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与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邪与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关系

湿邪与诸多皮肤病关系密切。湿有内湿、外湿之分。湿邪侵入所致的病症称为外湿病症,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感受湿邪所致。内湿则由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多食甜腻、生冷水果损伤脾胃,影响运化而生。其与皮肤病的关系表现如下。

湿邪是导致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学入门·外感类》云:“赤疹(荨麻疹,中医称风湿疙瘩)因天热燥气乘之,……,似赤似白,微黄隐于肌肉之间,四肢重着,此风热夹湿也,多因浴后感风,与汗出解衣而得。”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诸病源候论·瘑疮候》说:“瘑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

《济生方》言:“古方所谓干癣、风癣、苔癣之类……此为风湿毒气与血相搏,凝滞而为此疾也。”

《外科精义·论阴疮》有云:“夫阴疮者,大概有三等:一者湿阴疮;二者妒精疮;三者阴蚀疮,又曰下疳疮。盖湿疮者,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搔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癣者是也”。

《洞天奥旨·白壳疮》曰:“白壳疮,……皆因毛窍受风湿之邪,而皮肤无气血之润,毒乃附之而生癣矣”。

《外科正宗·火丹》曰:“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画烂,又且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腰胁生之,肝火妄动,名曰缠腰火丹”。

近代皮科大家赵炳南将皮肤病统称为:“风湿疡”,即外受不洁之风与体内湿热之气相搏,则生风湿疡,说明湿邪与皮肤病关系密切。

发展过程中具有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其侵入人体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一些

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可同时见到胸膈满闷、脘痞腹胀、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低热、食差、便塘、苔腻、脉濡缓等湿证的表现。

湿邪所致的皮肤病,因湿邪蕴阻肌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皮肤损害多表现水疱、疱瘆、渗液、糜烂等。湿为太阴中土,其致病必夹它邪。

皮肤病中湿邪也常夹风邪,风湿蕴阻肌肤不得发散,常易形成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比如慢性荨麻疹;湿邪与暑邪相合也可引起痱子、夏季皮炎、脓疱疮等皮肤病;湿邪夹杂热邪而致皮肤病常为湿疹、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湿邪夹寒邪常侵入肌表所致皮肤病,如硬皮病、冻疮等。

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皮肤肥厚、粗糙、脱屑、干裂,皆因其湿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

现代研究表明:湿邪致病,通过降低免疫器官和免疫因子的功能,降低氧自由基活性等途径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抗病能力减弱,使疾病长期留于体内而不去,病程长,迁延难愈,即所谓“湿性黏滞”。

名医用药经验总结

王莒生教授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多由外感湿邪夹风、热等邪侵袭入肤,或日久不愈,以致肌肤蕴湿,经络失疏,脏腑功能失调,湿毒耗血伤阴而致。

赵炳南认为湿之为病,有内因与外因之别,内因之本在脾之运化,火盛化为湿热,水盛化为寒湿;外因则是多因素所造成,如潮湿、淋雨、饮食等。强调治湿需辨上下内外,寒热虚实。湿邪在上宜微汗之,虚证宜扶正。而中药酒喝了发微汗就是最好的方式,祛风除湿首选是药酒类的中药制剂,同时也补肾即虚症扶正。

王莒生教授在继承赵老对湿邪致病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临床上治疗湿邪导致的皮肤病时,要注意脏腑与湿的关系肾虚则气化不利,水湿泛滥;肺气不宣则膀胱不利,小便不通。同时要注意湿与六淫,痰瘀的关系。湿多夹杂热邪,风邪,临床可用酒做药引子治疗。

邢某,男,38岁,2016年12月16日初诊。主诉:四肢、前胸、后背起皮疹2年余。刻下症:双上肢、前胸、后背出现风团,散在分布,无溃破渗出,无脱屑,瘙痒难忍,无恶寒发热,舌淡红,薄白苔,弱脉。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

诊断: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风湿疙瘩。治则:乳香(制)、当归、白术、防风、千年健、防己、威灵仙、熟地黄、油松节、续断、麻黄、川牛膝、桑寄生、狗脊、秦艽、独活、川芎、肉桂、莶草(九制)、陈皮、杜仲、苍术、海风藤、伸筋草、木瓜、玉竹、地枫皮、没药(制)、红花、茜草。做药酒,1次/d。2017年2月7日复诊,服上方,无新发皮疹,瘙痒消失。在上方继服半月以巩固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