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章末练习卷(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章末练习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把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 含30度,60度,按如图所示摆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 和E ,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 和A ,∠CED=50°,则∠CFA 的大小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2.如图,AB ∥CD ∥EF ,AF ∥CG ,则图中与∠A (不包括∠A )相等的角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3.如图,直线l 1,l 2,l 3交于一点,直线l 4∥l 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
( )
A .26°
B .36°
C .46°
D .56° 4.如果A ∠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A ∠比B 的3倍少36,则A ∠的度数是( )
A .18
B .126
C .18或126
D .以上都不对 5.下列说法: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6.如图,AB ∥CD ,直线MN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FG 平分∠EFD ,EG ⊥FG 于点G ,若∠CFN =110°,则∠BEG =( )
A .20°
B .25°
C .35°
D .40°
7.如图,直线a ∥b ,直线l 与a ,b 分别交于A ,B 两点,过点B 作BC ⊥AB 交直线a 于点C ,若∠1=65°,则∠2的度数为( )
A .115°
B .65°
C .35°
D .25°
8.如图,//,AD BC D ABC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9.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B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
C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D .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10.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B =90°,AB =8,DH =3,平移距离为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0
B .24
C .25
D .26
11.已知:如图AB//EF ,BC CD ⊥,则α∠,β∠,γ∠之间的关系是( )
A .βαγ∠∠∠=+
B .αβγ180∠∠∠++=
C .αβγ90∠∠∠+-=
D .βγα90∠∠∠+-=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①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
②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
13.如图,∠AEM =∠DFN =a ,∠EMN =∠MNF =b ,∠PEM =12
∠AEM ,∠MNP =12
∠FNP ,∠BEP ,∠N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I ,若∠I =∠P ,则a 和b 的数量关系为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b ).
14.如图,已知,∠ABG 为锐角,AH ∥BG ,点C 从点B (C 不与B 重合)出发,沿射线BG 的方向移动,CD ∥AB 交直线AH 于点D ,CE ⊥CD 交AB 于点E ,CF ⊥AD ,垂足为F (F 不与A 重合),若∠ECF =n°,则∠BAF 的度数为_____度.(用n 来表示)
15.小明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当∠ACE <180°且点E 在直线AC 的上方时,他发现若∠ACE =_____,则三角板BCE 有一条边与斜边AD 平行.
16.一个七边形棋盘如图所示,7个顶点顺序从0到6编号,称为七个格子.一枚棋子放
在0格,现在依逆时针移动这枚棋子,第一次移动1格,第二次移动2格,…,第n 次移动n 格.则不停留棋子的格子的编号有_____.
17.α∠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且o 50α∠=,则β∠的度数为_________.
18.如图,已知AB ∥CD,∠EAF =14∠EAB,∠ECF=14
∠ECD ,则∠AFC 与∠AE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已知直线//a b ,直线c 与a 、b 相交,且1135∠=︒,则2∠=______.
2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阅读下面材料:
彤彤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如图甲,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BE ,DE ,得到∠BED . 求证:∠BED =∠B +∠D .
彤彤是这样做的:
过点E 作EF //AB ,
则有∠BEF =∠B .
∵AB //CD ,
∴EF //CD .
∴∠FED =∠D .
∴∠BEF +∠FED =∠B +∠D .
即∠BED=∠B+∠D.
请你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乙.
已知:直线a//b,点A,B在直线a上,点C,D在直线b上,连接AD,BC,BE平分
∠ABC,DE平分∠ADC,且BE,D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1)如图1,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若∠ABC=60°,∠ADC=70°,求∠BED的度数;(2)如图2,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设∠ABC=α,∠ADC=β,直接写出∠BED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
22.已知:直线l分别交AB、CD与E、F两点,且AB∥CD.
