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饲养技术 鹌鹑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 种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鹌鹑饲养技术鹌鹑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种养
技术
鹌鹑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鹑属,是一种家禽。
鹑头小,尾短,像小鸡。
鹌鹑体型较小而滚圆,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
体小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
鹌鹑成熟早,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耗料少,投资低,抗病力强,易饲养,见效快,出壳后35~49日龄的母鹑就开始产蛋。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鹌鹑饲养技术鹌鹑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一、选择优良的品种鹌鹑的品种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蛋用型和肉用型,蛋用型品种主要有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隐性黄羽鹌鹑。
肉用型品种主要有:法国巨型肉鹑、莎维麦脱肉用鹌鹑。
二、掌握鹌鹑习性,科学饲养家养的鹌鹑是经过长期驯化而来,现在仍有一些野生习性,具有杂食、群居、体型小、体重轻、性成熟早、产蛋量高、善争斗、抗病力强、有飞翔能力,怕生人、怕惊吓的特性。
特别是正在产蛋的母鹑,一旦受到惊吓,产蛋会即日停止,一停可能半个多月。
鹑笼不能经常更换地方,每挪动一个地方,就会造成母鹑停产几天至十几天。
所以饲养鹌鹑一是要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周围环境安静,没有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场,鹌鹑养殖必须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要公母比例搭配得当,2~3只母鹌鹑配两只雄壮的公鹌鹑,鹌鹑在笼中,如密度大没有活动余地,对鹑体健康与提高母鹑的产蛋率是不利的,一般每平方米饲养鹌鹑50只为宜。
公鹑与母鹑的交配是有选择性的,同一笼里的公鹑对未完全
发育的母鹑很少有交配行为,但对正在产蛋的母鹑的交配却频繁。
做好产蛋鹑与公鹑的合理搭配,对提高母鹑产蛋受精率十分有益。
三是鹌鹑喜欢沙浴,沙浴对鹌鹑产蛋影响比较明显,所以有条件的鹌鹑养殖场要在鹌鹑活动场地或鹌鹑笼内放置沙浴盘,满足鹌鹑的生活习性。
四是在鹌鹑日常饲养管理中饲料要勤喂少填,增加饲喂次数,饮水要及时。
保持饲料、饮水干净。
三、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鹌鹑可食的饲料种类很多,植物果实、种子、叶、昆虫、蠕虫、蛋壳、骨粉等都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在这些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随着饲料种类、数量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单一一种饲料难以全面均衡满足鹌鹑在各阶段生理和生产的营养需要,必须进行科学计算和合理搭配饲料混合加工后饲喂。
在鹌鹑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准确把握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鹌鹑养殖十分重要,鹌鹑对蛋白质的要求较高,有13种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是构成鹌鹑身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其生命、生长和生殖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日粮中蛋白质满足不了鹌鹑需要,产蛋量就会自然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雏鹑死亡率增高。
如果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超过它的实际需要量,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增加鹌鹑肝、肾负担,形成疾病。
饲料中的粗脂肪不足会影响饲料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导致鹌鹑生长缓慢,性成熟推迟,产蛋量下降。
蛋白质的饲料来源一般有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饲料两种,动物性饲料蛋白质中的含量和品质普遍高于植物性饲料。
一般植物性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较少,单食某种植物性饲料通常不能满足鹌鹑的需要,像赖氨酸和蛋氨酸这
两种必需氨基酸在鹌鹑日粮中不可缺少任何一种。
譬如玉米中含赖氨酸较少,而豆类籽实中含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却较多。
所以,主张喂配合饲料,以充分发挥配合饲料中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否则,会降低饲料蛋白质的有效利用率。
碳水化合物是鹌鹑能量的主要来源,脂肪是体内供给和储存能量的最好形式,但过多又会导致过肥、食欲缺乏、下痢,因此鹌鹑日粮要科学计算合理搭配饲喂。
脂肪还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产蛋时期需要较多的维生素A,故应注意补充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植物性饲料,如胡萝卜、南瓜和各种青绿饲料。
鹌鹑的饲料要根据鹌鹑不同的生长期来配制。
按照当地饲料来源进行科学计算而配制,如1~35日龄其饲料配方可为:玉米54%、豆饼25%、鱼粉15%、麸皮4.5%、骨粉1.5%。
成年鹌鹑饲料配方为:玉米55.5%、豆饼22%、鱼粉14%、骨粉2%、苜蓿粉6.5%。
四、选择合适的饲喂方法鹌鹑的饲喂方法根据生产设施和人力条件选择,饲喂方法有干喂法、湿喂法、干湿兼喂法。
干喂法是把加工好的配合饲料混匀撒在饲槽中即可。
这种喂法省工省时,饲料不变质,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工厂化养殖。
湿喂法是在配合饲料中加青绿饲料、水等拌成含水量30%左右、呈松散状态的湿料饲喂。
这种方法适口性好,采食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但劳动量大,夏季易变质,食槽需经常洗刷。
干湿兼喂法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之优点,干湿饲喂分时间段安排,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但饲料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发生争食争斗。
五、做好疾病预防和治疗鹌鹑虽然抗病力强,传染病相对较少,但规模化养殖中要注意做好几种常见病的预防
和治疗,以保证鹌鹑最大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1.大肠杆菌病鹌鹑一生都可能感染。
幼鹑6个月后发病率较高,主要通过粪便传染,饲养密度过大、笼舍消毒不彻底是造成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冬春气温变化大,气候骤变和夏季炎热都可引起大肠杆菌病。
