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闪烁体探测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τ为发光衰减时间,即发光强度降为1/e所需时间。
13
3、闪烁发光时间
对大多数有机晶体和少数无机晶体,发光衰减有快、
慢两种成分
n(t) = n f e−t τ f + ns e−t τ s
τf
τs
14
有机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曲线
几种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时间
闪烁体 BaF2 CsI(Tl) 芪 蒽
液体闪烁体 塑料闪烁体
NaI(Tl)
τf (ns)
0.6 10 6.2 33 2.4 1.3
τs (µs)
0.62 1.0 0.37 0.37 0.20
0.23
15
使用闪烁体时还应考虑:
(1)探测效率,与闪烁体的几何形状及大小有关;与组成闪 烁体的物质的密度以及平均原子序数有关 (2)要求闪烁体透明度高,尽可能无缺陷,光均匀度好
9
发射光谱与闪烁体、激活剂、移波剂、温度有关。
2、发光效率
发光效率(闪烁体将所吸收到的射线能量转化为光 的比例)
(1).光能产额:(核辐射在闪烁体中损失单位能量闪烁发
射的光子数)
Y ph
=
n ph E
光子数 MeV
nph为产生的闪烁光子总数。
以NaI(Tl)为例:对1MeV的β粒子,发射光子平均能量 hν = 3eV
19
四.常用闪烁体
2、BGO晶体 (Bi4Ge3O12 ,锗酸铋) 优点:
密度大,ρ =7.13g/cm3; Z高, 铋(Z=83);
机械性能好;
化学稳定性好;
光学透明性好。
缺点:
发光效率低,为NaI(Tl)的8~14%。
20
五.闪烁光的收集
反射层、耦合剂、光导。 1. 光学反射层:
镜面反射、漫反射。 铝箔、镀铝塑料薄 膜,氧化镁、二氧化钛、 聚四氟乙烯塑料带,等。
M
=
阳极收集到的电子数 第一打拿极收集到的电子数
=
(gδ
)n
其中:g是电子传输效率(g≤1);
δ是各级电子倍增系数;
n是倍增电极数。
32
3、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与本底脉冲
当光电倍增管无光照射时(完全隔绝辐射时),所产生的阳极电 流称为暗电流,通常在10-6~10-10A数量级;引起暗电流的主要原 因如下:
将 ZnS (Ag ) 粉末加1%有机玻璃粉末溶于有机溶
剂涂于有机玻璃板上,透明度差,薄层,测
α,β粒子。
原子序数高,密度大,透明性好,机械性能好; 发光效率较低
苯乙烯(单体)+ PPO + POPOP,聚合成塑料。 17
四.常用闪烁体
1、NaI(Tl)晶体
优点:
密度大,ρ =3.67g/cm3 ,探测效率高; Z高,碘(Z=53)占重量85% ,光电截面大;
荧光 光子
反射层 窗
光电倍增管 (打拿极) 分压器
前置放大器
多道或单道 高压
闪烁体
光电子 光阴极
阳极
管座
暗盒
2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光电倍增管通常N有10-14级打拿极, 每一打拿极的电子倍增系数δ - 3-6,
光电倍增管的电子倍增系数:
M = δ N = (3 ~ 6)10~14 = 104~10
27
二.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回路
光电倍增管中各电极的点位由外加电阻分压器抽头供给,下图为使用正高压 的电路,阴极接地,阳极处于高电位,输出端必须使用耐高压电容C0隔开: 正高压供电方式:
下图为使用负高压的电路,阴极处于高电位,应注意对地绝缘
负高压供电方式:
28
二.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回路
正高压供电方式:
第九章 闪烁探测器
核辐射与某些透明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其电离、激发 而发射荧光;闪烁探测器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工作的
时间特性好,探测效率高。
闪烁体
光电倍增管
闪烁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闪烁探测器的性能
单晶γ能谱仪—NaI(Tl)晶体谱仪
1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闪烁探测器是利用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电离、激 发而产生的荧光来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由 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仪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2
3、闪烁发光时间
闪烁发光时间包括闪烁脉冲的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
上升时间主要由闪烁电子激发时间(很短,可以不计) 以及带电粒子在闪烁体重耗尽能量所需的时间(小 于10-9s)决定。
闪烁体受激后,电子退激过程及闪烁体发光过程一般服从指 数衰减规律
对于大多数无机晶体,t时刻单位时间发射光子数:
n(t) = n(0)e− tτ
(3)易于加工成各种大小和几何形状
(4)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闪烁体的发光效率、分辨率、和时 间特性也会改变 使用中需注意 (5)耐辐照的稳定性
16
四.常用闪烁体
NaI (Tl )
CsI (Tl )
ZnS(Ag )
BGO晶体 塑料闪烁体
发光效率高,Z,ρ高,适宜于γ射线探测。易潮
解,须仔细封装。
不潮解,价贵。
常用的光学耦合剂材料有硅油、硅脂、甘油等等。 22
3. 光导:
具有一定形状的光学透明固体材料,连接闪烁体与光 电倍增管。 光导的作用使有效地把光传递给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 闪烁体窗面积、形状与PMT窗面积、形状不同时; 强磁场中探测时,用较长的光导连接把闪烁体与PMT分隔开。
在空间较小处,用光纤连接较小的闪烁体与PMT。
X或γ射线不带电,它与闪烁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三种次级效应实现的,它产生的次级电子的能谱是 相当复杂的,因而由次级电子产生的输出脉冲幅度 谱也是相当复杂的。
以NaI(Tl)闪烁晶体的单晶γ闪烁谱仪为例。
35
一. γ闪烁谱仪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前置放大器
闪烁探测器
主放大器
高压电源
多道分析器
探测次级电子能谱。 光电效应,Compton效应,电子对效应。
闪烁体及塑料闪烁体.
