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网测试题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网
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答案,1—10题每题2分,11—22题每题3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C. Se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4
D. F-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次氯酸的电子式:,故A错误;
B.书写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时,应遵循洪特规则可知应为3d104s1,故B错误;
C. Se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4,故C正确;
D.F-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
A. HCl
B. H2O
C. H2O2
D. C2H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
π键,根据存在的化学键判断
【详解】A.HCl的结构式为H-Cl,所以只存在σ键,故A错误;
B.H2O的结构式为H-O-H,所以只存在σ键,故B错误;
C.H2O2的结构为H-O- O -H,只含有单键,所以只含有σ键,故C错误;
D.C2H2的中氢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碳碳之间存在共价三键,所以含有σ键和
π键,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模型名称与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名称不一致的是()
A. H2O
B. CO2
C. CO32-
D. CCl4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配原子数,孤电子对数=1/2×(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分子的实际空间立体构型
要去掉孤电子对。
【详解】A.水分子中,价层电子对数=2+1/2×(6-2×1)=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含有2对孤电子对,略去孤电子对后,实际上其空间构型是V型,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
模型不一致,A符合题意;
B.CO2分子中,每个O原子和C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所以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
且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结构,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B不符合题意;C.CO32-的中心原子C原子上含有3个σ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4+2-2×3)=0,所以CO32-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C不符合题意;D.CCl4分子中,中心原子C原子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4+1/2(4-
1×4)=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不含有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VSEPR模型与分子立体结构模型一致,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不包括中心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略去孤电子对就是该分子的空间构型。
4.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D. 合成氨工业使用高压以提高氨的产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2NO 2N2O4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体积变小,颜色变深,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
B.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体积变小,颜色变深,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Cl2+H2O⇌HCl+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气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
D.合成氨反应:N 2+3H22NH3,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的产率提高,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利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的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
5.下列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A. —CH3
B. —F
C. —OH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F是决定卤代烃特殊性质的原子,-OH是决定醇和酚特殊性质的原子团,碳碳双键是决定烯烃特殊性质的原子团,甲基不是官能团,答案选A。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A证明某溶液中存在Fe2+先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B测定熔融苛性钠的导电性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碳向碳酸钙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D制备氯化镁固体将MgCl2晶体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A 、先加少量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
B 、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发生二氧化硅与NaOH 的反应;
C 、向碳酸钙中滴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HCl 为无氧酸;
D 、MgCl 2溶液在氯化氢的气流中蒸干,抑制水解。
【详解】A 项、先加少量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应先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故A 错误;
B 项、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瓷坩埚中二氧化硅与NaOH 的反应,不能测定熔融苛性钠的导电性,应选铁坩埚,故B 错误;
C 项、向碳酸钙中滴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但HCl 为无氧酸,则不能比较Cl 、C 的非金属性,故C 错误;
D 项、MgCl 2溶液在氯化氢的气流中蒸干,抑制水解,则可制备氯化镁晶体,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于实验的结合,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离子检验、盐类水解等为解答的关键。
7.25℃,在0.01mol/LH 2SO 4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是
A. 1×10-12mol/L
B. 0.02mol/L
C. 1×10-7mol/L
D.
