行红外摄影。
现有一幅书上的图片用普通胶片摄影时刚好成等大的像,现换成红外线胶片,若仍要成等大的像,则应该()
A.增大物距,增加暗箱长度B.减小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C.减小物距,增加暗箱长度D.增大物距,缩短暗箱长度
8.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S表示鱼,S′表示鱼的像,如图所示,光路正确规范的是()
A.B.
C.D.
9.甲、乙、丙三名士兵并排站在鱼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
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
由此可以推断()
A.甲、乙均未瞄准鱼 B.乙、丙均未瞄准鱼 C.甲、丙均未瞄准鱼 D.只有丙一个人瞄准了鱼
10.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12.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访问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焦点之内才能成清晰的像
13.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B.笔在水面处“折断” C.凿壁借光D.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14.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水中的鸡蛋变“大”B.鸟的倒影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D.墙壁上出
现手影
15.今年3月某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
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太阳光在这区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16.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17.如图所示,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8.如图所示,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A.B.C.D.
19.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20.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反射红光C.桃花吸收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21.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
22.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小明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钟如图所示,此时的时间是________.
23.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
如图,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的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
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
24.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4]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2)刚从电影院出来,[3]瞳孔将会_____.(填变大或者缩小)
(3)只有物像落在[8]_____上时,才能看清物体.
(4)[5]_____病变或者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新获得光明.
(5)不同人种,[2]_____的颜色不同.
25.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
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B则B________C.
2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
⑤幻灯机成像.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_____;属于实像的是_____。
27.【最新】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 而形成的________ 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 (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_ (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 (左/右)移
(3)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化.仙女虾的卵壳具有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的特性
三、探究题
28.(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以0.5米/秒的速度垂直镜面向平面镜运动6秒后,像与镜面距离为_________米。
(2)他通过另一平面镜看到A物体(如图),请在图示光线上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__________)
2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
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
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
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30.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___.
(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________cm,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选填字母).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31.“坐井观天,所见甚微”,请用图描出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
32.在图中画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____)
33.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和其对应的反射光线OB,画出平面镜和法线.
(____)
34.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___)
35.在图的方框中画一个合适的透镜.
(____)
36.如图所示,水面上方和水中各有一发光点A1、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A1和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______)
3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
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
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
38.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
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
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_____。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9.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
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
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
结果记入下表。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
结果记入下表。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
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
4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_____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像
(_________)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
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所示。
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
结合所
画图像,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判断_______。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止此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物距u=40cm-23cm=17cm;像距v=70cm-40cm=30cmn,由上分析得
30m>2f,f<17cm<2f解得:8.5cm<f<15cm;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物距u=40cm-10cm=30cm,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B
【解析】
【详解】
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解得f甲<6cm。
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即f乙>12cm;
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解得12cm>f丙>6cm。
所以,f乙>f丙>f甲;
故B正确ACD错误。
3.A
【详解】
此题考查了通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分别画出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的光路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Pc,Pd 上,如下图所示:
4.A
【详解】
树反射的光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光线进入潜水员的眼睛,潜水员看到了树,潜水员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潜水员认为树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潜水员看到的树是折射光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虚像,比树的实际位置高,所以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树,实际上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故选A.
5.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皮肤中各感受器的分布。
可以从皮肤、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的分布、功能方面来分析作答。
【详解】
A.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
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
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以舌尖、舌侧及舌体后部占大多数,而舌体中部感受器较少,味觉也迟钝,同部位味蕾的味受体是不同的,对不同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敏感区,所以A正确。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但其余各器官中也都有分布,所以B错误。
C.各种味道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来分辨的。
味觉感受器即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体乳头上。
不同的乳头,所含味蕾数目也不一致,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所以C正确。
D.人体的鼻腔顶壁的粘膜中有嗅细胞,能够接受挥发性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D 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人体各种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区域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析】
【详解】
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x坐标,x=2关于0对称点是-2,x=2关于-1对称点是-4,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2,-4]之间会被看到。
故D正确。
7.A
【解析】
【详解】
由于玻璃对红外线的会聚能力比可见光线弱,因而同一透镜在红外线射入时的焦距比可见光线射入时长。
若可见光正好在胶片上成像,当红外线入射时,由于焦距变大,相当于物镜间距变小,要成清晰的像,则胶片必须远离相机透镜,即使物距增大;成等大的像,则像距等于物距等于2f(2倍焦距),焦距变长了,则像距也变大。
故A正确,BCD错误。
8.D
【解析】
【详解】
AB、叉鱼时,渔民看到鱼的像,光线是从水中射向空气进入人眼,图中光线传播方向画反了,故AB错误;
CD、叉鱼时,渔民看到鱼的像,光线是从水中射向空气进入人眼,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因此看到像的光线应该用虚线,故C错误,D正确。
9.B
【解析】
【详解】
由于水的折射作用,人们在水面上所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虚像,且其位置在鱼的上方.故说瞄准“鱼”者其实是瞄准了鱼的虚像,因而也就射不中实在的鱼.因此可以说.瞄准“鱼”者射不中,射中者未“瞄准”,即丙肯定没有瞄准鱼,由于甲虽未射中,但射在鱼在上方,说明甲是射在鱼的虚像位置,说明其是瞄准“鱼”的,乙射在鱼的下方,说明乙瞄准的是鱼的像的下方,故B正确.ACD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路面和潮湿的路面都发生了光的反射,故A错误;
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B正确;
C.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发射,故C错误;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11.B
【详解】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且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所以对于未装水池中的标杆,会在标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对于装水池中的标杆,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会向下偏折靠近法线,使影子的长度变小,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二维码不是光源,看到的二维码是因为二维码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A错误;
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B错误;
C.由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可知,其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C正确;
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D错误。
13.D
【解析】
【详解】
A. 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与题意不符;
B. 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C. 凿壁借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D. 平静水面上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14.D
【解析】
A. 水中的鸡蛋变“大”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A错误.
B. 鸟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错误.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C错误.
D. 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正确.
故选D.
15.A
【解析】
【详解】
A.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星球,但不是液态,故A错误;
B.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 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和构成太阳的物质在太阳系初形成时是一体的,属于同一团物质。
这团物质在作高速自旋运动,一些物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来,它们一般是从太阳的赤道附近被甩出来的,因为那儿的离心力最大。
可以说只有太阳的赤道部分的物质才会被甩出来,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就是从那儿被甩出来的。
从那儿被甩出来的物质的运动面是一样的,都是沿着太阳的赤道面被甩出,因此行星几乎是在同一个面中运动,那就是太阳的赤道面,故C正确;
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故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长,故D错误;
16.C
【详解】
A.光能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km/s=3×108m/s,故C正确;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17.C
【详解】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
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故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18.C
【详解】
把像与物上对应的点连接,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该是:连线与镜面垂直,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两条判断出选项C正确。
19.B
【详解】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所以②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所以④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20.B
【解析】
【详解】
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故ACD错误,B正确。
21.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第二空.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第三空.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22.不变 5 3:40
【解析】
【详解】
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为1.6m的同学,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