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货车A 正在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 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 .
(1)若此时轿车B 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货车A 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轿车B ;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货车A 发现轿车B 开始到撞上轿车B 的时间.
(2)若货车A 司机发现轿车B 时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了避免碰撞,在货车A 刹车的同时,轿车B 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轿车B 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1)两车会相撞t 1=5 s ;(2)222
m/s 0.67m/s 3
B a =≈ 【解析】 【详解】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 、B 两车相距最近或相撞. 设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A =v B 对B 车v B =at
联立可得:t =10 s 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200 m
B 车的位移为: x B =
2
12
at =100 m 因为x B +x 0=175 m<x A
所以两车会相撞,设经过时间t 相撞,有:v A t = x o 十212
at 代入数据解得:t 1=5 s ,t 2=15 s(舍去).
(2)已知A 车的加速度大小a A =2 m/s 2,初速度v 0=20 m/s ,
设B 车的加速度为a B ,B 车运动经过时间t ,两车相遇时,两车速度相等, 则有:v A =v 0-a A t v B = a B t 且v A = v B
在时间t 内A 车的位移为: x A =v 0t-21
2
A a t
B 车的位移为:x B =21
2
B a t 又x B +x 0= x A 联立可得:222
m/s 0.67m/s 3
B a =
≈
2.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
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
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
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
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
求
(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
F mg θ=(2)43d L =
【解析】 【详解】
(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
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
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
sin 4
F mg θ=
(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
21
4sin 6cos 32)4v 2
mg L mg L L L m θμθ⋅-⋅⋅++=
⋅( 可得:v 3sin gL θ=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
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22111sin 3.5v v 22
mg L m m θ⋅=
- 可得:1v 4sin gL θ=当第1个滑块到达BC 边缘刚要离开粗糙段时,第2个滑块正以v 的速度匀速向下运动,且运动L 距离后离开粗糙段,依次类推,直到第4个滑块离开粗糙段。
由此可知,相邻两
个滑块到达BC 段边缘的时间差为v L t ∆=
,因此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差也为v
L t ∆= 所以滑块在水平面上的间距为1v d t =∆ 联立解得4
3
d L =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到了2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 ,由此可以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D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
得;
,故B 不符合题意;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v ,,得:
,故A 不符合
题意;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C 符合题意;
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
;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则有:;则
;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
,故D 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
4.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大,雾天易出现车辆连续相撞的事故。
某天清晨,一辆正以20m/s 速度行驶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便立即刹车,若该司机反应时间为0.6 s ,在反应时间内车速不变,若该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静止这个过程中,求: (1)该汽车运动的时间; (2)该汽车前进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 【详解】 (1)由速度公式
即 解得:
所以汽车运动的时间为:;
(2)汽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汽车匀减速的位移为:
所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5.如图,AB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R =1.25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OA 为其水平半径,圆弧轨道的最低处B 无缝对接足够长的水平轨道,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内表面最高点A 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球进入水平轨道后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g 取10m/s 2.求:
(1)小球经过B 点时的速率;
(2)小球刚要到B 点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过B 点后到停止的时间和位移大小.
【答案】 (1)5 m/s (2)20m/s 2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3)25s 6.25m 【解析】
(1)小球从A 点释放滑至B 点,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R=1
2
mv B 2 解得v B =5m/s
(2)小环刚要到B 点时,处于圆周运动过程中,22
2215/20/1.25
B v a m s m s R ===
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
(3)小环过B 点后继续滑动到停止,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2mg=ma 2, 解得a 2=2m/s 2
22
2.5B
v t s a =
= 2
21 6.252
s a t m =
=
6.如图,MN 是竖直放置的长L=0.5m 的平面镜,观察者在A 处观察,有一小球从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下落的轨迹与平面镜相距d=0.25m ,观察者能在镜中看到小球像的时间△t=0.2s .已知观察的眼睛到镜面的距离s=0.5m ,求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经多长时间,观察者才能在镜中看到小球的像.(取g=10m/s 2)
【答案】0.275s ; 【解析】
试题分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路图可逆可知,人在A 处能够观察到平面镜中虚像所对应的空间区域在如图所示的直线PM 和QN 所包围的区域中,小球在这一区间里运动的距离为图中ab 的长度L /.由于⊿aA /b ∽MA /N ⊿bA /C ∽NA /D 所以L //L=bA //NA /bA //NA /=(s+d )/s
联立求解,L /=0.75m 设小球从静止下落经时间t 人能看到,则/
2211()22
L g t t gt =+⊿- 代入数据,得t=0.275s
考点:光的反射;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是边界问题,根据反射定律作出边界光线,再根据几何知识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要知道当小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射入观察者的眼睛时,人就能看到小球镜中的像.
