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乙两地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纬度,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但海洋影响并不能导致当地高温,排除B。尽管甲、乙两地海拔较低,但海拔较低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高温,因此地形不是两地全年高温的主导因素,排除C。图中乙地受寒流影响,具有降温作用,因此洋流不是两地全年高温的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绿洲风”。下图示意“绿洲风”的运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图中风向出现的时间及近地面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 白天绿洲近地面为高压B. 白天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C. 晚上绿洲近地面为高压D. 晚上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6题详解〗
图中显示,特朗伯墙所在房间比较封闭,风力强劲对特朗伯墙影响不大,因此风力强劲不是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排除A。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导致日照时间短,特朗伯墙工作时间短,集热效果较差, 因此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B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海拔低,空气不稀薄,且空气稀薄有利于进入特朗伯墙的太阳辐射强,有利于特朗伯墙工作,排除C。昼夜温差大并不影响特朗伯墙工作,因此昼夜温差大不是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排除D。故选B。
A. 左侧中部靠窗B. 右侧中部靠窗
C. 前排副驾驶位D. 最后一排居中
2. 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南B. 南半球向南C. 北半球向北D. 南半球向北
〖答 案〗1. A 2. B
〖解 析〗
〖1题详解〗
根据指向标判断,公交车行驶方向大致向南,公交车左侧为东,右侧为西,前排朝南,后排朝北,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西侧和南侧为向阳侧,为了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选择车上座位最佳的应是东侧和北侧,即左侧和后排,排除B、C。为了观看沿途风景,应选择靠窗的座位,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
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上升越强烈,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异越大,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风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沙尘暴。白天,沙漠升温快,绿洲升温慢,沙漠一般午后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此时也是沙漠和绿洲间气温差异最大之时,水平风力大,沙漠上升气流强,则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此时以后,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每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每年夏至日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国庆节期间,为10月1日及以后几天,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分别是南半球、向南移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 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5. 下列现象的地理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类似的是
A. 秋冬季燃烧柴草防霜冻B. 空调悬挂于房间的上方
C. 在西瓜地里铺设碎砾石D. 多云天的昼夜温差比晴朗天小
6. 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可能是
A. 风力强劲B. 日照时间短
C. 空气稀薄D. 昼夜温差大
〖答 案〗5. B 6. B
〖12题详解〗
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明显,降水多,而甲地受东北信风(大陆吹向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少,因此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①错误。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甲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明显,多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多,而乙地受东南信风(大陆吹向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少,因此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正确。1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与乙地相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③错误。7月份,直射点在北半球,与乙地相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因此7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8. 根据沙漠和绿洲间局地环流过程,推断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当地地方时的
A. 0-4时B. 6-10时C. 14-18时D. 20-次日2时
9. “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 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 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 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 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答 案〗7. A 8. C 9. A
A. 纬度B. 海陆C. 地形D. 洋流
12.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表现为
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③1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④7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 案〗10. C 11. A 12. D
〖解 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赤道两侧的盛行风风向判断,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应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赤道北侧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因此此时北半球应为夏季,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夏季的昼长应长于12小时,排除A、B。由于甲地接近赤道,纬度低,昼长年变化小,最长白昼不可能达到18小时,因此排除D,C符合题意。故选C。
14. “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关于“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减少aB. 增加cC. 增加fD. 增加d
15. 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是
A. 兰州B. 乌鲁木齐C. 拉萨D. 杭州
〖答 案〗13. C 14. B 15. D
〖解 析〗
〖13题详解〗
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把大量水汽由海洋输送至大陆,应为水汽输送环节。读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图中b 、e、f、d水循环环节分别表示地表径流、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因此,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f,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图中a环节表示径流,包括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A错误。图中c环节表示下渗,相对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可以增加下渗,B正确。图中f环节表示水汽输送,主要由大气环流完成,“海绵城市”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小,C错误。图中d环节表示陆地降水,相对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植被和湿地较多,热岛效应相对较弱,有可能使得城市上升气流减弱,城市降水有可能减少,因此“海绵城市”不一定会增加降水量(d),D错误。故选B。
〖点 睛〗部分纬度昼长极值:20°——昼长最大值约13小时13分,最小值约10小时47分;40°——昼长最大值约14小时51分,最小值约9小时9分;60°——昼长最大值约18小时29分,最小值约5小时31分。
下图示意自然界的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
A. bB. eC. fD. d
〖4题详解〗
题意表明,图示日期为3月23日,春分日附近,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根据上一题分析,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其中②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因此此日离直射纬线最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国庆期间,某日15时,天气晴朗,中山小榄镇某同学乘坐公交车去中山詹园参观游玩。下图示意手机地图公交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为了观看沿途风景,且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选择车上座位最佳的是
〖解 析〗
〖7题详解〗
由于绿洲比沙漠的热容量较大,白天绿洲升温慢,沙漠升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低,绿洲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与图中风向相同,因此A正确、B错误。夜晚绿洲降温慢,沙漠降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绿洲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则形成高气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与图中风向不符合,因此C、D错误。故选A。
