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菱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材章节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
课题18.2.2菱形的判定
课标要求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内容解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在菱形的判定
中,菱形的定义是第一种判定方法,其他判定方法都需要借助定义,通过
证明才能成为判定定理.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所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
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判定指明了方向,在图形的
认识,图形的证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本节课承袭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的探索方法,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图形判定的探究方法,因此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以
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注重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但可能有些学生根据菱形
的性质写出它的逆命题有困难,提炼已知和求证也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体会类比思想及探究图形判定的一般思路.
2.掌握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
3.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
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菱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
教学支持条件PPT、几何画板、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问题1: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菱形已经有了一
些了解,请你说说你已经学习了有关菱形哪些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口头表述,教师
在多媒体上呈现下表,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追问1:根据定义可知: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更具体来说,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根据研究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应
该研究菱形的什么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研究菱形的判定,从而得出课
题—菱形的判定.
通过对已有知识
和经验的回顾,引
导学生提出本节
课的主要学习内
容—菱形的判定.
经验类比探究方法
问题2:到目前为止,能通过什么方式判断图形是
否为菱形?
师生活动:根据定义,可以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否是菱形.
判定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追问1: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结论吗?
除了菱形的定义,我们如何寻找其他的判定方法?
问题3:回忆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的探
究,我们是怎么做的?
师生活动:学生回想,回答通过探究性质定理的
逆命题.
追问1:对于菱形,我们能否也通过研究性质定理
的逆命题获得判定菱形的方法呢?
师生活动:教师再次出示复习环节的表格,待学
生补充完善后形成猜想,并填入表格.教师活动:
提出逆命题,需明确条件和结论。
那么,仿照定义,
能否对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个性质补充完整?
学生活动:类比得出: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
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猜想1:对角线互相垂
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追问2: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一定正确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不一定,教师适时用几何画
板演示,并提出得到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经过逻辑推理
才能证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口头证明,
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如图,在□ABCD中,AC⊥BD.求证:□ABCD是菱形.
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追问3: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结论吗?
让学生通过对菱
形性质定理逆定
理的研究,得出猜
想,进而运用菱形
定义加以证明,得
到判定方法。
在这
个过程中,培养学
生文字语言,符号
语言和图形语言
的相互转化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经历探究
物体与图形的形
状、大小、位置关
系和变换的过程
中,培养猜想意识
和观察、实验、猜
想等合情推理能
力.
通过说明理由利
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质和菱形的定
义,判定该四边形
是菱形,进一步培
思考: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改成四边形,结论仍然成立吗?
学生活动:通过举反例的方式说明不成立.
追问4:将平行四边形条件弱化成四边形,相应地,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条件如何修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新的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问题4:类比对角线性质定理的改写,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如何改写?
师生活动:若学生回答:菱形是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反问: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能证明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猜想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追问: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猜想如何证明?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如图,在□ABCD中,AB=BC=CD=AD.求证:□ABCD是菱形.
判定方法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追问: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结论吗?
思考:在平行四边形基础可添加什么条件可得到菱形?在四边形基础上添加什么条件可得到菱形呢?
小结:通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可以成为定理.定义、猜想1和猜想2及推论,菱形的常用判定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种:(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
这些判定方法中,(1)(3)是从平行四边形出发;(2)(4)是从四边形出发的.
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合的判定方法.
追问:“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这一性质我们可否类比前面性质的探究方法继续探究呢?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经验回答可以,教师将这一内容布置为作业课下学生自行推导. 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体现实验几何和论证几何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能力,锻炼学生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问题.
课堂游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关于菱形判定的知识趣味大赛,以双人挑战的形式完成习题.
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且AB=5,AO=4,BO=3,求证:□ABCD是菱形.
追问:求出它的面积.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要证明
的结论出发,证明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哪些方法?
根据已知条件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启发学生形成思
路,完成证明.
例2: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
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是一个菱形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直接在问题情境
中运用菱形的判
定方法解决问题,
巩固深化所学知
识.
回归课本,尊重教
材,使学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
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学了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
菱形有哪些性质和判定?
(3)性质和判定定理有什么联系?
通过课堂小结,帮
助学生梳理本节
课知识,将菱形和
矩形的判定方法
进行总结归纳,以
便于学生能够形
成知识的整体框
架,体会由未知转
化为已知的思想,
同时为正方形的
研究进行铺垫.
布置作业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请在括号内划“√”或“×”)
(1)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A.AC⊥BD,AC与BD互相平分
B.AB=BC=CD=DA
C.AB=BC,AD=CD,且AC⊥BD
D.AB=CD,AD=BC,AC⊥BD
3.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
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考查学生对判定
理的理解.
考查学生对符号
语言的理解.
考查判定定理3,
同时考查直接用
判定方法解决不
了四边形是菱形
时,往往需要借助
三角形解决,再次
体现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