5×10-13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25℃,0.01mol/LH 2SO 4溶液中c (H +)=0.02mol•L -1,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总是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中的OH -全部来自水,即溶液中的c(OH -)=c(OH -)水=c(H +)水,则水电离出的c (H +)水=c (OH -)溶液==5×10-13mol/L ,故选D 。
-14
1100.02【点睛】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或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根据c (H +)水=c (OH -)水,结合K w 的公式计算是解答关键。
8.25℃时,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Br)=7.8×10-13。
现向等浓度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AgNO3溶液,先沉淀的是
A. AgCl
B. AgBr
C. 同时沉淀
D. 无法判断【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K sp(AgC1)>K sp(AgBr),等浓度的NaCl和NaBr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达到AgBr的溶度积,先析出AgBr沉淀,故选B。
9.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 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 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 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
B.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Z的产率不变,B错误;
C. 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
D. 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显正反应方向进行,Y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10.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
相应的溶质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的是
A. AgNO3
B. Na2SO4
C. CuCl2
D. KCl
【答案】C
【解析】
【详解】四种电解类型分别是:
(1)分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H2SO4、K2SO4等)的电解。
阴极:4H++4e-=2H2↑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H2O2H2↑+O2↑
阴极产物:H2;阳极产物:O2。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入物质:H2O。
pH变化情况:原来酸性的溶液pH变小,原来碱性的溶液pH变大,强酸(含氧酸)强碱的正
盐溶液pH不变。
(2)分解电解质型:无氧酸(除HF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的电解,如HCl、CuCl2等。
阴极:Cu2++2e-=Cu 阳极:2Cl--2e-=Cl2↑总反应:CuCl2Cu+Cl2↑
阴极产物:酸为H2,盐为金属;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原溶质,如电解CuCl2溶液,需加CuCl2。
pH变化情况:如电解无氧酸溶液pH变大但不会超过7;如为盐溶液的电解则视无氧酸根的情况而定。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溶液的电解,如NaCl、MgBr2等。
阴极:2H++2e-=H2↑ 阳极:2Cl--2e-=Cl2↑总反应:
2NaCl+2H2O2NaOH+H2↑+Cl2↑
阴极产物:碱和H2;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分别为NaOH和H2以及Cl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卤化氢。
电解饱和食盐水,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需加入HCl。
pH变化情况:电解液pH显著变大。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的电解,如CuSO4、AgNO3等。
阴极:2Cu2++4e-=Cu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
2CuSO4+2H2O2Cu+O2↑+2H2SO4
阴极产物:析出不活泼金属单质;阳极产物是该盐对应的含氧酸和氧气,本例中分别是Cu 以及H2SO4、O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金属价态与原盐中相同)。
如电解CuSO4溶液,复原需加入CuO。
pH变化情况:溶液pH显著变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
11.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会导致测得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B. 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
C. 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 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还需用盐酸溶液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无需润洗;
滴定时,应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否则会引起误差;读数时视线应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
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A项、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正确;
B项、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操作,导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B错误;
C项、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C
错误;
D项、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的体积不变,对结果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误差分析,根据c(待测)=c(标注)×V(标准)
/V(待测)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12.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粗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去除油污,与盐类水解有关,A不选;
B.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易潮解导致粗盐易潮解,与盐类水解无关,B选;
C.加热氯化铁溶液,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加热促进氯化铁的水解,C不选;
D.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有臭味的硫化氢,D不选;
答案选B。
13.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①配制0.l0mol/L NaOH溶液②除去CO中的CO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稀释或溶解药品,所以溶解NaOH固体时不能用容量瓶,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恢复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错误;
