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一、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战后日本利用“出口立国”的外向型发展道路,从二战的废墟中走出来,成为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和东南亚诸国效仿日本模式,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较短的时期内从经济不发达国家发展成了令人注视的新兴工业国家,并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这些新兴市场的显现证明了出口贸易战略的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加入了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行业,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增。

我国成了鞋帽、纺织、箱包、旅行产品等的世界头号生产与出口大国。

自1984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迅速。

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多亿美元猛增至16000亿美元,增长了80多倍,同期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跃升至第3位。

由此,近年来我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是正确的,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连续7 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三, 出口规模名列世界第二。

但是自2007年开始,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速开始下滑。

2008年,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总额增速回落5. 7%, 全年增速前高后低, 并在最后两个月显现负增长。

之后的几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在不断的调剂中寻求发展,我国外贸行业也在不断地调剂和适应世界经济。

具体的外贸出口情形以下表1、图1所示:
表1:1978-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1:1978-2012年中国出口总额(亿美元)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下,加上欧债危机的升级,世界各国的购买力降落,信誉危机逐渐暴露,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涉也越来越多。

2012年2月《经济参考报》发表了《商务部密集预警: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风险高发期》文章,对外贸行业面临的国际风险给予了高度警示。

2012年8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直言我国“外贸形势将更加严肃,遇到的困难将更加凸显”、“工
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要实现工作目标面临的压力将更大。

”与此同时,国内的经济危机也在不断冲击着外贸行业,使外贸行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外贸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萎缩,外部需求的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

2010年欧债危机连续升级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际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明显复原,中国外贸发展仍旧面临很多不肯定不稳固的因素。

(1)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

美国经济增长虽有起色,但动力不足,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

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连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还在减速。

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

整体而言,消费和投资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大幅回升。

(2)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重。

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和谐难度加大。

且在国内的就业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连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2008年以来,我国外贸行业遭受了众多的贸易壁垒,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另外,我国外贸行业还了严重的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这给我国外贸行业的出口设置了极大的障碍。

(3)国际市场竞争更加猛烈,中国外贸行业出口面临压力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造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连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取国际市场。

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

(4)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利润率降落。

我国外贸行业企业的出口,特别是江浙私营企业的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差,替换性强。

自2004年我国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我国从事外贸业务的主体增多,为了保住市场和客户,国内外贸行业竞相削价销售,价格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较低。

近年来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只有再次以降价来应对,直接导致利润率降落乃至亏损。

另一方面,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加重竞争压力。

(5)劳动力本钱上升,企业本钱增加。

中国外贸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便宜劳动力是中国外贸企业出口的优势之一。

近些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很多地区显现了农民工、技术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新劳动合同法的实行也导致企业劳动力本钱上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本钱。

多重因素影响下,外贸企业出口增速放缓。

(二)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机遇
虽然宏观大环境对于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入影响,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使得中国外贸行业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1)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竞争力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新兴产业,工业化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

且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弹性小,受危机冲击相对较轻。

加上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部分本来购买高级产品的外国消费者可能转而购买中国产品,反而会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进出口企业先后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本钱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考核,其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2)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偏小,发展空间大。

长期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行,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连续较快增长,但是在贸易总规模中比重仍旧不高,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发展空间很大。

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入实行,贸易往来日趋便利化,中国外
贸行业发展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大有可为。

(3)“走出去”的全球化战略,带动出口效应明显。

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外国公司为摆脱经营逆境,国际合作意愿增强,一些国家和地区吸取外资政策相对宽松,并为刺激经济大量投资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行,中国企业将会更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将成为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

(三)中国外贸行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猜测以下:
(1)对外贸易增速缓慢、安稳,并显现积极变化,依然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气力
通过对1978-2012年我国对外出口总值的统计分析可以发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自2002年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如表1、图1所示。

虽然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是根据2010年至今的出口总额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虽然增速放缓,但仍保持着较安稳的增长。

对外贸易的增长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反过来它又将增进世界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这种趋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然能够保持稳固的增长,在未来几年仍旧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气力之一。

通过2011-2013年各月的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长率来看,我国外贸的出口总值出现周期性的安稳波动,从出口总值来看增长不明显,如表2、图2所示。

通过各月的同比增长率来看,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率也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但整体上都是以相对安稳的速度保持正增长。

展望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有望趋于稳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回暖迹象较为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普遍估计,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快于2012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将有长足的发展。

表2: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长率
图2: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出口总值
图3:我国外贸2011-2013年月同比增长率
(2)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外贸要实现稳步回升压力较大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连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没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

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估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形下,中国的外贸行业要实现稳步回升压力较大。

(3)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重,贸易摩擦的影响连续加大
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形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

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降落,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

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守旧,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乃至显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偏向。

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

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243亿美元,增长7
倍多。

(4)中国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气力,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急2002年以来的十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

2011年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气力。

近年来,中国要素本钱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本钱竞争力。

2008-2011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

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本钱较为敏锐的产业和产品订单显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

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降落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本钱国家挤占。

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重,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中国外贸行业企业应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辟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增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

三、中国外贸行业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中国的外贸行业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外贸行业所面对的传统贸易限制有所减弱;虽然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是我国的外贸行业还是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机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外贸行业SWOT分析矩阵
在后金融危机的情形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旨在针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外贸行业应当积极配合国家的经济结构调剂计划,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

(1)外贸行业企业在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逐渐积存和投资,在技术和制度上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形成高层次的要素天赋结构,逐渐实现产业的演进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剔除落后的产能,通过吞并重组提升自身实力,加快技术改进,加快国际高端市场的开辟;同时也要积极开阔国内市场,减少对外需的依靠。

(2)在原有优势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的同时,外贸行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涉足新的产业,既可以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买通原产业的上下游,提升竞争力,向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高端进军,尽量躲开低端产品的贸易壁垒;也能够进行其他行业的尝试,既能拓宽自身经营范畴,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又能顺应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剂,优化产业布局。

(3)从根本上讲,企业还是要侧重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提高抵抗风险能力的根本。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启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的外贸行业要有敏捷的嗅觉,善于抓住机会,发展和壮大自己,从而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贸易模式,根据大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贸易方式。

2008年我国一样贸易在国际贸易形势严肃的背景下出现逆势增长态势,并逐渐超过加工贸易。

这表明一样贸易的抗风险能力比加工贸易要强,我国政府也在用外贸政策逐渐收紧加工贸易,促使贸易方式优化。

具体来说,以市场的走向和发展脉搏作为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基础,摒弃蜂拥生产、蜂拥销售的竞争局面。

在加强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同时,加大对于企业创新方面的投入,可以通过小投入、市场调研等方式来研究时尚风向,通过创新产品外观、图案、增加小装潢等细节来吸引客户的关注。

另外,也要关注世界经济发展走向,利用各种支付手段及信誉保险,控制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的潜伏风险。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着落本钱,控制汇率风险。

在议价机制方面,形成外贸公司内部统一的采购信息网络,建议工厂信息库,共享工厂产品信息和价格。

在产品宣传推广方面,要在目标市场上加强广告宣传,形成品牌并提高知名度,制定专门、统一的营销推广手册,公司内部严格依照公司的统一形象和统一标识进行推广,形成品牌的整体规模效应和相互增进效应。

在控制汇率风险方面,可采取利用合同设立相干条款、公道挑选计价货币、远期结汇锁定汇率等方式,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太大的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