3) 气体闪烁体:Ar、Xe等。
7
二.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1、发射光谱 2、发光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光能产额,及相对值) 3、发光时间 4、闪烁体其他特性
8
1、发射光谱
闪烁体受核辐射激发后所发射的光并不是单色的,而是一 个连续带。闪烁体发射光子数随光子波长(能量)的关系曲线, 称为闪烁体的发射光谱曲线。
K-D1电压:较高,提高信号噪声比和能量分辨率; 中间各打拿极:一般均匀分压; 最后几个打拿极间:电流较大,采用非均匀分压使得其间有较高电压,以
避免空间电荷效应;为避免极间电压因电流过大下降, 在分压电阻上并联旁路电容稳压; 最后打拿极与阳极间:阳极仅仅收集电子而不倍增,故其间电压较小。29
三.光电倍增管的主要性能
(1)热发射 (2)欧姆漏电 (3)残余气体电离 (4)场致发射 (5)切伦科夫光子 (6)玻璃管壳放电和玻璃荧光 (7)光阴极曝光
33
4、光电倍增管的时间特性
光电倍增管阴极接收到光信号时,并不能立即就在阳极输出 电流脉冲,因为光电子从光阴极经过多级打拿极倍增到阳 极,其间飞行一段路程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称为光电倍 增管的渡越时间。
能量转换效率与光能产额的关系: Cnp = Yph ⋅ hν
11
2、发光效率
(3).相对发光效率:
由于光能产额以及绝对闪烁效率的测量技术复杂,所以通常 用相对值来度量不同闪烁体的发光效率。
使用一种核辐射在不同闪烁体中损失相同的能量,测量他们 的相对脉冲输出幅度或电流进行比较。一般以蒽作为标准,
如对β射线的相对发光效率取为1,则Na(Tl)为2.3
相对发光效率高,为蒽的两倍多;
发射光谱最强波长415nm,与PMT光谱响应配合;
晶体透明性能好;
能量分辨率较高,~7.5%@662keV-γ。
缺点:容易潮解,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变质失效。
18
NaI(Tl)晶体封装结构
1-硬质玻璃; 2-NaI(Tl)晶体; 3-光学耦合剂; 4-氧化镁粉末 (光反射层) ; 5-金属铝壳; 6-海绵垫衬; 7-密封环氧树脂。
一.闪烁体的分类 二.闪烁体的发光机制 三.闪烁体的物理特性 四.常用闪烁体
6
一.闪烁体的分类
1) 无机闪烁体:
无机晶体(掺杂) NaI(Tl), CsI(Tl), ZnS(Ag)
玻璃体 纯晶体
LiO2 ⋅ 2SiO2 (Ce) (锂玻璃)
Bi4Ge3O12 BGO
2)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蒽晶体等;有机液体
21
五.闪烁光的收集
2. 光学耦合剂:
当光子由光密物质(n0)射向光疏物质(n1)时,发生全反
射;为减少光线在交接面上发生全反射,以利于将光子大部 分收集到光阴极上去,需要在闪烁体与光电倍增管之间加上 一层“耦合剂”。 光学耦合剂是有效的把光传给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减少光 在闪烁体与光阴极窗界面的全反射。
36
二.单能γ射线的次级电子能谱
1、单能射线的输出脉冲幅度谱
单能γ射线在闪烁体内产生的次级电子在NaI(Tl)晶体 中产生闪烁发光。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光子消失,产生光电子(能量为 Ee = hv − εi) 康普顿散射: 散射光子,反冲电子(能量连续) 电子对效应: 光子消失,产生正负电子对(能量为 0 ~ (hv − 2m0c2))
光阴极光谱响应需要与闪烁体发射光谱匹配。
光阴极的光照灵敏度—一定光通量F的白光照射阴极所能获得的光电子流ik 称
为光阴极光照灵敏度
Sk
=
ik F
31
其中:i 是光电子流(µA),F是光通量(lm)。
2、电子倍增特性—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
光电倍增管的放大倍数(增益)M—从光阴极射出,到达第一打