(1)说明:∠1=∠2;
(2)如图2,点M、N在AB、CD之间,且在直线l左侧,若∠EMN+∠FNM=260°,
①求:∠AEM+∠CFN的度数;
②如图3,若EP平分∠AEM,FP平分∠CFN,求∠P的度数;
(3)如图4,∠2=80°,点G在射线EB上,点H在AB上方的直线l上,点Q是平面内一点,连接QG、QH,若∠AGQ=18°,∠FHQ=24°,直接写出∠GQH的度数.
23.(1)问题发现
如图①,直线AB∥CD,E是AB与AD之间的一点,连接BE,CE,可以发现∠B+∠C=∠BEC.
请把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过点E 作EF ∥AB ,
∵AB ∥DC (已知),EF ∥AB (辅助线的作法),
∴EF ∥DC ( )
∴∠C =∠CEF .( )
∵EF ∥AB ,∴∠B =∠BEF (同理),
∴∠B +∠C = (等量代换)
即∠B +∠C =∠BEC .
(2)拓展探究
如果点E 运动到图②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求证:∠B +∠C =360°﹣∠BEC . (3)解决问题
如图③,AB ∥DC ,∠C =120°,∠AEC =80°,则∠A = .(之间写出结论,不用写计算过程)
24.(1)如图1,已知任意ABC ∆,过点C 作//DE AB ,求证:
180A B ACB ∠+∠+∠=︒;
(2)如图2,求证:∠AGF=∠AEF+∠F ;
(3)如图3,//,119,AB CD CDE GF ∠=︒交DEB ∠的角平分线EF 于点
,150F AGF ∠=︒,求F ∠的度数.
25.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30PAB ∠=︒,120PCD ∠=︒,求APC ∠的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 ∠=______. 问题迁移:如图3,AD B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ADP α∠=∠,
BCP β∠=∠.
(1)当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
理由.
(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26.如图,已知直线12//l l ,直线3l 交1l 于C 点,交2l 于D 点,P 是线段CD 上的一个动点,
(1)若P 点在线段CD (C 、D 两点除外)上运动,问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关系是否变化?
(2)若P 点在线段CD 之外时,PAC ∠,APB ∠,PBD ∠之间的关系怎样?说明理由 27.AB ∥CD ,点P 为直线AB ,CD 所确定的平面内的一点.
(1)如图1,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点E 在射线BA 上,过点E 作EF ∥PC ,作∠PEG =∠PEF ,点G 在直线CD 上,作∠BEG 的平分线EH 交PC 于点H ,若∠APC =30°,∠PAB =140°,求∠PEH 的度数.
28. [问题解决]:如图1,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CD 内部一点,连接BE ,DE ,若∠ABE=40°,∠CDE=60°,求∠BED 的度数.
嘉琪想到了如图2所示的方法,但是没有解答完,下面是嘉淇未完成的解答过程: 解:过点E 作EF ∥AB ,
∴∠ABE=∠BEF=40°
∵AB ∥CD ,
∴EF ∥CD ,

请你补充完成嘉淇的解答过程:
[问题迁移]:请你参考嘉琪的解题思路,完成下面的问题:
如图3,AB ∥CD ,射线OM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A ,C ,射线O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B ,D ,点P 在射线ON 上运动,设∠BAP=α,∠DCP=β.
(1)当点P在B,D两点之间运动时(P不与B,D重合),求α,β和∠APC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2)当点P在B,D两点外侧运动时(P不与点O重合),直接写出α,β和∠APC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即可得出∠CFA的大小.
【详解】
解:∵DE∥AF,∠CED=50°,
∴∠CAF=∠CED=50°,
∴∠CFA=90°-50°=40°,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B
解析:B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
【详解】
∵AB∥CD,∴∠A=∠ADC;
∵AB∥EF,∴∠A=∠AFE;
∵AF∥CG,∴∠EGC=∠AFE=∠A;
∵CD∥EF,∴∠EGC=∠DCG=∠A;
所以与∠A相等的角有∠ADC、∠AFE、∠EGC、∠GCD四个,
3.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4=56°,然后借助平角的定义求得∠3=180°-∠2-∠4=36°.
