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格斯谈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恩格斯谈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个方面
发布时间:2022-09-04T03:43:16.0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期作者:吴洪凯[导读] 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个方面:一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分歧,二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这部分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的出现,在反宗教的斗争实践中,走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
吴洪凯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个方面:一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分歧,二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这部分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的出现,在反宗教的斗争实践中,走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
关键词:恩格斯;黑格尔哲学;解体
一、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即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分歧。
青年黑格尔派虽然都是反对宗教,反对现存国家的,但是他们内部也并不是没有思想分歧、没有矛盾斗争。
在青年黑格尔派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观点,一种是以鲍威尔为代表的观点。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虽然都对基督教进行了批判,都认为福音故事是荒诞无稽的东西。
但是他们在福音神话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由于见解不同而展开了争论。
他们之间的这场争论,是在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对“实体”的斗争这一哲学幌子下进行的。
黑格尔曾说过,圣经中的故事必须和世俗的故事同等看待。
施特劳斯在1835年写的一本叫做《耶稣传》,在这本书中他遵从黑格尔的意见,认为对于圣经中的故事,必须加以正确的、历史的考察,而不应当把基督教看成是一种骗术,把“信徒”们看成是一群流氓。
施特劳斯认为《福音》中关于耶稣的神话和传统,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耶稣虽然不一定是神,但是他可能是一个过去真正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历史上的活动家。
之后人们把他的思想和活动记载下来,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就成为今天“福音”这部书了。
总之,施特劳斯认为,《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神话和传说乃是第一批基督教的信徒们无意识的集体创作的结果,他不是某一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的虚构,而是整个民族或宗教团体共同意识的自发产物。
鲍威尔在1840年-1841年先后写了《约翰福音批判》和《基督福音汇编批判》两本书。
在这两本书中,他反对施特劳斯的观点。
鲍威尔认为《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神话和传说,完全是一种无稽之谈,而且也不是什么真是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因此,《福音》书中的神户和传说并不是有根有据的,而是无中生有的;不是很多人集体创作的,而是个别人凭空杜撰的;不是无意识流传下来的,而是有意识捏造出来的。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这个争论,以后就发展成为“什么是社会发展动力”这一哲学问题的争论了。
施特劳斯由于认为《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神话传说,是很多人无意识集体创作的结果,因此他就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种精神的“实体”,即国民精神或民族精神。
鲍威尔由于认为《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神话和传说,是某些个别人物有意识杜撰的结果,因此他就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自我意识”,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杰出人物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最后,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又出现了一个施蒂纳。
施蒂纳是一个早期的无政府个人主义的思想家,是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之后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从他那里吸取了不少思想。
施蒂纳发展了鲍威尔关于伟大任务决定历史发展的思想,并把它极端化了。
1845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在这本书中他宣扬了无限制个人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认为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既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意识”,而是个人。
他强调个人高于一切,认为“唯一的我”是无比之上的。
他公然宣扬:“我就是一切”,“我就是唯一者”;“我把一切归于我”的为我论观点。
为了个人自由,他反对国家,法律以及一切其他权利对个人的约束。
他说:“对我说来,没有任何东西高出于我……我向任何国家,甚至是最民主的国家宣战。
”施蒂纳是社会主义的敌人,他反对共产主义思想,宣传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认为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自我意识”的唯一体现。
他反对共产主义制度,主张将来的社会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手工业者联盟。
施蒂纳的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力图保持其个人独立、个人财产的要求。
施蒂纳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小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的德国很受欢迎,甚至比鲍威尔的观点还受欢迎。
但是,这只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回光返照。
施蒂纳的出现,不过是堕落和消灭中的黑格尔派的最后一次闪光而已。
从此以后,青年黑格尔派就结束了它的生命,而变得无声无息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早期著作《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进行过批判,揭露了他们观点的反科学性质和阶级根源。
二、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的另一方面:即有一部分坚决的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在反宗教的斗争实践中,走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
恩格斯指出这个方面是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重要的、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争论或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施特劳斯和鲍威尔之间的争论,都没有超出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因为不管老年黑格尔派所强调的体系也好,青年黑格尔派所强调的方法也好,鲍威尔所讲的“自我意识”也好,施特劳斯所讲的“实体”也好,都不过是黑格尔“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的:“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关于实体和自我意识的争论是在黑格尔的思辨范围之内的争论。
”不同的是,施特劳斯抓住了黑格尔的“实体”,对它进行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解释;鲍威尔则抓住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对它进行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明。
因此,施特劳斯和鲍威尔之间的争论,实质上就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争论。
如果说,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的争论,意味着一部分青年黑格尔派,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走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那么施蒂纳的出现,就意味着有一小部分青年黑格尔派,又进一步从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走上了唯我主义的荒谬道路。
总之,青年黑格尔派虽然批判了宗教,指出了宗教是一切社会灾难的来源,虽然进行了反宗教的斗争,并在反宗教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斗争都是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他们的反宗教斗争中,最多也只能提出些琐碎的意见,而不能提出一些在政治上带有根本意义的现实问题。
由此可见,不论是老年黑格尔派还是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分歧,还是青年黑格尔派内部施特劳斯和鲍威尔之间的分歧,都不是黑格尔哲学解体中的重要方面。
在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还有一些青年黑格尔派分子,由于弄不清黑格尔哲学而长期苦恼。
究竟“绝对精神”怎样经过自己的“退化”发展,就把自己“外化”为自然了呢?以后“绝对精神”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退化”发展,又把自己“外化”为人类社会了呢?这些问题无论如何也弄不清楚。
之后他们就在反宗教的斗争中,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上了英法唯物主义哲学的道路。
这种哲学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锐利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在德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黑格尔哲学已经逐步解体的情况下,大批青年黑格尔派便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了英法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就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杰出代表。
这些走上唯物主义道路的青年黑格尔派,他们再不把自然界看作是从“绝对精神”中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的东西,而把它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唯一现实的第一性的东西了。
他们再不把意识看作是产生现实世界的第一性的东西,而把它看作是物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被物质决定的第二性的东西了。
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这部分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的出现,才是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吴洪凯,(1983——),男,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