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黄俊文
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03期
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长期以来,教师成了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人们总是用“园丁”“渡船”“蜡烛”“蜜蜂”等词语热情讴歌教师。但近年来,在神圣的校园里,经常发生诸如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事第二职业、沉迷于打牌娱乐等事件。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性格、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外,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对本人或社会期望值过高,而现实情况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所产生的厌倦、抑郁、疲惫的情绪和心态。他们当初的追求没有了,激情也减弱了,其精神世界变得空虚麻木。这是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生活缺乏信心,对事业缺乏热情,或事与愿违而消极沉沦,或愤世嫉俗而偏执极端,或怀才不遇而桀骜不驯。这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矛盾冲突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疲惫、烦躁、忧郁,厌倦教师工作,不愿与别人交流,工作挫折感加剧,甚至丧失人格而走向极端。在心理方面表现为: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逐渐失去工作乐趣,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有强烈排斥感缺乏动力甚至恐惧感,对工作缺乏进取心;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意志薄弱。在社交方面表现为:自卑、自傲、自闭、孤僻、猜疑、嫉妒等,与人交流,往往听不进别人意见,喜欢倾述不满,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家庭中的关系也不够和谐。在生理表现为: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头痛、乏力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等现象。
以某县农村寄宿制初中为例。该校教师56人,其中,男35人,女21人。现有5人因不满教师工作而外借,占8.93%;有14人因晋级无望而得过且过,占25%;有9人因专业不对口而感到教学力不从心,占16.1%;有5人属于从外单位借调工作吊儿郎当,占8.93%;有19人因家安在县城而每天跑通宿,占33.93%;有14人因子女读书而迫切想调进城,占25%;有6人离异,占10.7%;有近32.6%的教师生理或心理存在问题。近三年,每学期平均发生9起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有些还引发了教师和学生家长冲突。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会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学生前途,而且会因心理或性格扭曲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时甚至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最为严重
的是,教师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工作惰性表现明显,重则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不堪重负而崩溃。
农村学校教师地位低、待遇差、任务重、压力大,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农村教师严重缺编,不少专业课程无法开设,有些学校连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难以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导致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大量农村学子涌入城市,这必将影响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一些专家认为,高强度、快节奏、高责任的工作必然会给教师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另外,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已经给教师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导致其心理天平严重倾斜。职业倦怠难以避免。
⑴工作压力过大。压力主要来自教育界、社会和学生家长。据有关统计,工作压力占
44.06%;家庭压力占23.11%;学校压力占16.63%;需求压力占7.56%;人际压力占5.4%;社会压力占3.24%;许多农村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他们白天紧张工作,晚上加班加点。长此以往,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极易产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不少教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积劳成疾。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使人产生矛盾心理和消极心理。特别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猛烈地冲击着教师坚守的传统教学理念。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⑵经济收入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尤其是农村教师。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以及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入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长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经济收入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找对象也困难,因而产生了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难免会使教师产生一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⑶是学校精神环境和评价机制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风。置身于不同校风、学风和领导者的人格与管理作风等所构成的精神环境中的教师,其精神面貌、身心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可见,精神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无形且巨大的。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尤其是不
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会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素质教育与升学评价体系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职业倦怠。当今社会日趋功利化,师生关系日趋淡薄,教师的安全责任被无限放大,导致教师努力工作后所获得的心理补偿相对减少。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美国教育家麦克古瑞感叹“一个重大的疾病正折磨着教育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可见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是何等重要和紧迫!
⑴用“爱心”点燃工作激情。大爱无言,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德无痕,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经典名言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宽容之爱、信任之爱、赏识之爱、理解之爱。这样,才能点燃工作激情。宽容释放出来的爱,更能体现教师的博大胸怀,它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信任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于教师而言,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爱的最好诠释;赏识就像冬日暖阳,沙漠甘泉,“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理解是化解所有隔阂与困惑的最好良药,理解万岁!
⑵用“理想”催生进取动力。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保持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教师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应当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没有理想和进取心必将成为时代的弃儿。教师应该树立教育理想,用理想催生进取的动力。在课改浪潮冲击下的今天,既要求教师有专业所长,又要知识广博。但是,许多教师很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和学生的新变化。因此,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并产生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⑶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教育是一种缺陷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教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要用智慧战胜各种挫折和困惑,这样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学会放弃的智慧。人生好比走路,每到一个岔路口都会面临选择。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聪明人懂得放弃,善于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
管理学生的智慧。现在最让教师头疼的恐怕就是管理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管理。管理学生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实行小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