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2023—2024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测高二
地理(答案在最后)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道小题,每题2分,共计52分)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当日17时46分,神州十七号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历时约6.5小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旅居加拿大渥太华(45°N,75°W)的李先生想看神州十七号发射的实况直播,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A.10月26日22:14
B.10月25日21:14
C.10月26日21:14
D.10月25日22:14
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时,与北京同日期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0%
B.37%
C.63%
D.90%
3.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时至12月22日期间,成都市()
A.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街道路灯开启时间逐渐提前
C.夜渐短,昼渐长
D.正午建筑物影长变短
【答案】1.D 2.D 3.B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加拿大渥太华(45°N,75°W)位于西五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13个小时,且时间较东八区区时晚13小时,故当地时间为10月26日11时14分-13小时,为10月25日22:14,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与120°E相差17小时46分,0时经线大约为西十区,从西十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与北京时间为同一天,占全球的90%,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时(2023年10月26日)至12月22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成都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错误;成都市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期间,昼渐短、夜渐长,街道路灯开启时间逐渐提前,C错误,B正确;成都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直射点南移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建筑物影长变长,D错误。
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渐长。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由变质岩地层组成的梵净山就如同漂浮在喀斯特地质海洋中的孤岛。
图为梵净山蘑菇石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4.组成梵净山的地层最可能是()
A.板岩
B.玄武岩
C.页岩
D.花岗岩
5.梵净山蘑菇石景观未来可能会因坍塌而消失。
造成其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地震②沉积③风化④侵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A 5.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由变质岩地层组成的梵净山就如同漂浮在喀斯特地质海洋中的孤岛”可知,梵净山为变质岩构成,板岩为变质岩,符合题意,A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BC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及“梵净山蘑菇石地貌景观图”分析可知,梵净山蘑菇石景观应由沉积岩在地壳内部变质形成,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经风化侵蚀形成该蘑菇石景观,未来还会遭受风化、侵蚀导致下部岩石变细,不足以支撑上部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坍塌,③④正确;地震不是导致其坍塌的主要作用,①错误;该地地势较高,不会发生沉积作用,②错误。
③④组合正确,所以选C。
【点睛】岩石的分类(按成因):①岩浆岩(不含化石):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等。
②沉积岩(可能含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③变质岩(不含化石):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6.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6.A7.B
【解析】
【6题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题详解】
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
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
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
故选B。
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阳宁县境内的野王村(行政村),蒲河经五道弯曲贯穿全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形”奇特分布,各自然村星罗棋布,被蒲河分割包围,自成一体。
野王村整体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依山傍水,水依山而娇美,山傍水而奇险。
图示意野王村,“S形”地貌局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野王村各自然村落位于()
A.冰碛丘陵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深切河谷
9.该河流对自然村落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①深厚肥沃的土壤②温暖湿润的气候③较高的崎岖地形④充足的水源供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C9.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因为河流的凸岸淤积,凹岸侵蚀,野王村的各自然村一般坐落在河流的凸岸冲积平原,C项正确。
附近没有冰碛丘陵、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深切河谷是“V”字形,ABD项错误。
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河流的凸岸淤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有益于村落形成,①正确,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与当地位置与地形有关,与当地河流关系不大,②错误,读图可知,河流的凸岸淤积不会形成较高的崎岖地形,③错误。
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村落形成重要条件,④正确,①④正确,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漫滩平原是由河流侧向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发育于弯曲型河段,经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形状的为河曲型河漫滩。
“天漠”是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漠。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河段北岸,连绵的沙丘构成沙海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是典型的“天漠”景观。
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
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沙海沿山坡爬升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人类活动
11.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10.C11.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沙丘构成沙海沿北坡向山顶方向延伸”、“沙丘所在位置明显高于河床,沙丘底部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河岸凸出。
区域年内降水季节差异大,少雨季大风频繁”据此可推断,沙丘是少雨季的大风将河漫滩的积沙吹离,沿山体爬升过程中堆积形成,C正确。
冰川作用的堆积物是颗粒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而且冰川多发育于高山顶部,向下流动,不是爬升过程,B错误。
流水作用堆积体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也不会形成离岸爬升,A错误。
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天漠’”是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沙漠”,“有明显的沙洲、河漫滩发育”,由此可推断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直接来自流水堆积,而不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正确,AC错误;问的是物质来源,丹娘沙丘出现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周边其它地区没有沙质物质,因此物质直接来源也不是风力堆积,D错误。
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气温降水图,根据甲、乙、丙、丁四地气候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甲地的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雨热同期
D.雨热不同期
13.丙地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4.下列哪个城市,属于乙地所示的气候类()
A.上海
B.孟买
C.罗马
D.伦敦
15.气候乙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地区。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
【答案】12.C13.C14.C15.A
【解析】
【12题详解】
甲表示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较大,高温期温度达到20°以上,降水较多达到180mm左右;低温期均温低于0°且降水较少,为60mm左右,即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丙地图中左上角,全年均温20度以上,降水量不足60mm,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选C。
【14题详解】
乙表示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为:最冷月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最热月高温少雨,为地中海气候。
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罗马为地中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气候。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气候乙所属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一般分布30°-40°大陆西岸,A正确。
大陆东岸一般容易形成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一般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赤道多为热带雨林气候,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小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下图中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这一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17.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和“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成因相同的是()