拿极的一个电子,经过多次倍增后在阳极得到的电子数,叫做光电倍增 管电流放大倍数(增益)
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充以折射系数和玻璃差不多的硅 油,使光子损失大大减少。
坡莫合金(避光外壳):
防止外界磁场影响对电子的聚焦、传输性能。
3
§9.1 闪烁探测器基本原理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过程:
(1)射线进入闪烁体,与之发生相互作用,闪烁体吸收带电粒子 能量而使闪烁体原子、分子电离或激发;
(2)受激原子退激而发出荧光光子;
飞行时间(渡越时间)te : 一个光电子从光阴极到达阳极的平均时间。
渡越时间离散 ∆te :te的分布函数的半宽度
到达阳极的每个电子都经历了不同的倍增过程和飞行距离,反映了 飞行时间的涨落,是决定闪烁计数器分辨时间的限制因素。 34
一§9..4 γ闪单烁晶谱γ闪仪烁的组谱成仪与工作原理
闪烁体、PMT以及配套的电子学仪器组成。
(3)利用反射物和光导将闪烁光子尽可能多地收集到光电倍增管
(PMT)的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打出光电子;
(4)光电子在光电倍增管中倍增,数量由一个增加到104-109个, 电子流在阳极负载上产生电信号;
(5)此信号由电子仪器记录和分析
闪烁探测器可用来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
4
5
§9.2 闪烁体
理想的闪烁体: 探测效率高,转换效率高,线性范围大, 自吸收小,发光时间短,加工性能好。
用硅油填充闪烁体-光导、光导-PMT的交界面。
23
§9.3 光电倍增管
一.光电倍增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回路 三.光电倍增管的主要性能
24
一.光电倍增管(PM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光学窗,光阴极,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电子倍增系统(打拿极),电子收集(阳极)。
25
一.光电倍增管(PM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7
二.单能γ射线的次级电子能谱
1、单能射线的输出脉冲幅度谱
(1)光电效应: 光子消失,产生光电子(能量为 Ee = hv − εi )光电效应主要发 生在K壳层,外层电子填充空穴时,跃迁过程中放出的X光子 在闪烁晶体中很容易再产生一次新的光电效应,又将能量转 移给光电子,闪烁体得到的能量为两次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
光学窗:硼玻璃窗(可见光)、石英玻璃窗(紫外光)。 光阴极:接收光子并放出电子的电极;通常为化合物材料。 电子光学系统:聚焦极、加速极。 加速电位。
26
一.光电倍增管(PM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打拿极:二次发射系数大;热电子与光电子发射小; 大电流工作时性能稳定;形状;快速响应。
阳 极:镍、钼、铌,电子电离能大,二次电子发射小。
Yph = 4.3×104 光子数 MeV
10
2、发光效率
(2).绝对闪烁效率(能量转换效率,表示在一次
闪烁中,产生的闪烁光子总能量与消耗在闪烁体中
的能量之比)
C np
=
E ph E
× 100%
Eph:闪烁体发射光子的总能量;E:核辐射损耗在
闪烁体中的能量
以NaI(Tl)为例:
对β粒子 C np = 13 %;对α粒子 C np ≈ 2.6%
1、光电转换特性 2、电子倍增特性
3、噪声或暗电流 4、时间特性
30
1、光电转换特性—光阴极的光谱响应和灵敏度
光阴极受到光照射后发射光电子的几率是波长的函数,叫做光阴极的光 谱响应。
量子效率—光阴极上发射电子数和入射光子数的比值称为量子转换效 率,简称量子效率:
发射电子数
Qk (λ) = 入射光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