B.洗气除杂时,要除去杂质但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且导气管遵循“长进短出”原则,该装置符合条件,B正确;
C.萃取时,苯密度小于水密度,所以苯层在上层,所以含有碘的苯层应该从上口倒出,C错误;
D.滴定管中大刻度在下边,小刻度在上边,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mL,故D错误;
答案选B。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铅蓄电池充电时,标示“+”的接线柱连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s) - 2e-
+2H2O(l)═PbO2(s)+4H+(aq)+SO42-(aq)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放电的一定是燃料,即在负极上是氢气放电,故A错误;
B项、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发生的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粗铜精炼时,阴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纯铜,粗铜作阳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
D项、铅蓄电池充电时,原电池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做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4(s) - 2e-+2H2O(l)═PbO2(s)+4H+(aq)+SO42-(aq),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铅蓄电池充电时,原电池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做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解答关键。
15.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失电子,正极材料不能失去电子,所以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A正确;
B. Ⅰ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Ⅱ中,负极反应为Fe-2e-=Fe2+,B不正确;
C. Ⅰ中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Ⅱ中,正极反应为2H++2e-=H2↑,C不正确;
D. Ⅰ中铁为正极,没有亚铁离子生成,故向其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后没有蓝色沉淀生成,D不正确。
故选A。
16.如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极是电源负极,Y极是电源正极
B. a极的电极反应是2Cl--2e-=Cl2↑
C. 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 Pt极上有6.4 g Cu析出时,b极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首先要分析出电源正负极或者电极的阴阳极,判断电子移动的方向,才能书写正确的电极反应式。
题目中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说明生成碱性物质,此为解题的突破点,依据电解质溶液为含酚酞的氯化钠溶液,判断b电极和Cu极是阴极,a电极和Pt极是阳极,Y为电源负极,X为电源正极。
【详解】A.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依据电解质溶液为
含酚酞的氯化钠溶液,判断b电极是阴极,Y为电源负极,X为电源正极,A错误;
B.a电极是氯离子失电子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l--2e-=Cl2↑,B正确;
C.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Pt电极失电子生成氧气,溶液中铜离子在Cu电极得到电子析出铜,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由Y为电源负极,X为电源正极,则Pt极为阳极没有Cu析出,D错误;
答案选B。
17.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r 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下图表示此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
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T2,p1>p2,m+n>r,正反应吸热
B. T1<T2,p1<p2,m+n<r,正反应吸热
C. T1>T2,p1>p2,m+n<r,正反应放热
D. T1<T2,p1<p2,m+n>r,正反应放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先拐先平,温高压大”,当压强相同时,温度为T2的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是T2大于T1。
但温度越高,反应物的含量越低,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当温度相同时,压强为P2的先达到平衡,说明P2大于P1,压强越大,反应物的含量越高,所以正反应是体积
增大的反应,即m+n<r;选B。
18.常温下,向20.00 mL 0.100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 0 mol·L-1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H)=c(Cl-)>c(OH-)=c(H+)
B. 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l-)>c(CH3COO-)>c(CH3COOH)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CH3COOH)>c(Na+)>c(H+)>c(CH3COO-)
D. 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c(H +)+c(Na +)=c(CH 3COOH)+c(CH 3COO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c (H +)=c (CH 3COO -)+c (Cl -)+c (OH -)和物料守恒c (Na +)=c (CH 3COOH)+c (CH 3COO -),点①所示溶液呈中性,c(OH -)=c(H +),故综合两守恒可得c(CH 3COOH)=c(Cl -),A 正确;
B.②点溶液中有等浓度的CH 3COOH 、CH 3COONa 和NaCl ,溶液呈酸性,可仅考虑醋酸电离,则c (CH 3COO -)>c (Cl -),B 错误;
C.③点溶液中有等浓度的CH 3COOH 和NaCl ,由于醋酸有少部分电离,故c (Na +)>c (CH 3COOH),醋酸每电离生成一份CH 3COO -的同时就会生成一份H +,同时水也电离生成少量H +,故c (H +)>c (CH 3COO -),所以C 错误。
D. 根据物料守恒c (Na +)=c (CH 3COOH)+c (CH 3COO -),可判断出D 错误;
故选A 。
19.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H 相等的①NH 4Cl ②NH 4Al(SO 4)2 ③NH 4HSO 4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B. HA 的电离常数Ka =4.93×10−10,则等浓度的NaA 、HA 混合溶液中:c(Na +) >c(HA) >c(A −)
C. NaHCO 3溶液加水稀释,c(Na +)与c(HCO 3−)的比值将减小
D.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酸性HF >CH 3COOH ,则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 与CH 3COOK 溶液中:c(Na +) – c(F −) >c(K + ) − c(CH 3COO −)
