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 所能为,心力知觉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 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 止仪容,使趋端正。”
▪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 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 张之洞,(1837—1909),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清末洋 务派首领之一。在其40多年仕宦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 兴学育才的活动,他是洋务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 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劝学篇》中。“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其基本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在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时,提出了一下立学宗旨: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洽其知识,练其技能,
(五)蒙养院的地位
▪ 章程规定:“蒙养家教合一宗旨,在于以蒙养院 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
▪ 因为“保姆学堂既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无多, 则蒙养所急者仍赖家庭教育。”
(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 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 范。”
▪ 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 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 1.游戏 ▪ 2.歌谣 ▪ 3.谈话 ▪ 4.手技
(三)蒙养院课程
(四)蒙养院的师资
▪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
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 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 学》。
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 一、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学前教育的目的 ▪ (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
以在中国占据领袖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支配中国。 ▪ (2)通过开办幼稚园吸引更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以
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
蒙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的实施 1. 蒙养院的兴办
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 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 国第一所幼儿园。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
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 儿童的公养公育(《大同书》)
人本院——胎教 学前公育体系 育婴院、慈幼院—公育
小学之后—公教
《大同书》关于教育的主张: (1)保育员的选择 (2)育婴院的内外环境 (3)育婴院的保育方式
《大同书》关于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构想的核心: (1)教育的社会化 (2)公养公教
体系 ▪ 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奠定理论基
础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 中就包括了蒙养院制度,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 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 个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
▪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二)蒙养院的设置 ▪ (三)蒙养院课程 ▪ (四)蒙养院的师资 ▪ (五)蒙养院的地位 ▪ (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1.章程明确指出:“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 育之第一基址。”
▪ 2.蒙养院招收“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
(二)蒙养院的设置
梁启超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教育政策私议》
▪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
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2)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 童
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 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 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 ▪ 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
▪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
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
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又反应了它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 现而勉强确定的。 ▪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 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 显示出极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教 育的特点。
幼教机构,即私立蒙养院。
湖北省立幼稚园 创建人员合影
2. 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产生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 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一节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
▪ 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系列政 治、经济、思想动因的推动下产生的必然现象。 (1)政治上,教育改革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 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 部分。 (2)经济上,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 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 分。 (3)思想上,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在社会各阶层 人士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
▪ (3)“保育教导儿童,多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 止仪容,使趋端正。”
▪ (4)“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 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义也。”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 张之洞,(1837—1909),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清末洋 务派首领之一。在其40多年仕宦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 兴学育才的活动,他是洋务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 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劝学篇》中。“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其基本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他在拟定《奏定学堂章程》时,提出了一下立学宗旨: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洽其知识,练其技能,
(五)蒙养院的地位
▪ 章程规定:“蒙养家教合一宗旨,在于以蒙养院 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
▪ 因为“保姆学堂既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无多, 则蒙养所急者仍赖家庭教育。”
(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 (1)“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 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 范。”
▪ 蒙养院院址可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 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 1.游戏 ▪ 2.歌谣 ▪ 3.谈话 ▪ 4.手技
(三)蒙养院课程
(四)蒙养院的师资
▪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烈
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等, 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歌子《家政 学》。
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 一、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学前教育的目的 ▪ (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
以在中国占据领袖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支配中国。 ▪ (2)通过开办幼稚园吸引更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以
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
蒙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的实施 1. 蒙养院的兴办
1903年秋创办的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省立幼稚 园)——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中 国第一所幼儿园。附设在武昌模范小学内。
湖北省立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户野美知惠是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1905年创办的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
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 儿童的公养公育(《大同书》)
人本院——胎教 学前公育体系 育婴院、慈幼院—公育
小学之后—公教
《大同书》关于教育的主张: (1)保育员的选择 (2)育婴院的内外环境 (3)育婴院的保育方式
《大同书》关于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构想的核心: (1)教育的社会化 (2)公养公教
体系 ▪ 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奠定理论基
础
二、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 中就包括了蒙养院制度,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 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 个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
▪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二)蒙养院的设置 ▪ (三)蒙养院课程 ▪ (四)蒙养院的师资 ▪ (五)蒙养院的地位 ▪ (六)蒙养院的保教要旨
(一)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 1.章程明确指出:“蒙养通乎圣功,实为国民教 育之第一基址。”
▪ 2.蒙养院招收“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
(二)蒙养院的设置
梁启超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教育政策私议》
▪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宣传
(1)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
中包括学前教育制度。 (2)梁启超的《教育政策私议》
提倡设立两年制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 童
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
▪ 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 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 ▪ 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
▪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 3.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 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
向学校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
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般规律,又反应了它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 现而勉强确定的。 ▪ 第三: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 德的灌输,又要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 显示出极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教 育的特点。
幼教机构,即私立蒙养院。
湖北省立幼稚园 创建人员合影
2. 蒙养院师资的培训
▪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第三章 学前教育的产生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 第二节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第一节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
▪ 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一系列政 治、经济、思想动因的推动下产生的必然现象。 (1)政治上,教育改革是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一个组 成部分,而学前教育的改革又是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个组成 部分。 (2)经济上,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促使教育体制向社会化 转变,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社会化的一部 分。 (3)思想上,清末学前教育的改革,也是在社会各阶层 人士积极要求变法的思想推动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