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化学物质”有效复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化学物质”有效复习策略
教材情况分析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一、课程标准对本主题要求的内容
1、地球周围的空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二、中考动向分析及复习应对策略
1、地球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见附录)
【中考动向分析】
(1)空气及氧气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N2、O2、稀有气体的性质、空气的污染及防治、以及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在O2的制法中,主要是O2的实验室制法,借助实验室制法制备氧气的不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知识面。
对于空气这部分内容,一般都是针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出题,分值多少不等,既有选择题也有实验题,主要是从药品的选择,进水量不足1/5的原因等方面出题。
近几年针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题有所增加,侧重于物质燃烧的现象,还有关于氧化性的考核,燃烧现象多数是选择题,备选答案不是很容易区别,氧化性则一般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差别较大,而且近几年常和金属的锈蚀相联系。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仍旧是中考中的热点之一。
但一般很少单纯考氧气的制法的,往往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综合在一
起考。
主要是从装置的选择、原理及实验失误的分析等方面出题,分值较大,难度较高。
空气污染这部分的考核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低,难度较低。
【复习应对策略】
复习地球周围的空气这部分的内容时,一定要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多采用系统对比的方法。
如对O2、CO2这两种重要气体,可以把它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药品、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集气方法、注意事项、检验方法)、用途等列表对比,这样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异同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知识点,既能加深理解,又便于记忆。
(2)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动向分析】
本单元中对于单质碳的物理性质的考核侧重于它们的用途,尤其是活性碳的吸附作用,更是中考中的重点;金刚石的硬度、石墨的各个物理性质及用途也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而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考核侧重于碳的还原性,常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
碳的稳定性在历年的中考中都出现,基本上都是选择题,比较容易。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历来中考的热点,在试题中常与氧气的制取相联系,从实验装置的选择、药品的选用、制取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检验及验满等方面出题,多数是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核,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分值较多。
与二氧化碳的制取密切相联系的是碳酸根离子的检验,也在历年的中考题中频频出现。
关于二氧化碳的考核,要注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以往的中考题中多次出现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探究内容的实验探究题,但这部分的知识也会以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一氧化碳的两个重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毒性,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其中还原性主要是以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是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反应现象以及尾气的处理等多方面,中等难度。
关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在历年的中考题中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必考,题目可大可小,难度可高可低,这也必将是今后中考的重点。
【复习应对策略】
在复习时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氧化碳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同时还要求会收集、检验二氧化碳,会检验碳酸根离子,
会熟练应用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如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常用来灭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用来制啤酒、饮料等。
2、水与常见的溶液(知识点见附录)
【中考动向分析】
自然界的水这部分主要考查水的组成及性质,并由电解水的实验引出H2的性质及用途,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软化方法,了解水的污染及其危害。
近几年有关水的试题一般围绕着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蒸馏水的特点等方面出题。
有关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软化等方面出题,多为选择题或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分值不高。
有关水资源的试题主要围绕着水的分布、节约用水、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出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氢气在教材中是选学内容,但有关氢气的物理性质、可燃性及燃烧的现象、验纯和氢能源的开发及优点还是有可能在未来的中考中出现。
常见的溶液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侧重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固体溶解度等方面,多以选择题出现,分值不高,但有些难度,因为四个选项甄别起来不容易。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要部分,很少单独考核的,多数是关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一定要重视这部分的得分点。
【复习应对策略】
在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时,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趋势。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要求会判断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会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会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会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关于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要能准确判断溶质及溶液质量,并学会巧妙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算反应后溶液质量。