【答案】A
【解析】
A .NH 4Cl 水解时氯离子不影响铵根离子水解,由于NH 4HSO 4电离时产生H +使溶液呈酸性,NH 4+的水解被抑制,因此NH 4HSO 4中NH 4+的浓度小于NH 4Cl ,NH 4Al(SO 4)2中铝离子水解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因此NH 4Al(SO 4)2中NH 4+的浓度大于NH 4Cl ,浓度的大小顺序应为:①>②>③,选
项A 正确;B 、NaA 中水解平衡常数K b =,水解平衡常数大于14
51010 2.02104.9310w a K K ---==⨯⨯电离平衡常数,c(HA)−),选项B 错误;C 、NaHCO 3溶液加水稀释,促进碳酸氢根离子水解,钠离子物质的量不变,碳酸氢根 减小,c(Na +)与c(HCO 3-)的比值保持增大,选项错误;
D、HF 、CH3COOH都是弱酸,所以NaF与CH3COOK都是强碱弱酸盐,由于酸性HF >CH3COOH,水解程度F-<CH3COO-,水解程度越大剩余离子浓度越小,故c(Na+) – c(F−)<c(K+ ) −c(CH3COO−),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0.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Y所处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等,W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
X Y…Z
A. 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Z
D. W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分别与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W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由此可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W为O元素;W、Z同主族,则Z为S元素;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短周期元素,则Y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元素,即Y为Al,由元素的位置可知X为Na,所以X、Y、Z、W代表的元素分别为:Na、Al、S、O。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
X>Y>Z>W,A正确;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B错误;C.非金属性O>S,且H2O中存在氢键,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C正确;
D.W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可分别与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21.用系统命法写出下列物质名称或结构简式
(1)C 4H 10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__种。
(2)某有机物含C 、H 、O 三种元素,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_
(3)常温下,已知0.1 mol·L -1一元酸HA 溶液中c(OH -)/c(H +)=1×10-8。
常温下,0. 1 mol·L -1 HA 溶液的pH =________;
(4)常温下,将0.1mol/L HCl 溶液与0.1 mol/L M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pH =5,则MOH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常温时CH 3COOH
CH 3COO – + H +,K a =2×10–5,则反应CH 3COO – + H 2O CH 3COOH + OH –的平衡常数K h =________________。
(6)常温下,若在0.10 mol·L –1 CuSO 4溶液中加入NaOH 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 =8时,c(Cu 2+)=________mol·L –1 {K sp [Cu(OH)2]=2.2×10–20}。
(7)1mol/L Na 2C 2O 4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种 (2). CH 2=C(CH 3)COOH (3). 碳碳双键、羧基 (4). 3 (5). MOH M + + OH − (6). 5×10–10 (7). 2.2×10–8 (8). C(Na +)>C(C 2O 42-)>C(OH -)>C(HC 2O 4-)>C(H +) (9). C(OH -)=C(H +)+2C(H 2C 2O 4)+ C(HC 2O 4-)
【解析】
【详解】(1)C 4H 10为烷烃,有正丁烷和异丁烷这2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则C 4H 10的一氯代物有4种;
(2)由分子模型可知,白球是氢原子,黑球是碳原子,半黑球是氧原子,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 2=C(CH 3)COOH ,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3)由常温下,0.1mol L -1的HA 溶液中c(OH -)/c(H +)=1×10–8,可知c(OH –)=10–8c(H +),
所以,所以,所以
()()()2814c OH ·c H 10·c H 10-+-+-==()3c H
110mol /L +-==⨯常温下,0. 1 mol·L –1 HA 溶液的pH 为3;
(4)常温下,将0.1mol/L HCl 溶液与0.1 mol/L M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后溶液的
pH =5,说明则MOH 为弱碱,所以MOH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MOH M + + OH -;
(5)反应CH 3COO – CH 3COOH + OH –的平衡常数K h =
5×10–10;()(
)()()()()()()33
w a 33c CH COOH ·c OH c CH COOH c H c OH c CH COO c CH COO ·c H K K -
+-
--+
=== (6) 根据溶度积的概念可以直接计算,常温下,pH =8时,c(OH –)=10-6 mol·L –1,由c(Cu 2+)·c (OH -) 2=K sp [Cu(OH)2]得,c(Cu 2+)=(2.2×10-20)/10-12 mol·L -1=2.2×10-8 mol·L -1;
(7)1mol/L Na 2C 2O 4溶液中存在:C 2O 42-+H 2O HC 2O 4-+OH -,HC 2O 4-+H 2O H 2C 2O 4+ OH -, H 2O H ++ OH -,可知C(Na +)>C(C 2O 42-)>C(OH -)>C(HC 2O 4-)>C(H +),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式: C(OH -)=C(H +)+2C(H 2C 2O 4)+ C(HC 2O 4-)。
22.Ⅰ.工业上一般以CO 和H 2为原料在密闭容器中合成甲醇:CO(g)+2H 2(g)
CH 3OH(g)
ΔH=-90.8 kJ·mol
–1。
(1)在容积为1 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 ℃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
如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H 2和CO 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 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与CO 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则曲线Z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
Ⅱ.如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 3OH+3O 2
