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以下对直导线内部做一些分析:设导线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电荷量为e,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现将导线中电流I与导线横截面积S的比值定义为电流密度,其大小用j表示.
(1)请建立微观模型,利用电流的定义
q
I
t
=,推导:j=nev;
(2)从宏观角度看,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就形成电流;从微观角度看,若导体内没有电场,自由电子就不会定向移动.设导体的电阻率为ρ,导体内场强为E,试猜想j与E的关系并推导出j、ρ、E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1)j=nev(2)
E j
ρ=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直导线内任选一个横截面S,在△t时间内以S为底,v△t为高的柱体内的自由电子
都将从此截面通过,由电流及电流密度的定义知:
I q
j
S tS
V
V
==,其中△q=neSv△t,
代入上式可得:j=nev
(2)(猜想:j与E成正比)设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导线两端电压为U,则
U
E
l =;
电流密度的定义为
I
j
S =,
将
U
I
R
=代入,得
U
j
SR
=;
导线的电阻
l
R
S
ρ
=,代入上式,可得j、ρ、E三者间满足的关系式为:
E
j
ρ
=
【点睛】
本题一要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流的定义式,另一方面要读懂题意,明确电流密度的含义.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6.0V,内电阻r=1.0Ω,外电路的电阻
R=11.0Ω.闭合开关S.求:
(1)通过电阻R的电流Ⅰ;
(2)在内电阻r上损耗的电功率P;
(3)电源的总功率P总.
【答案】(1)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0.5A;
(2)在内电阻r上损耗的电功率P为0.25W;(3)电源的总功率P总为3W.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2)r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I2r=0.5×0.5×1=0.25W,
(3)电源的总功率为:P总=IE=6×0.5=3 W.
考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3.图示为汽车蓄电池与车灯、小型启动电动机组成的电路,蓄电池内阻为0.05Ω,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
只接通S1时,电流表示数为10A,电压表示数为12V,再接通S2,启动电动机时,电流表示数变为8A,求:
(1)汽车蓄电池的电动势;
(2)接通S2时,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
【答案】(1)12.5V(2)50A
【解析】试题分析:(1)只接通S1时,汽车车灯电阻:R=U1/I1=1.2Ω,电源电动势:
E=U1+Ir=12.5V
(2)再接通S2,车灯两端的电压:U2=I2R=9.6V,电源内电压U内=E-U2=2.9V,干路电流I=U /r=58A,
内
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为I启=58A-8A=50A。
考点: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案了全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搞清电路的结构,根据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列出两种情况下的方程即可求解未知量.
4.如图甲所示,电源由n个电动势E="1.5" V、内阻均为r(具体值未知)的电池串联组成,合上开关,在变阻器的滑片C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如图乙中Ⅰ、Ⅱ、Ⅲ所示,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不计。
(Ⅰ图为输出功率与路端电压关系曲线;Ⅱ图为路端电压与总电流关系图线;Ⅲ图为电源的输出效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图线)
甲乙
(1)求组成电源的电池的个数以及一个电池的内阻;
(2)求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
(3)写出图Ⅰ、Ⅱ中a、b、c三点的坐标(不要求计算过程).
【答案】(1)n=4,r=0.5Ω;(2)R m=8Ω;(3)a点坐标为(0.6 A,4.8 V);b点的坐标为(3 V,4.5 W);c 点的坐标为(4.8 V,2.88 W)。
【解析】试题分析:(1)设串联的电池个数为n,则电源的电动势为n1.5V,内阻为nr;由图Ⅰ可知,当变阻器的电阻与电池的内阻相等时,变阻器的电功率P=4.5W,
即=4.5W;
由图Ⅱ可知,当变阻器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3A,故3A=,故
r=0.5Ω;
联立得n=4,一个电池的内阻为r=0.5Ω。
(2)由图Ⅲ可知,当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源的效率为80%,故=80%,
解之得R=8Ω;
(3)图Ⅱ中a点的坐标是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对应的电流与电压值。
电流Ia==0.6A;路端电压为Ua=0.6A×8Ω=4.8V,故a点的坐标为(0.6 A,4.8 V);
图Ⅰ中b点的坐标是功率最大时的路端电压与功率,c点的坐标是变阻器最大时的路端电压和对应的电功率。
b点的外电路电阻为2Ω,故路端电压为3V;所以b点的坐标为(3 V,4.5 W);
c点的外电路电阻为8Ω,故路端电压为4.8V,电流为0.6A,故此时的电功率为
P=4.8V×0.6A=2.88W;所以c点的坐标为(4.8 V,2.88 W)。
考点:全电路欧姆定律,输出电功率,电源效率,最大电功率的问题。
【名师点晴】该题通过图像提供了已知条件,有些抽象,需要我们认识到这都是在某种情况下的一些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值;然后就可以确定不同情况下的电路;题中的求坐标的思路比较新颖,其实这也是求某种情况下的电路中的物理量而己。
5.有一个表头,其满偏电流I g=1mA,内阻R g=500Ω.求:
(1)如何将该表头改装成量程U=3V的电压表?
