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
【专题说明】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的基本事实,而对于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往往就是这个基本定理的应用。
【方法技巧】
模型一“一线两点”型(一动+两定)
类型一异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类型二同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将军饮马模型)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将两定点同侧转化为异侧问题,同类型一即可解决.作点B关于l 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类型三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类型四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同类型三即可解决.
模型二“一点两线”型(两动+一定)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模型三“两点两线”型(两动+两定)
问题:点P,Q是∠AOB的内部两定点,在OA上找点M,在OB上找点N,使得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要使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PQ为定值,即求得PM+MN+NQ的最小值即可,需将线段PM,MN,NQ三条线段尽可能转化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想到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点Q关于OB的对称点.
【典例分析】
【典例1-1】基本模型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
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
三计算.
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典例1-2】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 ﹣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
一找: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
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典例1-3】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 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
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典例1-4】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于点P;
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变式1-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点N为BC的中点,点M
是对角线AC上一点,则MB+MN的最小值为.
【变式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AB 边上一点,且AE=1,P是CD边上一点,则|PE﹣PO|的最大值为.
【变式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2,∠DAB=60°,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D,AB上,且BF=DE=4.点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大值为.
【变式1-4】结论:如图,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点M为直线l上的一点,则MA+MC 的最小值为.
【典例2】模型分析
问题:点P是∠AOB内的一定点,点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 的位置,使△PMN的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分别交OA,OB于点M,N;
二证:验证当P′,M,N,P″四点共线时,△PMN的周长最小.
三计算.
注:当三个点均为动点时,先假定一个点为定点,再将其特化为“一定两动“问题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变式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121°,∠B=∠D=90°,点M、N分别在BC、CD上,
(1)当∠MAN=∠C时,∠AMN+∠ANM=°;
(2)当△AMN周长最小时,∠AMN+∠ANM=°.
【变式2-2】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点P,M,N分别是BC,AB,AC上的动
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典例3】模型分析
问题:点P,Q是∠AOB内部的两定点,点M,N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点Q关于OB的对称点Q′,连接P′Q′,分别交OA,OB于点M,N;
二证:验证当P′,M,N,Q′四点共线时,四边形PQNM的周长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变式3-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E=2DF=2,点G,H分别在CD,BC 边上,则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
【变式3-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3,点E是AB的中点,若点P,Q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EPQ周长的最小值为.
【典例4-1】基本模型
问题:
如图,点A,B为直线l同侧两定点,M,N为直线l上的动点,且MN的长度为定值,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 “B,交直线l于点N,再确定点M;
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典例4-2】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直线a∥b,定点A,B分别位于直线a的上方和直线b的下方,M,N分别为直线a,b上的动点,且MN⊥a,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解题思路:
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连接A'B;
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变式4-1】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线段MN在对角线BD上运动,若⊙O的面积为2π,MN=1,则AM+CN的最小值为.
【变式4-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1,将△ABD沿射线DB方向平移得到△A'B'D',连接B'C,D'C,求B'C+D'C的最小值.
专题12 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含将军饮马)
(知识解读)
【专题说明】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的基本事实,而对于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往往就是这个基本定理的应用。
【方法技巧】
模型一“一线两点”型(一动+两定)
类型一异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P,点P即为所求.
类型二同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将军饮马模型)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将两定点同侧转化为异侧问题,同类型一即可解决.作点B关于l 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类型三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类型四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同类型三即可解决.
模型二“一点两线”型(两动+一定)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模型三“两点两线”型(两动+两定)
问题:点P,Q是∠AOB的内部两定点,在OA上找点M,在OB上找点N,使得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要使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PQ为定值,即求得PM+MN+NQ的最小值即可,需将线段PM,MN,NQ三条线段尽可能转化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想到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点Q关于OB的对称点.
【典例分析】
【典例1-1】基本模型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
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
三计算.
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如图,∵点B与点B′关于直线l对称,
∴PB=PB′,
∴P A+PB=P A+PB′=AB′,
∴此时P A+PB的值最小.
【典例1-2】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 ﹣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
一找: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
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证明:如图,P'为l上异于P的一点,连接P'A、P'B,
在△ABP'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P'A﹣P'B|<AB,
∵P A﹣PB=AB,
∴|P'A﹣P'B|<|P A=PB|,
∴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的值最大.
【典例1-3】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 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
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图形如图所示:
理由: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P′,连接P′A,P′B.
∵P′A+P′B≥AB,AB=P A+PB,
∴P′A+P′B≥P A+PB,
∴AP+PB的值最小.
【典例1-4】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PB|的值最大.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于点P;
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如图,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P′,连接P′B′,
∵|P′A﹣P′B|≤AB′,
∴当A,B′,P′共线时,|P′A﹣P′B|的值最大,最大值为AB′的长.