+4KOH =2K 2CO 3+6H 2O 。
(2)乙池中A(石墨)电极的名称是______。
(3)通入CH 3OH 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 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________mL(标准状况),此时丙池某电极上析出1.60 g某金属,则丙池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MgSO4 B.CuSO4 C.NaCl D.AgNO3
【答案】(1). 270 ℃(2). 阳极(3). CH3OH-6e– + 8OH– = 6H2O + CO32–(4). 4AgNO3 + 2H2O4Ag + O2↑ + 4HNO3 (5). 280 (6). B
【解析】
【分析】
三条曲线中,在曲线Z对应的温度下CO转化率最小,合成甲醇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所以Z曲线对应的温度最高,为270℃;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
电极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
燃料电池最
为电源,乙池中,与正极相连的A极(石墨电极)为阳极,那么B极(银电极)为阴极,丙池中,C极为阳极,D极为阴极,相应得电极反应式即可书写出来。
【详解】(1)在曲线Z对应的温度下CO转化率最小,合成甲醇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故Z曲线对应的温度最高,为270℃;
(2)燃料电池作为电源,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A电极与正极相连,所以A电极(石墨)为阳极;
(3)通入CH3OH的电极作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 + 8OH– = 6H2O + CO32–;
(4)乙池中,A极(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 4H+,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Ag++4e–=4Ag↓,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所以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NO3 +
2H2O4Ag + O2↑ + 4HNO3;
(5)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 g时,n(Ag)=5.4g/108g·mol-1=0.05mol,n(e–)
=0.05mol,又O2~4e–,所以n(O2)=0.0125mol,标况下,V(O2)=0.0125×22.4=0.28L=280ml
所以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的体积为280ml;丙池某电极上析出1.60 g某金属,C极为阳极,D极为阴极,所以只能是D极析出金属,而NaCl作为电解质溶液时不会析出金属,根据转移的n(e–)=0.05mol及Mg~2e–、Cu~2e–、Ag~e–,析出的金属的质量分别为
0.60g、1.60g、5.40g,所以丙池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CuSO4溶液,选B。
【点睛】对于电解池和原电池得相关计算题,一定要紧紧抓住一点:反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
子的量是相同的,通过列出电子和物质间的关系式即可进行相应的计算。
23.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醋酸,某学生用0.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测定醋酸
的浓度的实验,取20.00mL待测醋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编号待测醋酸的体积/mL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1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120.000.100025.18
220.000.1000
23.06
320.000.100022.98
(1)该实验中指示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以下_________操作(填甲/乙/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醋酸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1(保留小数点后4位)。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用滴定管取20.00mL待测醋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醋酸润洗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称量NaOH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潮解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关
【答案】(1). 酚酞(2). 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为浅红色且30s 内颜色不发生变化 (3). 丙 (4). 0.115 (5). CE
【解析】
【分析】
(1)醋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2)由于指示剂酚酞在酸溶液中,所以开始溶液为无色,随加入氢氧化钠增多,pH 升高,溶液变为红色;
(2)把碱式滴定管盛满溶液,倾斜45°,再把尖端部分向上倾斜45°,慢慢挤压玻璃珠,使溶液流出,就能赶出气泡;
(3)先计算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再根据 计算醋酸浓度;
()()()()c v c v ⨯=
碱碱酸酸(4)根据分析误差。
()()()()c v c v ⨯=
碱碱酸酸【详解】(1)醋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所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由于指示剂酚酞在酸溶液中,所以开始溶液为无色,当滴加最后一滴NaOH 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达到滴定终点。
(2)把碱式滴定管盛满溶液,倾斜45°,再把尖端部分向上倾斜45°,慢慢挤压玻璃珠,使溶液流出,就能赶出气泡,故选丙;
(3)实验1的误差偏离正常范围,根据实验2、3,平均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 =0.115
23.06+22.98=23.022()()()()c v c v ⨯=碱碱酸酸23.02mL 0.1mol/L 20mL ⨯=mol·L -1 ;(4)A .用滴定管取20.00mL 待测醋酸,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醋酸润洗,则醋酸浓度偏低,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不选A ;
B .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对醋酸物质的量无影响,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不变,测定结果不变,故不选B ;
C .称量NaOH 固体时,有小部分NaOH 潮解,氢氧化钠的浓度偏小,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选C ;
D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不选D ;
E .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关,消耗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选E 。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滴定操作和计算,注意把握实验基本方法,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