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4.C
解析:C
【分析】
由∠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即可得∠A与∠B相等或互补,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从∠A与∠B相等或互补去分析,即可求得∠A的度数.
【详解】
解:∵∠A与∠B的两边分别平行,
∴∠A与∠B相等或互补.
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
当∠A+∠B=180°时,∠A=3∠B-36°,
解得:∠A=126°;
②如图2,
当∠A=∠B,∠A=3∠B-36°,
解得:∠A=18°.
所以∠A=18°或126°.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如果两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此题还考查了方程组的解法.解题要注意列出准确的方程组.
5.A
解析:A
【分析】
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判断①③错误;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判断②错误;据线段的性质可判断④错误;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①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①错误;
②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②错误;
③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③错误;
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④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相等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有关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C
解析:C
【分析】
已知∠CFN=110°,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DFE=∠CFN=110°,因为FG平分∠EFD,由角
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FG=1
2
∠EFD=55°;再由EG⊥FG,可得∠G=90°,即可求得∠GEF
=35°;又因AB∥CD,∠EFD=11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F=70°,即可得∠BEG=∠BEF﹣∠GEF=35°.
【详解】
∵∠CFN=110°,
∴∠DFE=∠CFN=110°,
∵FG平分∠EFD,
∴∠EFG=1
2
∠EFD=55°,
又EG⊥FG,即∠G=90°,
∴∠GEF=35°,
∵AB∥CD,∠EFD=110°,
∴∠BEF=70°,
∴∠BEG=∠BEF﹣∠GEF=3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
7.D
解析:D
【解析】
解:∵直线a∥b,∴∠1+∠ABC+∠2=180°.又
∵BC⊥AB,∠1=65°,∴∠2=180°﹣90°﹣65°=25°.故选D.
8.B
解析:B
【分析】
AD∥BC,∠D=∠ABC,则AB∥CD,则∠AEF=180°-∠AED-∠BEG=180°-2β,在△AEF中,100°+2α+180°-2β=180°,故β-α=40°,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FBE=∠FEB=α,则∠AFE=2α,
∠FEH的角平分线为EG,设∠GEH=∠GEF=β,
∵AD∥BC,∴∠ABC+∠BAD=180°,
而∠D=∠ABC,∴∠D+∠BAD=180°,∴AB∥CD,
∠DEH=100°,则∠CEH=∠FAE=80°,
∠AEF=180°-∠FEG-∠BEG=180°-2β,
在△AEF中,
在△AEF中,80°+2α+180-2β=180°
故β-α=40°,
而∠BEG=∠FEG-∠FEB=β-α=40°,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落脚于△AEF内角和为180°,即100°+2α+180°-
2β=180°,题目难度较大.
9.A
解析:A
【分析】
根据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为0;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是±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为1和0;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为1和0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真命题;
B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是假命题;
C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
D 、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命题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为假命题.
10.D
解析:D
【解析】
由平移的性质知,BE=4,DE=AB=8,可得HE=DE-DH=8-3=5,所以S 四边形HDFC =S 梯形ABEH=12(AB+EH )×BE=12
(8+5)×4=26.故选D. 11.C
解析:C
【分析】
分别过C 、D 作AB 的平行线CM 和DN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α+∠β=∠C+∠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
如图,分别过C 、D 作AB 的平行线CM 和DN ,
AB//EF ,
AB//CM //DN //EF ∴,
αBCM ∠∠∴=,MCD NDC ∠∠=,NDE γ∠∠=,
αβBCM CDN NDE BCM MCD γ∠∠∠∠∠∠∠∠∴+=++=++,
又BC CD ⊥,
BCD 90∠∴=,
αβ90γ∠∠∠∴+=+,
即αβγ90∠∠∠+-=,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 ,b//c ⇒a//c .
12.C
解析:C
【分析】
根据在同一平面内,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的性质、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故①不正确;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故②不正确;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故③正确;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故④不正确;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⑤不正确;
∴不正确的有①②④⑤四个.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线相交、直线垂直、直线平行以及垂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二、填空题
13..