【变式1-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点N为BC的中点,点M 是对角线AC上一点,则MB+MN的最小值为.
【答案】2
【解答】解:如图,连接DN,DM,过点D作DH⊥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H.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B=CD=AD,∠ABC=∠ADC=60°,
∴△ABC,△ADC都是等边三角形,
∴B,D关于AC对称,
∴MB=MD,
∴MB+MN=MD+MN≥DN,
∵AB∥CD,
∴∠DCH=60°,
∵DH⊥CH,
∴CH=CD•cos60°=2,DH=2,
∵BN=CN=2,CD=4,
∴NH=CN+CH=4,
∴DN===2,
∴MB+MN≥2,
∴MB+MN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
【变式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AB 边上一点,且AE=1,P是CD边上一点,则|PE﹣PO|的最大值为.
【答案】
【解答】解:如图,连接OE,过点O作OH⊥AB于点H.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HB=90°,
∴OH∥AD,
∵OB=OD,
∴AH=HB=2,
∴OH=AD=3,
∵AE=1,
∴EH=AH﹣AE=1.
∴OE===,
∴|PE﹣OP|≤EO=,
∴|PE﹣OP|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变式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2,∠DAB=60°,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D,AB上,且BF=DE=4.点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大值为.
【答案】2
【解答】解:在OB上取一点E′,使得OE′=OE,中点E',作射线FE'交AC于点P'.则PE=PE',
∴|PF﹣PE|=PF﹣PE'≤FE',
当P与P'重合,P'、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F﹣PE'|有最大值,即为FE'的长,在菱形ABCD中,∠ABC=120°,
∴∠ABD=60°,∠DAB=60°,
∴△ABD为等边三角形.
∴AB=BD=AD=12.
∴OD=OB=6.
∵BF=DE=4,
∴OE=OE′=2,
∴BE′=OB﹣OE′=4,
∴BF=BE′
∵∠ABD=60°,
∴△BE'F为等边三角形,
∴E'F=FB=2.
故|PF﹣PE|的最大值为2.
故答案为:2.
【变式1-4】结论:如图,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点M为直线l上的一点,则MA+MC 的最小值为.
【答案】4.
【解答】解:连接BC交直线l于M′点,连接M′A,如图,
当x=0时,y=ax2﹣bx﹣4=﹣4,则C(0,﹣4),
∵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
∴A、B点关于直线l对称,
∴M′B=M′A,
∴M′A+M′C=M′B+M′C=BC,
∴此时M′A+M′C的值最小,
∵BC==4,
∴M′A+M′C的最小值为4,
当M点运动到M′点时,MA+MC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
【典例2】模型分析
问题:点P是∠AOB内的一定点,点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 的位置,使△PMN的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分别交OA,OB于点M,N;
二证:验证当P′,M,N,P″四点共线时,△PMN的周长最小.
三计算.
注:当三个点均为动点时,先假定一个点为定点,再将其特化为“一定两动“问题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交OA于M,交OB于N,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MP=P″M,PN=P′N,
∴△PMN的周长的最小值=P′P″.
【变式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121°,∠B=∠D=90°,点M、N分别在BC、CD上,
(1)当∠MAN=∠C时,∠AMN+∠ANM=°;
(2)当△AMN周长最小时,∠AMN+∠ANM=°.
【答案】121,118
【解答】解:(1)∵∠BAD=121°,∠B=∠D=90°,
∴∠C=180°﹣121°=59°,
∴∠MAN=∠C=59°,
∴AMN+∠ANM=180°﹣∠MAN=180°﹣59°=121°,
故答案为121.
(2)如下图,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
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
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
作DA延长线AH,
∵∠DAB=121°,
∴∠HAA′=59°,
∴∠AA′M+∠A″=∠HAA′=59°,
∵∠MA′A=∠MAA′,∠NAD=∠A″,
且∠MA′A+∠MAA′=∠AMN,
∠NAD+∠A″=∠ANM,
∴∠AMN+∠ANM
=∠MA′A+∠MAA′+∠NAD+∠A″
=2(∠AA′M+∠A″)=2×59°=118°.
故答案为:118.
【变式2-2】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点P,M,N分别是BC,AB,AC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答案】3
【解答】解:如图,连接AP,作点P关于AB,AC的对称点P′,P″,连接AP′,AP″,P′P″,P′P″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PM,P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最小值=P′P″的长.过点A作AH⊥P′P″于点H.
∵AP=AP′=AP″,∠P AB=∠P′AB,∠P AC=∠P″AC,
∴∠P′AP″=2∠P AB+2∠P AC=2(∠P AB+∠P AC)=120°,
∴∠P′=∠P″=30°,
∵AH⊥P′P″,
∴P′H=P″H=P A′•cos30°=P A,
∴P′P″=P A,
∴P A最小时,P′P″的值最小,
∵当P A⊥BC时,P A的值最小,此时P A=,
∴P′P″的最小值为3,
∴△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3,
故答案为:3.
