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分析_游辉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本次
的与前一次同号时, 其加权求和值增大,使
图 3 网络训练结果
- 270 - 360元 / 年 邮局订阅号: 82-946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200 例》
您的论文得到两院院士关注
机器人技术
5 结语
研究 分 析表 明, 基 于 BP 算 法 的 神 经 网 络 的 机 器 人 逆 运 动 学求解方法是实用的, 避免了传统方法的许多弊端, 提供了简 单 、快 速 、准 确 的 逆 运 动 学 求 解 的 新 思 路 。
《P LC 技术应用 200 例》
邮局订阅号: 82-946 360 元 / 年 - 269 -
机器人技术
中 文 核 心 期 刊 《 微 计 算 机 信 息 》( 嵌 入 式 与 S OC )2008 年 第 24 卷 第 6-2 期
图 1 D- H 坐标系




图 2 3 层 BP 网络结构
3 BP 神经网络
3.1 BP 网络结构 BP 网络是一单向传播的多层 前向 网 络,多层 前 向 神经 网 络 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系统, 一个三层前向网络可以逼近任意大 非 线 性 函 数 。用 三 层 前 向 神 经 网 络 来 建 立 机 械 手 逆 运 动 学 模 型 , 网络结构如图 2 所示。上下层之间实现全连接,而每层神经元之 间无连接。 3.2 BP 网络算法 BP 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过 程 由信 号 的 正向 传 播 和误 差 的 反 向 传 播 两 个 过 程 组 成,正 向 传 播 时,输 入 样 本 从 输 入 层 传 入,经 各 隐 层 处 理 传 向 输 出 层 。当 输 出 与 期 望 输 出 发 生 偏 差 时 ,开 始 误 差反向传播,将误差沿原通路反传,并分摊给所有单元,修正调整 各层权值。 3.3 加入动量项 在实用的 BP 算法中存在 着 收 敛速 度 慢 这个 问 题 。采用 含 有动量项的权值调整向量表达式:
递函数 purelin,训练函数、学习函数与性能函数采用默认值。进
行 BP 网络仿真的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上述代码的运行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网络训练误差与次数
表 1 表明,在经 过 训 练后,隐 层 神经 元 个 数为 11 的 BP 网 络 对函数 θ=φ(X)的逼近 效 果最 好,它 的网 络 误 差不 仅 最 小,并 且 训 练次 数 也 最少 。而 隐 层神 经 元 个数 为 8 和 13 的训 练 误 差 也 比 较小,但是它们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却比较长,考虑到网络性能的 训练误差以 及 训 练速 度, 对 KLD—600 六 自 由 度机 器 人 的逆 运 动学采用 BP 网络分析时,隐层神经元数目设定为 11。其网络训 练结 果 如图 3 所 示 。网络 能 够 快速 、准 确 的求 解 出 各 关 节 的 旋 转角度 θi。
(1.武汉科技大学;2.武汉大学) 游 辉 胜 1 方 康 玲 1 薛 孝 琴 1 邱 从 明 2
YOU Hui-s heng FANG Kang-ling XUE Xiao-qin QIU Cong-ming
摘要: 文 章 提 出 了 基 于 BP 神 经 网 络 算 法 的 机 器 人 逆 运 动 学 的 求 解 方 法 , 给 出 了 基 于 神 经 网 络 的 机 器 人 逆 运 动 学 求 解 的 具
本文 创 新点 为 将 BP 网络 应 用 于 实 验 室 KLD—600 六 自 由 度 机 器 人 的 逆 运 动 学 求 解 中, 并 通 过 仿 真 寻 求 一 个 最 优 的 BP 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蔡自兴.机器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孙富春,朱纪洪,刘国栋等译.机器人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4 [3]阎平凡,张长水.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第 2 版)[M].北 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4]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神经网络理论与 MATLAB7 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5]赵宝永,尹怡欣.基于神经网络的简单自适应多变量控制算法 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增刊):1172- 1175 [6]陈志国,须文波.基于运动控制卡的机器人智能切割系统[J]微 计算机信息,2005.8,3:95- 98 作 者 简 介: 游 辉 胜,(1984- ),男,武 汉 科 技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硕士研究生,研 究 方 向为 机 器 人智 能 控 制;方 康 玲,(1945- ),女,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智能控制和嵌入式系统
坐标系,如图 1 所示,然后确定从一个关节到下一个关节(一 个坐
标系到下一个坐标系) 来变换的步骤。如果将从基座到第一关
节, 再从第一关节到第二关节直至最后一个关节的所有变换结
合起来, 就得到机器人总的变换矩阵 0T6 (即机器人的运动学 方 程)。
0T6=

(2)
游辉胜: 硕士研究生 基 金 项 目 : 湖 北 省 教 育 厅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B200511007)
(3) 其中 α为动量系数且 0<α<1,η为学习速率。上式中第二项 是常规 BP 算法的修正量,第一项称为动量项。当顺序加入训练 样本时,上式可以写成以 t 为变量的时间序列,t 由 0 到 n,因此上 式可以看作是 Δw(n)的一阶差分方程,对求 Δw(n)解,可得
(4)
Δw(n)较 大,从 而 在 稳 定 时 增 加 了 w 的 调 节 速 度;当 与 前 次 符 号 相 反 时,说 明 一 定 有 振 荡,此 时 指 数 加 权 和 结 果 使 Δw(n)减 小,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学方程可以用函数 θ=φ(X)来表示。设计一个逆运动学的 BP 网
络即为设计一个 BP 网络,使该网络可以逼近非线性函数。通
过对 KLD—600 六自由度机器人进行示教,得到网络的输入变
量 P 和目标变量 T,每组向量含有 50 组数据,P 为 12×50 维矩
阵,T 为 6×50 维矩阵。由输入变量和目标变量可知该网络的输
(1)
术 创 新

