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本大题共11小题,3、4、5、6、11小题各3分,其它小题各2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灼热(zhuó)狭隘(yì)殉职(xùn)拈轻怕重(niān)B.庇护(bì)突兀(wù)蜷伏(juǎn)畏罪潜逃(qián)C.坍塌(tān)嗔怪(chēn)怂恿(yǒnɡ)大相径庭(jìnɡ)D.附和(hé)恍惚(huǎnɡ)热忱(chén)参差不齐(c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炫耀原委怪惮不经刨根问底
B.辨别爱慕不可救药迫不及待
C.安详惩戒兴高彩烈神采奕奕
D.冤枉禁锢杞人忧天害人听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____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吃饭看起来是一个小细节,却体现一个人的______和素质。
不插队,方便你我他。
不论是在食堂还是在饭店,遇到就餐人多时都不应当插队,自觉排队,体现着文明就餐的_________。
A.尊重修养风范
B.尊敬教养风韵
C.尊敬修养风韵
D.尊重教养风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发表于1934年的£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作之一。
4月6日,该剧再登首都剧场的舞台。
“今年的演出,我们更加强调演员的‘心像’,要从内心上去接近人物。
”导演说£“传承这部戏的风格和韵味£要靠台词去体现。
演员得用剧中人物的方式去说话。
”
A.《》:、B.“”:,C.“”,、D.《》,,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
B.《狼》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
C.《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可以启示我们,要力求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
D.《皇帝的新装》选自《伊索寓言》,它的作者是一位古希腊作家。
6.品析《天上的街市》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A.诗的第一节,作者运用联想、想象,描绘了迷人的夜景,也为后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好了铺垫。
B.本诗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统故事,而去除了其中的悲剧内容,意在表达对主人公真挚爱情的敬意和祝福。
C.流星,用“朵”来形容,描绘出流星划过时犹如花朵一般惊艳和美好,也写出诗人的喜悦和憧憬。
D.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能够”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
往之强烈,信念之坚定。
阅读课文《纪念白求恩》中的两段文字,完成7~8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7.下列最能准确概括第①段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
D.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
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
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
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
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阅读《狼》一文,回答9~11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仍从从:跟从。
B.场主积薪其中薪:水。
C.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D.而顷刻两毙顷刻:一会儿。
10.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D.一狼径去相委而去
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作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2.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4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诫子书》中写要学习君子行为操守,先要修身养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阅读下文,回答13、14小题。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①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②,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③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
因此也被以“魏武”称呼。
②令方:使其成方形。
③庐:泛指简陋的居室。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因欲以为子子:_________ (2)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
这则故事突出表现了何晏“________”的特点,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第一空摘文中词语填写,第二空根据选文相关内容概括,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文,回答15~18小题。
大豆摇铃
佚名
①有时候,会在梦中听到童年里那熟悉的声音,西风长长地拂过,大地上便响起了密集的声音,像无数根手指极快地弹着纸片。
清脆又略带一点点钝感的声音,随着风的疾缓,如波浪般起伏。
②在家乡的土地上,那个年代,种植得最多的庄稼,除了玉米,就是大豆。
我们叫黄豆,儿时所说的大豆,却是菜园里另一种东西。
在生长的过程中,在满地的庄稼里,黄豆是最低调的。
它不像玉米那样直直,也不像谷子那般纤纤,更不像高粱那么亭亭,但是它们很和睦,虽然长到最后也没有一米,却是枝叶交错,不分彼此,渐渐地挽成一片。
③我们时常奔走追逐于田地里,隐藏,寻找,欢笑,却极少踏进黄豆地。
因为枝叶密集,行走困难,也不利于躲藏,而高高密密的玉米地和青纱帐,却是极佳的去处。
渐渐地,对黄豆越来越熟视无睹,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想不起黄豆开花时的样子。
问母亲,母亲的话如一阵柔柔的风,吹散了笼罩在旧时光上的迷雾,我又看到了那些花儿。
④黄豆花儿也低调,不张扬,很小,三五朵挤在一处,雪白或淡紫。
黄豆花儿类似于一种女子,乍看之下平凡,细看,看得时间越长越好看。
像一只小小的蝶儿立在那儿,翅膀竖起并拢,在微风里轻颤。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平凡的花儿在大地上默默地开谢。
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孩,每天放鹅,割草,采野菜,偶尔笑,或者辫梢上系一根红红的头绳,没人注意到。
⑤当黄豆结荚的时候,便生动了许多。
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
当它们熟悉了大地上的风和阳光,昼与夜,便迅速地成熟起来,走过青涩的时光,身躯渐渐饱满。
⑥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便开始幸福了。
摘些青黄豆回来,带荚煮,熟后剥开荚,小小的豆粒碧意盈盈,清香无比。
更多的时候,没有耐心去剥。
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
后来搬进城里,才知道这种吃法,叫煮毛豆。
⑦西风渐起,悄悄地把大地染上不同的色彩。
黄豆也轻轻地换了装,不再绿意盎然,特别是那些豆荚,开始泛黄泛褐,就像泥上的颜色。
用手一捏,豆粒已经有了韧性,也长到了最大。
再过些日子,颜色便越发深浓了,而且也干了许多。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总是偷偷地连秧割下来一些,在荒僻无人处堆成一小堆,点燃,看火旺旺地着起来。
待火熄之后,在灰烬里翻找那些烧熟了的豆子,吃得满嘴满脸的黑。
这是最好吃的时候,等到收割了之后,豆粒干得差不多了,烧豆子的人就多起来,豆子却远没有此时好吃。
⑧秋天渐深的时候,黄豆便一改前两个季节的低调沉默。
此时的它们,豆荚和豆
粒都已经干爽得像最纯真的笑。
