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 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 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2011丰台二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本纪
、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现实主义传 统的继承者,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的代表人 物,作品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 目有《再别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雨巷》等 。 D.《老人与海》的作者为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作品 通过塑造一位敢于同巨鲨搏斗的硬汉桑地亚哥,表 现了“人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的主题。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 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 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 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 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重耳过郑(公元前637 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 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 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 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第一段
重点字词 以、于、贰、军
思考回答: 本段仅25个字,交待了哪
些内容?有何高妙之处?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 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 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 了铺垫。
(1)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 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 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
(2)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 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 。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 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 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 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 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 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 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B.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边塞 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所作《出塞》一诗,被 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C.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 体裁,夏衍的《包身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包 身工残暴压榨的罪行。

背景介绍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 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 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 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 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 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 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 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 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 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鸿门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间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பைடு நூலகம்

《汉书》
2011年海淀期中考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历史著作对后世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国语
正字正音
函(hán) 氾(fán) 佚(yì) 缒(zhuì) 鄙(bǐ) 阙(quē) 朝(zhāo)济 逢(páng)孙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悦) 夫晋,何厌之有(餍) 失其所与,不知(智)
预习检查
请在 “退”前加上一个词或短语 概括全文内容
烛之武( )退秦师
预习检查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围郑 受命 退秦 撤围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迫晋撤围
1、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
晋 秦


春秋时期春形秋势时图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示意图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 老靠圆密。
——【明】魏禧《左传经世钞》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史著作。《左传》和《公羊传》 《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合称为“春秋三传”。
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赞歌。
2011西城期末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
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 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 艺术成就的代表。
(1)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t三矣 ”,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 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 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 (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 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 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第三段
重点字词: 敢、执事、鄙、焉、陪、东
道主、行李、济、封、肆 阙 思考讨论:
1、烛之武为何能说服秦伯?请 简要分析思路、技巧。 2、如何评价烛之武这个人物?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请分析烛之武精彩 外交辞令的思路、技巧。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置身事外、除秦戒心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烛之武先拒绝后接受的写法作用是什么?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 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 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 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 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 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 了必要的铺垫。
秦立晋君 (前637 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晋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晋公子重耳居 齐五年,去。经曹、宋,过郑,郑文公不礼。重耳 亡至楚,楚成王待以诸侯之礼。(我现在支持你当 国王,以后有什么报答啊)重耳允诺晋、楚治兵, 晋退避三舍(退90里)。重耳居楚数月,应秦之召 入秦。 前636年,晋怀公主政,然新君不得人心。 晋人闻公子重耳在秦,阴劝之返晋,愿为内应者甚 众。秦穆公乃发兵助重耳,重耳归国称晋文公。
》和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B.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 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
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C.《哈姆莱特》《高老头》《双城记》《老人 与海》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
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和美国的海明威。
D.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 姆》,情深辞切,感人肺腑,是诗人献给他的“母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亡郑利晋害秦,使秦动心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舍郑利秦, 引秦贪心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将焉取之? 晋尝背秦,终将阙秦, 令秦疑心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有理有据,定秦决心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 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 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 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 ,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先秦历史散文
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生活 做了广泛而具体的记载,从不同角 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上 的重大变革。
我国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
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烛之武说辞的艺术技巧
善于揣摩心理; 善于分析利弊; 善于利用矛盾; 讲究语言艺术。
第四段
重点词语: 因、敝、其、与、武
思考讨论: 第四段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
么作用?如直接写“晋亦去 之”,岂不更简练 ?
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 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 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 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 于转危为安。使得情节波澜迭起,曲折有致
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
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
《左传》。
《曹刿论战》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读本 《召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 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2)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 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 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 条件。
第二段
重点字词: 辞、子、许、之、也已
思考回答: 《左传》以叙事简洁著称,
此处何不直接写 “许之”,而 要先写烛之武的辞命?
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 ,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 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 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 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 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 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 层波澜,使得情节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突出烛之 武的形象 。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 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战国时魏 赵韩三分晋国后,晋国实力减弱;春秋时晋国实力 强于秦国)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 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 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 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 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 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 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 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 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C.“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 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戴望舒和抒 情诗人徐志摩享有盛名。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羊脂球》等。
2011朝阳一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曾被鲁迅称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