3、金属与金属矿物(知识点见附录)
【中考动向分析】
本单元的试题内容大多紧密联系生活,考核的重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等方面出题,另外铝的化学性质也逐渐成为考核的热点。
关于金属活动性的试题多是选择题或实验题。
通过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试题一般为中等难度,只要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就比较容易解答。
铁的锈蚀条件及防锈的原理方法一直是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还通过铁锈蚀的探究与铜、铝的锈蚀相联系,考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题目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等难度。
【复习应对策略】
复习时要重视铁矿物及冶炼铁的原理;通过对比铁、镁分别与氧气(或空气)、盐酸(或稀硫酸)、硫酸铜的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及反应的剧烈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来理解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同时,也可以从该学习方法中建立反应条件影响反应结果的观点。
复习几种常见金属,可从它们的性质、特性、应用等几方面通过对比,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它们。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知识点见附录)
【中考动向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在历年各省市的中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难度较大,这部分的试题侧重于酸碱盐选择的考核,试题特点更贴近生活,更注重实用性。
关于酸碱指示剂的考核常和pH相联系,可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及pH范围进而可由溶液的酸碱性或pH范围推测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出现的多是选择题,也可以利用其变色情况进行物质的初步鉴定。
浓盐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保存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难度不大。
对于常见的酸的相似的性质很少有直接针对盐酸、硫酸命题的,一般都以生活中常见的醋酸为对象进行考核,多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试题较容易。
另外关于除铁锈、除水垢的试题在历年的中考
中也都经常出现,因此,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
对于常见的碱的考核则侧重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较为容易。
生活中常见的盐要注意复习NaCl、CaCO3、Na2CO3、NaHCO3的性质、用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NaCl、CaCO3、Na2CO3、NaHCO3的考核主要是从其用途方面出题,另外粗盐提纯也常常是实验题的考核内容。
关于它们的用途主要是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不高,难度偏低。
与这部分内容密切的题型主要利用各物质间反应鉴别物质、确定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以及确定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这些题型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解答的基础就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肥料的内容,试题题型常见的化肥种类的判断,根据作物表现的性状确定应施用哪种化肥外还增加了施用化肥的利与弊,NH4HCO3的使用等题型。
其中施用化肥的利与弊、多与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低。
NaHCO3的使用主要是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中等难度。
化肥与农业生产联系比较紧密,在复习时要重视。
【复习应对策略】
复习时将酸、碱、盐、单质及氧化物分别以它们所具有的相关性质、反应现象及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列表总结;要进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训练;注意知识的比较,既要注意同类物质间的比较,如复习硫酸时与盐酸进行比较,复习氢氧化钙时与氢氧化钠进行比较;又要对不同类的物质进行比较,如酸、碱等。
通过比较,找出其组成与性质的异同,以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生活中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三、在复习备考中对学生的几点要求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要以课本为主,回归课本,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知识复习,不要盲目的使用其它资料。
2、重视实验,要会观察、分析、设计、评价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要多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4、不唯课本,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要多关注社会上与化学有关的突发事件,社会热点等。
5、要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要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利用对比、联想等方法复习。
6、提高审题能力(文字、数据、图表、装置),关注信息处理和独立思考能力。
7、重视化学用语的记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促进成绩的提高。
以往复习体会
新的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去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采用以趣激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充分发挥实验魅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仅完成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趣味性实验。
使学生寓知于乐,以趣激学。
例如在教学中我补充了很多有趣的化学实验,如揭露江湖骗术,如鬼火、血手印、指纹鉴定、真假戒指等趣味实验,从而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神奇,趣味无穷。
二、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我十分注意把复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如在复习“碳的化合物”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让学生联系古诗提示看能不能发现古诗中存在的化学知识,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很快得出了答案,我把古诗中涉及到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并作了讲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适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首诗中于谦借某些化合物来比喻自己的意志和情操、讲解完后,我又跟着强调一句:你们可要学习石灰的风格啊!