【分析】
分别过点P 、I 作ME∥P H ,AB∥GI,设∠AME=2x,∠PNF=2y,知∠PEM=x,
∠MNP=y,由PH∥ME 知∠EPH=x,由EM∥FN 知PH∥FN,据此得∠HPN=2y,∠E 解析:81209a b =
-︒. 【分析】
分别过点P 、I 作ME ∥PH ,AB ∥GI ,设∠AME=2x ,∠PNF=2y ,知∠PEM=x ,∠MNP=y ,由PH ∥ME 知∠EPH=x ,由EM ∥FN 知PH ∥FN ,据此得∠HPN=2y ,∠EPN=x+2y ,同理知3902
EIF x x ∠︒-
+=,根据∠EPN=∠EIF 可得答案. 【详解】 分别过点P 、I 作ME ∥PH ,AB ∥GI ,
设∠AME =2x ,∠PNF =2y ,则∠PEM =x ,∠MNP =y ,
∴∠DFN =2x ,
∵PH ∥ME ,
∴∠EPH =x ,
∵EM ∥FN ,
∴PH∥FN,
∴∠HPN=2y,∠EPN=x+2y,
同理,
3
90
2
EIF x x ∠︒-+
=,
∵∠EPN=∠EIF,

3
90
2
x x
︒-+=x+2y,
∴33
90
42
b
︒-
a=,

9
135
8
b a =︒-,

8
120
9
b-︒a=,
故答案为:
8
120
9
b-︒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4.n或180﹣n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在线段上;点在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过A作AM⊥BC于M,如图1,
当点C在BM延长线上时,点F在线段AD上,

解析:n或180﹣n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M在线段BC上;点C在BM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过A作AM⊥BC于M,如图1,
当点C在BM延长线上时,点F在线段AD上,
∵AD∥BC,CF⊥AD,
∴CF⊥BG,
∴∠BCF=90°,
∴∠BCE+∠ECF=90°,
∵CE⊥AB,
∴∠BEC=90°,
∴∠B+∠BCE=90°,
∴∠B=∠ECF=n°,
∵AD∥BC,
∴∠BAF=180°﹣∠B=180°﹣n°,
过A作AM⊥BC于M,如图2,当点C在线段BM上时,点F在DA延长线上,
∵AD∥BC,CF⊥AD,
∴CF⊥BG,
∴∠BCF=90°,
∴∠BCE+∠ECF=90°,
∵CE⊥AB,
∴∠BEC=90°,
∴∠B+∠BCE=90°,
∴∠B=∠ECF=n°,
∵AD∥BC,
∴∠BAF=∠B=n°,
综上所述,∠BAF的度数为n°或180°﹣n°,
故答案为:n或180﹣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5.或或
【分析】
分三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建立好几何模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有三种情形:①如图1中,当AD∥BC时.
∵AD∥BC,∴∠D=∠BCD=30°,
∵∠ACE+∠E
解析:30或120︒或165︒
【分析】
分三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建立好几何模型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有三种情形:①如图1中,当AD∥BC时.
∵AD∥BC,∴∠D=∠BCD=30°,
∵∠ACE+∠ECD=∠ECD+∠DCB=90°,
∴∠ACE=∠DCB=30°.
②如图2中,当AD∥CE时,
∠DCE=∠D=30°,可得∠ACE=90°+30°=120°.
③如图2中,当AD∥BE时,延长BC交AD于M.
∵AD∥BE,∴∠AMC=∠B=45°,
∴∠ACM=180°-60°-45°=75°,
∴∠ACE=75°+90=16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CE的度数为30°或120°或165°.
故答案为30°或120°或165°.
【点睛】
本题考查旋转变换、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首先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2,4,5
【解析】
【分析】
因棋子移动了n次后走过的总格数是1+2+3+…+n=12n(n+1),然后再根据题目中所给的第n次依次移动n个顶点的规则,可得到不等式最后求得解.