〖点 睛〗地球上各地线速度分布规律: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赤道地区大约为1667千米/小时,极点为0。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特朗伯墙是一种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下图示意特朗伯墙冬季白天的工作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题详解〗
“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气流比较湿润,能够增加绿洲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A符合题意。“绿洲风”是把绿洲地区的水汽输送到绿洲周围地区,不会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排除B。“绿洲风”带来的水汽可能利于沙漠植被的生长,但不一定会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排除C。“绿洲风”影响的范围有限,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A。
〖答 案〗3. C 4. B
〖解 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地昼夜长短的比例计算可得,①地昼长24小时,②地昼长12小时,③地昼长为16小时,④地昼长为4小时48分。①~④地昼长与12小时的离差分别为12小时、0小时、4小时、7小时12分,同一天(非两分日)昼长与12小时的离差越大,纬度越高,由此判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因此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④>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 睛〗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 盛行风(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时甲地昼长可能是
A. 7小时B. 12小时C. 13小时D. 18小时
11.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下图为3月23日①②③④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长,白色部分表示昼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①D. ②>④>③>①
4. 此时①②③④四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解 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特朗伯墙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加热玻璃与特朗伯墙之间的空气,空气受热上升,经上面窗户进入房间,房间相对较冷的空气下沉,经下面通气口进入玻璃与特朗伯墙之间,再经加热,又从上面窗户进入房间,从而达到给房间增温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秋冬季燃烧柴草防霜冻主要利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A。空调悬挂于房间的上方,空调吹出来的冷气流下沉,给房间起到降温作用,主要利用的热力环流的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类似,B符合题意。在西瓜地里铺设碎砾石主要是为了保水保肥、增加土壤的日温差,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C。多云天的昼夜温差比晴朗天小,主要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结果,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D。故选B。
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试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号和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II卷则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作用较大。兰州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小、影响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兰州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A。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乌鲁木齐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B。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因此拉萨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C。杭州地处东部沿海,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富,因此杭州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D符合题意。故选D。
图中显示,甲、乙两地都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纬度,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乙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但海洋影响并不能导致当地高温,排除B。尽管甲、乙两地海拔较低,但海拔较低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高温,因此地形不是两地全年高温的主导因素,排除C。图中乙地受寒流影响,具有降温作用,因此洋流不是两地全年高温的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A。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绿洲风”。下图示意“绿洲风”的运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图中风向出现的时间及近地面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 白天绿洲近地面为高压B. 白天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C. 晚上绿洲近地面为高压D. 晚上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6题详解〗
图中显示,特朗伯墙所在房间比较封闭,风力强劲对特朗伯墙影响不大,因此风力强劲不是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排除A。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导致日照时间短,特朗伯墙工作时间短,集热效果较差, 因此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B符合题意。东北地区海拔低,空气不稀薄,且空气稀薄有利于进入特朗伯墙的太阳辐射强,有利于特朗伯墙工作,排除C。昼夜温差大并不影响特朗伯墙工作,因此昼夜温差大不是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排除D。故选B。
A. 左侧中部靠窗B. 右侧中部靠窗
C. 前排副驾驶位D. 最后一排居中
2. 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向南B. 南半球向南C. 北半球向北D. 南半球向北
〖答 案〗1. A 2. B
〖解 析〗
〖1题详解〗
根据指向标判断,公交车行驶方向大致向南,公交车左侧为东,右侧为西,前排朝南,后排朝北,15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西侧和南侧为向阳侧,为了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选择车上座位最佳的应是东侧和北侧,即左侧和后排,排除B、C。为了观看沿途风景,应选择靠窗的座位,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
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上升越强烈,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异越大,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风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沙尘暴。白天,沙漠升温快,绿洲升温慢,沙漠一般午后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此时也是沙漠和绿洲间气温差异最大之时,水平风力大,沙漠上升气流强,则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此时以后,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每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每年夏至日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国庆节期间,为10月1日及以后几天,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分别是南半球、向南移动,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 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5. 下列现象的地理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类似的是
A. 秋冬季燃烧柴草防霜冻B. 空调悬挂于房间的上方
C. 在西瓜地里铺设碎砾石D. 多云天的昼夜温差比晴朗天小
6. 特朗伯墙在我国东北地区难以推广的原因可能是
A. 风力强劲B. 日照时间短
C. 空气稀薄D. 昼夜温差大
〖答 案〗5. B 6. B
〖12题详解〗
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明显,降水多,而甲地受东北信风(大陆吹向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少,因此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①错误。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甲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明显,多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多,而乙地受东南信风(大陆吹向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少,因此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正确。1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与乙地相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③错误。7月份,直射点在北半球,与乙地相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因此7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8. 根据沙漠和绿洲间局地环流过程,推断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当地地方时的