7.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去拦截,经5s 警车发动起来,以a =22m/s 加速度匀加速开出维持匀加速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20m/s, 试问:
(1)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 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答案】(1)75m(2)15s 【解析】 【详解】
(1)两车速度相同时间距最大 设警车用时t 1
v 货=at 1
得t 1= 5s 间距Δx =V 1(t 1+5 )-
1
02
v +t 1 =75m (2)设经t 2时间警车达到最大速度v 2=20m/s v 2=a t 2
得t 2=10s 此时
2
20100m 2
v x t +=
=警 x 货= v 1(t 2+5)=150m
由于x 警< x 货,所以追不上 设警车经时间t 追上
2
02
v +t 2+ v 2(t - t 2)= v 1(t +5) 得t =15s
8..某校物理课外小组为了研究不同物体水下运动特征, 使用质量m =0.05kg 的流线型人形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实验时让模型从h =0.8m 高处自由下落进入水中.假设模型入水后受到大小恒为F f =0.3N 的阻力和F =1.0N 的恒定浮力,模型的位移大小远大于模型长度,忽略模型在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试求模型
(1)落到水面时速度v 的大小; (2)在水中能到达的最大深度H ; (3)从开始下落到返回水面所需时间t . 【答案】(1)4m/s (2)0.5m (3)1.15s 【解析】 【分析】 【详解】
(1)模型人入水时的速度记为v ,自由下落的阶段加速度记为a 1,则a 1=g ;v 2=2a 1h 解得v=4m/s ;
(2)模型人入水后向下运动时,设向下为正,其加速度记为a 2,则:mg-F f -F=ma 2
解得a 2=-16m/s 2
所以最大深度:2
2
00.52v H m a -== (3)自由落体阶段:1t 0.4v
s g
== 在水中下降22
00.25v
t s a -=
= 在水中上升:F-mg-F f =ma 3 解得a 3=4.0m/s 2 所以:33
20.5H
t s a =
= 总时间:t=t 1+t 2+t 3=1.15s
9.某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34m 处有危险,采取制动措施.若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10m/s 2,为保证安全,司机从发现危险到采取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不得超过多少? 【答案】0.7s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反应时间不得超过t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S 1,汽车做匀减速至停止的位移为S 2,则有:
S 1=v 0t
20
22v S a
= 又
S = S 1+S 2
解得
t =0.7s
故反应时间不得超过0.7s
10.图a 为自动感应门,门框上沿中央安装有传感器,当人或物体与传感器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个设定值(可称为水平感应距离)时,中间两扇门分别向左右平移,当人或物体与传
感器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门将自动关闭。
图b 为感应门的俯视图,A 为传感器位置,虚线圆是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已知每扇门的宽度为d ,最大移动速度为,若门开启时先匀加速运动而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每扇门完全开启时的速度刚好为零,移动的最大距离为d ,不计门及门框的厚度。
(1)求门开启时做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若人以的速度沿图中虚线S走向感应门,要求人到达门框时左右门同时各自移动的距离,那么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应距离应为多少?
(3)若以(2)的感应距离设计感应门,欲搬运宽为的物体(厚度不计),并使物体中间沿虚线s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如图c),物体的移动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 (2)l=d (3)
【解析】试题分析:(1)作出每扇门开启过程中的速度图象,根据图象求出加速度;
(2)人只要在门打开的时间内到达门框处即可安全通过,由此求出设定的传感器水平感
应距离;(3)为满足宽为的物体通过门,根据题意分析门所做的运动,根据运动公式求解。
(1)依题意每扇门开启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设门全部开启所用的时间为,由图可得
由速度时间关系得:
联立解得:
(2)要使单扇门打开,需要的时间为
人只要在t时间内到达门框处即可安全通过,所以人到门的距离为
联立解得:
(3)依题意宽为的物体移到门框过程中,每扇门至少要移动的距离,每扇门的运动各经历两个阶段:开始以加速度a运动的距离,速度达到,所用时间为,而后又做匀减速运动,设减速时间为,门又动了的距离
由匀变速运动公式,得:
解得:和(不合题意舍去)
要使每扇门打开所用的时间为
故物体移动的速度不能超过
【点睛】抓住本题的关键,就是会根据题意作出每扇门的速度时间图象,并且知道速度时间图象的考点,即斜率表示加速度,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最后根据题目意思分析门框的运动状态,得出门框的运动性质,由此进行列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