【详解】
解:因棋
解析:2,4,5
【解析】
【分析】
因棋子移动了n次后走过的总格数是1+2+3+…+n=n(n+1),然后再根据题目中所给的第n次依次移动n个顶点的规则,可得到不等式最后求得解.
【详解】
解:因棋子移动了n次后走过的总格数是1+2+3+…+n=n(n+1),应停在第n(n+1)﹣7p格,
这时p是整数,且使0≤n(n+1)﹣7p≤6,分别取n=1,2,3,4,5,6,7时,
n(n+1)﹣7p=1,3,6,3,1,0,0,发现第2,4,5格没有停留棋子,
若7<n≤10,设n=7+t(t=1,2,3)代入可得, n(n+1)﹣7p=7m+12t(t+1),
由此可知,停棋的情形与n=t时相同,
故第2,4,5格没有停留棋子.
故答案为:2,4,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推理与论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析运动规则,再列出式子来解答. 17.130°或50°
【解析】
【分析】作图分析,若两个角的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必相等或互补,可据此解答.
【详解】如图∵β的两边与α的两边分别垂直,
∴α+β=180°
故β=130°,
在上述情
解析:130°或50°
【解析】
【分析】作图分析,若两个角的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必相等或互补,可据此解答.【详解】如图∵β的两边与α的两边分别垂直,
∴α+β=180°
故β=130°,
在上述情况下,若反向延长∠β的一边,那么∠β的补角的两边也与∠α的两边互相垂直,故此时∠β=50;
综上可知:∠β=50°或130°,
故正确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四边形内角和. 解题关键点: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析边垂直的2种可能情况.
18.4∠AFC=3∠AEC
【解析】
【分析】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BAC+∠ACD=180°,求出∠CAE+∠ACE=18
解析:4∠AFC=3∠AEC
【解析】
【分析】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
∠BAC+∠ACD=180°,求出∠CAE+∠ACE=180°-(4x°+4y°),求出
∠AEC=4(x°+y°),∠AFC═3(x°+y°),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连接AC,设∠EAF=x°,∠ECF=y°,∠EAB=4x°,∠ECD=4y°,∵AB∥CD,
∴∠BAC+∠ACD=180°,
∴∠CAE+4x°+∠ACE+4y°=180°,
∴∠CAE+∠ACE=180°-(4x°+4y°),∠FAC+∠FCA=180°-(3x°+3y°),∴∠AEC=180°-(∠CAE+∠ACE)
=180°-[180°-(4x°+4y°)]
=4x°+4y°
=4(x°+y°),
∠AFC=180°-(∠FAC+∠FCA)
=180°-[180°-(3x°+3y°)]
=3x°+3y°
=3(x°+y°),
∴∠AFC=3
4
∠AEC,
即:4∠AFC=3∠AEC,
故正确答案为:4∠AFC=3∠AE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9.45︒
【分析】
先根据邻补角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2即可.
【详解】
如图,
∵∠1+∠3=180︒
∴∠3=180︒-∠1
∵∠1=135︒
∴∠3=45︒

解析:45︒
【分析】
先根据邻补角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2即可.
【详解】
如图,
∵∠1+∠3=180︒
∴∠3=180︒-∠1
∵∠1=135︒
∴∠3=45︒
∵a//b
∴∠2=∠3=45︒.
故答案为:4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
20.73°
【解析】
试题解析:∵∠CBD=34°,
∴∠CBE=180°-∠CBD=146°,
∴∠ABC=∠ABE=∠CBE=73°.
解析:73°
【解析】
试题解析:∵∠CBD=34°,
∴∠CBE=180°-∠CBD=146°,
∴∠ABC=∠ABE=1
2
∠CBE=73°.
三、解答题
21.(1)65°;(2)
11 180
22
αβ︒-+
(1)如图1,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根据∠ABC=60°,∠ADC=70°,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BED的度数;
(2)如图2,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ABC=α,∠ADC=β,参考彤彤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出∠BED的度数.