在浩荡的金风里,豆粒欢快地碰撞着豆荚,摇响一片喜悦。
大地上都是它们的声音,而别的庄稼都已经垂着头沉默了,它们没有弯腰,却依然收获满满,且载歌载舞。
我们站在田畔,看着那些声浪起伏着四处游走,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黄豆地上轻轻地抚过。
我们也会摘下一串豆荚,摇动着回到村里,伴着一路细细碎碎的声音。
⑨祖祖辈辈传下来一个词,摇铃,竟然充满诗意。
我摇着那一小串铃铛进了院子,立刻便吸引了所有禽畜的目光。
我看见邻家的女孩,正在院子里跟着弟弟学习写字,辫梢依然系着一根红头绳,也在风里轻轻地摇着。
⑩黄豆收割以后,大地上便简洁了许多,黄豆地里只余一排排整齐的豆茬,镰刀斜斜地掠过后,留下一排排细细的尖。
我们拿着四股叉或者二齿子,提着土篮子,去刨挖那些豆茬。
有风吹过时,耳畔似乎还响着黄豆摇铃的余音。
偶尔一只田鼠,在不远处匆匆奔过,东跑西窜地捡拾遗落的豆粒。
豆茬带回去晾干后,交到学校班级,这是我们整个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⑪长长的西风吹过长长的岁月,那一片摇铃之声,依然不时地在心底起伏,遥远而又亲近。
远得隔山隔水,故土苍茫,近得入心入梦,闻之泪下。
(有删改)
15.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将“我”儿时的趣事填写完整。
(4分)
(1)黄豆结荚时,“我们”摘青黄豆回家煮着吃,味道难忘。
(2)豆荚颜色越发深浓时,___________________。
(3)黄豆干爽时,_______________。
(4)黄豆收割后,“我们”刨挖豆茬,晾干后将豆茬交到学校班级做冬天烧炉子的柴火。
16.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个,按照括号内的要求,进行赏析。
(3分)
(1)一嘟噜儿一串儿,碧绿碧绿,还不丰盈,怯怯地聚在一起,悄悄地张望着这个人间。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我们拿.起一个豆荚,捏.着一端放进嘴里,一挤.,用牙一撸.,几个豆粒便出来了,大嚼.,口齿留香。
(分析加点的词语)
选句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有多处照应,请找出前文与第⑨段画波浪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其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一)综合性学习
学校即将以“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七年(1)班开展了个
人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活动,下面是全班49人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请你根据要
求完成以下任务。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习惯
30分钟以下35.2% 必读名著48.6% 会做读书笔记19.2% 30到60分钟54.2% 流行小说36.7% 会做圈点批注21.6% 1小时以上10.6% 其他14.7% 只读从不动笔59.2%
19.从这份调查表中,你发现这个班在阅读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请写出两点,
并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根据你阅读《西游记》的积累,回答20、21题。
20.填空。
(2分)
唐僧原是_________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做了陈状元之子,出家以后法名
为__________,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21.写出下面两图中除孙悟空以外的人物名,并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的情节。
(4分)
(1)
(2)
图(1)人物: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
图(2)人物: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作文(40分)
眼泪虽无声,却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
喜悦的眼泪、幸福的眼泪、感动的眼泪、不舍的眼泪、伤心的眼泪、懊悔的眼泪……让我们在这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感受生命的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________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补全题目——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人称代词或其他称谓,如:我、他,妈妈、老师……再作文;
(2)注意中心突出,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7分,3、4、5、6、11小题各3分,其它小题各2分)
1.C 2.B 3.A 4.D 5.D 6.B 7.A 8.D 9.B 10.D 11.D
二、(共4分)
12.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铁马冰河入梦来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各1分,共4分有错漏不给分)
三、(共5分)
13.(1)儿子(2)缘故,原因(每个1分,共2分)
14.明慧(明慧若神)他画地为方,自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义子的想法。
(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共3分)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聪明如神),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
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
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
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
”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四、(共15分)
15.(2)“我们”偷偷连秧割下烧着吃(3)“我们”摘下豆荚摇动着回到村里(共4分)
16.句(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豆人格化,从形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黄豆将熟未熟时青绿、不够饱满、一串串紧密生长在一起的形态和青涩可爱的模样,表达了作者对黄豆的喜爱之情。
句(2)句中“拿”“捏”“挤”“撸”“嚼”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我们”吃豆荚时动作的流畅与熟练,展现了“我们”的急切心情,表现了豆荚的味美可口和孩子们对这种美味的迷恋和享受,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分)
17.照应:第④段中“(黄豆花)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孩,每天放鹅,割草,采野菜,偶尔笑,或者辫梢上系一根红红的头绳,没人注意到”与这句话相照应。
作用:作者借描写女孩的红头绳表现了“我”对黄豆从开花到结荚都充满美好而深刻的感情,前后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
(共4分)
内容上:时间久远,离故乡也很遥远,往事不再来,但是童年故乡大豆摇铃的声音以及其他美好的回忆一直铭记在心。
故土难离,故乡难忘,时时入梦,抒发了
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和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表达效果。
(共4分)五、(共9分)
19.大部分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阅读时间不多;阅读面狭窄,大部分是阅读老师要求的名著,因为喜欢而主动阅读的学生不多;阅读习惯不好,缺少做读书笔记和圈点批注的习惯。
(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在此基础上提一条建议(略,1分)。
20.如来佛玄奘(每空1分,错字不得分)
21.图(1)六耳猕猴真假美猴王图(2)铁扇公主三调芭蕉扇。
(4分)
六、(共40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