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现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
210 84
Po
0 1
e
23892U衰变为22286Rn共发生了 4 和 2 次β衰变
次α衰变
α衰变、β衰变表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变化的.每一种 元素的衰变快慢一样吗?衰变快慢有什么规律?如何 描述这一变化规律?
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 的时间 ,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用符号τ表示
原子核的衰变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后,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 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放出α粒子的称为α衰变, 放出β粒子的称为β衰变.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放出α或β射线后,其自 身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什么叫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衰变有哪几种 情况?原子核衰变过程遵循什么规律? 3、原子核在放出γ射线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衰变? 为什么?
13.下列哪些应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 子的[ BD ]
A.γ射线探伤仪 B.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 油管的漏油情况
C.利用钴60治疗肿瘤等疾病 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 检测放射性的办法确定放射性元素在农作物内转
移和分布情况,找出合理施肥的规律。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三种射线
⑴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如何判断是何种射线? 天然放射线的分离及其鉴别 法一:利用磁场 法二:利用电场
射线的偏转实验
卢瑟福及其同事对天然放射性元素作了详细研究, 他们将放射线引入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情况, 确定射线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 在电场的作用下射线分成三束:带正电的为α射线, 带负电的为β射线,不带电的为γ射线。
例如,要推断一块古木的年代,可以先把古木加 温,制取1g碳的样品,再用粒子计数器进行测 量.如果测得样品每分钟衰变的次数正好是现代 植物所制样品的一半,表明这块古木经过了14C的 一个半衰期,即5730年.如果测得每分钟衰变的 次数是其他值,也可以根据半衰期计算出古木的 年代.
我国考古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对马 王堆一号汉墓外椁盖板杉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该墓距今2130±95年.通过历史文献考证,该古 墓的年代为西汉早期,约在2100年前,两者符合 得很好.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自1895年起一直研究由硫化物 和含铀的化合物产生的磷光现象,1896年2月,26日、 27日两天,因阴雨无法进行实验,他把用黑纸包住 的照相底片连同它上面的磷光物质一起放进抽屉 里.3月1日细心的贝克勒尔想抽查一下照相底片是 否会因黑纸漏光而曝光.照相底片冲洗出来后,他 大吃一惊,底片受到很强的辐射而变得很黑了,这 显然不是漏光和磷光形成的.第二天他向法国科学 院报告了他所发现的新的“不可见的辐射”.这种 辐射可以穿透黑纸而使底片感光,这就是后来提出 的物质的放射性.在贝克勒耳工作的启发下,居里夫 妇发现放射性更强的元素镭和钋。1903年,居里夫 妇和贝克勒耳同获诺贝尔奖金。
写出铜66、磷32、铋(Bi)210的一次β衰 变方程
1、28286 Ra
222 86
Rn
4 2
He
2、210 84
Po
206 82
Pt
4 2
He
3、222 86
Rn
218 84
Po
4 2
He
1、2696Cu
66 30
Zn
0 1
e
2、32 15
P
S 32
16
0 1
e
3、210 83
利用 磁场 鉴定
×
α×
× ×
× × × ×
××γ
× ×
× × ××
× × × ×β
××× ×
利用 电场 鉴定
三
种
射
线
的
本
质
电场
磁场
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比较
射线种类 组成
速度 贯穿本领
电离作用
射线
射线
射线
粒子是 约 1 C
氦原子核
4 2
He
10
粒子是高
速电子流10e
波长很 短的电磁波
放射性的特点、本质、意义
1、特点: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元素的放射性与它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
在无关,且天然放射现象不受任何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影响, 2、本质:元素的放射是稳定的,是由元素的 原子核决定的,射线是从元素的原子核中放出 的。 3、意义: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是具有结构 的.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进行观察的 统计规律,是个概率的问题,对于个别原子是 无意义的。不能确定哪个将要发生衰变。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 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这叫做 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
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12C,也有少量14C,它是 高层大气中的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 作用下产生的.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 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 年.14C原子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 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大约在1012个碳原子 中有一个14C.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14C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 同.植物枯死后,遗体内的14C仍在进行衰变,不 断减少,但是不再得到补充.因此,根据放射性 强度减小的情况就可以算出植物死亡的时间.
课堂 小结
一 天然放射现象
1、定义:某些物质自发的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的现象。
α 射线:氦核,电离本领强,穿透本领弱 2、3种射线的性质及其比较 β 射线:电子,电离本领较强,穿透本领较强
γ 射线:光子,电离本领弱,穿透本领强 3、本质 :是原子核的性质,而不是原子的性质。 二原子核的衰变
1、定义:某种元素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射线粒子后,转变为新核的现象。
1、两种衰变:α衰变、β衰变
例:α衰变:
U 238
92
23940Th
24He
β衰变:
23940Th29314Pa 10e
2、衰变规律:电荷数、质量数(注意与质量守恒定 律”的区别)、能量和动量都守恒Βιβλιοθήκη α衰变规律:M Z
X
M Z
Y 4
2
24He
β衰变规律:
M Z
X
Y M
Z 1
10e
2.β衰变中所放出的电子,来自[ C] A.原子核外内层电子 B.原子核内所含电子 C.原子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放出的电子 D.原子核内质子衰变为中子放出的电子
3.科学家常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这是因为中子[ D ] A.质量较小 B.质量较大 C.能量较大 D.显电中性
4.关于γ射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C] A.γ射线是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核放射的 B.γ射线是从原子内层电子放射出来的 C.γ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中子流 D.γ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光子流
6.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 磁场,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 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 向垂直,图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 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 ] C
A.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1人们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 律就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天然放射 就是原子核的一种变化.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 称为放射性.
2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 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 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 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 有放射性.
2、衰变规律:m0:放射性元素的原有质量;m:经 过n个半衰期的时间后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
则有
m
1 2
n
m0或
m m0
1 n 2
n余
n原
(
1 2
t
)
m余
m原
(
1 2
t
)
3、决定半衰期的因素: 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只与元素的种类有
关,跟元素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
2、衰变规律:电荷数,质量数,能量和动量都守恒。
α 衰变:
M Z
X
Y M 4
Z 2
4 2
He
β 衰变
M Z
X
Y M
Z 1
0 1
e
γ 辐射伴随α 衰变和β衰变,不引起原子核的衰变 。
三 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的时间。 2、规律:m=(1/2)nm0
随堂巩固
1.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 B ] A.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 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 C.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有一定的能级
接近 C 等于 C
弱 一张很薄的 纸就能挡住
很强 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铝板
最强 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铅板
很强 较弱 很小
电离本领和贯穿本领之间的关系:
α粒子是氦原子核,所以有很强的夺取其他原 子的核外电子的能力,但以损失动能为代价 换得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力最强的α粒子, 贯穿本领最弱;而γ光子不带电,只有激发核 外电子跃迁时才会将原子电离,所以电离能 力最弱而贯穿本领最强。
实质:
α衰变
21H 2 1n4He
1
0
2
β衰变
1n1H 0e
0
1
1
γ衰变 α衰变或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不 稳定,要向低能级跃迁.放出γ光子. γ射线是伴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 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有的发生α衰,有的发生 β衰变,同时伴随γ射线.这时三种射线都有.
写出镭(Ra)226、钋(Po)210、氡(Ra)222 的一次α衰变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