【详解】
(1)如图1,过点E作EF∥AB,
有∠BEF=∠EBA.
∵AB∥CD,
∴EF∥CD.
∴∠FED=∠EDC.
∴∠BEF+∠FED=∠EBA+∠EDC.
即∠BED=∠EBA+∠EDC,
∵BE平分∠ABC,DE平分∠ADC,
∴∠EBA=1
2
∠ABC=30°,∠EDC=
1
2
∠ADC=35°,
∴∠BED=∠EBA+∠EDC=65°.
答:∠BED的度数为65°;
(2)如图2,过点E作EF∥AB,
有∠BEF+∠EBA=180°.
∴∠BEF=180°﹣∠EBA,
∵AB∥CD,
∴EF∥CD,
∴∠FED=∠EDC.
∴∠BEF+∠FED=180°﹣∠EBA+∠EDC.即∠BED=180°﹣∠EBA+∠EDC,
∵BE平分∠ABC,DE平分∠ADC,
∴∠EBA=1
2
∠ABC=
1
2
α,∠EDC=
1
2
∠ADC=
1
2
β,
∴∠BED=180°﹣∠EBA+∠EDC=180°﹣1
2
α +
1
2
β.
答:∠BED的度数为180°﹣1
2
α +
1
2
β.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22.(1)理由见解析;(2)①80°,②40°;(3)38°、74°、86°、122°.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
(2)①过拐点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理即可得到答案;
②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角的度数;
(3)分情况讨论,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的性质分别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
(1)
//AB CD
1EFD ∴∠=∠,
2EFD ∠=∠
12∠∠∴=; (2)①分别过点M ,N 作直线GH ,IJ 与AB 平行,则//////AB CD GH IJ ,如图:
AEM EMH ∴∠=∠,CFN FNJ ∠=∠,180HMN MNJ ∠+∠=︒,
()80AEM CFN EMH FNJ EMN MNF HMN MNJ ∴∠+∠=∠+∠=∠+∠-∠+∠=︒;
②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AEP ∠=∠,4CFP ∠=∠,
∵EP 平分∠AEM ,FP 平分∠CFN ,
∴11344022
AEP CFP AEM CFM ∠+∠=∠+∠=
∠+∠=︒, 即40P ∠=︒;
(3)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由已知条件可得80BEH ∠=︒,
①如图:
118082EPG BEH AGQ ∠=︒-∠-∠=︒
182HPQ EPG ∴∠=∠=︒
11118074GQ H EHQ HPQ ∴∠=︒-∠-∠=︒
②如图:
104BPH FHP BEH ∠=∠+∠=︒,
22122BQ H BPH AGQ ∴∠=∠+∠=︒;
③如图:
56BPH BEH FHP ∠=∠-∠=︒,
3338BQ H BPH AGQ ∴∠=∠-∠=︒;
④如图:
104BPH BEH FHP ∠=∠+∠=︒ ,
4486GQ H BPH AGQ ∴∠=∠-∠=︒;
综上所述,∠GQH 的度数为38°、74°、86°、122°.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辅助线的作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3.(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 +∠CEF ;(2)证明见解析;(3)20°.
【分析】
(1)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 CD E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
(2)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 CD E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
(3)过点E 作//EF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B CD E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得出即可.