其中
Tn n+1
表示坐标系
xn+1-
zn+1
相对于坐标系
xn-
zn
的变
换 矩 阵,Rot 表 示 旋 转 变 换,Trans 表 示 平 移 变 换,Sθ表 示 sinθ,Cθ
表示 cosθ。
2.2 运动学
给 KLD—600 六 自 由 度 机 器 人 的 每 个 关 节 指 定 一 个 参 考
4 系统仿真
通常人们想要机器人完成某一动作,习惯上给机器人一个
目标位姿(即 0T6),然后由机器人根据(2)式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即 求出各关节的旋转角度 θi。由于按(2)式求解计算量大并容易 产生多解以及奇异解,因此本文采用 BP 神经网络,通过训练从
而找出旋转角度与目标位姿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向量 θ=(θ1, θ2,θ3,θ4,θ5,θ6)T 来表示 KLD—600 六自由度机器人完成任一动作 的关节旋转角 θi,而用 来表示其位姿状态向量。故(2)式可表示为 X=f(θ),从而逆运动
您的论文得到两院院士关注 文章编号:1008- 0570(2008)06- 2- 0学分析
In ve rs e kin e m a tics a n a lys is o f ro b o t b a s e d o n n e u ra l n e tw o rks
2 机器人运动学
2.1 D- H 表示法
Denavit- Hartenberg(D- H)模 型 表 示 了 对 机 器 人 连 杆 和 关 节
进行建模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 可用于任何机器人的构型,而
不管机器人的结构顺序和复杂程度如何。假设机器人由一系列
关 节 和 连 杆 组 成 。这 些 关 节 可 能 是 滑 动 或 旋 转 的 ,它 们 可 以 按 任
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分别为 12 和 6,根据隐层设计的经
验公式
(n1 为隐层神经元数,n 为输入单元数,m 为
输 出 单 元 数 ,α为 [1,10]之 间 的 常 数 )可 得 网 络 的 隐 层 神 经 元 个 数
应该在 6—14 之间。输入输出的区间超过(- 1,1),因此网络的隐
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与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均为线性传
Key wor ds: BP neur al networ ks;six- DOF;r obot;inver se kinematics

1 引言
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就是已知机器人的手爪位姿求解各
关 节 变 量 的 值 。它 是 机 器 人 轨 迹 规 划 和 运 动 控 制 的 关 键 环 节 ,也 是机器人研究的热点。传统运动学反解的方法包括 Paul 等人提 出 的 反 变 换 法 、Lee 和 Ziegler 提 出 的 几 何 法 以 及 Pieper 解 法 等。这些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求解困难,而且涉及多解 和奇异性等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神经网 络控 制 技 术是 神经网络的重要分支,它具有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和容错 性 的 结构特征,有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和强的非线 性 映 射能 力。80 年代末开始,已经被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本文采用 BP 网 络算法直接求解 KLD—600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反解问题。
Biogr aphy:YOU Hui- sheng ,mal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 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 nology,Master, Research direction:robot intelligent control;Fang Kangling, femal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mbedded system. (430081 武汉 科 技大 学 信 息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游 辉 胜 方 康 玲 薛孝琴 (430072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邱从明 (College of Infor 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Wuhan U- niver 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YOU Hui- sheng FANG Kang- ling XUE Xiao- qin (School of electr ical engineer ing,Wuhan Univer sity,Wuhan, 430072)QIU Cong- ming 通讯地址:(430081 武汉科技大学 147 号信箱)游辉胜
意 的 顺 序 放 置 并 处 于 任 意 的 平 面 。连 杆 也 可 以 是 任 意 的 长 度 (包
括 0),它可能被扭曲或弯曲,也可能位于任意平面上。所以任何一
组关节和连杆都可以构成一个我们想要建模和表示的机器人。
用 D- H 表示法对机器人建模,对 每个 关 节 都必 须 指 定一 个
z 轴和 x 轴,通常不需要指定 y 轴。通过以下四步运动即可以将
this algorithm and the proceeding that should be noticed are presented.Using simulation of KLD- 600,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is algorithm is simple and credible.
体 步 骤 和 设 计 神 经 网 络 的 相 关 注 意 事 项 。 通 过 对 KLD- 600 六 自 由 度 机 器 人 仿 真 表 明 该 算 法 简 单 可 靠 。
关键词: BP 神经网络;六自由度;机器人;逆运动学
中图分类号: TP242.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 act: The method of solving inverse kinematics of robot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Detailed steps of
一个本地坐标系
变换到下一个本地坐标系

( 1) 绕 zn 轴旋转 θn+1, 使得 xn 和 xn+1 相互平行。 ( 2) 沿 zn 轴平移 dn+1 距离, 使得 xn 和 xn+1 共线。 ( 3) 沿 xn 轴平移 an+1 距离, 使得 xn 和 xn+1 的原点重合。 x ( 4) 将 zn 轴绕 n+1 轴旋转 αn+1, 使得 zn 与 zn+1 对准。
其中 θ角表示绕 z 轴的旋转角,d 表示在 z 轴上两 条 相 邻的 公 垂 线之间的距离,a 表示每一条公垂线的长度, 角 α表示两个 相 邻 的 z 轴之间的角度。通常只有 θ和 d 是关节变量。
由于所有的变换都是相对于当前坐标系的, 因此通过右乘 表示四个运动的四个矩阵就可 以 得 到变 换 矩 阵 A, 从 而 得 到如 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