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入门教学兴趣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入门教学兴趣的培养
第一篇:初一地理入门教学兴趣的培养
初一地理入门教学兴趣的培养
海南华侨中学地理组黄淑萍
又是一年的初一,每次接触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孩子们来说,地理就是一本天书,很难学懂,老师如果不把我好,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每年初一,学校要求我们做课题研究,做什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很重要,特别是这种入门的学习,所以,我今年有在这方面下功夫。

初一地理难学,有很多原因:一是教材的编排问题;二是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问题,当然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的能力问题。

三是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课程由原来的语文、数学两科,一下增加到七科,学生很难接受,不知道学哪科好,有的同学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四是地理科不加入学生升高中的成绩以后,地理学科不被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

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地理素养,为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就必须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地理,就必须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

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初一学生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就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本着这一原则,我在对初一学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学期我把它作为我的学期小课题研究,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处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因此不可忽视。

七年级课本中的第一节课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解开地理之谜。

怎样开好这个头,让学生喜欢学习我的课呢?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如果讲课本的实例,学生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那就讲一个小故事吧:2008年9月3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9月2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

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 1
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9月2日11时。

中年人以 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

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时明明是9月3日,怎么下飞机就变成了9月2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要揭开这个奥秘,我们必须学习地理知识。

趁学生还在懵懂的时候,我马上抛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你想知道,但又解决不了的地理问题呢?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初一学生从年龄结构上看,普遍都在11到13岁之间,大多都还保留有小学生的稚嫩,犹如一张白纸,老师怎样讲,他就怎样做,如果老师上课一味的灌输知识,就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这样上地理课,学生不到两节课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

那么,你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

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如:我在课堂上安排2到5分钟时间给学生提问,把课堂上不明白的知识或你有疑惑的知识允许学生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也允许学生和
我争论;在课堂提问时,我会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旦学生成功,就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

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至少学生在思考,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三、教师尽可能语言生动形象,通俗,让学生感到有趣
地理教学中,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

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

比如:我在讲世界降水的类型中的锋面雨时,“锋面雨”这一概念学
生从未感知,怎样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呢?我把冷、暖两种气流比喻成两位性格不同的学生,把降水比喻成哭鼻子。

我让学生设想:两个性格不同的同学可能产生矛盾,两个人见面就会打架,打架就会有人哭鼻子。

学生在玩笑中很快理解了“锋面雨”的概念。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讲述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或通俗易懂的民谣、谚语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中的山地垂直变化。

比如:我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来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讲气候时我引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这些诗词等,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即可说明地球的运动,又能说明地球最长的纬线赤道的长度:“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通俗易懂,并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记忆深刻。

这样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寻找古诗词的热情。

所以,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地理
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环保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

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

本学期,我做了三次课外活动,第一次,我让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学校的校园面积,学会画学校的平面图,作为作业完成。

第二次,让学生制作小小地球仪,在同学们之间交流。

第三次,让学生利用国庆长假做一份地理小报,并从中评出最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

在这三次活动以后,我设计了一次两个班参与的小调查:
1、你喜欢做地理小实践活动吗?
A、喜欢
B、一般喜欢
C、老师要求做就做
D、不喜欢。

2、三次小实践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A、喜欢第一次
B、喜欢第二次
C、喜欢第三次
D、都不喜欢
3、三次小实践你都做了吗?
A,都做了B、只做了一次C、只做了两次D、一次都没做
从这两个班131份调查问卷中得知:在第一小题中,“喜欢”的人数占55%,“一般喜欢”的占8.9%,“老师要求做就做”的占35%,”不喜欢”的占1.1%。

第二小题中,“喜欢第一次”的占39%,“喜欢第二次”的占15%,“喜欢第三次”占46%,“都不喜欢”占0%。

都做了的同学占58%,一次都没做的占0%,可见,从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知识的作用,从55%的同学喜欢即可知,而且还希望从这些活动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中获得成就感。

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这些活动,只是及少数同学不想参加,据调查都为文体生。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

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培养了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很快的提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所教的五个班级地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比较稳定,感觉地理比较难学的同学不多,他们都认为:地理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课,对照地图认真看图,地理成绩都比较理想。

我认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在下学期,我还会继续研究下去。

第二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总结之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湘潭市一中刘晓安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

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不再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

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中、初中的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

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

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

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

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

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

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3、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

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

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江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

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

”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

而一组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

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

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

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

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

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

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

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证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

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

”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

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

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

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

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再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理教学需要大量挂图,学校里面也有大量挂图提供,但是这些挂图五彩斑谰,学生反映看不懂,因而兴趣不大,达不到挂图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寒潮源地与路径图”,不仅有寒潮的发源地与路径,还有密集的等压线以及气压的标度值。

因此整幅图反映的住处量很大,很难一目了然地找出寒潮的路径。

因此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

如“梅雨形成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一月等温线图”,“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世界时区图”“台风路径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我删去了大量的多余信息。

像“一月等温等温线图”我抛弃了那些鲜艳得哗宾夺主的颜色,把几条主要的等温线加粗加黑(如0℃,10℃,-10℃等)。

加之这些挂图规模都比原图要大,最小的也有一开,有些甚至是由两张纸并在一起的。

因此整幅中心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自制
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更别提兴趣了。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

如我实习的时候讲过的中国气温分布,这一节比较枯躁。

我在讲完等温线是怎样判读之后,就设计了一些问题来讲解我国一月等温线图:①等温线分布是稀疏还是密集?②黑龙江北部一月均温是多少?海南岛南部呢?
③两地气温相差是多少摄氏度?温差大不大?④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对一月气温分布特点也应该是理解了。

而七月气温的分析我也是采用设问法,但我把这些题分成四组,然后把学生也分组,让学生派代表回答,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八、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兴趣的连锁反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动机,这不仅仅体现在某一方面某个环节上,而是要贯穿于全过程,使学生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采用直观教学,趣味语言,故事等方法相结合。

我以前在上“特殊天气与天气预报”这一节课时,我共采用了5种方法。

讲梅雨时我利用自制挂图进行讲述,并且边讲边练。

最后挂出特殊天气相关因素的表格,让学生上来填写,如梅雨的形成、季节、影响地区、天气、及影响;讲寒潮时,我利用一则中央气象台的寒潮警报来讲述,让几位学生充当天气播音员,来报道这次寒潮。

接下来分析寒潮的各个要素:季节、形成、范围、天气、危害,边讲边在表格中填写,讲台风时,由于台风学生比较熟悉。

因此我把台风的特征概括成四个题目:①台风形成于什么季节?是怎样形成的?②台风的影响地区?③台风有什么天气?④台风的危害?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