【详解】
(1)证明:如图①,过点E作EF∥AB,
∵AB∥DC(已知),EF∥AB(辅助线的作法),
∴EF∥D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AB,
∴∠B=∠BEF(同理),
∴∠B+∠C=∠BEF+∠CEF(等量代换)
即∠B+∠C=∠BEC,
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CEF;(2)证明:如图②,过点E作EF∥AB,
∵AB∥DC(已知),EF∥AB(辅助线的作法),
∴EF∥D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CEF=180°,∠B+∠BEF=180°,
∴∠B+∠C+∠AEC=360°,
∴∠B+∠C=360°﹣∠BEC;
(3)解:如图③,过点E作EF∥AB,
∵AB∥DC(已知),EF∥AB(辅助线的作法),
∴EF∥D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CEF=180°,∠A=∠BEF,
∵∠C=120°,∠AEC=80°,
∴∠CEF=180°﹣120°=60°,
∴∠BEF =80°﹣60°=20°,
∴∠A =∠AEF =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4.(1)见详解;(2)见详解;(3)29.5°.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即可A ACD ∠=∠,B BCE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进行等量代换即可证明;
(2)因为根据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19DEB ∠=︒,61AED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59.5DEF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如图1所示,在ABC ∆中,//DE AB ,
A ACD ∴∠=∠,
B BCE ∠=∠.
180ACD BCA BCE ∠+∠+∠=︒,
180A B ACB ∴∠+∠+∠=︒.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180AGF FGE ∠+∠=︒,
由(1)知,180GEF F FGE ∠+∠+∠=︒,
AGF AEF F ∴∠=∠+∠;
(3)//AB CD ,119CDE ∠=︒,
119DEB CDE ∴∠=∠=︒,18061AED CDE ∠=︒-∠=︒,
∵EF 平分DEB ∠,
59.5DEF ∴∠=︒,
120.5AEF AED FED ∴∠=∠+∠=︒,
150AGF ∠=︒,AGF AEF F ∠=∠+∠,
150120.529.5F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与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目每一步都为后续解题提供了解题条件或方法.
25.110︒;(1)CPD αβ∠=∠+∠;理由见解析;(2)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CPD αβ∠=∠-∠;当点P 在射线AM 上时,CPD βα∠=∠-∠.
【分析】
问题情境:理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到 PE ∥AB ∥CD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
(1)过点P 作PQ AD ,得到PQ AD BC 理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ADP DPQ ∠=∠,BCP CPQ ∠=∠,即可得到
CPD DPQ CPQ ADP BCP αβ∠=∠+∠=∠+∠=∠+∠
(2)分情况讨论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以及点P 在射线AM 上时,两种情况,然后构造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通过推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问题情境:
∵AB ∥CD ,PE AB
∴PE ∥AB ∥CD , ∴∠A+∠APE=180°,∠C+∠CPE=180°,
∵∠PAB=130°,∠PCD=120°,
∴∠APE=50°,∠CPE=60°,
∴∠APC=∠APE+∠CPE=50°+60°=110°;
(1)CPD αβ∠=∠+∠
过点P 作PQ AD .
又因为AD BC ∥,所以PQ AD BC
则ADP DPQ ∠=∠,BCP CPQ ∠=∠
所以CPD DPQ CPQ ADP BCP αβ∠=∠+∠=∠+∠=∠+∠
(2)情况1:如图所示,当点P 在B 、O 两点之间时
过P 作PE ∥AD ,交ON 于E ,
∵AD ∥BC ,
∴AD ∥BC ∥PE ,
∴∠DPE=∠ADP=∠α,∠CPE=∠BCP=∠β,
∴∠CPD=∠DPE-∠CPE=∠α-∠β
情况2:如图所示,当点P在射线AM上时,
过P作PE∥AD,交ON于E,
∵AD∥BC,
∴AD∥BC∥PE,
∴∠DPE=∠ADP=∠α,∠CPE=∠BCP=∠β,
∴∠CPD=∠CPE-∠DPE=∠β-∠α
【点睛】
本题主要借助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
26.(1)∠APB=∠PAC +∠PBD,不会变化;(2)∠PBD=∠PAC+∠APB或
∠PAC=∠PBD+∠APB,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当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首先过点P作PE∥l1,由l1∥l2,可得PE∥l2∥l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APB=∠PAC+∠PBD,即∠APB、∠PAC、∠PBD之间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由直线l1∥l2,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PAC,∠APB,∠PBD之间的关系.
【详解】
(1)如图①,当P点在C、D之间运动时,∠APB=∠PAC+∠PBD.