【典例3】模型分析
问题:点P,Q是∠AOB内部的两定点,点M,N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点Q关于OB的对称点Q′,连接P′Q′,分别交OA,OB于点M,N;
二证:验证当P′,M,N,Q′四点共线时,四边形PQNM的周长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如图,分别作点P,Q关于OA、OB的对称点P′、Q′,连接P′Q′,交OA于M,交OB于N,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MP=P′M,QN=Q′N,
∴四边形PQNM周长的最小值=P′Q′.
【变式3-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E=2DF=2,点G,H分别在CD,BC 边上,则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
【答案】10+2.
【解答】解:作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作点F关于CD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CD于点H、G,则EH=E'H,GF=GF',此时四边形EFGH周长取最小值,∴EFGH周长=EF+EH+HG+FG=EF+E'H+HG+F'G=EF+E'F'
∵AE=2DF=2,
∴DF=1,AF=5﹣1=4,DF'=1,BE=5﹣2=3,
∴AF'=5+1=6,AE'=5+3=8,
∴E'F'=10,
∴EF===2.
∴EFGH周长最小值为:10+2.
【变式3-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3,点E是AB的中点,若点P,Q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EPQ周长的最小值为.
【答案】3+3
【解答】解:如图所示,作出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作出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A′E′,分别交CD、BC于点Q、P,
∴AQ=A′Q,EP=E′P,
∴四边形AEPQ的周长=A′Q+PQ+E′P+AE=A′E′+AE,此时周长最小,
∵AB=6,BC=3,点E是AB的中点,
∴AD=3,AE=BE=3,
∵AD=AD′=3,AE=BE=BE′=3,
∵AA′=6,AE′=9,
∴A′E′===3,
∴四边形AEPQ的周长=3+3,
故答案为:3+3.
【典例4-1】基本模型
问题:
如图,点A,B为直线l同侧两定点,M,N为直线l上的动点,且MN的长度为定值,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
解题思路:
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 “B,交直线l于点N,再确定点M;
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AMNA′为平行四边形,
∴AA′=MN,AM=A′N,
∵点A′与点A″关于直线l对称,
∴NA′=NA″,
∴AM+BN=A′N+NB=BA′,
∴此时AM+BN的值最小,
∴AM+MN+BN的值最小.
【典例4-2】模型演变
问题:如图,直线a∥b,定点A,B分别位于直线a的上方和直线b的下方,M,N分别为直线a,b上的动点,且MN⊥a,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解题思路:
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连接A'B;
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
三计算.
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
【解答】解:图形如图所示:
理由:在直线a上任意取一点M′,作M′N′⊥b于点N′,连接AM′BN′,A′N′.∵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
∴AA′=MN,
∵MN=M′N′,
∴AA′=M′N′,AA′∥M′N′,
∴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
∴AM′=A′N′,
∴AM′+M′N′+BN′=A′N′+N′N+M′N′≥A′B+M′N′=AM+MN+BN,∴AM+MN+BN的值最小.
【变式4-1】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线段MN在对角线BD上运动,若⊙O的面积为2π,MN=1,则AM+CN的最小值为.
【答案】3
【解答】解:⊙O的面积为2π,则圆的半径为,则BD=2=AC,
由正方形的性质,知点C是点A关于BD的对称点,
过点C作CA′∥BD,且使CA′=1,
连接AA′交BD于点N,取NM=1,连接AM、CM,则点M、N为所求点,
理由:∵A′C∥MN,且A′C=MN,则四边形MCA′N为平行四边形,
则A′N=CM=AM,
故AM+CN=AM+AN=AA′为最小,
则A′A==3,
则AM+CN的最小值为3,
故答案为:3.
【变式4-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1,将△ABD沿射线DB方向平移得到△A'B'D',连接B'C,D'C,求B'C+D'C的最小值.
【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1,∠A=90°,
∴BD=,
∵将△ABD沿射线DB平移得到△A'B'D',
∴B′D′=BD=2,
作点C关于BD的对称点G,连接CG交BD于E,连接D′G,则CD′=GD′CE⊥BD,CG=2CE,
∵CE=
∴CG=,
以B′D′,G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B′D′GH,
则B′H=D′G=CD′,
当C,B′,H在同一条直线上时,CB′+B′H最短,
则B'C+D'C的最小值=CH,
∵四边形B′D′GH是平行四边形,
∴HG=B′D′=2,HG∥B′D′,
∴HG⊥CG,
∴CH=
∴B'C+D'C的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