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②我国北方秋冬季节的寒潮③南方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④江淮地区7~8月的伏旱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6.A17.A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天气系统的知识可知,A是冷锋,B是暖锋,C是气旋,D是反气旋。
“天雨新晴”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有降水天气;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风寒彻”,说明气温降低,应是冷锋过境。
导致这一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是冷锋,对应图A,A正确。
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与“北风寒彻”不符,B错误。
气旋能带来降水,但过境后气温不会降低,C错误。
“天雨新晴”说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有降水天气;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受其影响天气晴朗,D错误。
故选A。
【17题详解】
“天雨新,北风寒彻”成因是冷锋过境,天气现象的成因与其相同的是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北方秋冬季节爆发的寒潮,都是冷锋过境形成的。
①②正确,A正确。
南方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③错误;江淮地区7~8月的伏旱天气,是反气旋影响形成,④错误。
③④错误,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华北地区春季的沙尘暴天气,我国北方秋冬季节的寒潮,都是冷锋过境形成的。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9.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8.C19.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
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
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
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
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
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
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的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
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20.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沉积搬运
B.搬运风化
C.风化侵蚀
D.侵蚀沉积
21.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0.C21.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是位于新疆的雅丹地貌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力较大,风蚀作用显著,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C正确;沉积、搬运不是导致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ABD错误。
所以选C。
【21题详解】
该雅丹地貌位于新疆东部,海拔不是特别高,大气不是很稀薄,①错误;该地地表以沙质沉积物为主,风力较大,风沙强劲,②正确;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极度干旱,③正确;区域降水较少,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少,④错误。
所以选B。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
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答案】22.A23.C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
所以选A。
【23题详解】
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点睛】原始水平岩层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岩层。
岩层叠置原理:下老上新。
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25.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6.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4.A25.A26.C
【解析】
【24题详解】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
故选A。
【25题详解】
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
故选A。
【26题详解】
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
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二、综合题(共3道小题,共计48分)
27.如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_________,此时受A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2)B风带名称为_________,其风向为_________风,受其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半球,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_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_,受该季风影响,此时天津气候特征是_____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_。
(4)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
详细描述成因是_________。
(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受该气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示为__________。
【答案】27.①.副热带高气压带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炎热干燥
28.①.盛行西风带②.西南③.温暖湿润
29.①.南②.甲③.西北季风④.寒冷干燥⑤.东北季风
30.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②.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而成
31.①.亚洲高压②.寒冷干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季风环流的相关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
【小问2详解】
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N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B位于二者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向,其风向为西南风。
常年受西风影响的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该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且逐月分配均匀。
【小问3详解】
图a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图b 中为甲图;读图可知,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南亚地区的风向为东北风。
天津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小问4详解】
图b中西南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所形成,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而形成西南季风。
【小问5详解】
2月下旬,为我国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中心,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又因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因此又名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受来自较高纬度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天气特点为寒冷干燥。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
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
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质剖面示意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该地区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
【答案】(1)背斜谷(或谷地、沟谷、山谷)
①该地发育断层,②该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③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
④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年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②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该处无断层发育,地质结构稳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和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构造地貌、地貌形成过程、地质构造的应用、山地对公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而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是背斜、向斜、断层构造等,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变形或变位形态。
由图中那木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因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由以上分析结合图示可知,那木拉错构造地貌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导致地势低洼,形成谷地,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小问2详解】
本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
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并且在地壳的抬升过程中,使该地区的地势起伏、高差加大,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表受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形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
故背斜构造处适合修建隧道。
根据图片,多雄拉所在位置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该处岩层是天然的拱形,地质结构稳定;背斜处不易储水,容易保持隧道内的干燥,因此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多保护区位于巴西中部(如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独特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里大片的草本植物通常高约60厘米,稀少的木本植物长有厚厚的树皮。
在塞拉多,墙体厚实、布满孔隙结构的白蚁冢星罗棋布(如下图),每平方公里就有3200个之多。
白蚁在洞穴外围收集草料,拖入洞穴食用,把草料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蛋白质,为修筑蚁冢的白蚁提供能量。
每年8~10月,当地频发大火,白蚁冢在火灾中成为众多动物的幸存地。
大火过后,这里的生物又迅速恢复生机,显示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