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生命活动伴随着化学反应,化学科学的发展给这个世界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使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多姿多彩,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
例如: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旦被污渍污染,则很不美观,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怎么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污渍,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污渍的简易除法:①汗渍;②油渍;③蓝墨水污渍;④血渍;⑤果汁渍;⑥茶渍。
1、化学与人类生活、健康方面的关系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无一不紧密联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
如复习到常见的盐时,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它也曾用于治疗人体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加小苏打降低酸性;蚊虫叮咬,在痛痒处涂上小苏打,痛痒顿减;油炸食物时,在挂浆淀粉里加小苏打,炸出的食物更加酥脆可口和食盐的妙用等内容。
还给学生介绍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的经验和常识,比如他们用硫磺熏蒸馒头、生姜、银耳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好看;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饼、油条;为使食品色泽鲜艳延长保存期,而超量加入对人体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肥大的海蜇、蹄筋是用烧碱催发的,雪白的面粉中添加大量的增白剂、滑石粉;根据人们爱吃瘦肉的喜好,用瘦肉精喂猪;用工业酒精或甲醇冒充白酒造成大量人员中毒死亡事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化学的确有用,因此必须要学好化学。
2、化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
环境与化学有着很深的渊源,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四大难题之一,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复习煤和石油、空气等内容时给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如化工厂排放的三废、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等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并给学生介绍世界各地有关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实例,如伦敦上空的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等。
谈谈我们周围有哪些有关环境污染事件,让学生更能充分认识到治理三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当今一件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保护资源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如复习二氧化碳时让学生了解到:现在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渣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
全球使用矿物燃料每年向大气中排放50亿吨二氧化碳;又由于砍伐和烧毁热带森林以开辟农牧场,每年要向大气排放16亿吨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的剧增,就象给地球加了个玻璃罩,这就是“温室效应”。
因此,我们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引起的。
因此,可结合生物知识:绿色植物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供人类呼吸的用途,提倡学生“种下一棵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新绿”,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复习空气时,可结合选学知识短文《臭氧》向学生介绍致冷工业释放的氯氟烃(氟里昂)撕破了保护地球生灵免遭太阳紫外线射杀的天衣——臭氧层。
近十年来臭氧层总量减少35%,现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臭氧洞。
因此,现代致冷工业逐步用溴化锂代替氟里昂,从而引导学生去看一看自家的冰箱是否是无氟冰箱,提醒学生:美发摩丝、喷雾杀虫剂和空气清新剂中也有大量的氟里昂。
3、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我国的化学工业早在古代时就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可以说源远流长。
而在当今的化学工业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4、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科学素质培养,中学阶段是关键,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为科技兴农服务。
我把教材适当延伸和扩充,使课堂教学与农村生产相结合。
如在复习化学肥料时,我结合课本内容,对常用化肥的性质、用途、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补充。
如还让学生通过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的实验,使学生掌握铵态氮肥不能与有碱性物质混存、混用的原理,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5、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物质,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学生对这些新事物有一种新鲜好奇心,有向往心理。
这种心理驱使他们热爱科学,积极探索,乐于求知,认识到这一点后,在复习中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近年来国内外高科技新产品的问世,随科技的发展,化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
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宇宙科学等前沿科学当中。
在21世纪化学将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们要利用身边的一切机会,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面对科学的春天。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
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诙谐幽默活跃课堂,培养兴趣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好方法。
教与学,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在于乐教。
善教者使学生如乘轻舟,扬帆顺风,学生视听课为“乐事”;不善教者使学生如入沼泽,举步艰难,学生视学习为“苦差”。
同样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学生百听不厌;讲得教条,枯燥乏味,学生呆如泥塑,是事倍而功半。
好的课堂气氛应是:
有疑问——在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
有猜想——通过猜想,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求知的心理定势;
有惊讶——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释疑学生的迷惘,轻轻点拨后茅塞顿开,心理惊叹不已,惊讶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情;
有笑声——老师的课堂讲述要生动有趣,幽默诙谐,使得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有沉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问题弄明白;
有争议——在关键问题上教师要留出“空白”让学生探索;
有联想——教师不要把课讲绝了,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联想,要通过有限去展现无限。
如何提高讲课艺术,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1、语言幽默,激发兴趣原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态度随和,可亲可近方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2、深入浅出,激发兴趣,教师如能选用学生熟悉,富有情趣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转微观为宏观,变深奥为简明。
3、引入谜语,激发兴趣,恰当地用谜语,能诱导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和深刻的兴趣。
如:在讲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可借助与之有关的谜语。
如: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
(打一自然物)再如:不洗很干净,洗了不干净,不洗可以吃,洗了不能吃。
(打一然物)这两个谜语儿童化,有趣味,学生爱听,增加了他们对空气和水的感性认识。
四、结合化学史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悠悠数千年,光辉灿烂,在授课时穿插化学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习先辈的智慧和方法,了解中国化学已有的杰出成就与贡献,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经常指导学生阅读著名化学家的传记。
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史知识,运用历史的方法,从发展的观点去追踪化学概念或理论的演化过程,把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不仅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吸取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汇集素材,联系相关的内容,适当地加以展开,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感情变成刻苦学习实际行动。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
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发智力,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知识,寻求规律,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使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尝到“学会”与“会学”的成功感受。
另外要鼓励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让学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