(2)如何将该表头改装成量程I =0.6A 的电流表?
【答案】(1)与表头串联一个2500Ω的分压电阻,并将表头的刻度盘按设计的量程进行刻度。
(2)与表头并联一个0.83Ω的分流电阻,并将表头的刻度盘按设计的量程进行刻度。
【解析】 【详解】
(1)电压表满偏时,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U =I g (R +R g )
解得:
R =2500Ω
即与表头串联一个2500Ω的分压电阻,并将表头的刻度盘按设计的量程进行刻度。
(2)电流表满偏时,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
I g R g =(I ﹣I g )r
解得:
R ≈0.83Ω
即与表头并联一个0.83Ω的分流电阻,并将表头的刻度盘按设计的量程进行刻度。
6.一个电流表G 的内阻g r =l k Ω,满偏电流为g I =500uA ,现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求: (1)串联的分压电阻;
(2)50uA 刻度处对应的电压值为多少? 【答案】(1)42.910Ω⨯;(2)1.5V 【解析】 【分析】
本题(1)的关键是根据串联电路规律和欧姆定律解出分压电阻阻值即可;题(2)的关键是明确电压表表盘刻度是均匀的,然后按比例求解即可. 【详解】
(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需要串联的分压电阻为:
6
1510002950010g g U R r k I -=
-=-=Ω⨯. (2)由改装原理可知,500μA 刻度对应的电压为15V ,由于电压表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
50μA 刻度对应的电压应是15
50 1.5500
U
V V =⨯=' 【点睛】
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改装原理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规律,可以先画出电路图,然后求解即可;应明确直流电表的表盘刻度是均匀的.
7.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
3
5
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A .如果所加电压
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大? 【答案】2A 【解析】 【详解】
设是导体两端原来的电压为U ,电流为I ,则导体电阻
U R I
=
, 又由题,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 A ,则有
35(0.4)
U
R I -=
,
联立得
()
350.4U U I I -=, 解得
=1.0A I ,
当电压变为2U 时,
22A I I '==
8.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电阻R x 的阻值.
(1)现有电源(3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10Ω,标定电流1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 .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 .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 .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 .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下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
(2)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某次电表示数如图所示,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_____A,电压表示数U =_____V.计算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 x =_____Ω.
【答案】B C 甲 0.50 2.60 5.2 【解析】
【详解】
(1)[1][2]电源电动势约为3V,所以电压表选择C,根据欧姆定律:
0 0
03
A0.6A
5
U
I
R
=≈≈
可知电流表选择B即可;
[3]计算电表内阻和待测电阻的关系:
3kΩ5Ω
5Ω0.125Ω
>
可知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分流较小,电流表应采用外界法,即甲图;(2)[4]电流表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读数为:0.50A;
[5]电压表分度值为0.1V,所以电压表读数为:2.60V;
[6]根据欧姆定律:
2.60
Ω 5.2Ω
0.50
x
U
R
I
===。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AB间的电压24V
AB
U=,电阻
1
10
R=Ω,
2
20
R=Ω,3
30
R=Ω,X、Y表示两个理想表,求下列情况下两电表的读数:
(1)X、Y分别表示两个电压表;
(2)X、Y分别表示两个电流表;
(3)X表示电流表,Y表示电压表.