理由如下:过点P作PE∥l1,
∵l1∥l2,
∴PE∥l2∥l1,
∴∠PAC=∠1,∠PBD=∠2,
∴∠APB=∠1+∠2=∠PAC+∠PBD,
即∠APB、∠PAC、∠PBD之间的关系不发生变化;
(2)如图②,
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且在l1上方时,∠PBD=∠PAC+∠APB.
理由如下:∵l1∥l2,
∴∠PEC=∠PBD,
∵∠PEC=∠PAC+∠APB,
∴∠PBD=∠PAC+∠APB.
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且在l2下方时,∠PAC=∠PBD+∠APB.
如图③,
理由如下:∵l1∥l2,
∴∠PED=∠PAC,
∵∠PED=∠PBD+∠APB,
∴∠PAC=∠PBD+∠AP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注意辅助线的作法.
27.(1)∠A+∠C+∠APC=360°,证明详见解析;(2)∠APC=∠A−∠C,证明详见解析;(3)55°.
【分析】
(1)首先过点P作PQ∥AB,结合题意得出AB∥PQ∥CD,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A+∠C+∠APC=360°;
(2)作PQ∥AB,结合题意得出AB∥PQ∥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APC=∠A−∠C;
(3)由(2)知,∠APC=∠PAB−∠PCD,先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BEF=∠PQB=110°,
然后进一步得出∠PEG=1
2
∠FEG,∠GEH=
1
2
∠BEG,最后根据∠PEH=∠PEG−∠GEH即
可得出答案.
【详解】
(1)∠A+∠C+∠APC=360°,证明如下:如图1所示,过点P作PQ∥AB,
∴∠A+∠APQ=180°,
又∵AB∥CD,
∴PQ∥CD,
∴∠C+∠CPQ=180°,
∴∠A+∠APQ+∠C+∠CPQ=360°,
即∠A+∠C+∠APC=360°;
(2)∠APC=∠A−∠C,证明如下:
如图2所示,过点P作PQ∥AB,
∴∠A=∠APQ,
∵AB∥CD,
∴PQ∥CD,
∴∠C=∠CPQ,
∵∠APC=∠APQ−∠CPQ,
∴∠APC=∠A−∠C;
(3)由(2)知,∠APC=∠PAB−∠PCD,∵∠APC=30°,∠PAB=140°,
∴∠PCD=110°,
∵AB∥CD,
∴∠PQB=∠PCD=110°,
∵EF∥PC,
∴∠BEF=∠PQB=110°,
∵∠PEG=∠PEF,
∴∠PEG=1
2
∠FEG,
∵EH平分∠BEG,
∴∠GEH=1
2
∠BEG,
∴∠PEH=∠PEG−∠GEH
=1
2
∠FEG−
1
2
∠BEG
=1
2
∠BEF
=5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求角度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28.[问题解决]见解析;[问题迁移](1)∠APC=α+β;(2)当点P在BN上时,
∠APC=β-α;当点P在OD上时,∠APC=α-β.
【分析】
问题解决:过点E作EF∥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BED的度数;
问题迁移:(1)过P作PQ∥AB,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α,β和∠APC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
(2)分两种情况讨论:过P作PQ∥AB,易得当点P在BN上时,∠APC=β-α;当点P在OD上时,∠APC=α-β.
【详解】
问题解决:
如图2,过点E作EF∥AB,
∴∠ABE=∠BEF=40°
∵AB∥CD,
∴EF∥CD,
∴∠B=∠BEF,∠D=∠DEF,
∴∠BED=∠B+∠D=40°+60°=100°;
问题迁移:
(1)如图3,过P作PQ∥AB,
∵AB∥CD,
∴PQ∥CD,
∴∠BAP=∠APQ,∠DCP=∠CPQ,
∴∠APC=∠BAP+∠DCP,即∠APC=α+β;
(2)如图4,当点P在BN上时,∠APC=β-α;
如图5,当点P在OD上时,∠APC=α-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并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推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