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位建筑师,竟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
(《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回乡路上看到的的美景,揭示了文章 “思考人生”这一主旨。
B. 作者将眼前的县城与记忆中的县城进行对比,描写了县城的落后,表达了“我"希望家乡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却变了……”
“您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他不置可否,开始收拾画架。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走远了.
天色尚早,我想到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儿东西。
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故选Leabharlann Baidu。
【点睛】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D项,“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错误.依据第1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可知,原文只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不能据此得出李白的诗歌“到晚唐就不再流行了”的结论,故本题逆推错误.
2.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暮春,我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我生活过六年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的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现在,撞进我眼帘的,俨然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答案】2. D 3. ①动作描写,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写出画家的专注;②语言描写,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可惜家乡变了",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③侧面描写,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表现了他珍爱大自然,关注生态和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老人停住手,看着我。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真是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在不断地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画家
马晓红
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浓淡相宜,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近十年,每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父老乡亲。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推断题,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B项,“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错误,依据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可知,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所以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A项,“这是值得欣喜的”错误,依据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而且“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而是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
C。 当我问到画家是否是南山先生时,画家“不置可否”,主要是因为画家心里感到惭愧,觉得不好意思表明身份.
D。 文章结尾巧妙,与题目相呼应,既点明了画家真实的身份,又引发读者读者的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 小说在塑造画家这个人物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进行分析。
4. 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该觉醒了!",有人认为是指应该停止破坏生态,也有人认为是指发展乡村经济应该觉醒,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舟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老人家,你画的是……”我看着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又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象了。”
画的内容很是奇怪--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而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B项,“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都会使人感动在心”错误,依据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可知,“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
D项,“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错误,依据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可知,“《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此项言过其实。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诗与现代歌词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位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不忍打扰他,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回乡路上看到的的美景,揭示了文章 “思考人生”这一主旨。
B. 作者将眼前的县城与记忆中的县城进行对比,描写了县城的落后,表达了“我"希望家乡变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却变了……”
“您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他不置可否,开始收拾画架。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走远了.
天色尚早,我想到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儿东西。
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故选Leabharlann Baidu。
【点睛】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D项,“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错误.依据第1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可知,原文只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不能据此得出李白的诗歌“到晚唐就不再流行了”的结论,故本题逆推错误.
2.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暮春,我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我生活过六年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的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现在,撞进我眼帘的,俨然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答案】2. D 3. ①动作描写,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写出画家的专注;②语言描写,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可惜家乡变了",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③侧面描写,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表现了他珍爱大自然,关注生态和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老人停住手,看着我。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真是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在不断地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画家
马晓红
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浓淡相宜,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近十年,每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父老乡亲。
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推断题,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B项,“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错误,依据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可知,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所以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A项,“这是值得欣喜的”错误,依据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而且“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而是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
C。 当我问到画家是否是南山先生时,画家“不置可否”,主要是因为画家心里感到惭愧,觉得不好意思表明身份.
D。 文章结尾巧妙,与题目相呼应,既点明了画家真实的身份,又引发读者读者的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 小说在塑造画家这个人物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进行分析。
4. 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该觉醒了!",有人认为是指应该停止破坏生态,也有人认为是指发展乡村经济应该觉醒,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舟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老人家,你画的是……”我看着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又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象了。”
画的内容很是奇怪--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而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B项,“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都会使人感动在心”错误,依据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可知,“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
D项,“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错误,依据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可知,“《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此项言过其实。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诗与现代歌词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位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不忍打扰他,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