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丸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丸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作者:葛建国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5期
降糖中西药复方制剂有消渴丸、消糖灵(胶囊、片)、十味降糖胶囊、糖维胶囊等,其主要治则为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分析以上中成药的组方可知,制剂中都含有降糖西药格列本脲,如消渴丸每丸重0.25g,含格列本脲0.25mg;消糖灵胶囊每粒0.4g,含格列本脲0.7mg;十味降糖颗粒每袋6 g,含格列本脲1.20~1.80mg;糖维胶囊每粒0.5g,含格列本脲0.5mg 等。
因此,应纠正单纯从药品名称看,误将此类药物认为是纯中药制剂的现象。
初次使用该类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注意监测血糖,尤其是治疗初始的1周,如果血糖下降过低应注意将药物减量。
治疗中如果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晕或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想到低血糖反应的可能性,尽快给予救治。
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参照与其相关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使用以上中西复方制剂,以保证用药安全。
1型糖尿病应用消渴丸
例1
患者,男,15岁。
因“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1周”就诊。
空腹血糖:17mmol/L。
尿常规:尿糖(4+),尿酮(2+)。
胰岛细胞抗体阳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诊断:1型糖尿病。
处方:消渴丸6丸,3次/d,口服。
评析青少年发病,起病急,糖尿病症状严重,有明显的体重减轻,体形消瘦,尿酮阳性,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要用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降糖药可促进胰岛β细胞衰竭,易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致死。
消渴丸为益气养阴中药与格列本脲的复合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注意格列本脲的适应证、禁忌证。
①适应证为胰岛β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②禁忌证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对磺胺药过敏、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均不宜使用。
建议本患者不宜应用消渴丸。
应采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伴肝硬化应用消渴丸
例2患者,女,50岁。
因“腹胀1年,加重1周”入院。
有“2型糖尿病”病史6年。
空腹血糖15 mmol/L,白蛋白31g/L,球蛋白39g/L,总胆红素3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6U/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B超:肝硬化,腹水。
诊断:①肝硬化,腹水;②2型糖尿病。
处方:消渴丸10丸,3次/d,口服。
评析肝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
因为此类药物大都需要经肝脏灭活。
当有肝功能不全时(如肝硬化),肝脏对药物的灭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把它们代谢排除,因此容易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
另外,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糖原合成能力下降,肝糖原储备减少,使药物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大。
有严重肝脏病变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
建议本患者不宜用消渴丸,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老年糖尿病应用消渴丸
例3患者,男,75岁。
因“多饮、多尿2年”就诊。
空腹血糖8.1mmol/L。
诊断:2型糖尿病。
处方:消渴丸10丸,3次/d,口服。
评析格列本脲的降糖作用强,作用时间为10~36h,发生低血糖的危险率相对较高。
老年患者(特别是>65岁患者)肝肾功能一般较年轻者衰退,减慢药物代谢,用于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则可能过量,故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通常较严重,且老人较少出现肾上腺释放反应,常无先兆而转入嗜睡或昏迷,低血糖症状不易发现和及时处理,故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低血糖,容易造成脑、心脏和肾脏不可逆的损害。
另外,有些老年患者精神状况较差,记忆力减退,造成重复、过量服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应用格列本脲,以避免发生低血糖。
建议本患者应选择格列吡嗪。
消渴丸联合格列齐特
例4患者,女,58岁。
因“多饮、多尿、体重下降1年”就诊。
空腹血糖8.2mmol/L。
诊断:2型糖尿病。
处方:消渴丸10丸,3次/d,口服;格列齐特片80mg,3次/d,口服。
评析格列本脲与格列齐特均属磺脲类降糖药,两药合用,易引起严重低血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已明确指出,服用消渴丸时禁止加服磺脲类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和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任何2种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都容易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建议避免消渴丸与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