A. 0-4时B. 6-10时C. 14-18时D. 20-次日2时
9. “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 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 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 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 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答 案〗7. A 8. C 9. A
A. 纬度B. 海陆C. 地形D. 洋流
12.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表现为
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③1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④7月份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 案〗10. C 11. A 12. D
〖解 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赤道两侧的盛行风风向判断,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应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赤道北侧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因此此时北半球应为夏季,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夏季的昼长应长于12小时,排除A、B。由于甲地接近赤道,纬度低,昼长年变化小,最长白昼不可能达到18小时,因此排除D,C符合题意。故选C。
14. “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关于“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减少aB. 增加cC. 增加fD. 增加d
15. 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是
A. 兰州B. 乌鲁木齐C. 拉萨D. 杭州
〖答 案〗13. C 14. B 15. D
〖解 析〗
〖13题详解〗
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把大量水汽由海洋输送至大陆,应为水汽输送环节。读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图中b 、e、f、d水循环环节分别表示地表径流、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因此,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f,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图中a环节表示径流,包括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A错误。图中c环节表示下渗,相对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可以增加下渗,B正确。图中f环节表示水汽输送,主要由大气环流完成,“海绵城市”对大气环流影响很小,C错误。图中d环节表示陆地降水,相对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植被和湿地较多,热岛效应相对较弱,有可能使得城市上升气流减弱,城市降水有可能减少,因此“海绵城市”不一定会增加降水量(d),D错误。故选B。
〖点 睛〗部分纬度昼长极值:20°——昼长最大值约13小时13分,最小值约10小时47分;40°——昼长最大值约14小时51分,最小值约9小时9分;60°——昼长最大值约18小时29分,最小值约5小时31分。
下图示意自然界的水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可用图中环节来表示的是
A. bB. eC. fD. d
〖4题详解〗
题意表明,图示日期为3月23日,春分日附近,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根据上一题分析,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其中②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因此此日离直射纬线最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国庆期间,某日15时,天气晴朗,中山小榄镇某同学乘坐公交车去中山詹园参观游玩。下图示意手机地图公交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为了观看沿途风景,且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选择车上座位最佳的是
〖解 析〗
〖7题详解〗
由于绿洲比沙漠的热容量较大,白天绿洲升温慢,沙漠升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低,绿洲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与图中风向相同,因此A正确、B错误。夜晚绿洲降温慢,沙漠降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绿洲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则形成高气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与图中风向不符合,因此C、D错误。故选A。
〖点 睛〗地球上各地线速度分布规律: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赤道地区大约为1667千米/小时,极点为0。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特朗伯墙是一种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下图示意特朗伯墙冬季白天的工作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题详解〗
“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气流比较湿润,能够增加绿洲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A符合题意。“绿洲风”是把绿洲地区的水汽输送到绿洲周围地区,不会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排除B。“绿洲风”带来的水汽可能利于沙漠植被的生长,但不一定会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排除C。“绿洲风”影响的范围有限,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A。
〖答 案〗3. C 4. B
〖解 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各地昼夜长短的比例计算可得,①地昼长24小时,②地昼长12小时,③地昼长为16小时,④地昼长为4小时48分。①~④地昼长与12小时的离差分别为12小时、0小时、4小时、7小时12分,同一天(非两分日)昼长与12小时的离差越大,纬度越高,由此判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地球自转线速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因此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④>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 睛〗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
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 盛行风(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时甲地昼长可能是
A. 7小时B. 12小时C. 13小时D. 18小时
11. 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下图为3月23日①②③④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长,白色部分表示昼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
C. ②>③>④>①D. ②>④>③>①
4. 此时①②③④四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解 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特朗伯墙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加热玻璃与特朗伯墙之间的空气,空气受热上升,经上面窗户进入房间,房间相对较冷的空气下沉,经下面通气口进入玻璃与特朗伯墙之间,再经加热,又从上面窗户进入房间,从而达到给房间增温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秋冬季燃烧柴草防霜冻主要利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A。空调悬挂于房间的上方,空调吹出来的冷气流下沉,给房间起到降温作用,主要利用的热力环流的原理,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类似,B符合题意。在西瓜地里铺设碎砾石主要是为了保水保肥、增加土壤的日温差,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C。多云天的昼夜温差比晴朗天小,主要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结果,与特朗伯墙冬季白天工作原理不相似,排除D。故选B。
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试题(含解析)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号和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II卷则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作用较大。兰州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小、影响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兰州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A。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乌鲁木齐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B。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因此拉萨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C。杭州地处东部沿海,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富,因此杭州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D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