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王自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王自珍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期减少对该病的误
诊和漏诊。

方法选择本院自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临床表
现及检查室检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患儿男女比例为2.1:1,3-6岁患儿有24例,占总例数60%。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其中发热
患儿有36例,咽峡炎患儿32例,淋巴结肿大患儿29例,眼睑浮肿患儿26例,
脾脏肿大患儿21例,肝脏肿大患儿14例。

患儿入院第二周异型淋巴细胞和白细
胞均有明显升高。

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能单纯以
单一临床表现或检测结果对疾病定性,应结合多方面检测尽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
治疗措施。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EB病毒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该病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发
病人群为青少年儿童。

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症状。

临床发现,患者2周后可自愈,但可能出现如鼻咽癌和恶性淋巴瘤甚至导致死亡
的情况。

鉴于该疾病临床特征的多种多样,病因尚未彻底明确,因而给疾诊治带
来一定困难。

医护人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尽早识别,避免误诊、漏诊等
情况延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采取回顾性分析。

40例患儿发病时伴有不同程
度的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皮疹等症状。

同时,
部分患儿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数增多、EB病毒抗体呈阳性、EB病毒特异性抗体呈阳性等特征。

40例研究对象中排除病危或家属自愿放弃治
疗者。

40例患儿中有36例发热症状,32例咽峡炎29例出现淋巴结肿大。

此外,26例患儿出现眼睑浮肿,21例发生肝脾肿大,14例出现肝脏肿大等情况。

40患
儿中有男患儿27例和女患儿13例,可见男女比例2.1:1.低于三岁的幼儿有11例,3-6岁的患儿有24例,6-12岁的患儿有5例。

以3-6岁患儿为主约占据总人数的60%。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对患儿入院
次日的空腹静脉血进行抽取并分为2份,分别用于测定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计
数和EB病毒指标测定。

本研究使用的检测试剂来自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
有限公司,相关检查室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男女比例、发病年龄段、临床具体表现情况、并
发症情况、EB病毒指标测定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年龄阶
段划分为<3岁/3-6岁/6-12岁三个阶段。

将发热<5d和≥5d作为发热评定指标,
合并症的观察指标包括心肌损害、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等。

EB病毒观察指
标包括早期抗原1gM抗体、衣壳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等。

1.4判定标准
判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标准为EB病毒指标标称吸光度值≥1.1,判断为
阳性,<0.8判断为阴性,大于0.8且小于1.1的视为可疑。

与此同时,外周血异
型淋巴细胞计数占比>0.10的情况也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分析可见,40患儿中有男患儿27例,女患儿13例,男女比例
2.1:1。

发热患儿36例中有中高热23例,中等热11例和低热2例。

发热时间有
34例发热≤7d,另外2例>7d。

咽峡炎患儿32例,临床症状为咽喉充血,扁桃体肿大且伴有黄白色渗出物者13例,引起口腔炎的有3例。

淋巴结肿大患儿29例,肿大部位为颈部和额下淋巴,局部肿大不对称,无压痛感和黏连。

眼睑浮肿患儿26例,轻度水肿无充血和分泌物。

脾脏肿大患儿21例,大部分为轻中度肿大,
肝脏肿大患儿14例。

出现皮疹症状的有7例,在发病10d内出现红色丘疹、慢
性荨麻疹等。

皮疹服药消退后不留疤痕。

同时,发现呼吸道肿胀1例,伴有打鼾
症状。

2.2合并症
40例患儿中有27例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症,患者治疗后发生肺
炎和心肌损害等合并症的较为多见。

发生肺炎合并症的患者中有18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咽喉炎,1例为胸腔积液。

此外,少数合并症中,有合并腹水1例。

血尿和尿蛋白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以及心肌损伤
2例。

2.3实验室检测结果
经检查室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检测正常的有7例,中性粒
细胞减少的有6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10%的有39例。

发病2周内异型淋
巴细胞数增多较明显为31例。

针对患儿谷丙转氨酶的升高检测1例患儿发生肝
损害严,另有11例谷草转氨酶升高患者。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是感染EB病毒等诱发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患
者感染后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

该病具有预后良好的特点是一种自
限性疾病。

在临床诊治中需要尽早识别,不能通过单一的临床表现确诊该疾病,
应配合相关检查对多样化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避免漏诊和误诊的现象。

该疾病
主要是飞沫传播和经血传播,具有易感染和潜伏期长等特点。

感染患者男性多于
女性,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常见。

发病季
节比较多见于秋末和初春。

近年来发现伴有眼睑浮肿和鼻塞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本研究中或可能由于搜集资料有限,40例患儿中有1例发生呼吸道肿胀症状,但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一般情况下,感染IM疾病后第一周B细胞
数量会大幅度增多,第二周后会恢复正常范围,持续4-8周后自愈。

但由于存在
鼻咽癌和恶性淋巴瘤的风险,所以需要长期随诊观察消除疾病潜伏风险。

本研究表明,该疾病多发于男性患者。

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少年儿童,其中以
3-6岁为主。

感染者多表现为高热喉峡炎和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伴有眼睑肿大
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能作为评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诊断指标,临床
上还需要对患者进行EB病毒指标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应配合多项临床检测指标
和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以防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刘世花,李继安,林爱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分析[J].临床
医药实践,2019,28(05):328-330.
[2]王华,刘晓东,许超凡,程士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01):2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