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套】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楷.(kǎi) 彷.徨(fáng) 污秽.(huì) 深恶.痛绝(wù)
B.哽.住(gěn)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
C.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
D.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惩.罚(chéng)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感概宽敞莅临自做主张
B.云霄静谧奥秘暴怒无常
C.竦峙决别分歧迫不急待
D.阴蔽待弄倘若焦燥不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
...千.。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
语连珠
...。
C.面对五花八门
....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
....,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6、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
竹。
;。
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
①翠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②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③森森然,与松呼应④幽幽的,做些铺垫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7、句子积累——古诗默写。
(1)《秋词(其一)》: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
(4)《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
(8)请写出与战争相关的两句古诗:______, 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屠户御狼和__________。
4.“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
6.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
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
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
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
”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
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
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
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
⑥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
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
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
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
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
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
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
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
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
”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
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
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
..,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
..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
画家当即
..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2、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
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
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
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
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
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飞来,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
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
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
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
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
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
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
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
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
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
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加点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
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
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
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
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
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
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
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
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
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
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
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
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
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2017年6月2日《光明日报》) 1.本文回忆了有关槐花的一些往事,请概括文中母亲和妻子的相似经历,并归纳她们的共同性格特点。
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
..手指上的血,继续采。
..,甩甩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5.细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
四、写作题(40分)
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写作。
出发,才能到达。
——朱兆瑞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叔本华
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
——QQ经典说说
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狄更斯
这些言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情感,也可……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
C
B
D
D
B
C
晴空一鹤排云上夜阑卧听风吹雨秋风吹散马蹄声险躁则不能治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
1.(1)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得像小山似的。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屠户惧狼屠户杀狼
4.一个“晚”字,既写出了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环境十分恶劣。
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B
三
1.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2.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意对即可)
3.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4.“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
叶三的佩服。
5.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
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1.相似经历:上山去采槐花;将槐花背回家,并晾晒;用槐花拌食喂猪。
共同性格特点:吃苦耐劳、朴实贤惠、勤劳能干。
2.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家乡槐花盛开的情景,突出了槐花之多之美之香,为后文写母亲和妻子采槐花做食物、喂猪等情节作铺垫。
3.“笑笑”“甩甩”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手被槐刺刺破流血毫不在意,一心一意采摘槐花的情景,突出了母亲的乐观、坚强、能干。
4.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故乡的槐花及槐花蜜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人和事的怀念之情。
5.槐花蜜蕴含亲情、故乡情,而这些情感一直深藏在作者心中,所以是“永远”的。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