【答案】(1)120V
U=,
2
12V
U=(2)
1
3.6A
I=,
2
2A
I=(3) 2.4A
I=,24V
U=
【解析】
【详解】
(1)X、Y分别表示两个电压表V1、V2,三个电阻是串联关系;
电流为
123
0.4A
U
I
R R R
==
++
电压表V1读数为
()
123
20V
U I R R
=+=
电压表V2读数为
()
112
12V
U I R R
=+=
(2)X、Y分别表示两个电流表A1、A2,三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通过电阻R 1的电流为
11
2.4A
U
I R =
= 通过电阻R 2的电流为
22
1.2A U
I R =
= 通过电阻R 3的电流为
33
0.8A U
I R =
= 电流表A 1的电流为:
113 3.2A A I I I =+=
电流表A 2的电流为
2232A A I I I =+=
(3)X 表示电流表A ,Y 表示电压表V ,电阻R 2和R 3被短路,电流表读数为
1
2.4A U
I R =
= 电压表V 读数为24V ;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4 kΩ,R 2=6 kΩ,电路两端所加的电压U =60 V ,用某电压表测得R 1两端电压为20 V ,用该电压表测R 2两端电压时示数为多少?
【答案】30 V 【解析】 【详解】 测量R 1时:
1
121
20V R U U R R =
=+并并,
又因为
R 并1=1V
1V
R R R R +
得:
R V =12 kΩ;
测量R 2时:
R 并2
=
2V
2V
4k R R R R =Ω+
所以两部分电阻相等,故电压表示数为30 V 。
11.一个T 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 1=10 Ω,R 2=120 Ω,R 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 V ,内阻忽略不计
(1)当cd 端短路时,ab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多少? (2)当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 两端的电压为多少V ?
【答案】(1)40Ω(2)80V 【解析】 【详解】
(1)当cd 端短路时,ab 间电路的结构是:电阻R 2、R 3并联后与R 1串联,等效电阻为:
2312312040
104012040R R R R R R ⨯=
+=+=Ω++
(2)当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 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R 3两端的电压
31340
100V 80V 4010
R U E R R =
=⨯=++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3V ,内阻不计,R 1、R 2、R 3为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1Ω、0.5Ω、9Ω、R 4、R 5为电阻箱,最大阻值均为99.9Ω,右侧竖直放置一个电容为1.5×10﹣3μF 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板长0.2m ,板间距为0.125m 。
一带负电粒子以0.8m/s 的速度沿平行板中线进入,恰好匀速通过,不计空气阻力,此时R 4、R 5阻值分别为1.8Ω、1Ω.试求:
(1)带电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求电容器的电荷量为多少?
(2)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 4阻值不得超过多少Ω? (3)欲使粒子向下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下板,R 4阻值不得低于多少Ω? 【答案】(1)3×10﹣9C(2)5.7Ω(3)0.69Ω
【解析】 【详解】
(1)电容器与R 2、R 3、R 4这部分电路并联,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R 2、R 3、R 4这部分电路的总电阻为:
3042349 1.8
0.529 1.8
R R R R R R ⨯+
=Ω++=Ω=Ω+,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得这部分的电压
00012
3V=2V 3
R U E R R =
=⨯+,
电容器的电荷量为
9900 1.5102C 310C Q CU ==⨯⨯=⨯﹣﹣。
(2)当粒子匀速穿过电容器时,有
0qE mg =,
粒子在电容器中的运动时间
00.2
s 0.25s 0.8
l t v =
==; 当粒子向上偏转且刚好经过上极板最右端时, 在竖直方向上,有
2
12
y at =
, 解得:
a =2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qE mg ma -=,
可得
0156
E E =, 并可得
00115
6
U E U E ==, 由此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压
U 1=2.4V ,
R 1的电压
110.6V R U E U =-=,
电流
111
0.6
A 0.6A 1
R U I R =
=
=,
可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阻
11 2.440.6
U R I =
=Ω=Ω总, 由
34
234
R R R R R R =+
+总,
由此算出
R 4≈5.7Ω,
所以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 4阻值不得超过5.7Ω (3)当粒子向下偏转且刚好经过下极板最右端时, 在竖直方向上,有
2
12
y at =
, 解得:
a =2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g qE ma -=,
可得
0254
E E =, 并可得
00225
4
U E U E ==, 由此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压
U 2=1.6V ,
R 1的电压
12 1.4V R U E U =-=,
电流
111
1.4
A 1.4A 1
R U I R =
=
=, 可得R 2、R 3、R 4这部分电路总电阻
22 1.68
' 1.47
U R I =
=Ω=Ω0, 由
34
0234
'R R R R R R =+
+,
由此算出
R 4≈0.69Ω,
所以欲使粒子向上偏转但又不打到电容器的上板,R4阻值不得超过0.69Ω。