症状表现:初期食欲减少,产蛋量下降,白壳蛋、褐壳蛋增多,蛋壳薄易碎,呈零星死亡,个别有神经症状的头向后仰,也有的眼睛有病变,幼鹑主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养神等。
病理变化:胸腔、腹腔有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脏器表面。
有时有腹水,气囊混浊、肝大,偶有多色坏死灶,肠黏膜充血肿大,卵巢变形,输卵管和泄殖腔发炎,有蛋滞现象。
治疗方法:在饲料中加入恩诺沙星或阿莫西林或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对该病都有很好疗效,但需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每间隔1个月,用1次远征禽菌录,连用3天,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溃疡性肠炎该病鸡、火鸡、鸽、野鸡均易感染,且以4~12周龄的鸡和鹌鹑多发,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经粪便传播。
临床症状:急性死亡后,往往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多发生在发育良好、肌肉丰满、脂肪丰满、嗉囊中充满食物、伴有白色水样稀便的鹌鹑。
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食欲缺乏,身体蜷缩,羽毛被粪便污染、蓬乱并失去光泽。
当病程达1周以上时,机体极度瘦弱,胸部肌肉发生明显萎缩。
病理变化:早期病变是在各部位肠壁可见有小的黄色坏死溃疡,边缘呈现环形出血,随着溃疡灶的增大,出血环消失,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弹坑状,有时融合形成大片坏死性伪膜性斑块。
肝脏可见淡黄色斑纹或不规则黄色坏死区,脾大、
出血。
防治措施:彻底清除粪便和消毒,链霉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3.球虫病该病主要是由毒力强的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幼龄鹌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病鹑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头蜷缩怕冷,生长停滞,肛门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随后血便严重,最后痉挛、昏迷、死亡。
幼鹑死亡率可达30%~50%;成年鹑多为慢性、多发性,病程长,消瘦,产蛋率下降,并伴有间歇性下痢,死亡率比幼鹑低。
剖检可见肠道肿胀,比正常大1~2倍,外观呈暗红色,黏膜上有出血点,内容物混有血液,有干酪样坏死物,取其内容物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
发现这种现象要及早治疗,以免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防治:搞好舍内卫生,保持舍内通风干燥。
大群治疗常用青霉素饮水投服,每只按8000~10000单位给药,连用5~7天;投喂加有0.003%氯苯胍或球虫净的饲料对控制该病效果较好。
4.新城疫对鹌鹑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病鹌鹑表现精神不振,厌食,产蛋量骤减,软壳、白壳蛋增多,拉绿色或白色粪便,神经紊乱,呼吸困难,流涎,翅下垂,头向后或偏向一侧,2~4天后死亡。
剖检可见腺胃、肠道及卵巢有明显的出血点。
防治:幼鹑5~7日龄时用新城疫II系疫苗饮水免疫,也可用活弱毒疫苗喷雾免疫,产蛋前再免疫一次。
也可用灭活疫苗肌肉注射,35日龄前后0.3毫升/只。
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并用,可起到强化免疫效果。
养殖技术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
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鹌鹑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
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
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
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
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
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
其笼高12厘米,80只/㎡,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
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
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
而
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
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
在转群的同时,按种鹑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
2、产蛋规律与利用年限: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8点前,而以下午3点、4点为最多。
在笼养情况下,种母鹑利用年限为1~2年,但一般多采取“年年清”,育种场可利用2~3年,但实践中采种时间仅利用8~10个月,以确保种蛋质量。
商品蛋鹑仅利用10~12个月。
生产中应主要考虑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经济效益和育种价值。
3、强制换羽: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
一般自然换羽时间长,换羽慢,产蛋少且不集中。
实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
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
饮水不可中断。
必须淘汰病、弱个体。
4、日常管理要点:①要保持饲料与饮水的正常供应,并据产蛋率、气温调整饲粮。
②防止子宫外翻,注意控制体重与膘度。
③在夜间与早晨各集蛋1次,应采用蛋托分装,防止堆压破损。
④防止各种应激,严防兽害。
⑤做好日常记录和统计报表工作。
繁育技术鹌鹑已丧失了就巢性,均需经人工孵化来繁殖后代。
目前由于缺乏专门化的育种场,故多采用外貌、体重结合选择法。
种鹑的选择。
种鹑应有系谱或来源,要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的外貌与生长发育标准。
羽毛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特征,且完整丰满而有光泽,体质健壮。
要求公鹑性特征明显,泄殖腔腺发达,头大,面颊呈鲜艳的红褐色(指栗褐羽型),有黑而锃亮的
喙,发达的胸,结实的腿,趾爪伸展良好,爪子尖税,鸣声脆而响亮。
要求母鹑体大,头小而俊俏,眼大有神,活泼好动,颈细长,体态匀称,羽毛色彩光亮,随产蛋高峰的到来,羽色由栗褐色转淡。
自然交配。
一般群配种公母比多为1:2~1:3。
种鹑年龄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关系种鹑有其育种最佳期限,它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
为此,必须注意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